教師招聘考試:北京人事考試網提供教師公共基礎知識考試資料,包括教師招聘公共基礎知識試題,教師招聘公共基礎知識答題技巧,公共基礎知識考試題型,備考指導。本文介紹赫爾巴特與杜威教育思想的異同。更多北京教師招聘考試信息請關注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
赫爾巴特與杜威教育思想有何異同,下面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
相同點:
一、其思想都受當時時代背景的影響。
赫爾巴特所處的時期資產階級與封建制度之間矛盾日益尖銳,但是,當時德國資產階級卻還沒有實際力量從封建貴族手中奪取政權,表現出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對封建制度不滿;另一方面,畏縮不前,屈服於封建勢力。
杜威所處的時代,是美國南北戰爭大規模擴張和改革的時期。由於當時工業革命和經濟發展以及壟斷資本的高度集中,階級矛盾深化,資本主義周期性的經濟危機也不斷出現,以杜威為代表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派標榜自己的教育為現代教育,和赫爾巴特形成對立面。
二、其思想都以哲學為核心,把哲學,心理學理論與教育實踐結合,並對其教育研究起到理論指導作用。
赫爾巴特18歲時進入當時德國哲學革命的中心——耶拿大學習法律和哲學,讀了不少斐希特、謝林、萊布尼茲和康德的著作。在他們思想的影響下,赫爾巴特在哲學、倫理學、美學等方面都有較高的造詣,為其以後在心理學、教育學方面取得的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杜威在密西根工作了十年。在此期間,他主要致力於黑格爾和英國新黑格爾主義哲學研究,對霍爾與詹姆斯在美國提出的新實驗生理心理學進行了深入研究。這為其以後教育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其教育思想都以社會的目的作為教育目的。
赫爾巴特認為:教育目的分為「可能的目的——選擇的目的,必要的目的——道德的目的」。前者在於通過教育培養人未來從事某項社會職業的能力,後者在於通過教育形成人類的共同道德品質。這樣,兩者的教育既培養了人類社會生存能力,又使之具有社會正義觀念。赫爾巴特的教育目的論,為的是鞏固資產階級政權,維持現存資本主義制度,具有鮮明的社會性。
杜威提出,教育是社會進步及社會改革的基本方法。通過教育,社會能明確地表達它自己的目的。他主張「使每個學校都成為一種雛型的社會生活」,「引導和訓練每個兒童成為社會成員,用服務的精神薰陶他,授予有效的自我指導的工具,」「為一個有價值的,可愛的,和諧的大社會,」「提供最深切而最好的保證。」這就是杜威所謂「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所體現的強烈的社會功利性目的。
四、把道德教育作為實現教育目的的根本任務。
赫爾巴特把道德教育視為全部教育目的的核心。認為全部教育應圍繞著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培養完善的人這一根本的問題,因而提出了「教育性教學」的思想,指出:教學如果沒有進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種無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就是一種失去手段的目的。為此還規定了「自由,完善,仁慈,正義,公平」為中心的道德教育的內容,認為這些內容應體現在教學之中。
杜威指出:「如果教育制度沒有認識到它的道德責任,它就是不忠實的和盜用公款的,它就沒有做到設立者對於它的要求」。「學校的社會性,總的說來乃是衡量學校道德工作和價值的尺度。」他正確地提出,道德的目的是各科教育的共同的和首要的目的,道德教育不僅是道德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形成能影響和改進行為,使行為變得更好的一切觀點。
在道德教育上,赫爾巴特與杜威都認為,沒有道德教育,教育目的就是一句空話。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