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開講第93講:中世紀基督教哲學

2020-12-12 北京大學新聞網

2006/12/05 信息來源: 供稿:博士生中國社會研究會

主講: 徐龍飛    德國波恩大學哲學系03屆博士

                       北京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主評: 孫尚揚    北京大學哲學系91屆博士

                       北京大學哲學、宗教學系教授

時間: 2006年12月9日(星期六)19:00

地點: 北京大學理教107室

【內容提要】歐洲中世紀並非在古典和近代之間的毫無價值和意義的過渡階段,那時的基督宗教哲學也並非所謂黑暗時代的黑暗公爵。那時的哲學家將道成肉身看作是一個歷史事件、一個成為了事實的真理。於是,作為經院哲學第一人的波埃修斯,將理性與信仰的關係表述為基督宗教哲學的綱領和方法。他並且為這一綱領和方法創設了相應的語詞系統;從此,這一關係在安瑟爾謨的上帝論證中得到演繹;大阿爾伯特和託馬斯在受到從阿拉伯傳來的希臘亞里斯多德哲學的影響下,以作為上帝恩寵並且因此而是人的屬性的理性,或者對作為上帝創造物的自然加以歷驗和認知、或者直接討論上帝的存在。本講座嘗試對此做相應的梳理。

北京大學博士生中國社會研究會(ACSR)

相關焦點

  • 西方哲學33:中世紀哲學
    這時,人們對於古代哲學除亞里斯多德的邏輯學片斷和新柏拉圖主義外,所知不多。這個時期,新柏拉圖主義比基督教的成分更佔優勢。主要代表人物是波愛修和愛留根納。波愛修是連接古代哲學與中世紀哲學的橋梁,他對古代的波菲利關於普遍與個別的問題作了自己的回答。他重視多樣的個別事物的真實性,是中世紀唯名論的先驅(見唯名論與實在論)。愛留根納是一個披著基督教外衣的新柏拉圖主義者。
  • 王曉朝 | 論古代基督教對希臘哲學的「接納」及其後果
    載《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1999年第6期 作者:王曉朝,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提要】本文以羅馬帝國時期為例,闡釋基督教思想與西方哲學的關係,指出不能單純從西方哲學發展角度看待基督教思想與希臘哲學的關係,而應把握古代西方文化向中世紀過渡的全景,具體探討衝突雙方所處的位置及其作用。
  • 運用思想史線索研究西方中世紀哲學
    : 作者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報武漢5月8日電 (記者明海英 張清俐)5月6—7日,第二屆全國中世紀哲學論壇——中世紀哲學與藝術學術研討會在武漢舉行。  哲學和宗教的關係是哲學和宗教學共同研究的問題。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趙敦華表示,圍繞中世紀哲學性質和地位問題的討論,體現了宗教哲學研究的不同視角和觀點。比如,中世紀哲學只是西方哲學史中的一個斷代史,還是宗教哲學的典範?
  • 世界歷史:他竟然將基督教的神學思想和哲學融合在一起,太神奇了
    果然,「啞牛」後來成了中世紀最有名的神學家和經院哲學家。他就是義大利人託馬斯·阿奎那(1225—1274年)。 託馬斯孩提時代曾在蒙特卡西諾修道院受了9年初等教育。身為伯爵的父親一直希望他能成為修道院院長。14歲時,他進入那不勒斯大學,接觸到大量的科學與哲學著作。5年以後,加入了天主教組織「多明我教團」,這成為他一生的重要轉折。
  • 詮釋阿奎那自然法哲學內涵
    ,是基督教的理論權威,特別是其所著的《神學大全》為他贏得了「天使博士」的美譽,並奠定了他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地位。 關鍵詞:阿奎那;自然法;哲學;法律思想體系 作者簡介:   託馬斯·阿奎那(1225—1274)是西歐中世紀最大的經院哲學家和基督教神學理論家,他的重要著作有《論君主政治》《亞里斯多德政治學評註》《神學大全》《反異教論》,內容涉及哲學、宗教、政治、經濟、法律、神話
  • 國際基督教大學專業介紹
    學生在前兩年有機會選擇任何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在大三時選擇自己的專業。>  政治·國際研究專修  社會文化分析專修  媒體與語言專修  公共經濟學專修  和平研究專修  3.比較文化專攻  日本文化研究專修  基督教與文化專修  4.理學專攻  數學·信息科學專修
  • 何謂「經院哲學」?
    經院哲學(scholasticism)一詞源於拉丁文「schola」,意指「人們因共同興趣而聚集在一起的地方」,逐漸具有了「進行各種辯論的地方」的含義,最後演變為「學校、學院」的意思。經院哲學是西歐中世紀基督教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11世紀興起,12-13世紀走向鼎盛,15世紀開始瓦解。
  • 哲學博士煉成記——給90後講講馬克思(四)
    第一件事是轉專業。各位同學,當初高考的時候,你們是怎麼選專業的?你們對自己的專業滿意嗎?馬克思在青少年時期和我們現在的很多同學一樣,面臨著對自己專業不滿意的問題。他最初聽從了他父親的意見選擇了熱門的法律專業,但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真正的興趣,並轉到了比較冷門的哲學專業。
  • 中世紀經院哲學對科學傳承的貢獻
    [1](P3) 這個時期的文化形態最重要的特徵就是基督教文化佔據首要地位。神學是一切知識的王冠,教義是具有統帥作用的原則。經院哲學家的任務,一方面,就是藉助某種哲學體系,對神學教義進行注釋,從而為更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就是把教義與其他的知識相聯繫和融貫,試圖增加神學教義對現實世界的解釋力,從而為其合理性進行辯護。
  • 樂駒學堂第5講開講
    樂駒學堂第5講開講2020年12月14日 15:39:20來源:洞頭新聞網核心提示:12月12日下午,樂駒學堂第5講《心靈輔導:把許願瓶寄給一個特殊的朋友》在區市民活動中心開講。 製作許願瓶  洞頭網訊(通訊員 葉晶晶)12月12日下午,樂駒學堂第5講《心靈輔導:把許願瓶寄給一個特殊的朋友》在區市民活動中心開講。
  • 基督教、希臘理性與教父學者
    這一結合是由羅馬帝國晚期的教父學者直到中世紀晚期的經院哲學家實現的。基督教對於西方的意義不言而喻,對於現代科學的意義則遠遠沒有被我們中國人正確意識到。劉鈍教授的文章,以世界名畫為引子,深度解析其中的歷史背景和哲學含義,引導我們思考宇宙的永恆秩序和偉大和諧。
  • 從中世紀到啟蒙運動:看理性的傳承
    二、西歐中世紀時期以經院哲學為代表的「理性觀」 西歐中世紀時期的理性觀主要體現在中世紀的主流哲學思想——經院哲學當中。理性在經院哲學特定論域下,不僅被視為一種主題而加以探討,而且是整個經院哲學所建立的邏輯支撐,即以上帝為本體的宗教哲學與古典時期傳承下來的理性邏輯推理相結合,運用理性邏輯推理證明當時的基督教教義和理論。
  • 中世紀基督教所倡導的靈魂與道德,服務於教會便是聖徒,反之不是
    基督教對於個人靈魂的強調,對基督教社群的道德一直有深遠的影響。這是一種基本上與斯多葛派學說相似的教義,它們都產生於不能再抱政治希望的社群。因此,社會公德開始被排斥在基督教道德之外。到今天,保守的基督教徒仍然認為姦夫比受賄的政客更邪惡,儘管後者的危害也許要大一千倍。正像我們在他們的圖畫中所看到的,中世紀關於美德的概念有一點空洞無聊、軟弱無力、多愁善感。道德最高尚的人是離群索居者;只有那些像聖路易那樣把其臣民的生命和財產耗費在對土耳其人的戰爭中的實幹家,才被認為是聖徒。
  • 起源於東方的基督教,究竟給西方文化帶來了哪些新元素?
    可以說,在瓦解、摧毀西方奴隸制的歷史中,基督教倫理髮揮了重要作用。二,西方中世紀文明的基礎是基督教,如社會制度、道德倫理、教育、哲學、藝術等和基督教關係密切。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進入封建社會。中世紀封建社會,時間漫長,政治分裂,戰亂頻繁,還有幾次嚴重瘟疫。
  • 巴黎大學:基督教世界的學術機構,神學和哲學國際中心
    在中世紀全盛時代的12和13世紀裡,歐洲思想界的領導者是法國。早在11世紀初葉,法國的教會學校就已享有國際性聲譽。巴黎大學就是從著名的巴黎聖母院的教堂學校演變而來。香浦的威廉是該教堂學校第一位為人所知的校長,他在巴黎聖母院的一座修道院發表的演講,促成了一場知識運動。
  • 大學:起源於基督教城市教會學校,形成於歐洲中世紀
    在中世紀的全盛期,伴隨著統一的基督教世界的出現和教皇權勢的鼎盛,西歐拉丁世界的文化創造也達到了空前的繁榮,使這一時期成為西方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時代之一。而燦爛的文化創造是在大學的形成和學術的復興這一偉大的歷程中實現的。我們都知道,在歐洲中世紀,教會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勢力滲透入了方方面面。
  • 黑暗的中世紀,為何誕生了大學?
    (「科學復興之路」義大利站課程共計7講,本文為第7講(1),其他內容將在高山大學公眾號陸續推出,敬請期待。公眾號後臺發送關鍵詞「吳國盛」即可查看「科學復興之路」全部課程筆記)。北京大學理學學士(1983)、哲學碩士(1986)、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博士(1998)。現任高山大學校董,清華大學人文學院長聘教授、科學史系系主任。
  • 稀罕的收藏:中世紀的手抄本 - 基督時報—基督教資訊平臺
    ,那是一個基督教廣泛傳播的時代,中世紀絕大部分的藝術也由「神」而展開,色彩豐富的繪圖禱告書手抄本,作為傳播宗教文化的讀物,每本都凝聚著才華橫溢的工匠大師的心血,堪稱是精雕細琢的絕世的藝術品,被眾多書籍收藏家們視為珍品,每翻啟一頁就能欣賞到早期繪畫大師們的傑作和精湛的手藝,其複雜的設計和寶石般的色調常常迎來珠寶愛好者的強烈讚賞。
  • 基督教教育||教育哲學(一)
    為了發展一個合乎聖經的教育哲學,我們首先需要問:我們進行基督教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我們的目的乃是培養教育良好的、表達清晰的、敬畏上帝的、舍己的和傑出的基督徒青年,他們致力於他人的益處,並努力在每一個領域表現卓越。這個目標雖然很高,但顯然我們的目標不能比這更低。
  • 北大哲學系主任作客南開大學哲學講堂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陳亞琢)6月23日至24日,北京大學哲學系主任趙敦華教授來到南開大學,為哲學院學子進行了兩場主題為「哲學創新思維」的專題講座。  趙教授從哲學的啟蒙和政治性兩方面入手,通過歷史事件和哲學家的例子,生動且直觀地解釋了這兩方面在哲學界的影響:自從歐洲中世紀的黑暗時期,理性之光代替上帝之光普照大地的時候,啟蒙帶著它與生俱來的世俗的意義影響著每一代人。然而需要我們追問的是,一個個標誌著啟蒙運動的事件背後所蘊藏的啟蒙精神。啟蒙歸根結底是關於思想、生活的當代問題,發生於每個歷史時期,有著革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