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豬寶媽媽的第15篇原創文章
豬寶媽媽,北師大心理健康教育碩士。家有兩個調皮搗蛋鬼,哥哥6歲8個月,弟弟2歲。從事教育行業十多年。曾任一線教師,在幼兒園、中學任教。後在出版社做教育類圖書編輯,包括家庭教育、青少年讀物、繪本等。愛孩子,愛教育,立志埋頭深耕,在育兒路上與您同行。
今天,我跟邦練習拉快板。
我跟邦分開練習,我先拉空弦斷音,然後手指練習。
邦說自己也是先練習,後拉的曲子。
拉了一會兒,邦很認真地請我看他拉琴。
我由衷地讚美邦:「媽媽很羨慕你,記性真好!隔了兩天居然還記得,為什麼我做不到?!而且,邦的熟練程度也很不錯!」
的確,邦的記性比我好太多!同樣是上完課,邦回來之後不看譜子就能全部拉出來,而我不看譜子絕對不行!按照約定,邦周末休息,隔了兩天,邦照拉不誤,我依然很不行.
但邦拉琴,問題也不少,比如,斷音不明顯;蹭弦;弓子在弦上不穩,沒有走直線。
想著問題慢慢來,一個個改,於是,我先指出「斷音不明顯」。
邦跟我討論,說哪裡需要斷音,哪裡是不需要的。
說的是對的。
又談到蹭弦。
邦不服氣:「媽媽,你也蹭弦啊!」
「是啊!所以,你看媽媽使勁練呢!哪做的不好,就集中改正!」
「邦,你說我們為什麼蹭弦呢?是什麼原因呢?」
我留意了下,發現每次學新曲子,邦都喜歡從頭拉到尾,更追求進度。
以前也提醒過他蹭弦的問題,改善並不明顯。
似乎追逐拉完曲子的快樂遠遠蓋過了追求曲子質量的快樂。
我也反思了下,也許也有我的問題。
比如,我由衷的感嘆和讚美,雖然出於本能,但實際上在方向上給予了錯誤的引導。我說邦掌握的比我快,比我熟練,無形中是對他追求熟練的強化。
從結果上分析,一方面讓邦自信;另一方面,難免產生傲嬌心理,焦點集中在速度而非質量上。
現在努力糾正過來。
邦開始拉曲子了。
第三小節集中在二弦練習。邦拉完想繼續,我打斷他:「你看,第一小節和第二小節是一弦,你拉的沒問題,斷音也注意到了。但是第三小節蹭弦了!咱們就集中拉這一小節,這一節拉到位了再繼續下一小節。」
邦中間想繼續連著拉,我叮囑:「別貪快,開始時慢點拉,然後再加快速度。」
拉了幾遍後,邦感到不耐煩,再聽到我說,就著急:「媽媽,照你那樣說,永遠也練不好啊!」
「怎麼會呢!我們之前總是急急忙忙地貪快,拉到最後,看起來像是熟練了,但是一點都不精細,蹭弦不好聽。現在呢,我們慢下來,每小節細摳,穩紮穩打,每小節都練好,整首曲子自然也就練好了!」
事實上,對於我而言,熟練都挺難達到。因為常常有各種突發事件,我的練習時間也並不充分;再者,大齡二胎媽媽學難學的小提琴,雖勇氣可嘉,但能力可嘆啊!
邦似乎聽進去了,站起來又繼續拉琴。
我開始給邦錄像,因為距離上次上課也有差不多一周時間了,我想錄一段發給老師指導一下;也給邦自己看一下,分析自己有哪些問題。
錄完視頻,拿給邦看。
我還沒開口,邦就知道自己拉的不好,懊惱地哭了:「老蹭弦,我就是拉不好!我做不到!」
我想,可能是錄視頻讓邦覺得有壓力了。
邦是個要強的孩子,希望在老師跟前做到最好!
他也知道自己沒做好,所以心理有負擔。
我抱著他,他一邊哭,一邊往我衣服上蹭眼淚。
我摸著他的後背,安慰他:「是啊,做到不蹭弦好難啊,真是讓人著急!邦邦現在很傷心,有點煩躁、著急,生氣,是不是?媽媽蹭弦,有時也著急、生氣呢!」
邦情緒緩和了一些,拿著樹枝在地上挖土,土濺到了琴盒上。
我說:「這樣會把琴盒弄髒哦!」
邦看了下琴盒,瞟到了琴:「都怪小提琴,小提琴不是我的好朋友,它都不讓我拉好!」(典型的責任遷移)
我有些意外,又覺得好玩,趕緊回應:「是啊,老是蹭弦!這個好朋友是怎麼了?怎麼沒有好好配合邦邦呢?!」
邦嘟著嘴不說話。
「那小提琴聽到邦這樣說,會怎麼想呢?小提琴會不會很委屈啊:『邦這樣說太不公平啦!明明周老師拉我的時候,是很好聽的聲音啊!到了邦邦這裡,不好聽了,最後還說我不是他的好朋友!好傷心啊!』」
邦不吭聲。
我說:「小提琴很難學,老師剛開始就告訴過我們哦,而且,邦,你還記得嗎?周老師曾經跟我們說過,她小時候一天要練8個小時呢!世界上哪有不努力就有回報的事情啊!」
我覺得邦是聽了進去。
這也是一個對小提琴學習慢慢建立認知的過程。
我繼續跟他談心:「其實,媽媽還挺高興的!」
「為什麼?」
「因為邦邦是一個對自己有要求的孩子!」
「什麼叫對自己有要求?」
「就是,不用別人提醒,不用別人對你提要求,你自己就有上進心,就知道應該要達到什麼程度,達到怎樣的目標。比如,你很希望自己不蹭弦,於是一直努力找原因,想辦法,而不是『蹭就蹭吧』。」
邦若有所思。
「不蹭弦,並不是容易做到的事情,媽媽也在努力啊!媽媽有一個好辦法,要不要試試看?」
邦來了興致。
我給邦做了個示範——「稍息」動作,邦會意,立馬恢復正確的站姿。
然後我請邦拉二弦。
大概拉了十來次,我們發現,拉二弦時,邦更容易蹭到一弦,而不是三弦。那就說明,拉琴的時候,胳膊不穩,往下掉了,所以,這就需要我們的胳膊保持一個高度。
解決了邦的姿勢問題,我給邦介紹了另一個辦法——任務分解技術,即目標分解技術。
「咱們把目標進行分解。比如,咱們近期的目標是『不蹭弦』,那就可以把這個目標分解。現在,我們的水平是每次拉曲子蹭10次,那今天我們的目標就定為蹭8次,只要減少2次,我們就是進步。明天再減少2次,後天再繼續.這樣每天都有進步,慢慢,就能改正過來了。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放慢節奏,一點點來,然後慢慢加快速度,一直練下去,拉出來的也會越來越動聽,基本功也會越來越紮實。」
讓孩子一口氣跑到山頂,孩子會覺得目標遙不可及,會洩氣。但是讓孩子分幾次跑到山頂,每次的小目的地在孩子能力接受範圍內,甚至跳一跳可以夠到,孩子的焦慮和畏難情緒也會緩解很多,看到了希望,也會信心滿滿。
果然,邦興致勃勃地一再邀請我看他的進步。
邦還請我給他拍視頻,我驚喜地發現,慢慢地,邦拉10次只蹭了1次,拉40次只蹭了1次.
邦很高興。
我也給予及時強化:「邦,你看,咱們把任務分解之後,做起來容易的多。我們今天的目標是10次減少8次,發現你輕鬆地做到啦!」
再去看時間,1個小時溜走啦!
最近,我們針對邦拉琴也做了一些調整,比如開始逐漸培養邦自主拉琴;培養他的專注力,強調效率;追求質量;讓邦建立起目標意識,自己做計劃和安排。
在每一件稀鬆平常的小事情上給孩子習慣、能力等的培養。
教育是個精細的事情,我一直在努力。
長按二維碼關注豬寶媽媽
版權聲明:本文是豬寶媽媽原創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需授權。歡迎留言與轉發。
交流或諮詢可聯繫:yiyubeijing@163.com
更多文章,請點開
報不報「興趣班」,你糾結了嗎
時而愛的抱抱,時而打成一團,二胎互動的秘密是什麼:二胎專題2
二胎衝突的秘密原來在這裡:二胎專題1
你懂孩子嗎?
愛孩子≠會愛孩子,≠會用心對孩子,愛孩子要有質量
能管你來管!給「教育一致性」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