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夏媽媽
在讀心理學教育碩士,育有8歲自閉娃子夏,曾在高中任教,為了子夏上學調任到小學擔任科學老師和心理輔導老師。
大米和小米往期文章從校服到婚紗,再到有了一個自閉症娃……;開學在即!陪自閉娃順利融合一年的老師媽媽送經驗來了——曾講述過他們一家的故事。
1
自閉娃的興趣狹窄和興趣培養
在自閉圈摸爬滾打五六年了,老母親我不止一次被這樣的畫面刺痛到——
買了很多網紅玩具,結果到了閉娃面前就突然「失靈」,那個小小的身影只會重複刻板地將一些小貼畫反覆粘貼;
孩子們為之瘋狂的動畫片,我家閉娃視而不見,只是一遍遍重複看著他最喜愛的唐詩新編;
看了千百遍的國學
一群孩子聚在一起玩遊戲,笑鬧聲喧天,我家閉娃一個人游離在外,百無聊奈,甚至還自言自語,斜視天空45度呵呵傻笑……
在沒有被確診之前,我只是疑惑。在確診之後,我才恍然大悟。現在,讓我們再來重溫一下美國DSM—5對於自閉症的描述(摘錄前兩條,以下所舉的例子只是示範,並非窮舉):
A. 在多種環境中持續性地顯示出社會溝通和社會交往的缺陷,包括在現在或過去有以下表現:
✔ 社交與情感的交互性的缺陷,包括,例如,異常的社交行為模式、無法進行正常的你來我往的對話,到與他人分享興趣愛好、情感、感受偏少,再到無法發起或回應社會交往;
✔ 社會交往中非言語的交流行為的缺陷,包括,例如,語言和非語言交流之間缺乏協調,到眼神交流和身體語言的異常、理解和使用手勢的缺陷,再到完全缺乏面部表情和非言語交流;
✔ 發展、維持、和理解人際關係的缺陷,包括,例如,難以根據不同的社交場合調整行為,到難以一起玩假想性遊戲、難以交朋友,再到對同齡人沒有興趣。
B. 局限的、重複的行為、興趣或活動,包括在現在或過去有以下表現的至少兩項(所舉的例子只是示範,並非窮舉):
✔ 動作、對物體的使用、或說話有刻板或重複的行為(比如:刻板的簡單動作,排列玩具或是翻東西,仿說,異常的用詞等)
✔ 堅持同樣的模式、僵化地遵守同樣的做事順序、或者語言或非語言行為有儀式化的模式(比如:很小的改變就造成極度難受、難以從做一件事過渡到做另一件事、僵化的思維方式、儀式化的打招呼方式、需要每天走同一條路或吃同樣的食物)
✔ 非常局限的、執著的興趣,且其強度或專注對象異乎尋常(比如,對不尋常的物品的強烈的依戀或專注、過分局限的或固執的興趣)
✔ 對感官刺激反應過度或反應過低、或對環境中的某些感官刺激有不尋常的興趣(比如:對疼痛或溫度不敏感、排斥某些特定的聲音或質地、過度地嗅或觸摸物體、對光亮或運動有視覺上的痴迷)
我曾經無數次地揣摩,並細細比對,期盼著娃的行為不要那麼貼合這個診斷標準,但每次都痛心疾首地意識到,每一條都能完美地吻合上。
社交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刻板似乎是三個形影不離的連體嬰兒,我們的孩子果真被牢牢地貼上了「自閉症」這個標籤。
好在興趣狹窄並不代表沒有興趣,在康復的道路中,我們也欣喜地發現,閉娃的興趣其實是可以培養的。娃被診斷的這五年,在培養娃的興趣,給娃選擇合適的興趣班這條道路上,我上下求索,也反思總結出一些經驗和大家共享。
2
嘗試了十幾種興趣班後,我選擇
子夏同學三歲被診斷,到如今五年多的時光裡,除了機構康復,我也和其他雞娃的NT家長一樣,在各種課外興趣班的坑裡摸爬滾打至今,畫畫、跆拳道、英語、樂高、籃球、烘焙、輪滑、遊泳……到如今,我各種權衡,堅持下來的只有畫畫和烘焙,還有新晉的遊泳(最近幾乎每天都去)。
為什麼只留下這三個,還幾乎都不和學業沾邊?我給自己總結反思了以下四條原則。
原則一:找到特長天賦,使勁 「揚長」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智能優勢,閉娃也不例外。
只要留心觀察,總能找到他的「特長」和興趣點所在。
在子夏同學很小的時候,我就發現他特別喜歡畫畫,隨著年齡漸長,還真的顯露出在畫畫上的一絲絲天賦。
近期繪畫作品
從三歲多開始,我開始給他找畫畫興趣班,我們去過很多畫畫培訓機構體驗過,有那種名氣很大的連鎖機構,也有一些小的畫室。最後我們選擇了一個特別有愛心、專注於兒童畫教育的老師開的小畫室,一畫就是四年多,直到如今。
起初我只是覺得,他想畫就給他多點機會去畫去體驗,當然也抱著一些其他方面的功利心,比如他可以泛化在機構學習的一些課堂常規能力,可以多一些和NT在一起融合的機會等等。
但畫著畫著,真的發現了他在畫畫上的小天賦:比如,他線條掌控力和空間透視能力很強,色彩感好;在畫畫課中,他總是畫得最快的那一個,畫得還挺好,老師說一個班的小朋友都很羨慕他,每天課後微信群反饋,甚至有家長跟我讚嘆說,「每次都是你家娃畫的最好。」
這也給了孩子更多自信,他也一直熱愛並堅持畫畫。所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找到他所沉迷並熱愛的,使勁揚長吧!
原則二:堅持有興趣並能助力發展的項目
子夏六歲開始接觸烘焙課,作為一個標準吃貨,每次上課後都能收穫一份美食,這種課簡直自帶強化,於是我們就毫不猶豫地報班了。
兩年多來,我們見證了課程不斷科學升級:從最初的烘焙,到食育,再到融飲食文化、食材科學小實驗和動手實踐多元為一體的食物STEAM課程,最近又升級到綜合美食製作、家務勞動、生活美學、飲食文化為一體的幸福生活養成課,每一次升級,都更接近我送孩子來的初心——不奢求他學業有成,只求他能獨立生活。
自帶強化的烘焙生活課
但是小吃貨越來越胖,而且動作一直不協調,跳繩我就教了他快兩年才教會,給他選擇什麼樣的體育類興趣班一直讓我很頭痛。
對協調性要求較高的球類運動,他能力達不到,去了他也會很挫敗,教練也很頭痛,而且他怕苦怕累,特別容易引爆情緒......
在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中,最後選擇了遊泳。雖然理解他能力差,學得慢一點,但他願意學,喜歡在水裡玩,從八月下旬到現在,堅持了快一個月,幾乎天天去。遊泳在水中不會暴汗也不會那麼累,周末岸上體能訓練稍有情緒,但是下水後又如魚得水地歡快起來。
學遊泳這段時間以來,子夏體能有明顯提高, 我相信堅持下去,定會對其他方面發展大有裨益,起碼學會了一項技能也鍛鍊了身體。
而且,趁著他遊泳課的時間,老母親我還可以在健身房跑步健身,想到這裡,不覺驚呼,一舉多得,這也太划算了!
所以,興趣很重要,目標也很重要,兼顧能力和興趣,奔著目標去。
原則三:嘗試沒有興趣也不排斥的課程
在子夏上幼兒園大班時,因為他十分排斥跆拳道,我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給他報了輪滑,雖然擔心運動商超低的他學不會,但是被課程的優惠政策吸引,就一次他給報了四十節課。
大出所料的是,子夏三節課就能自己獨立滑了。後面將基礎課內容學完後,老師建議讓他學花樣,我卻沒有再堅持。從目標,到他在學花樣過程將面臨的諸多困難因素考慮,我覺得都得不償失。後面剩下的課程,我們選擇在陰雨天不能出去玩的時候,讓他偶爾去滑一滑。
輪滑小子
所以,有些興趣班,他沒有興趣但也不排斥,家長完全可以功利一點,從時間精力和目標多角度,權衡一下得失。
原則四:果斷放棄不感興趣並且很排斥的
興趣班,不是機構訓練,我覺得無需趕鴨子上架。所以那些他能力明顯達不到,又完全沒有興趣的,甚至一說要去上課就哭鬧、各種情緒問題的,在上的過程中還會出各種么蛾子,這樣的興趣班趁早果斷放棄。
如果硬要堅持,無疑家長孩子都會身心俱疲。
最後,個人還有一些小建議附贈:
不是多多益善,但要多多嘗試
不會立竿見影,但要學會堅持
不要太過功利,但要目標明確
最後,還有點補充:我給娃選擇的興趣班,都在我家附近方圓兩公裡之內,完全不浪費我們的時間,而且班級人數不多,老師接納度高,能在相處中包容他、理解他,給他的環境支持較好,所以他去上興趣班,我就能放一百個心地開心喘息啦!
THE END
文| 子夏媽媽
編輯| 小熊 噹噹 主編|潘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