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老陳說:譜系兒童 =「興趣狹隘」?

2020-10-11 茄子遊戲教育

越來越多的家長向我抱怨——「孩子興趣狹隘,不知道在家跟孩子玩什麼……雖然做了很多努力嘗試,但是孩子就是不感興趣,這我可該怎麼辦?


可是譜系孩子真的都「六根清淨」麼?

——我看也不見得吧。


「興趣狹窄、行為刻板」確實是孤獨症兒童的一大表現,這是源於他們對規則的不理解,他不願意嘗試新鮮事物。這時候,他熟悉的、喜歡的一兩種玩法或者東西就成了他的最愛,肯定會反反覆覆去做。最開始孩子可能只是玩一支筆、一張紙,但後面還可能出現更加怪異的行為興趣,這是很多家長都接受不了,想要努力改變的。


我見過很多家長帶孩子來上課,他們的陣仗就跟打仗似的……一招龍爪手使的爐火純青,緊緊攥著孩子的手,不容他有一點自由,甚至連眼睛看哪都被限制了……在這樣的嚴格限制下你還想看到孩子什麼「興趣愛好」


家長更多的時候會想到「我希望孩子做什麼」,而不是「孩子願意做什麼」。很多家長希望孩子多讀書、彈鋼琴、學畫畫,但是這些「愛好」並不是孩子喜歡的,而是家長覺得孩子只有喜歡這些愛好才能有出息……


要知道「他首先是個孩子,然後才是一個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家長首先要學會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進入他們的世界,和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再來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進行相關的拓展。


建議家長參與到孩子喜歡的活動中去,然後在參與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延伸一些其他方面的活動。舉個例子來說:孩子只喜歡畫橫一,那麼我們就去跟孩子一起畫橫一。當孩子適應了有你參與的過程後,你再嘗試改變,比如在畫一的基礎上畫一筆豎,變成十字;也可以把橫畫成波浪線等等……


也許孩子在最開始時會推開你的手,家長還可以教他「不要!」這種類似於要求性的語言。當你和孩子的社交距離越來越近後,便開始再次引導他做別的事,比如畫個心形、畫樹,讓他慢慢地去嘗試不同的改變……


其實,這些操作沒有一個固定的條條框框,只要求家長永遠要根據孩子當下反應來做變化。


另外還有一點,當孩子開始嘗試時,家長要及時給予強化物,,提高孩子的配合度裡面,強化物不僅僅是吃的、玩具,可以是爸爸媽媽的擁抱、一句鼓勵「真棒!」「好厲害」、一個擊掌「耶!」、甚至是一種孩子喜歡的聲音……


——總之,強化物無處不在,家長們要善於觀察。


每個孩子的強化物需要因人而異,你和孩子在建立關係的過程,也是去觀察孩子喜歡什麼的過程。只要是他喜歡的東西,都能成為強化物。


所以看起來是不是在家幹預孩子一定也不難呢,只要我們持之以恆,利用正確的方法,孩子也一定會進步的。

相關焦點

  • (1)老陳的幹預詞典丨「自閉譜系障礙」是什麼?
    「自閉譜系障礙」:ASDs,自閉症譜系障礙是一個醫學名詞,它是一種廣泛性發展障礙,其病徵包括異常的語言能力 「自閉譜系障礙」也稱為孤獨症譜系障礙,對兒童心理與社會發展影響巨大,但迄今為止,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清楚,更缺乏行之有效的藥物治療,絕大多數兒童需要長期的教育訓練和行為幹預,對家長、社會和國家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此,孤獨症譜系障礙在全世界範圍內被視為亟需優先解決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
  • (3)老陳說:最好的幹預,莫過於從「認識孩子」開始
    「人生若只如初見。」「特長」的文章,如何去發現譜系兒童的「特長」?「作為孤獨症兒童的家長,很難去控制自己不去胡思亂想。只要有一刻閒暇,腦海中就會浮現出關於孩子的各種擔心,對孩子將來那種未知的恐懼。」如果直接制止這些「問題行為」並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會滋生出更多問題行為……所以幹預的第一步往往是先「觀察」孩子,到底哪些問題行為真的影響孩子成長,迫在眉睫的需要幹預……
  • 如何利用「自我刺激」幫助孩子放鬆?
    「孤獨症、自閉症、譜系障礙、語言障礙、社交障礙……」他們的名字印在每一個特殊兒童的臉上家長們最常抱怨同時也是最常問我們的一個問題:「怎麼讓才能我的孩子停止自我刺激行為?」前幾天陳鴻偉老師在群裡分享的小短篇科普《老陳·說》欄目就聊到了「自我刺激」,先讓我們來看一下——
  • (2)老陳說:拒絕懲罰!好的行為是強化出來的
    一說到孤獨症兒童,最常見的就是「問題行為」,他肯定經常犯錯,經常做一些讓你意想不到的事情,那些挑戰家長理性底線的問題行為常常讓家長崩潰。但無論是哪種,對孩子來說都是「百害而無一利」,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如何用「強化」的方式解決孩子的問題行為。
  • 特殊兒童——孤獨症譜系兒童核心問題及表現(1)
    孤獨症譜系障礙的(ASD)核心問題如下:1.社會交往和交流障礙2.興趣狹隘3.刻板重複行為今天我們詳細解說第一個問題:社會交往和交流障礙。另外兩個下次文章再做詳述。自閉症兒童社會交往方面存在質的缺陷,不同程度的缺乏與人交往的興趣。這裡也許有的人會有疑問:那如果是因為性格或者家庭教養方式的問題呢?不擅長社交呢?不喜歡與人打交道的呢?難道這也屬於孤獨症嗎?
  • 拖垮你的不是「找不到興趣」,而是「不培養興趣」
    本文轉載自:重構自己(ID:gh_32f4561cab50)最近有不少朋友和我反饋,按照《從「迷茫」到「找到喜歡的事情
  • HR問我有什麼興趣愛好,我說「打遊戲」:應聘日企,如何用「興趣愛好」展現優勢?
    特約作者 / 蘇菲                                                   日本文化背景下的「簡歷」,通常又被稱為「Entry Sheet」或者「ES」。與國內招聘不同,在很多場景中,簡歷(ES)由招聘公司主動提供填寫模板。
  • 孩子興趣刻板狹隘?試試這樣拓展…
    一些基於臨床觀察的研究表明,大約有75%的自閉症兒童會表現出這種相對於正常兒童而言的狹窄的興趣與行為。自閉症兒童有他們的興趣和所愛做的事情。只是他們的興趣和愛好往往不僅狹窄,而且非常尋常。產生刻板興趣的原因有的專家分析,自閉症兒童的這種興趣與行為傾向
  • 對孤獨症譜系障礙的解讀及廣泛接受的評估方法
    國際上將孤獨症、阿斯伯格症候群、雷特綜合症、未分為的廣泛性發育障礙統稱為孤獨症譜系障礙(ASD),以社會交流障礙、語言溝通障礙和重複刻板行為和狹隘興趣愛好為特徵,患兒的語言發育遲緩或語言倒退現象往往作為最早的臨床症狀而被發現。
  • 「4周歲」孤獨症兒童早期行為標誌
    美國疾控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簡稱CDC)發布了最新全美兒童孤獨症患病率報告,報告中指出隨著孤獨症譜系發展障礙發病率的逐年升高,已經達到了驚人的1:54。
  • 專題筆談│孤獨症譜系障礙兒童語言和社交溝通障礙相關問題
    中國實用兒科雜誌  2019  Vol.34(8):632-637社交溝通障礙及語言障礙是孤獨症譜系障礙(ASD)兒童與其他兒童在互動上常見的障礙表現,而語言障礙常常也是評判ASD兒童嚴重程度的評判指標之一。
  • 曾經被同學罵「傻子」的自閉症兒童:我已經不恨他們了
    「很日常的居家生活(技能),比如說教他們去洗臉、刷牙,打掃衛生,還有的時候教他們做一些飯。就是讓他們過一個正常化的生活。」他們為小齡孤獨症人群(3-6歲)提供的服務中,很大程度上是對家長的培訓。星星雨創始人田惠萍說:「特殊教育最難的,其實是孩子需要長時間有人在身邊支持他,所以我們教家長怎麼樣去教孩子」。
  • 70歲,讓我們開始學習| 「滬漂」老陳水彩畫展
    原創 老陳 陸勇 我的畫室老陳七十己過,是水彩班年齡最大的同學。老陳退休後有閒暇時經常伏案自學水彩畫,但他還不太理解水彩畫的特點。去年夏天,他進了「我的畫室」水彩班。起初幾次練習,並沒有完全克服「塗塗抹抹」、過分小心翼翼的小毛病。老陳明白這一點後,就有針對性地反覆練習,從小塗小抹,進而放手下筆,到暈染自如,經過一段時間,每幅習作幾乎都表出輕快通透的水彩特色,同時,又不乏細節的描繪。
  • 吉隆坡「夜市攻略」
    其中典型的要數「阿羅街」(Jalan Alor),即便你只能說中文,也可以暢通無阻。阿羅街夜市的消費水平在所有夜市裡是算高的,東西並不便宜,沿街幾十家餐廳也會讓你一時間無從下手,比較有名的是街頭和街尾的「龍記」和「黃亞華」,前一個是吃海鮮,還有就是開了很久的口味比較保險;後一家是吃雞翅,堪稱網紅店,沙爹雞翅非常火。其餘店大同小異。
  • 自製遊戲套裝激發孩子對科學的興趣,「Tech Will Save Us」獲 55...
    2012 年,總部位於倫敦的「Tech Will Save Us」由一對夫妻 Bethany Koby 和 Daniel Hirschmann 共同創立。該公司提供以遊戲為主導的家庭學習系統,想運用科技手段激發孩子們創造力和想像力,同時激發他們對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STEAM)的興趣。
  • 如何治療孤獨症譜系障礙兒童的用語障礙?
    語用障礙主要表現為語用能力低下,多見於孤獨症譜系障礙患兒,在阿斯伯格症候群(Asperger syndrome)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已經作為症狀之一寫入阿斯伯格症候群的診斷標準。這類患兒溝通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其語用能力低下。
  • 「福州」什麼是孤獨症譜系障礙,孩子的行為偏差該如何注意?
    語言交流障礙語言發育明顯落後於同齡的幼兒,一般4-5歲以後剛剛開始說單詞,而且不會使用人稱代詞,不能說完整的一句話。3.興趣狹窄、行為刻板這樣的孩子往往喜歡非玩具性的物品,比如開關、瓶蓋或者轉動的東西,比如小車輪或者電風扇等,此類兒童伴有思維障礙。
  • 謹慎聽取「早教專家」的判斷
    我的第一反應:「自我中心是三歲兒童心理發展的典型特徵之一,挺正常啊。」但是聽到她說孩子有「強迫行為」、「刻板行為」、「語言重複」和「眼神迴避」,我心裡還是警覺起來。我說:「這更像是秩序敏感啊,三歲兒童正是進入秩序敏感期的時候,不能就此單一症狀下結論。」
  • 同樣表示「理由」,「から」「ので」「て(で)」有什麼區別?
    「から」「ので」「て(で)」同樣表「原因,理由」,用法究竟有何不同?什麼語境下用三者中的哪個更為合適?今天就其基本用法做一下簡單的梳理。當後項是推量,意志等主觀表達時,我們一般使用「から」,但當後項為命令、禁止表達時,只能用「から」,而後項表達為願望、請求時,用「ので」比「から」更為禮貌,比如:●遅いから、速く走ろ。 /要遲到了,快跑!「から」√「ので」×「て(で)」×●熱があったので、早く帰ってもいいです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