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家長向我抱怨——「孩子興趣狹隘,不知道在家跟孩子玩什麼……雖然做了很多努力和嘗試,但是孩子就是不感興趣,這我可該怎麼辦?」
可是譜系孩子真的都「六根清淨」麼?
——我看也不見得吧。
「興趣狹窄、行為刻板」確實是孤獨症兒童的一大表現,這是源於他們對規則的不理解,他不願意嘗試新鮮事物。這時候,他熟悉的、喜歡的一兩種玩法或者東西就成了他的最愛,肯定會反反覆覆去做。最開始孩子可能只是玩一支筆、一張紙,但後面還可能出現更加怪異的行為興趣,這是很多家長都接受不了,想要努力改變的。
我見過很多家長帶孩子來上課,他們的陣仗就跟打仗似的……一招「龍爪手」使的爐火純青,緊緊攥著孩子的手,不容他有一點自由,甚至連眼睛看哪都被限制了……在這樣的嚴格限制下你還想看到孩子什麼「興趣愛好」?
家長更多的時候會想到「我希望孩子做什麼」,而不是「孩子願意做什麼」。很多家長希望孩子多讀書、彈鋼琴、學畫畫,但是這些「愛好」並不是孩子喜歡的,而是家長覺得孩子只有喜歡這些愛好才能有出息……
要知道「他首先是個孩子,然後才是一個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家長首先要學會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進入他們的世界,和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再來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進行相關的拓展。
建議家長參與到孩子喜歡的活動中去,然後在參與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延伸一些其他方面的活動。舉個例子來說:孩子只喜歡畫橫一,那麼我們就去跟孩子一起畫橫一。當孩子適應了有你參與的過程後,你再嘗試改變,比如在畫一的基礎上畫一筆豎,變成十字;也可以把橫畫成波浪線等等……
也許孩子在最開始時會推開你的手,家長還可以教他「不要!」這種類似於要求性的語言。當你和孩子的社交距離越來越近後,便開始再次引導他做別的事,比如畫個心形、畫樹,讓他慢慢地去嘗試不同的改變……
其實,這些操作沒有一個固定的條條框框,只要求家長永遠要根據孩子當下反應來做變化。
另外還有一點,當孩子開始嘗試時,家長要及時給予強化物,,提高孩子的配合度裡面,強化物不僅僅是吃的、玩具,可以是爸爸媽媽的擁抱、一句鼓勵「真棒!」「好厲害」、一個擊掌「耶!」、甚至是一種孩子喜歡的聲音……
——總之,強化物無處不在,家長們要善於觀察。
每個孩子的強化物需要因人而異,你和孩子在建立關係的過程,也是去觀察孩子喜歡什麼的過程。只要是他喜歡的東西,都能成為強化物。
所以看起來是不是在家幹預孩子一定也不難呢,只要我們持之以恆,利用正確的方法,孩子也一定會進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