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魯迅深夜身亡,獨守空房41年的朱安,說了一句著名怨言

2020-12-14 桃煙讀史

魯迅,這位中國文壇上的大文豪,他的地位不可撼動。幾乎每一位受過9年制義務教育的人都讀過他的文章,其文章中思想的犀利、一針見血的批判讓我們印象深刻。

他的文章有意無意的喚醒了國人們的意識和良知,直到21世紀的現代都對我們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而對於魯迅的個人生活,我們只知他和愛人許廣平的愛情故事。卻不知,其實在許廣平之前,魯迅已有一位「正房太太」。

這位「正房太太」用她大半生的時間「陪伴」著魯迅,只是這是一種獨守空房的陪伴,從她嫁與魯迅後,就再也沒離開過周家,直至自己生命的盡頭。

只是她用自己大半生光陰得來的卻是一樁有名無實的婚姻,甚至還有許多人不知道有這樣一位女性的存在。

而在1936年魯迅深夜身亡後,獨守空房41年的小腳妻子,終於說了一句著名的怨言。

被母親私自定下的婚姻

魯迅的這位「正房太太」名叫朱安,1878年出生於浙江紹興的一戶從商人家,比魯迅大三歲。當時的朱家是富人之家,所以朱安從小便衣食無憂,不愁吃穿。

但即使是這樣一戶人家,也沒有逃脫封建思想的束縛。他們沒讓朱安上學堂,學識字,只是教她各種女紅和如何做一名賢惠的女子。這樣的朱安在朱家人的教導下倒也成長為一名脾氣和順、擅長烹飪的舊中國時期的女子。

可以說,那個時期的中國,像朱安這樣的女子佔據了多數。

在朱安5歲的時候,她被被帶進了一個小房間,隨即,朱安的母親及親戚便走進房間把朱安按住。母親用特製的白棉布帶在朱安的瘦弱的腳上裹了一層又一層,直到出現了三寸金蓮的雛形。

在裹小腳的過程中,朱安痛苦的哭喊著,可是雙腳卻還是配合著母親裹小腳的動作。

雖然這讓她痛苦,但是她並沒有進行制止和反對。因為家中所有女性的腳都只有三寸金蓮般大小,所以她明白自己也必須走過這一條路,但是對於真正裹小腳的原因她卻從來不知,也從未問過,只是做一名人云亦云的跟隨者。

在舊時期的中國,像朱安這樣的女性是讓人同情的,她們的家庭條件富裕,但卻目不識丁,不懂得任何的文化知識。對於加諸於她們身上的所有東西,不管好的壞的只能默默承受,因為他們不懂得反抗,也不知道反抗為何物。

但這樣的朱安卻深得魯迅母親的喜愛,1901年,在沒有徵得魯迅同意的情況下,魯迅的母親擅自做主去了朱家「請庚」。從此以後,魯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便平白無故多了一位「妻子」。

而此刻,魯迅正遠在日本留學,原本兩家打算讓魯迅和朱安在1901年底成親,因為那個時候的魯迅已經畢業。可沒想到此時的魯迅又拿到了赴日本留學的獎學金,因而就打算在日本繼續深造。而朱安和魯迅成親的希望不得不因此落空。

在之後的一兩年間,魯迅有過短暫的回國,對於家裡人給他安排的這門親事,魯迅通過與母親的書信提出了兩點對朱安的要求:1.放足,2.進學堂讀書。

這兩點在我們現代人看來完全不是問題的問題,在那個男人還留有辮子的時代卻足夠讓人們嚇一跳。

朱家人當然沒有同意魯迅提出的這兩點要求,只是他們在信中也未有反駁,而他們也並不知道,此時身在日本留學的魯迅早已經是一名看不慣任何封建行為的新派激進青年。

感情不合的婚姻生活

1906年,眼看已經離去朱家提親過去了五年之久,朱安也早已成為了一名28歲的「老姑娘」,魯迅的母親終於按耐不住,寫信謊稱自己生病把留學日本已經多年的魯迅給騙了回來。

回到家,看見已經裝修完畢、擺放著成品物品的房屋,魯迅才深知自己被騙了。

只是沒想到原本應該氣憤難當的魯迅卻很配合的完成整個 成婚儀式,就連給他裝上已經被他剪去的長辮子,他也沒有任何的不順從。

但這樣看似溫順默認的背後卻隱藏著一股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

在完婚的第二天,魯迅便睡到了自己的書房,到了第三天,他就回到了日本。

就這樣,朱安幾乎都沒和她的這位丈夫說過什麼話,就獨守起了空房。

可以說,魯迅在用自己的切實行動表達了他對於這一樁母親強加於身上的婚姻的不滿。

而朱安的這一守空房便是整整的三年,這三年間,朱安遭受了無數人的白眼及指點。在那個時代,獨守空房的女人被視作沒用的女人,因為她拴不住男人的心。

1909年,魯迅回國,但是他和朱安依舊沒有過多的交集,每天除了必須要說的話,兩人沒有任何交流,對於魯迅的想法,朱安不明白,對於魯迅寫的文章,朱安也看不懂。但是即便如此,朱安依然愛著她口中的這位「大先生」。

或許對於朱安來說,也不知道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愛,只不過行使著自己為人妻的一份職責。

她和魯迅除了沒有可以產生共鳴的精神世界以外,對於魯迅的生活倒是照顧的無微不至,因為她擅長針線活,會烹飪,各種女紅也不在話下,並且還深得婆婆的喜愛。

只是這樣的朱安唯獨得不到丈夫魯迅的愛。

1919年,魯迅買了一處院子,除了魯迅一家外,魯迅的弟弟也共同搬了進去。但是魯迅並沒有和朱安住在一間房裡,而是讓她和自己的母親共住,自己住在了另外一間房。

1927年的10月,魯迅同他的學生許廣平正式搬到了上海同居,並在1929年生下了魯迅唯一的孩子周海嬰。聽聞這一消息的朱安整日以淚洗面,但似乎她也無力改寫這個已經註定的結局。

1936年,魯迅離開了人世。在魯迅走後,文化界的進步人士去到北平,極力勸阻朱安想要出售魯迅遺作的想法,就在此時,這位獨守空房41年的小腳妻子突然激動的說道:「你們總說魯迅的遺物要保存,我也是魯迅的遺物,你們也得保存我呀」

這一句含有怨恨的傾吐也成為了日後一句非常著名的怨言。

但最終,朱安還是保留了魯迅的全部遺作,也正是因為她的這份不忍傷害任何人的善心,才能讓魯迅的遺作完好的保存至今。

思想上的解放 才是減少悲劇的開始

出生於富貴家庭的朱安並沒有得到過現代女子的良好教育,她的家庭雖然富裕,但思想卻封建的貧瘠。這對於朱安來說也是她一生悲劇婚姻的開始。

朱安是個脾氣隨和,善良的人。這一點從她善待許廣平之子周海嬰便能夠得知,她整整照顧了婆婆38年。可是這樣一位賢良淑德的女人卻落得一個臨終前無一人陪伴在身邊的悽涼結局。可以說,朱安獨守空房一生的婚姻生活足以引起人們的深思,

但是這並不屬於朱安一個人的悲劇,而是屬於那個時代大多數女人的悲劇。

而在那之後的歷史進程中,國人顯然也意識到了舊時期封建思想帶給人們的迫害,從而進行了各種各樣的「改革」和「丟棄」。但依然避免不了在如今的某些偏遠地區,仍舊保留著那個時期的某些舊思想。

只希望在如今越來越發達的新中國,像朱安這樣的女子能夠越來越少,因而造成的各種生活悲劇也隨之減少。

相關焦點

  • 魯迅去世後,獨守空房41年的原配夫人,終於說出了一句經典的怨言
    我們熟知魯迅,熟知許廣平,卻對作為魯迅原配夫人的朱安不了解。朱安一輩子一直默默地站在魯迅先生的身後,不爭名,不為利,不過是想要得到魯迅先生的一絲絲的愛,但她竟從未得過。
  • 獨守空房41年,朱安晚年靠清粥和鹹菜度日,臨終對魯迅無半句怨言
    新婚第二天,丈夫就讓她獨守空房。她一個人哭到天明,卻只等來丈夫離家的消息。朱安沒有文化,她只知道「出嫁從夫」,丈夫就是她的天。可是她唯一的依靠毫不猶豫地拋下了她,她一個人,要如何把日子過下去呢?魯迅用這樣一句話劃定了朱安的棄婦身份,讓她孤寂地走完了新過門的十三年。1919年,周家變賣了紹興老宅,舉家遷往北京居住。魯迅在西直門內買了一處三進的院子,和兄弟母親住在一起,而朱安終於和丈夫住在了一片屋簷下。
  • 翻出舊照片——說說在魯迅身邊凋謝的朱安
    他在給好友許壽裳的信中說:「僕荒落殆盡……又翻類書,薈集逸書數種,此非求學,以代醇酒婦人也。」正所謂女人如醇酒,可解萬古愁,欲求之,卻禁之!他埋首故紙堆,寄託青燈黃卷,編成了《古小說鉤沉》。魯瑞和朱安朱安,她等回了男人,卻等不到他掀開羅帳走進溫柔夢鄉,只能獨守空房!不久,他又獨自北上。
  • 朱安:嫁進周家37年,與其說是魯迅的妻子,不如說是周家的保姆
    「我來周家已許多年,大先生不很理我,但我也不會離開周家,我活是周家的人,死是周家的鬼,後半生我就是侍奉我的婆母。」大先生指魯迅,這番話是魯迅的原配朱安講的,當時魯迅的母親過生,她當眾跪下說了這番話。究其一生,朱安在眾人面前的發聲少之又少,跟魯迅發作的記載總共也才兩回。
  • 朱安說,她是魯迅先生的遺物,魯迅真的沒愛過等他一輩子的朱安嗎
    從結婚到去世,朱安大概當了魯迅30年的妻子,說起盡職盡責,朱安是一位好妻子,同時也是一位好兒媳婦,當然這是和許廣平相比而言來說的。婚後十年的時間,除了那一晚洞房花燭夜,朱安在這十年間都沒有和魯迅先生生活在一起。結婚十多年,那一次朱安終於有機會和魯迅生活在一起,即便魯迅要求分房而居,朱安心中也是滿心歡喜的。
  • 魯迅原配妻子,一生無性無愛無歡無後,臨終前的遺言令人揪心
    朱安獨守空房41年,過著無性無愛的生活新婚之夜,魯迅並沒有同妻子入洞房。朱安也明白,丈夫並不喜歡自己,即便自己有心想去改變,想要去迎合丈夫,可是自己的身上滿是舊社會的思想和習慣,根本無從改變。魯迅在婚後第4天就回到了日本,而朱安在和魯迅結婚之後只此一生,獨守空房41年,過著無性無愛的生活。
  • 魯迅是「渣男」?髮妻獨守空房41年,卻寫給花季女學生最美情書
    提起魯迅,肯定無人不知。作為近現代最寫實的文學家,魯迅的文學作品頻頻登上初高中課本。魯迅的筆風犀利毒辣,把近現代的「黑暗」赤裸裸的展現在大眾眼中。私下的魯迅,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有部分讀者稱他「渣男」。
  • 魯迅的朱安,朱安的魯迅
    喬麗華所著《我也是魯迅的遺物·朱安傳》(九州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堪稱「巨著」——雖然它僅300多頁,薄薄的一本。對於魯迅研究來說,該書無疑是富於衝擊力和建設性的。在該書中,魯迅元配夫人朱安完整地展示著自己寂寞、悲慘、荒誕的人生,而她的這種人生與魯迅密切相關。
  • 魯迅原配夫人朱安:我永遠在離你最遠的地方凝望你
    朱安雖然是魯迅的妻子,但卻有名無實,她為魯迅空守了41年,最後孤獨地長眠於北京西直門外保福寺處。朱安與魯迅是同鄉,祖上曾做過知縣一類的官。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朱安,雖然識字不多,但是懂得禮儀,性格溫和,待人厚道。朱安和舊中國很多家庭的女兒一樣,從小被教養成一個切合傳統要求的典型:三從四德,溫良賢淑。
  • 作為封建社會的犧牲品,朱安到底有多心酸?
    ,沒幾天便又返回日本,留朱安一人獨守空房,魯迅對朱安的評價是:"這是母親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能好好地供養它,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朱安在魯迅眼睛裡,僅僅是一個禮物而已。朱安,一個新婚的婦人,卻宛如一個寡婦,自己的丈夫極少回來,渡過了七年的獨守空房,終於等到了丈夫留日歸來,朱安很高興,大先生終於回來了,她可能以為,兩個人終於可以過上正常的夫妻生活了,但是一直接受新事物的魯迅卻越發厭惡與朱安談話,家裡人勸說他時,他只說"和她談話沒味道,有時還要自作聰明。
  • 朱安:41年無性婚姻,討好的後半生,只因拒絕了魯迅一個要求
    1906年,28歲的朱安終於坐上了花轎。上轎前,她想著魯迅不喜歡小腳,就故意穿了一雙大鞋,裡面塞滿了棉花。沒想到,下轎的時候,腳還沒著地,鞋子先掉了。眾目睽睽之下,新娘朱安,成了笑話朱安。就是這一刻,朱安開始了她討好的後半生。
  • 一對無性夫妻,善良是基石——魯迅與朱安
    朱安,1878年6月生於浙江紹興,比魯迅大3歲。朱安祖上曾做過知縣一類的官,在當地屬於大戶人家,但朱安識字並不多,是一位典型的懂禮儀、性溫和、待人厚道的舊式良家婦女。魯迅在家是長子,自從魯迅父親去世以後,魯迅的母親就開始為魯迅的婚事操心。老太太喜歡朱安聽話順從的品性,決定娶來給自己的大兒子魯迅做媳婦。
  • 朱安有名無實,許廣平有實無名,他倆誰該與魯迅合葬在一起?
    「1936年10月19日清晨五點二十五分魯迅在上海因肺結核病去世,享年55歲。」魯迅先生的死訊曾轟動一時,巴金、胡風、蕭軍等12人為其抬棺,上萬民眾自發為其送行,將魯迅葬於上海虹橋萬國公墓。朱安是魯迅原配妻子,當然,這也是封建包辦婚姻下連魯迅都難逃的惡果。魯迅實在對「身材矮小,沒有發育完全」又大字不識的朱安提不起興趣,之所以接受她可以說全因對母親的孝道:「朱安是母親給我的禮物,朱安嫁的並不是我,而是我的母親。」也正是如此,魯迅才沒有休掉朱安。
  • 卑微的愛,小腳朱安徒步80裡為魯迅買糕點,卻只換來了一個字
    提起魯迅先生, 相信很多人都記得他跟許廣平先生如同天作之合一般的婚姻,記得許廣平先生對魯迅先生的精神照顧,還記得在魯迅先生百年之後,為保護魯迅先生遺著所做出的諸多努力。不論從婚前還是婚後,魯迅先生跟許廣平先生的婚姻都堪稱完美,說上一句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也不為過。
  • 魯迅妻子,無性無愛守41年活寡,只願生生世世永遠不要再遇見
    就這樣雙方同意了這場「天造地設」的婚姻,並訂於1901年完婚。女方是老姑娘朱安,男方是誰呢?他就是被毛澤東評價為「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的魯迅,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1901年二人準備完婚,卻傳來魯迅拿到了赴日本留學的獎學金的消息,這一下老姑娘朱安又得「待字閨中」了。
  • 嘆包辦婚姻的毒害:文化巨人魯迅,與他結髮妻子的不幸婚姻
    說到這位婦女,原來她是魯迅的結髮妻子朱安。讓人捉摸不透的是這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才會讓這位女子,絕望地說了這句話?這還是得從頭說起。眾所周知,魯迅可是中國文學壇上非常著名的文學巨人。就像被判了死刑一樣,為了不讓母親傷心,魯迅只能被迫接受包辦婚姻的命運。在見到結髮妻子朱安後,魯迅對她是非常不喜歡的。一是因為即使朱安像很多名家閨秀一樣知書達理,但是她長得很不好看。二是因為像許多婦女一樣,她被迫纏足。而恰恰魯迅是受過先進思想,新式教育的洗禮,所以對於這個結髮妻子,他是非常不滿意的。原本以為可以嫁到如意郎君,沒想到魯迅卻從來不把她放在心上,留下朱安獨守空房。
  • 郭沫若寫4字罵魯迅,魯迅加1字回懟,世人笑稱:這便是老郭的一生
    郭沫若和魯迅都是我國文壇中響噹噹的人物,而這兩人互懟又是常事,1928年,時年47歲的魯迅發表了一篇名為《我的態度氣量和年紀》的文章,結果郭沫若開始挑刺,還寫文章批評魯迅。
  • 魯迅之子周海嬰:我出生時難產父親說「保大」,從來沒見過朱安
    一、周海嬰的出生時非常幸運的一件事,並且在父親魯迅的教育下度過了童年,進而選擇了自己的發展道路出生於1929年的周海嬰,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魯迅的唯一的孩子,因此他的出生也是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但他的出生並不是一帆風順,甚至還差一點在世界上就沒有他這個人。
  • 人因垂老漸知秋:魯迅原配朱安的寂寞身後事
    圖:魯迅的母親和朱安(右)陳漱渝 | 文上海喬麗華博士為魯迅原配夫人朱安立傳,曾囑我寫序。我勉力寫了一篇,題為《寂寞的世界,寂寞的人》。朱安是封建包辦婚姻的犧牲品,她的遭遇是無愛情婚姻釀成的悲劇。朱安27歲嫁到周家,跟魯迅做了三十年名義上的夫妻。魯迅去世之後,作為一個孤獨異鄉人,她又在清貧中生活了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