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爸媽只是概念 不明白為何總遭苛責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留守兒童:爸媽只是概念 不明白為何總遭苛責
2016-02-17 09:50:2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資料圖:留守兒童展示自己收到的新年禮物。中新社記者 王駿 攝  

  中新社巴中2月17日電 題:留守兒童家庭:短暫歡聚後的期待

  作者 徐楊禕 王哲

  眼看著父母又將離開自己再次外出務工,而屬於自己的QQ號還遙遙無期,9歲的四年級學生牛亮心中酸楚不已。

  牛亮出生在浙江寧波的出租屋裡,不足一歲就被送回老家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三江鎮,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成為中國農村「九九六一三八」部隊中的一員。「九九六一三八」部隊,是世人對留守在農村老家的老者、婦女、兒童的稱謂。

  在身高不足1米4的牛亮心中,「爸爸」和「媽媽」只是一個概念,「記得最清楚的是他們的影子。」

  丙申猴年,父母回到家中,一家人歡聚老屋,過了一個熱鬧的春節。如今假期已過大半,父母即將遠行,團圓只能再待來年。不過與即將的分別相比,這位小男生更關心何時才能申請到一個屬於自己的QQ號。

  春節期間,面對許久未見的父親,牛亮提出了一個新年心願:申請一個QQ號,方便和同學們聯繫。這個請求被父親牛勇直接拒絕,他認為QQ聊天會影響兒子的學習,言語頗為嚴苛:「只曉得耍手機,還有寒假作業沒做呢!」小牛亮苦苦哀求許久未果,委屈得嘟起了嘴,流下了眼淚。

  在四川農村,像牛亮一樣與父母分離留守家中的兒童還有許多。截至2014年2月,四川農村未成年人有1200多萬,其中留守兒童368萬。當中不少人,因為與父母缺乏溝通,存在學業偏差、心理失衡、道德失範、情感缺失等突出問題。

  家住巴中市恩陽區玉山鎮南陽村的楊強林,年近20歲,剛上高中一年級,被村裡人稱作「大齡留守兒童」。

  「我以前是跟爸爸媽媽在浙江讀書,小學和初中都是在浙江上的。」楊強林告訴記者,由於在浙江聽不懂當地方言,學習成績很差,「我被送回來重新再讀初中,所以現在要20歲了才讀高一。」

  儘管如此,楊強林的成績也沒有明顯改善。「媽老漢(四川方言『父母』之意)經常在電話裡罵我,有的時候我只有躲在被窩裡哭。」楊強林說,他不明白為什麼每次和父母的溝通總是伴隨爭吵,自己明明已經很用功,但父母總是一味苛責。

  母親戚利瓊認為與兒子的溝通十分困難,一旦話說重了就會在電話裡吵起來,「經常把我都氣得哭。」戚利瓊表示,平日她和丈夫不在兒子身邊,對其學習生活的真實狀況完全不知曉,「每次多問兩句,總會不歡而散。」

  對於這一現象,成都醫學院心理系教授陳孜表示,親子溝通出現問題是普遍存在的,但留守家庭因情況特殊相對更為嚴重。「主要是因為長期分隔,相互不了解、不理解,對溝通方式也不理解。」

  多年從事相關方面研究的陳孜為四川農村數百萬個留守兒童家庭提出了三點建議。「儘量減少分隔時間,增加相聚時間,不要僅是春節才相見。」陳孜說,其次是增加交流的機會和方式,「除了打電話,還可以選擇發簡訊、寫信、寫日記等形式。」第三個建議則是,需要周圍的人對兒童、父母進行正確的引導,從旁人的角度客觀地引導雙方增進了解。(完)

相關焦點

  • 英媒:中國留守兒童遭性侵源於性教育缺乏
    原標題:英媒:中國留守兒童遭性侵源於性教育缺乏  英國廣播公司8月12日報導,原題:中國的「留守」兒童遭侵害   在父母為掙錢而外出打工的中國農村,一系列在校學生遭性侵事件彰顯鄉村生活的黑暗面。8月初,江西一名農村老師因猥褻7名小學生被刑拘。
  • 「愛心爸媽」與留守兒童以拓展運動迎新年
    當日,「我們在一起」愛心媽媽與留守兒童拓展運動迎新年活動在此舉行,「愛心爸媽」與35名小朋友一起做遊戲。省政協副主席、致公黨湖南省委主委胡旭晟,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毛騰飛為孩子們送上禮物並參加遊戲。省有關部門領導李微、姜欣、盧妹香,市領導王洪斌、餘群明,以及來自省政協社法委、致公黨湖南省委、省市婦聯、株洲部分企業的「愛心爸媽」參加。
  • 關注留守兒童:他們在爸媽看不到的地方偷偷長大
    在四川省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留守兒童們每天都盼著過年,因為爸爸媽媽只有過年才能回家。大人們過完年外出打工來年新年才回來,成了這個村子習以為常的事情。即將成為「童伴媽媽」的俄木克羅是村子裡幼兒園的一名老師,談到留守兒童,她說因為爸爸媽媽不在身邊,孩子們很抗拒跟外界交流,但他們很堅強。
  • 一歲半留守兒童對著攝像頭喊爸媽,年底了該回家了!
    現如今,年輕人都不願意屈居在農村,倒不是因為他們不熱愛故土,而是因為在家務農實在不是一條出路,年輕人外出打工已經變成了常態,畢竟大城市有發展,最起碼工資要比農村多一些。但外出的農村父母越多,也就出現了較多留守兒童,這一弊端基本無法避免。
  • 留守兒童和父母分離帶來的創傷,是血緣也拯救不了的
    相信在中國存在很大一部分的留守兒童,這部分兒童的特徵大部分都是跟父母沒有親密感,隨著年齡的長大,越發不想跟父母溝通,無論父母說什麼,他都會去反抗,這些孩子很大部分跟父母雖說有血緣上關係,但是沒有親情上的聯結。
  • 留守兒童與網遊|遊戲商品化批判與留守兒童生活意義系統重建
    正如人民日報近日撰文《防的是沉迷而非網遊 妖魔化網遊不理性》中認為,沉迷遊戲的危害不在於「遊戲」,而來自於「沉迷」。我們要防的是沉迷,而不是網遊。對於網遊成癮,嚴管和放任都不是正確的態度,社會、家庭、網遊公司以及監管部門各司其職,尤其是儘快解決留守兒童背後的社會問題,恐怕才是正途。
  • 伏陽學校: 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愛心驛站」
    「留守兒童之家」。,互幫活動等,使留守少年兒童感到自已又擁有了另外一個「家」的溫暖。同時,制定了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方案,設立「留守兒童」意見簿和「傾訴信箱」等,讓「留守兒童」隨時可以傾吐心聲、反映事情。
  • 科技在吞噬留守兒童們未來的生存機會
    還因為那一集裡,孩子李建英面對即將又離開家鄉的打工父母,一邊裝作堅強安慰爸媽不必擔心自己,回過頭來卻對著攝影機泣不成聲。她說,「我沒有辦法讓他們留下來。」改革開放 30 年,出現了記錄各地美食,濃縮人文關懷的《舌尖上的中國》;同時,也出現了千千萬萬留在鄉村,一年只能見父母一回的留守兒童。在這 30 年的後 10 年,網際網路逐漸成為發展中的主旋律。
  • 留守兒童與網遊|關於留守兒童遊戲成癮問題的研究反思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留守兒童的問題是社會和學界都非常關心的話題。但不同時間點人們對留守兒童的關注點不同。留守兒童的網絡成癮問題其實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社會問題。只是因為最近世界衛生組織把遊戲成癮列為人類疾病之一,研究者對留守兒童的遊戲成癮問題的關注興趣便有很大的提高。筆者以為,研究者對留守兒童的遊戲成癮問題的關注,體現了其對留守兒童現象的現實關照,非常值得肯定。
  • 杭州9歲女孩死亡背後,是中國6877萬留守兒童的悲哀
    在真相浮出水面前,我對這些抱獵奇心理狂開腦洞的人不予置評。只希望大家面對揣測性言論時,能夠保持足夠的理性。然後把目光放在更重要的事情:章子欣,乃至中國6877萬留守兒童的安全上。 允許陌生人帶走孩子、不報警、以為出趟遠門就能拿5000塊錢。這是淳樸嗎? 這只是心大、疏忽、愚昧。 我們每寬容家長一次,就會有更多的小子欣將要承受他們疏忽的代價。 試問,誰能負得起這個責?
  • 關愛留守兒童 可口可樂踐行愛的承諾
    秋高氣爽,由合肥太古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發起的「讓樂照耀留守的天空」公益活動昨天在長豐縣陶樓鎮中心小學如期舉行,合肥太古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為陶樓鎮中心小學出資建設的「可口可樂之家」正式啟用。舞臺劇《守望》感動臺下小觀眾陶樓鎮中心小學顏校長介紹,現有留守兒童佔全校總人數的42%左右,不少學生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不能給予孩子及時的陪伴。針對這一情況,合肥太古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的志願者們精心準備,自編自導自演舞臺劇《守望》,獻給全校的孩子們。
  • 富裕家庭「留守兒童」 金湯匙代替不了父母的愛
    由於父母常年忙於生意,心心的好朋友是一隻棕色的泰迪熊,她成了一位留守的「孤獨公主」。  留守兒童泛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到城市打工,而他們卻留在農村生活的孩子們。但在一些富裕家庭裡,也有一些「富孩子」成了新型「留守兒童」,衣食無憂的生活背後是精神的空虛和教育的缺失。12月10日,記者走訪了省城幾個富裕家庭,傾聽含著金湯匙的「留守兒童」的呼聲。
  • 留守兒童的「親情綠洲」——記「全國優秀留守兒童之家」平江城北...
    「我已不記得媽媽長什麼樣子。」小可說。平江留守兒童多達35649人,如何給留守兒童一個健康、幸福成長的家?該縣從2006年就啟動了探索工作。縣教育局研究決定,在城北學校成立留守兒童託管中心「守望之家」。「守望之家」,在該校每個年級設置一個寄宿班,面向全縣招收留守兒童。
  • 你還在苛責孩子不午睡嗎?看看這些危害你就明白了
    導讀:你還在苛責孩子不午睡嗎?看看這些危害你就明白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你還在苛責孩子不午睡嗎?看看這些危害你就明白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歌手講述父母在外打工艱辛 唱哭數百留守兒童
    昨日,在電話中,甜甜的爸爸劉某回憶說,「那時看到孩子對我們很冷淡,我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只是希望孩子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匆匆相見之後又是離別,為了離孩子近點,甜甜父母的工作地也由廣東轉到山東。劉某稱,為了增進和孩子的感情,他們之後每年過年都回來看望孩子。在甜甜10歲時的暑假,外婆帶著她前往山東看望父母。
  • 萍鄉登岸小學開展關愛留守兒童、貧困兒童活動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易志紅報導:喜逢國慶、中秋佳節雙慶之時,對於大多數父母無法回家團聚的留守兒童而言,卻也許只能倍增思親之情。為讓留守兒童、貧困兒童充分感受到來自學校的關愛,萍鄉登岸小學組織開展了"情暖中秋愛滿國慶"關愛留守兒童、貧困兒童活動。
  • 傷心詞:「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系列之二
    上過大學的人都會知道,學術論文都有關鍵詞;可我們的先人和後人絕不會知道,今天的中國農村有個傷心詞——「留守兒童」。許多外國朋友一定會納悶:什麼叫「留守兒童」?為什麼要兒童「留守」?兒童「留守」的目的是什麼?許多國家不允許未成年兒童一人呆在家裡,父母長期將幼兒留在家裡,在很多國家既不義又違法。
  • 農村留守兒童的三大問題,他們共同心聲:爸媽你們什麼時候回家?
    ,等著他的爸爸媽媽回家,特別是快過年這些日子,思念之情更是湧上心頭,因為他們知道,父母快回來了,隨著農村外出打工的,做生意的人越來越多,留守在家的兒童也是越來越多,這些孩子每天見不到父母,無論是從生活上,還是教育上,或者心理上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很可能伴隨著他們未來的一生,一般情況下農村這些孩子,都是由他們的姥姥姥爺,爺爺奶奶照顧,老人年紀大了,雖然經驗豐富,但是精力可能大不如前,很多方面都照顧不到位
  • 6歲留守兒童談理想:1秒鐘飛到深圳見爸媽(圖)
    在河南,有近300萬這樣的留守兒童。  7月13日,商報記者全程跟蹤安陽留守兒童蔣尚源南下會親。  我問奶奶生氣不,奶奶說不生氣,我是班裡最小的,考第三名已經很棒了。  可我還是每天很早就起床讀書,不會的問題問爺爺,有時他也不會,我就得跑到學校去問老師。如果爸爸媽媽在就好了。  我要去找爸媽了,坐車都坐吐了  7月12日 我們出發了。  和姑姑老早起床去鄉裡坐車。
  • 年輕爸媽沒玩夠把孩子推給父母 造就新留守兒童
    漫畫 楊佳原標題:爸媽去哪了?近日記者在島城調查得知,跟朵朵一樣,很多孩子都被寄養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家中,他們成為這個城市裡的「新留守兒童」。街頭調查超半數受訪者孩子寄養周日走在君峰路一居民小區內,記者看到,陪著兩三歲孩子們玩耍的,大都是白髮蒼蒼的老人,孩子們年輕的父母都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