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是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增強公共文化服務發展動力的重要政策內容和工作舉措。北京市海澱區文旅局認真貫徹中央決策部署,深入推進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海澱北部文化中心文圖兩館實施整體社會化運營,探索了公共文化設施社會化運營的「海澱模式」「以強烈的創新意識、成功的工作實踐,顯著的社會效益、極強的示範作用」,為全國大型公共文化設施提供了示範樣本。
海澱北部文化中心文圖兩館社會化運營的主要做法是:區文旅局按一級館及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東部優秀指標、海澱區公共文化服務要求提出指標、制定標準、確定運營方案並依法採購運營服務;依標準進行績效考核;不斷加強標準化和制度化建設,形成政治監督、行政監督、財政監督、紀檢監督、社會監督和理事會監督等綜合監督管理體系,實現從「辦文化」到「管文化」的轉變。運營服務提供商按照合同約定的服務項目、內容、數量、質量、資金等展開管理運營,充分發揮企業執行力強、效率高、機制靈活的優勢,向人民群眾免費提供公共文化服務。開館至今,北部文圖兩館每周開放時間達到84小時和76小時,到館總人次超過462萬,舉辦活動2445場次,收到群眾表揚信5278封。實現了服務效能、管理水平、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和海澱文化影響力的極大提升。
隨著社會化運營的深入開展,較深層次的問題逐漸顯露:一是如何更好地激發運營企業的主觀能動性。二是如何更好地提升運營企業對外服務的專業性。三是如何更好地平衡調動企業與穩定企業的關係。這些新矛盾、新問題,需要我們沉下心研究、撲下身解決,以更新的方式、更實的作為,將北部文化中心文圖兩館建設成為人民滿意的公共文化設施,引領全國社會化運營、全速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的時代新潮流。(區文化和旅遊局 柳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