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變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進行戶外運動,像打籃球、踢足球、打網球……但是,在運動的過程中,難免會稍不留神就受傷,像腳踝扭傷、小腿踢腫、膝蓋磕傷……很多人在受傷以後會手忙腳亂,不知所措,到底我該是包紮還是不包紮?是熱敷還是冷敷好呢?
一、急性損傷
急性的損傷常常是由於突發的外傷導致的,比如跌倒、扭傷以及直接撞擊等。一般情況下,發生急性損傷以後都會伴隨有出血、腫脹、炎症反應等,對於此時的症狀控制最應該選擇的是冷敷。即冰敷是軟組織挫傷First-Aid範疇,是重要的急救法則之一。冷敷能夠降低組織溫度、降低代謝率和神經傳導速度、收縮周圍血管,起到消腫、止痛的功效。急性損傷後的3-5天內是機體的出血期,應該一直冷敷。一旦出血控制,沒有炎症繼續發展,就要交替進行冷敷和熱敷,這對於傷後組織修復有重要作用。
小貼士1:冷敷的禁忌症
1.皮膚感覺不好。
2.對冷敏感。
3.對冷無法忍受。
4.雷諾症候群。
5.外圍神經再生。
6.會產生冷蕁麻疹。
7.冷凝球蛋白血症。
8.陣發性受寒的血色素尿。
9.心臟病以及血壓不穩定者。
10.有周圍血管疾病,如動脈栓塞。
二、慢性損傷
慢性損傷通常沒有突發的外傷,是長時間的反覆勞損以及過度使用而起病,常常是急性損傷後未能及時治療而導致。慢性損傷後應該使用熱敷,能幫助緩解肌肉緊張、減少疼痛、增加韌帶和肌腱的彈性、增加局部的血供。熱敷慢性損傷的部位可以幫助熱身,增加組織的靈活性和柔韌性。但如果是慢性損傷的急性發作、運動訓練後局部腫脹就應使用冷敷,可幫助減少腫脹。
小貼士2:熱敷的禁忌症
1.皮膚感覺異常,比如糖尿病足的患者。
2.熱敷時間過久或者溫度過燙,容易發生熱灼傷。
3.皮膚熱過敏。
4.急性創傷期。
5.深靜脈血栓。
6.惡性腫瘤等。
總之,並不是簡單的急性損傷就適用冷敷,慢性損傷就適用熱敷。對於急性損傷,早期需要冰敷,出血、炎症被控制後則熱敷,而慢性損傷如果在急性發作期也是需要冷敷的,同樣腫脹和炎症控制後再改為熱敷。冰敷和冷敷的劃分都很講究,並不是一兩句話就能完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