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隨著廣深港高鐵路線香港段試運營,虎門人通過高鐵直達香港的日子日益臨近,這是虎門交通蝶變一個縮影。
濱海大道通車、沿江高速落地、虎門高鐵站投入使用……近年來,交通蝶變,虎門上演「加速度」,在高速、城軌、高鐵、碼頭上發力,向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地大步邁進。當前,虎門在粵港澳大灣區中具備「雙A雙軸三群」的特殊區位優勢,正在加速形成「一環三圈六出口」高速路網和「六線兩樞十站點」軌道交通格局。在當前的交通布局中,虎門鎮只差機場。
「雙軸」在虎門交匯
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設施的配備,使得虎門鎮在城市區域格局中締造出了「雙A雙軸三群」的特殊區位發展優勢。
「雙A」即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群以廣州為頂點,呈「A」字形分布,虎門大橋是「A」字當中的「—」;珠江入海口以虎門為頂點呈「A」字形,深中通道是「A」字當中的「—」。
「雙軸」即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中,肇慶、廣州、佛山、東莞、深圳、香港等6個城市形成灣區南北軸;惠州、東莞、江門、中山、珠海、澳門等6個城市形成灣區東西軸,南北、東西「雙軸」在虎門交匯;「三群」即虎門處在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機場群、港口群「三群」環抱當中。
虎門鎮有關負責人表示,依託於世界級的交通網絡配置,虎門的城市品質、功能和價值,宜居優勢,彰顯得更為淋漓盡致。
逐步實現上高速不繞路
依託遍布全區域的高速出入口,在虎門上高速不繞路,已逐步實現。高速路網是承載當前城市溝通的最快捷的交通網絡之一,近年來,虎門區域內已形成一條長達70公裡的公路環線,虎門鎮全區域在高速路網的覆蓋中,虎門一地形成了「一環三圈六出口」高速路網格局。
從當前的高速情況來看,虎門已建成的廣深高速、廣深沿江高速、莞佛高速、潮莞高速虎門港支線等高速公路,以及正在規劃建設的潮莞高速濱海灣支線、潮莞高速虎門港支線二期,其構成了虎門鎮公路環線的中「一環」。以上述高速路網為依託,虎門鎮形成三個相互通聯的高速圈,這「三圈」即以太平立交為中心形成三個互通互連的高速圈。分別是由廣深高速、潮莞高速及潮莞高速虎門港支線組成的「東北部圈」。由廣深高速、潮莞高速虎門港支線二期、廣深沿江高速、莞佛高速組成的「西北部圈」。由廣深高速、莞佛高速、廣深沿江高速、潮莞高速濱海灣支線組成的「南部圈」。在此基礎上形成「六出口」,分別是東出口,即潮莞出口(潮莞高速與環莞快速互通出口);南出口,即廣深沿江高速與濱海大道互通出口;西出口,即威遠島出口(莞佛高速與廣深沿江高速互通出口);北出口,即潮莞高速虎門港支線與駿馬路互通出口;中出口,共2個,即太平立交出口,莞佛高速與濱海大道互通出口(規劃中)。
將呈現「一港兩碼頭」水運格局
近年來,虎門鎮軌道建設規划進入「突進」時代,已建或將建軌道將達到「六線」,在虎門區域內,將形成「六線兩樞十站點」的軌道交通路網格局。
「六線」即京港高鐵、深茂鐵路、贛深高鐵南沙支線、中虎龍城軌、穗莞深城軌及地鐵2號線(含延長線)等6條軌道交通。
「兩樞」即以鎮域內南北兩個高鐵站點為中心形成的軌道交通綜合樞紐。北部為京港高鐵虎門站樞紐,由京港高鐵、穗莞深城軌、地鐵2號線交匯形成;南部為深茂鐵路濱海灣站樞紐,由深茂鐵路、贛深高鐵南沙支線、中虎龍城軌、地鐵2號線延長線交匯形成。
「十站點」即京港高鐵虎門站、深茂鐵路濱海灣站、商貿城站(穗莞深城軌)、虎門大道東站(中虎龍城軌)及地鐵2號線博湧站、虎門公園站、金捷路站、光明路站、濱海灣站、路東站。
虎門鎮還擁有港澳客運碼頭可直抵香港,2017全年出入境旅客共計236000餘人,其中入境75000餘人次,出境160000餘人次,其與將開通的廣深港地鐵一起構築出東莞地區最為便捷的出境通道。
在貨運層面,重新遷建的虎門宏業貨櫃碼頭,讓虎門鎮擁有水運能力的鎮區。加之濱海灣新區謀劃在沙角建設的深水港,虎門一地將呈現「一港兩碼頭」水運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