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以後,胎兒的生長發育成了孕婦最擔心的問題,總擔心胎兒營養不夠發育不足,尤其是那些胃口不好的孕婦,做夢都擔心!大家都知道可以通過B超檢查來確認胎兒發育大小,會不會出現發育遲緩的問題,但是又不能天天去醫院做B超,該怎麼辦呢?
其實懷孕以後,孕婦身上的這三個數據也很重要,能夠反映出胎兒宮內的發育情況,一般達標的胎兒都沒問題,如果不達標很可能是胎兒發育的太慢,需要就醫查看一下才行!
體重
有位好友,懷孕初期胃口特別好,每天海吃海喝的,美其名給孩子補營養,結果懷孕3個月的時候,體重重了近20斤,虎背熊腰的,這位好友又特別愛美,於是偷偷摸摸的節食減肥,中午在公司吃飯經常不吃,最多啃個蘋果,吃個堅果之類的,晚上就經常跟家人說反胃、沒問題,家人以為她這是遲來的孕反應,準備了孕婦奶粉給她喝,也是偷偷倒掉。
期間朋友也擔心影響胎兒發育的,孕4個月去產檢胎兒大小合適沒問題,就放下心來繼續減肥,結果孕5個月體重基本跟孕前差不多,產檢的時候胎兒卻偏小3周,醫生知道她偷偷減肥以後一頓訓斥「再減孩子就不要要了!」嚇得好友趕緊回家補充營養去了。
其實孕期體重跟胎兒發育關係不太大,畢竟每個孕婦的體質不同,有些幹吃不長肉營養都被胎兒吸收了,有些特別能長肉,額外的營養都被自己吸收了。但是孕期除非肥胖過度,否則是不建議節食的,尤其是私自節食。
懷孕期間,胎兒發育需要大量的營養,這些營養只能通過孕婦來獲取,如果孕婦營養充足,那胎兒發育會很健康;但是如果孕婦營養不足,自己都頭暈眼花貧血缺鈣的,胎兒營養又怎麼會充足呢?而長時間的營養不足,不僅會讓胎兒發育遲緩,還可能會出現畸形,不利於健康!
一般來說,孕婦孕期體重增加為11.5-16kg,如果體重增加特別少,尤其是孕中晚期體重持續沒有增加的話,建議就醫檢查一下,確認胎兒宮內發育。注意有些孕婦孕早期孕吐嚴重,體重直線下降實屬正常,但是她們一般在孕4-5個月以後胃口變化,胎兒快速發育的時候,體重會慢慢增加的。
宮高
宮高指的是孕婦下腹部恥骨聯合上方到達子宮底端之間的距離。這個數據可以反映子宮縱徑長度,也可以估計出子宮和胎兒的尺寸,這便於醫生估算胎兒的生長速度和位置等。所以懷孕以後,孕中晚期的時候,每次產檢醫生都會測量一下宮高,就是為了了解胎兒宮內尺寸,判斷胎兒有無過大多小的情況,畢竟不可以每次產檢都做B超檢查的。
一般來說,從孕中期開始,隨著胎兒增長發育,子宮也會越來越大,這個增加是有範圍的,如果低於或者高於標準,可能存在胎兒發育過慢,或者巨大兒的可能。
如果持續2周宮高沒有變化,可能是胎兒宮內發育遲緩,所以孕婦可以在家自己測量一下宮高,檢測胎兒宮內情況。
宮高一般是從孕20周開始測量的,然後每個月產檢一次測量一次,不過各位孕婦可以在家自行測量,每周測量一次。到了孕晚期,產檢次數增加,則需要每兩周或者每周測量一次了。那如何測量宮高呢?一般用軟尺子測量。
孕婦排尿後,躺在床上,然後家人用軟尺來測量恥骨聯合上緣中點到宮底之間的距離。每次測量的數據都要記錄下來,先跟孕周標準對比一下,如果過小或者過大,則需要就醫檢查看看;同時記錄的數據不要丟掉,可以跟以後的測量數據對比,看有沒有變化。要知道宮高是一直在增加的,如果連續2周沒有增加,很可能胎兒宮內發育遲緩,也得就醫才行。
宮高的正常值,可以參照圖片:
腹圍
腹圍是指孕婦腹部的圍度尺寸。腹圍也是從孕20周開始的,每次產檢除了測量宮高外,醫生也會測量腹圍。測量腹圍的時候,可以平躺可以站立,以孕婦的肚臍為準,用軟皮尺水平圍繞一周測量。腹圍跟宮高的作用差不多,孕婦孕中晚期每周腹圍尺寸都會有所增加,醫生會通過腹圍與宮高了解胎兒宮內發育情況。
正常來說,孕婦腹圍每周平均增加0.85釐米,孕20周前腹圍增加不穩定,孕20-24周腹圍增長最快,每周1.5釐米左右;孕24-34周腹圍增長每周0.26釐米左右。以孕16周的腹圍為基數,到胎兒足月以後,孕婦腹圍平均增長21釐米。
注意,每個孕婦的體重增加,胎兒大小,胎兒數量,羊水多少都不一樣,他們的實際腹圍增加也不太一樣,還得綜合考慮才行。不過從孕20周開始,孕婦腹圍每周都會有所增加的,如果增加的過少,甚至不增加,很可能是胎兒發育慢導致的,需要就醫確認一下才行。
對於胎兒發育過慢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父母遺傳因素,比如父母瘦小胎兒也可能瘦小;可能是營養攝入不足,比如孕婦節食營養不足,或者胎盤功能不佳無法幫助攝取充足營養;可能是胎兒宮內缺氧,比如臍帶打結,臍帶繞頸嚴重等等。
為了胎兒的健康著想,孕婦在產檢之餘,可以多注意自身的這三個數據變化,如果跟標準差得太遠,建議就醫查看一下,以免胎兒宮內異常。
大家好,我是叮麻育兒,經驗豐富的育兒達人,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孕育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