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入園大哭,父母這樣做能幫助孩子順利入園

2020-09-10 雨後山林靜

剛開學這幾天,一些新生入園後會大哭不止。有一位奶奶每天把孩子送到大門口後,孩子就開始賴在地上不肯起來,一邊哭一邊叫:奶奶在外面等我。奶奶要哄好久,每天都被孩子搞得精疲力盡。有時,會忍不住對著孩子罵幾聲。老師也要哄很久才行,等孩子情緒好點後,再帶他進教室。疫情期間,家長都不能進園。因此,都是由老師來帶孩子進教室。老師邊哄孩子邊帶著這群孩子進教室,真心感到很累。有的孩子會哭上很久。

3歲左右的孩子,已經進入了人生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即「獨立階段」。他們有的自我意識,也會產生分離焦慮。哭鬧是此年齡段孩子交流的主要方式。當孩子哭鬧時,成人不要對著孩子發脾氣。要了解他們的年齡特點。



一、為什麼孩子總愛哭?

孩子總是愛哭,這是為什麼呢?

1.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差。

5歲前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並不是很好。詞彙量又有限,很難說出一句完整的句子。因此,在情急之下或在受到委屈的時候,只有靠哭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從某種意義上說是這也孩子心理健康的表現。

2.家長有時對孩子沒有耐心。

如果孩子一哭,家長就對著孩子大發脾氣,孩子就會認為父母並不喜歡他。父母如果不能溫柔、耐心地對待孩子,孩子就會感覺自己不被父母愛,於是,他就會用哭鬧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情緒,或者是希望引起父母的關注。還有的家長忙於工作,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孩子也會哭。



3.孩子沒有被理解。

孩子在家裡呆了很久,非常自由。不想上幼兒園,也是可以理解的。父母不要總和孩子講道理,對孩子說:你就是要上幼兒園。可以先要理解孩子的心情。然後再慢慢告訴他,上幼兒園有哪些好處。理解孩子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與他共情:「媽媽知道,你很喜歡在家裡玩,對嗎?」「你想一直看到媽媽和奶奶,對嗎?」

4. 孩子的性格造成的。

有的孩子天生膽子小,與陌生人接觸就感到很害怕,沒有安全感。進入一個新的地方,面對一群不認識的人就有恐懼感。還有的孩子先天多愁善感。遇到困難就會用鬧和發脾氣等來表達。



二、面對孩子哭泣,父母會踩哪些坑。

1.父母過於心疼孩子,會馬上答應孩子的任何要求。

有的父母的教育方式屬於溺愛型,只要看到孩子哭,馬上就會答應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如果長期這樣,孩子就會知道他的哭聲是最好的武器。以後有事沒事都哭一下,以此來威脅父母,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不上幼兒園。

2.父母會一直陪在孩子身邊。

孩子在入園後,是不希望父母離開的。有的父母會一直呆在孩子身邊,不願離去。如果一直呆著,孩子會更不願意看到父母離去,會哭得更厲害。他們會使出渾身招數來挽留父母。

3.父母會偷看孩子。

我每天都看到有父母在把孩子送來後,不願離去,就在外面看孩子做操。如果是老生是沒有關係的,他們早就習慣了,也不會纏著父母。但如果是新生的話,新生一看到父母馬上就又會哭起來。



三、父母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順利入園。

1.父母要允許孩子哭鬧。

有的父母聽不得孩子哭。聽到孩子的哭聲,就會感到很煩躁,於是會大聲的訓斥孩子,叫他們閉嘴。特別是對一些男孩,父母經常會對男孩子說:哭什麼哭,你是男孩子,不能哭。

如果不允許孩子哭泣,孩子的情緒就得不到良好的宣洩,這些不良情緒就會一直被壓抑著,最後可能會使孩子的性格發生變化,不願意與人說話,也不相信他人。

孩子通過大哭宣洩了不良情緒,緩解了內心的壓力,反而有利於健康成長。

因此,當孩子哭的時候就讓他哭一會兒,不要制止他。媽媽可以摸摸孩子的後背,可以起到緩解情緒的作用。



2.父母要耐心傾聽孩子的想法。

孩子剛上幼兒園是很不習慣的,他們會有很多的焦慮。有的孩子自己不會吃飯,不會上廁所,所以他們根本不想來幼兒園。甚至有的孩子都不在幼兒園裡大便。因此,父母要耐心傾聽孩子不想上幼兒園的原因是什麼?

還有的孩子是擔心在幼兒園裡沒有朋友,沒有自己喜歡的玩具,不好玩。父母在耐心傾聽後,理解孩子的想法,並耐心對孩子解釋。在幼兒園有很多的小朋友、還有很多玩具、老師還會給小朋友做遊戲,在幼兒園裡會非常開心的。

三歲以上的孩子都有了自己思考,家長要給他們表達想法的機會,鼓勵他們說出來,而不是用哭聲來表達想法。告訴孩子:你一哭,我就聽不清了。等你不哭了,就告訴我。



3.孩子在哭鬧時,不要答應他們無理的要求。

有時孩子大哭大鬧是為了讓家長滿足他們的要求。但是孩子不想上幼兒園,就真的能不上嗎?有的孩子會跟父母提要求,要父母為他們買一些玩具或零售。如果父母答應了,孩子就會「得逞」了,下次還會用這種手段。

小小年紀,孩子就知道如何與大人談條件了。因此,父母不要答應孩子的任何要求。但是,可以鼓勵孩子,給他們一個抱抱。對孩子說:媽媽很愛你,但是你長大了,要上幼兒園了。要用溫和而堅定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態度。安撫孩子的情緒。

我看過很多這樣的孩子,他們哭得聲嘶力竭,不想上幼兒園,而父母又不知道怎麼辦時,我就是這樣告訴他們:孩子哭可以理解孩子,但是不要答應他們的無理要求。等他們哭一會兒後,就會知道,哭也不能達到目的,還是要上幼兒園的。



對待孩子,要溫和而堅定。讓孩子知道我愛你,也理解你,但有些事必須要做。這既向孩子表達了自己的愛,又尊重了自己。

我是雨後山林靜,一位正面管教講師、鼓勵諮詢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家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致力於家庭教育,感謝您的關注!

相關焦點

  • 幼兒園園長支招:這樣做讓孩子入園更順利
    我們會發現有些幼兒當他被父母抱進幼兒園時剛剛還笑容滿面,一下便變了臉,拉著父母往外走不願呆在幼兒園。有些當家長踏進教室門時幼兒便緊摟家長的頭頸又哭又鬧,死活不肯進門。這些幼兒在幼兒園表現飲食減少、睡眠不安、情緒不穩、剛開始少言寡語。這種情況,在心理學上叫做「入園分離性焦慮」。
  • 孩子「入園焦慮」怎麼辦?家長做到這幾點,幫助孩子輕鬆度過
    ,青青就嚎啕大哭,怎麼哄都不管用,哭喊聲震徹雲霄。>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會產生不同的入園焦慮表現。小孩出現入園焦慮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家長朋友們遇到這種情況要放平心態,不要一味責怪孩子「不懂事」,而要和幼兒園老師攜手,採用科學有效的辦法幫助孩子緩解、消除這種焦慮,保障孩子順利入園,儘快適應集體生活。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有效的辦法幫助孩子緩解入園焦慮吧。
  • 如何正確認知幼兒入園焦慮?幼兒入園焦慮的三個特點是什麼?
    第二個部分,如何正確認知幼兒入園焦慮?第三個部分,如何幫助幼兒緩解入園焦慮?接下來,就為各位尊敬的幼兒園園長、幼師和家長朋友分享其中的第二部分。就是有些看上去高高興興入幼兒園的小朋友,在他們剛離開父母的時候,也會有一個分離的焦慮,只是因為那種焦慮不明顯或者焦慮時間不長而不被重視罷了。據悉,西方有知名的心理學家,專門做了一個幼兒進入陌生環境的測試實驗,結果顯示幼兒分離的過程中產生焦慮是一種必然。
  • 孩子入園哭鬧、抗拒?父母這樣做,讓您的孩子順利入園
    為使孩子能更快、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生活,小編特意為寶爸寶媽總結了幾個好辦法,讓孩子告別哭鬧焦慮,快樂入園!提前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吃飯、穿衣服等,不斷的教孩子自己做這些簡單的事,這樣為孩子上幼兒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不至於讓孩子因為不會做任何事而產生更強烈的不情願心理,出現慌亂著急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分離焦慮出現的可能性。
  • 幼兒初入園,會有哪些不適應症?做好以下對策孩子快樂入園
    因此,孩子難免會出現各種不適應症,爸爸媽媽從多方面做好準備,幫助孩子儘快度過入園不適應期,讓孩子快樂入園,提高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質量由於孩子性格的不同,家庭生活環境的不同,所以孩子初入園的不適應表現也各不相同,根據我多年幼教經驗,幼兒入園不適應大致分為以下幾種入園不適應症表現之一:入園新鮮感過後的哭鬧有的幼兒剛開始入園時,因為對新環境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對老師對小朋友有剛接觸的新鮮感和好奇心。
  • 海姐姐說家教:如何幫助幼兒克服入園分離焦慮?
    但是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父母或老師不夠重視,或處理不當,就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身心發育,人際交往能力發展。03如何幫助孩子處理入園焦慮呢?1. 提前做好準備功課在孩子入園前一兩個月,常常有意識地給孩子講幼兒園有趣的事:「寶寶,你不是喜歡滑滑梯嗎?
  • 家園合力應對幼兒入園焦慮:培養孩子自理能力
    在課程遊戲化推廣和實踐的過程中,我們深刻感受到,幼兒教育的核心價值就是關注兒童立場,滿足幼兒需求。因此,解決幼兒入園的問題,應該從此著手。在保持常規做法的同時,探尋接近幼兒心理發展特點,適合幼兒需求的活動,緩解幼兒焦慮情緒,順利入園。
  • 小班幼兒入園適應調查研究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人們對幼兒教育的認識更加廣泛和深入,如何幫助幼兒提高入園適應的能力成為社會各個方面所關心的首要問題。據觀察和調查,現在許多幼兒入園時會出現不適應,排斥,不能很好的融入班集體等問題。因此,筆者深入教育實踐,對小班幼兒的入園適應問題做了調查研究。
  • 入園季|幼兒入園,幼兒七大能力!孩子需具備
    幼兒園開學,孩子入園對於父母親來說都不算小事。孩子小,父母親總是會擔心孩子能不能適應、會不會想媽媽、會不會被別的孩子欺負?然,父母的擔心,解決不了孩子會出現的問題,不如一起來看看,孩子入園前需要具備的能力,是否都已具備?1、 能使用碗筷,自己獨立吃飯有些家長都是親自餵孩子吃飯或老人寵愛孩子,餵孩子吃飯,這樣無形中剝奪了孩子使用碗筷的機會。孩子沒有經過實踐的歷練,自然就不會使用碗筷了。
  • 幫孩子度過入園「難關」妙計(二)
    今天繼續講一講怎樣幫孩子度過入園難關,那麼父母在幼兒入園後該做些什麼呢?究起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對陌生的環境感到害怕 孩子一直在家裡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對幼兒園的老師不認識,小朋友也不熟悉,在陌生的環境中,孩子會覺得安全受到威脅,有的孩子表現的很拘謹,有的孩子則大哭大鬧,一定跟著父母要回家,每年開學,這樣的事情時常發生,少的幼兒哭上兩三天就習慣了,可有的幼兒要哭上兩個星期甚至更多,只是個人的適應能力不同
  • 入園在即,父母一定要教會孩子這六句話,幫助孩子順利度過焦慮期
    還有的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內向、不合群,在幼兒園裡沒有小夥伴陪著一起遊戲,不然多孤單啊......天下沒有父母不愛孩子的。對於初次離開父母獨立生活的孩子來說,如何融入集體生活是孩子社會性發展的必經之路。父母在家裡為孩子做好入園準備時,除了要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之外,更主要的應該是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 公主嶺市第五幼兒園:如何幫助孩子順利渡過入園焦慮期
    年輕的爸爸媽媽們要為新入園的孩子做好哪些準備,才能保證孩子們順利渡過入園焦慮期呢?下面就是我們為您提供的專業支持。四個必要1必須相信老師和幼兒園 在幼兒園裡老師一定會盡全力讓孩子們快樂學習和生活。分離焦慮症每個孩子都會有,所以家長不需要過度關注和煩惱。
  • 讓孩子順利入園——幼兒園教師給家長的九條嬰幼兒入園指導意見
    初入園時若不適應,可讓老師拿出來讓幼兒看或玩。4.年齡較小的孩子要多準備幾條褲子,以防孩子尿褲子。五、孩子入園前的作息時間準備1.要幫助孩子了解幼兒園的作息制度,熟悉幼兒園的一日生活。2.家長可以在報名前後了解幼兒園的生活制度,然後告訴孩子每個時間段要幹什麼。
  • 家有小班幼兒入園,提前做好3點準備,順利度過 「疫情入園季」
    ,把這種緊張的情緒傳遞給孩子反而非常不利於孩子上幼兒園,所以作為家長,更好的是我們把焦慮的情緒轉換為一些行動,順利度過開學季。一、物質準備 孩子剛上幼兒園,家長們提前給孩子做好物質準備,當老師要的時候不在手忙腳亂,比如父母的身份證戶口本等複印件,給孩子準備的有1寸照片,小白鞋,備用衣物,水杯等。還有一些孩子有食物過敏的問題,家長可以購買類似姓名條提前縫到孩子衣服上,以免初入園老師不熟悉孩子而出現一些安全問題,姓名條也是必備的。
  • 家有小班幼兒入園,提前做好3點準備,順利度過「疫情入園季」
    ,順利度過開學季。,比如父母的身份證戶口本等複印件,給孩子準備的有1寸照片,小白鞋,備用衣物,水杯等。還有一些孩子有食物過敏的問題,家長可以購買類似姓名條提前縫到孩子衣服上,以免初入園老師不熟悉孩子而出現一些安全問題,姓名條也是必備的。尤其今年疫情的原因,幼兒園家長們都不能入園,只能以線上的方式進行家長會,這讓老師對孩子的熟悉提出了新的挑戰,所以家長們一定自己更加精心,對孩子適應幼兒園有更大的幫助。
  • 入園焦慮是道坎,學會這3招,幫助寶寶順利適應新環境
    入園焦慮可能是每個上幼兒園的孩子都面臨過的問題,沒有經歷過的孩子應該算是天使寶寶了。那麼作為父母到底應該做,才能使孩子順利邁過這道坎呢?不妨聽小編來支支招。 入園焦慮表現在哪些方面?
  • 入園前如何做孩子的心理建設?
    妞妞媽媽看到網上的不少剛入園的小朋友的視頻,很多孩子都哭的稀裡譁啦,在幼兒園哭著找媽媽,不好好吃飯,也不肯去玩,非常擔心妞妞是不是也會這樣。那麼,在兒童即將入園之時,作為家長,我們該如何支持孩子,做好哪些心理建設,幫助孩子渡過入園的適應期呢?要想幫助孩子渡過入園適應期,我們首先要了解一個心理學概念——安全感。
  • 想讓孩子順利入園?這些方法建議父母了解一下,讓孩子入園少吃虧
    所以,為了孩子能在幼兒園和小朋友們相融到一起,我認為,父母一定要提前幫助孩子們做好入園前的啟蒙。其實,家長可以根據這些方面去幫助孩子做好入園準備:1. 培養孩子的安全常識現在,有很多的新聞都報導,現在有很多的人販子來拐賣孩子。
  • 幼兒園新生入園,幼兒老師建議這樣做入園準備,可以避免分離焦慮
    不知道該做哪些準備來幫助寶寶順利入園?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入園儀式,全家給孩子送上一個禮物,預示著他即將成為小大人,獨自面對幼兒園的環境,可以一起慶祝他的成長,在這樣有儀式感的氛圍裡,孩子比較容易期待幼兒園的生活。也可以給孩子讀相關的繪本,《我愛幼兒園》、《幼兒園的一天》、《媽媽害怕去上學》等。
  • 幼兒入園的分離焦慮與對策
    受家庭教養方式的不同,幼兒的分離焦慮表現程度也不同。家長千萬不要錯誤地認為,有些小朋友兩三天就適應了幼兒園的環境,而我家的寶寶十來天了還總是哭鬧,一定的孩子適應能力太差了。應該從自己的教養方式上找原因,努力和孩子一起克服,幫助孩子早日擺脫分離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