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判例:不動產所有權、使用權歸屬爭議的多種權利救濟途徑

2021-01-07 網易

2020-10-31 11:02:13 來源: 徵地拆遷法律知識

舉報

  

  【裁判主旨】

  1.同一房屋多次轉移登記情況下的權利救濟方式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房屋登記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五條的規定,同一房屋多次轉移登記,原房屋權利人、原利害關係人對首次轉移登記行為提起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原房屋權利人、原利害關係人對首次轉移登記行為及後續轉移登記行為一併提起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人民法院判決駁回原告就在先轉移登記行為提出的訴訟請求,或者因保護善意第三人確認在先房屋登記行為違法的,應當裁定駁回原告對後續轉移登記行為的起訴。原房屋權利人、原利害關係人未就首次轉移登記行為提起行政訴訟,對後續轉移登記行為提起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對超過二十年的不動產登記行為提起訴訟的應當不予立案或駁回起訴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六條第二款關於「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規定,當事人對已經超過二十年的不動產登記行為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不予立案;已經立案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

  3.不動產所有權、使用權歸屬爭議的多種權利救濟途徑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物權法》第十九條,《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七十九條、第八十條第一款、第八十一條的規定,現行不動產管理領域,當事人對不動產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歸屬發生爭議的,應當先行協商解決。協商未果的,可以結合爭議的實質與雙方當事人是否持有不動產權證等情況,分別選擇針對不動產權證提出複議或者提起訴訟解決爭議,或者針對不動產權證申請啟動更正登記程序解決爭議,或者通過權屬爭議處理程序解決爭議。

  【案件編號】 (2020)最高法行申3804號

  

  北京京康律師事務所主任、西北政法大學物權與土地研究所聯席所長史西寧律師提醒各位朋友們:現行不動產管理領域,當事人對不動產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歸屬發生爭議的,應當先行協商解決。協商未果的,可以結合爭議的實質與雙方當事人是否持有不動產權證等情況,分別選擇針對不動產權證提出複議或者提起訴訟解決爭議,或者針對不動產權證申請啟動更正登記程序解決爭議,或者通過權屬爭議處理程序解決爭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最高法判例:因不動產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歸屬發生爭議的救濟途徑
    裁判要點 現行不動產管理領域,當事人對不動產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歸屬發生爭議的,應當先行協商解決。協商未果的,可以結合爭議的實質與雙方當事人是否持有不動產權證等情況,分別選擇針對不動產權證提出複議或者提起訴訟解決爭議,或者針對不動產權證申請啟動更正登記程序解決爭議,或者通過權屬爭議處理程序解決爭議。 申言之,即使當事人因超過法定期限無法對不動產登記行為通過提出複議或者提起訴訟的方式尋求救濟,也仍可以選擇其他途徑尋求救濟。
  • 不動產登記結果在訴訟中具有何種證明效力?
    一審法院認為,市人民政府向甲村頒發集體土地使用證後,甲村即取得涉案土地的使用權,各方未提交證據證明該土地使用權發生變更、轉讓和消滅,因而涉案土地使用權仍屬於甲村。據此,判決駁回唐某的訴訟請求。唐某不服,提起上訴。  二審法院認為,涉案土地的所有權歸甲村,尹某基於土地租賃合同取得使用權。據此,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唐某不服,申請再審。
  • 最高法判例:林木林地權屬爭議的審查處理
    集體所有的林木林地,應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登記造冊,發放證書,確認所有權或者使用權。對於林木林地已經登記發證的,林木林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就依法得到了政府確認,如果一方當事人認為另一方持有的林權證侵犯其林木林地權屬,應當通過請求撤銷對方的林權證,或者通過提出林木林地權屬爭議申請來尋求救濟。
  • 實務︱不動產執行中的權利優先規則及司法救濟方式
    在不動產執行中,同樣也演繹著一場場「三國大戲」,在申請執行人與被執行人之間對於執行依據、執行價款和措施等問題上易產生衝突;申請執行人與案外人之間對於執行財產的權利歸屬、執行措施、執行款項計算和處分等問題容易產生衝突;被執行人與案外人對於損失賠償、標的物的債務償還等問題易產生衝突;案外人與案外人之間則會產生執行標的物的所有權
  • 最高法院判例:非訴行政執行裁定的救濟途徑
    【裁判要旨】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規定,是屬於行政性的還是司法性的,所產生的爭議尋求何種救濟途徑,歷來存在爭議
  • 最高法院案例:農村房屋所有權一般依附於宅基地使用權
    【裁判要點】我國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是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才享有的權利,與特定的身份關係相聯繫,房屋所有權一般要依附於宅基地使用權。肥東縣政府、店埠鎮政府的強拆行為侵害了周性善的佔有權、居住權、管理權和財產權,因此周性善與被訴強拆行為具有利害關係,一、二審法院認為沒有利害關係屬於適用法律錯誤。2.周性善是涉案房屋所有權人周性貴遺孤的「近親屬」,其遺孤由周性善撫養、監護,依法有原告資格。3.一審法院認定周性善出資翻建涉案房屋屬債權關係的主要證據不足。
  • 最高法院判例:村委會侵犯了村民合法權益行為的救濟途徑
    最高法院判例:村委會侵犯村民合法權益行為的救濟途徑——張雲泉訴東陽市政府、東陽市國土局不履行法定職責案【裁判要旨】村民委員會作出的侵犯村民合法權益的行為有兩條救濟途徑:一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二是由鄉、鎮人民政府責令改正。
  • 最高法判例:土地權屬爭議與土地行政登記的區分處理
    第十七條規定,土地登記過程中的土地權屬爭議,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規定進行處理後,再行登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則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根據上述規定,只有權屬來源清楚,不存在土地權屬爭議的,才能依照法定程序註冊登記、頒發土地證書。
  • 案例分析|公司吊銷後能否仍作為不動產權利主體辦理不動產登記
    2015年初,趙某得知市政府將涉案土地頒證給付某後,順達以公司營業執照已被吊銷無民事主體權利資格、登記中未嚴格審查土地權屬來源、程序違法、自己長期管理爭議地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撤銷為登記機構為付某頒發的不動產權證。一審法院經審理認為案涉登記行為合法,判決駁回趙某訴訟請求。趙某不服,向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二審法院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趙某不服,申請再審。
  • 【土地使用權】林木林地權屬爭議的處理規則和處理程序
    對於林木林地已經登記發證的,林木林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就依法得到了政府確認,如果一方當事人認為另一方持有的林權證侵犯其林木林地權屬,應當通過請求撤銷對方的林權證,或者通過提出林木林地權屬爭議申請來尋求救濟。在處理林權爭議案件過程中,生效林權證是處理林權爭議的主要依據,只有當林權證存在重大且明顯違法的情況下,權屬爭議處理機構才可以不採信該林權證,並根據其他有效證據對權屬爭議進行處理。
  • 最高院:非訴行政執行中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產生爭議後當事人有何救濟途徑
    6.最高院:在無商品房預售許可證的情況下,消費者所籤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不能對抗人民法院的查封效力7.最高院指令江蘇高院再審判例 || 未按照《貸款通則》規定辦理展期手續的展期不成立,保證人對於延期後的還款義務不承擔保證責任8.最高院:銀行為收回貸款而虛假陳述其債務人的經營狀況騙取過橋資金轉嫁風險的行為構成侵權9.最高院:經法律文書確認的不動產物權所有人即使未經過戶登記亦可對抗針對名義物權所有人的強制執行
  • ...的實際使用人與土地使用權人不一致時,如何確定房屋的所有權歸屬?
    關注我們↑☑ 裁判要點農村住宅房屋的實際使用人與土地使用權人不一致時,判斷該房屋安置補償行為是否有效,應當取決於房屋的所有權歸屬,包括部分房屋是否已經賣出,以及房屋是否存在倒塌重建以及重建後的權屬問題,上述問題應當通過民事途徑予以解決,一般情況下不屬於徵收補償案件的審查範圍
  • 最高法院判例:「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和最長起訴期限 ——張尚義、張尚奇訴五臺縣政府行政處理案
    不動產所在地法院能夠就近調查、勘驗、取證、測量,以及就近執行判決。實踐中,對於何為「不動產」並無爭議,一般是指不能移動其位置或者其位置移動後就會引起其性能、價值、形狀等改變的財產,主要指土地(包括灘涂、草原、山嶺、荒地等)及其地面附著物。真正存在爭議的是何為「因不動產」,亦即如何界定「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
  • 誤將款項匯入被凍結帳戶之救濟途徑
    2019年9月17日,高郵公司以B公司不當得利為由,訴至法院,要求B公司返還不當得利9500元。 因司法實踐中關於誤匯款項應當通過何種途徑救濟存在不同的觀點和判例,故本案中高郵公司應當提起何種訴訟以及訴訟請求能否得到支持,產生了爭議。 一種觀點認為:高郵公司應當通過不當得利之訴,向B公司主張返還。因B公司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高郵公司有權請求其返還。
  • 錯過執行異議之訴,還有哪些救濟途徑
    ,此時甲享有何種救濟途徑呢?通常來說,法院在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七條的規定作出中止裁定時,應當告知甲自裁定送達之日起15日內有向法院提起執行異議之訴,要求法院判決許可執行案涉房屋的權利,此即常稱的「許可執行之訴」。然而,若甲未在規定期限內提起許可執行之訴,轉而另案提起確權訴訟,請求判令案涉爭議房屋系乙、丙的家庭共同財產。此時首先要解決的是甲的另案代位確權訴訟法院應否受理的問題。
  • 這類土地糾紛不屬於法院受案範圍
    本案雖然表面上爭議的是拆遷補償利益的歸屬,但實為土地使用權爭議,因為拆遷補償利益的歸屬取決於土地使用權的歸屬,故本案爭議應由人民政府處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物權法司法解釋一)第一條規定「因不動產物權的歸屬,以及作為不動產物權登記基礎的買賣、贈與、抵押等產生爭議,當事人提起民事訴訟的,應當依法受理。」物權法司法解釋一中的不動產物權的歸屬應當是在行政確權概念之外的權屬爭議,即建立在政府部門對土地等自然資源總登記基礎上的民事爭議。
  • 最高法院裁決:「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及最長起訴期限
    作出這種制度安排,主要是考慮法院行使審判權的便利性。不動產所在地法院能夠就近調查、勘驗、取證、測量,以及就近執行判決。 實踐中,對於何為「不動產」並無爭議,一般是指不能移動其位置或者其位置移動後就會引起其性能、價值、形狀等改變的財產,主要指土地(包括灘涂、草原、山嶺、荒地等)及其地面附著物。真正存在爭議的是何為「因不動產」,亦即如何界定「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
  • 最高法院案例:非訴行政執行裁定的救濟途徑
    【裁判要旨】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規定,是屬於行政性的還是司法性的,所產生的爭議尋求何種救濟途徑,歷來存在爭議
  • 不動產出資的訴訟時效問題小議
    但某港務局未辦理該框架的土地使用權及房屋所有權的過戶手續。1997年8月,該商場有限公司委託會計師事務所進行了資產評估,確認:某港務局以其客運大樓的底層及1-3層砼框架結構的房產及土地使用權7000平方米充抵出資,出資額為245.7萬元,某建築公司以該框架樓的地坪及土建工程充抵出資,出資額為108.5萬元、某裝飾公司以貨架及框架樓的裝飾工程充抵出資,出資額為34.3萬元。各股東均對此無異議。
  • 最高法院:案外人購買在不可分割轉讓的土地上建造的不動產有過錯,無權排除執行
    故,不動產物權原則上以登記為生效要件。該法第一百八十七條規定,以建築物、建設用地使用權作為抵押物的,抵押權自登記時設立。湯某某作為房屋買受人,尚未辦理房屋所有權登記,而工商銀行松柏支行作為抵押權人,已辦理抵押權登記。根據登記生效的公示原則,湯某某因未取得房屋所有權,故不享有對抗抵押權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