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背後,隱藏著「魔都」成魔的秘密!

2021-01-10 百家號

1924年,一位寓居上海的日本作家,目睹了上海租界內外判若雲泥的「魔幻之境」,出版了見聞錄《魔都》,這也是「魔都」一詞首次在歷史中出現。

最近,大家的話題都離不開電影《八佰》,很多人坦言這是一部讓人哭得很爽的片子。電影開頭的一幕就讓人驚恐不已,對戰這邊黑暗恐怖、死氣沉沉,而河對岸則一派燈紅酒綠、歌舞昇平。

《八佰》電影畫面

一明一暗,一靜一動,這種巨大的反差讓人不禁納罕,戰火為什麼只燒到四行倉庫?

蘇州河南岸的太平並非有什麼神靈庇佑,只因為它是租界。

提起租界,很多人不分青紅皂白,就準備上民族情操論了。事實上,我們真正了解它嗎?

上海租界

是怎樣一個存在

時至今日,我們對租界的認識已有些模糊,但是租界對近代上海的影響可以說既深且巨。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沒有租界的上海絕不是今天的樣子,所以很有必要我們翻一翻這老黃曆。

今天所說的上海租界主要指英美公共租界和法租界。

從時間跨度上講,租界歷史從1845年延續到1943年,歷時近百年,從太平天國運動、辛亥革命到抗日戰爭爆發,租界幾乎一個不拉,所以粗略的說,一部租界史幾乎等同於一部上海近代史。

從空間維度上講,租界從最初的860畝,通過諸如越界築路等手段擴張到近5萬畝,面積擴大50多倍。不僅堂而皇之的佔據,而且徹底改變了這塊土地的建築格局和風土風貌。

上海租界分布圖 製圖@Daisy

租界經常被稱為「國中之國」,它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就與強權、屈辱掛鈎。可是,從唯物史觀的角度講,近代上海的城市化進程也是租界點火、助推的,甚至是最關鍵的那一把火。

天使還是魔鬼

租界的二重分身

到20世紀二三十年代,租界已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十裡洋場。

外灘是「十裡洋場」的中心,沿岸高樓輪番冒頭,爭先要成為天際線的統治者。早期的摩天大樓基本都是英國建築,如最早的英國領事館、海關大樓,以及後來居上的滙豐銀行。

原上海滙豐銀行前總部

到30年代,上海天際線的最高記錄被24層高的國際飯店摘得。它同時帶來一種典型的美式建築風格:外觀是摩天大樓,內部是富麗的裝飾藝術。這種風格在百樂門舞廳、光明電影院等建築都不斷重現。

上海國際飯店

一則老格言說,「上海有22層高的外國大樓,也有棺材似的的茅房。」新式的摩天大樓與傳統民居之間的巨大落差,正是不平等社會的真實寫照。高樓大廈與大飯店自然不是平常人家所能想望的,但是華人和洋人之間也並非水火不容。

基礎設施的改變:1865年第一家煤氣廠投產供氣,1882年第一家電力廠正式供電,1883年自來水廠向居民供水……電話、電報、電車這些「高科技」不斷刷新著人們的認知。

上海車墩影視城復原場景

異域玩意的刺激:電影院、咖啡館、戲院、舞廳、公園和跑馬場……濃鬱的異國特色又驚豔了多少人。特別法租界那種迷人的浪漫情調,更是文人墨客難以抗拒的。

法租界著名的遊樂場所上海大世界

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正大刀闊斧的走來,而華人對西方新器物新生活的接受過程可以概括成:「初則驚,繼則異,再繼則羨,後繼則效」。

事實上,上海早早就興起了外語熱,那時的英語也分三六九等,洋涇浜英語有點像土味英語,聖約翰英語則勝似我們今天所說「一口純粹的倫敦腔」,自帶傲嬌氣質。

「東方哈佛」聖約翰大學

租界也絕非一副聖女模樣,事實上「雜」才是它的本相。

近代上海是一座地地道道的移民城市,八成以上是外來人口。

自開埠以來,三教九流進入上海,進入租界,把上海這片渾水趟得更渾,有來逃難的,有來做生意的,有來混飯吃的,有來考文憑的,有來鬧革命的,有來搞文化的。一句話,這裡有機會。

根據《上海統計年鑑》,2017年上海常住人口為2418.33萬人,其中40%左右為非本地戶籍人口。 圖為上海不同國家風格的建築 @Echo_HG在Pixabay上發布

租界並非鐵板一塊。公共租界、法租界、華界之間滿是縫隙,他們在各自的管轄範圍內是有序的,但是在整體的市政管理上是無序的。

在公共租界犯了事,逃到法租界就可以逍遙法外。這就為幫會活動、黑社會的滋長提供了溫床。最具代表的就是「上海三大亨」: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

三大亨裡,要說名頭最響,聲望最高,實力最強,非杜月笙莫屬,他有「三百年黑幫第一人」和「上海皇帝」之稱。

圖為周潤發在《大上海》電影中飾演杜月笙

租界對上海到底是好是壞很難斷言,用上海老話講,近代上海更像「開無軌電車」,並不知路在何方,更多時候是被迫性的探尋與摸索。

舊租界的新時代

魔都路向何方

20世紀90年代,上海又掀起一波「造樓運動」。

浦東新區的摩天大樓開始衝刺新的高度,按照新的「排位賽」,排在第一位的是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廈,第二位492米的環球金融中心,第3位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東方明珠……而昔日的租界大樓早就不知被甩到哪裡去。

滾滾流淌的黃浦江,見證著新舊之間的轉移和盛衰。曾經的摩天大樓都被放到了「優秀文物保護單位」的名單當中。

然而,舊租界也並沒有就此荒蕪荒廢下去,反而以另一種姿態參與到新的歷史當中。那些舊馬路、舊洋房裡,保存著歷史最立體的味道。

外灘的萬國建築依然獲得最高的禮遇,經過部分翻修和整治之後,猶如老樹逢春,開放的愈髮漂亮。老建築鑲嵌在新的城區裡,更增添餘韻。

如今的萬國建築群 攝影@Ferdinand Feng

當然,如果只是走馬觀火,也頂多是看個熱鬧。新近兩年CityWalk開始流行,跟著「老克勒」故地重遊,踩一踩舊租界時期的老馬路,聽一聽那些還未遠去的趣事舊聞,仿佛今昔之間也並非隔絕的那麼遠。

網上一檢索,值得一走的老馬路可是越數越多,淮海路、思南路、復興路、甜愛路、五原路……如果只選1條的話,武康路大概率獲選。

武康路建於1907年,原名福開森路,網友戲稱是「不開心路」,它被譽為是「濃縮了上海近百年歷史的」名人路。武康大樓已非常網紅,黃興公館更值得逗留緬懷,此外還有不少洋人別墅和名人故居。

武康大樓夜景 圖片@wei zhu在Pixabay上發布

不過,老馬路也是越走越少,隨著城市的擴張,老舊的裡弄、房屋都成了礙事的,幾日不去,這裡或那裡的街巷可能就不見了。

曾經熱鬧的金陵東路,早已不復往日風採,隨處可見的「拆」「拆」「拆」,曾經「走走逛逛其他路,買賣請到四川路」也出現拆遷整改……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過來的人,路過這些地方,常常唏噓不已。

對此,《繁花》的作者金宇澄感慨最深,他對老上海那種「毛茸茸的細節」是如此著迷,但又無奈它們的消逝,所以寫了這本書,用上海方言來留住老上海的日常。

可期的是,王家衛導演已計劃把《繁花》搬到熒幕上,不僅有電影,而且有30集電視劇,主演都是上海人胡歌。墨鏡王又如何再現老上海,我們拭目以待。

舊租界,老上海,其實滿打滿算才一百來年的歷史,但是感覺時間被拉長了。

從近代開始,上海就被提速了,浪奔浪流得很快,以致於恍惚之間,淺淺的百年歲月裡裝了太多的東西,有革命維新,有江湖打殺,有摩登時尚,有欲望橫流,有屈辱奮鬥,有小資精緻……

當我們駐足某個角落時,不同的人可能會想起不同的事,這正是魔都魔幻的地方吧!

今日互動#你與魔都的那些故事#,歡迎下方留言區互動哦~

相關焦點

  • 《八佰》是一部好電影,但背後卻不是一個好故事
    我們也迎來了《八佰》的正式上映時間:2020年8月21日。這個消息對於廣大影迷來說,是非常開心的一件事。諸多影評媒體在看過《八佰》的點映之後,紛紛給出了頗高的評價。然而在讚譽之下,卻湧入了一些負面的聲音,是什麼原因導致《八佰》是一部好電影,卻講了一個不盡人意的故事呢?《八佰》是一部什麼電影?
  • 投稿|再看《八佰》,何止「八佰」
    英雄豪傑都是凡人變的這是我再看《八佰》的感覺這是一場關於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大型真人秀。我在看《八佰》全過程中,從窒息、壓抑到最後熱淚盈眶,恍惚間我也成了這場慘烈的真人秀中看客的一員,看得熱血沸騰卻也幫不上忙。
  • 《八佰》上映虐哭千萬人,背後隱藏的8個真相更扎心!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書,ID:youshuc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最火的國產電影,當屬《八佰》。火到什麼程度呢?毫不誇張地說,《八佰》承擔著中國電影業復甦的重任,憑藉一己之力撐起了全國電影院的業績。我在前幾天的點映場提前去看了,這是我第一次戴口罩在電影院看電影。這部成本高達5.5億元的電影,真的是不負眾望,實至名歸,當時在看的時候,我聽見了周圍很多人的啜泣聲。
  • 《八佰》上映與撤檔終成迷霧一團
    昨日,突然有消息,《八佰》即將上映,日期定在11月25日。經歷了定檔、改檔、撤檔、疑似定檔之後,《八佰》這部影片的命運再次引起我們的關注,甚至有疑似海報曝出。後經網友核對,該疑似海報質疑為網友P圖,因為日期和片名都沒有居中。緊接著,《八佰》官微華誼兄弟影業發布消息,定檔消息不實。
  • 《八佰》:催人淚下又震撼人心
    作為2020年首部上映的國產商業巨製,自《八佰》宣布定檔以來,便受到了許多觀眾的關注和期待。8月14日晚,該片在廣州開啟首輪提前點映。首批先睹為快的觀眾看完電影後紛紛點讚。「催淚」「感人」成為映後評價的高頻詞。截至記者發稿時,電影《八佰》點映票房已突破千萬,並將在8月17日到20日繼續開啟點映,於8月21日正式全國上映。
  • 故宮正大光明匾被金光點亮 牌匾背後隱藏著多少秘密?
    故宮正大光明匾被金光點亮 牌匾背後隱藏著多少秘密?時間:2020-12-19 22:2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故宮正大光明匾被金光點亮 牌匾背後隱藏著多少秘密? 12月19日,北京冬至日將至,正午十二時,故宮乾清宮正大光明匾被金光點亮。
  • 電影《八佰》既是八佰壯士的統稱,也是寧做百夫長血濺國破處的誓言
    電影《八佰》——「八佰壯士」,集中了打散的正規軍、逃兵、流民,在88師所屬524團謝團長(杜淳飾演)的組織和感召下,他們自覺自愿的保衛上海,保衛毗鄰上海最近的南京——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所在地。姜武、歐豪等幾位飾演的原本是幾個逃兵,張譯飾演的更是一個貪生怕死的小會計,他們卻被一路裹挾,被迫加入了這支號稱「八佰壯士」,其實只有420多人的隊伍。其實當時的正規軍大部隊早就放棄抵抗了,但八佰壯士的英勇抵抗,被隔岸觀火的租界外國人看到了,他們的犧牲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同情。
  • 八佰電影講的什麼 八佰真實歷史事件
    8月倍受期待的國產戰爭大片《八佰》上映了,對於太久沒進影院的觀眾來說,這是一份巨大的驚喜。兩個多小時的電影,太多太多的淚點湧現,相信大家在觀影時都忍不住流淚吧。不過沒去電影院看過《八佰》的朋友有福利,今天小編就來告訴大家電影《八佰》講的什麼?《八佰》真實歷史事件又是什麼?
  • 真實的八佰,現實的四行倉庫,更讓人唏噓澎湃!電影《八佰》背後的...
    電影《八佰》是由導演管虎執導,黃志忠、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魏晨、李晨、俞灝明等主演的戰爭題材影片 。 故事原型為1937年發生於上海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此戰為淞滬會戰最後一役。
  • 上海為什麼又被稱為「魔都」,它的魔,體現在什麼地方
    對上海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上海又被稱為「魔都」,但上海為什麼被稱為魔都?它的魔,又魔在哪裡呢,大家知道嗎?魔都一詞最早出現在旅居上海的日本知名作家村松梢風的暢銷小說《魔都》中,在這部作品中,他發明了「魔都」一詞來代指上海。可以說在我國上海「魔都」的稱號是公認的了,那為什麼魔都是上海的代名詞呢?
  • 投稿|《八佰》觀後感
    戰爭的背後永遠牽扯著利益,待在上海四行倉庫堅守的四百名抗日英雄無疑值得我們銘記。一條蘇州河,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四行倉庫這邊是刀槍火海的浴血奮戰,對面是紙醉金迷的十裡洋場。隔開了租界和四行倉庫,隔開了浮於表面的繁華與令人戰慄的荒蕪。影片中的人物也曾說過:「那邊是天堂,這邊就是地獄。」
  • 電影八佰的那面牆在上海真實存在 取景地卻是蘇州
    而隨著電影熱映,真實歷史事件的發生地——上海四行倉庫紀念館也成了魔都熱門「打卡」地點。「有機會去上海,一定去看看四行倉庫遺址!」這是不少《八佰》影迷共同的心願。《八佰》電影中的核心場景——上海四行倉庫,近日迎來了許多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者。
  • 「魔都」一詞的前世今生...
    Shang hai「 魔 都 」LOVE作為國際大都市,上海曾擁有許多耀眼的名片:「東方巴黎」「冒險家的樂園」「現代中國的鑰匙」……現在,我們常常把上海稱為「魔都」,其實,這個詞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就出現在一本關於上海的書籍中,作家或許也未曾想到,如今成為上海的代名詞。
  • 觀看八佰的說說 關於看完電影八佰的感受
    觀看八佰的說說電影《八佰》上映後很多人都說不好看,理由千千萬,但這部電影的確有它獨特之處,它沒有很多激烈的交戰場面也沒有太多的的血腥場面,而且大部分戲份都著重的放到那幾個逃兵身上,集合當時的歷史背景的確有一種代入感。
  • 北電劉德瀕老師對話《八佰》製片人梁靜老師|《八佰》嘉賓分享會
    由文學系劉德瀕老師作為活動主持者、文學系精品課程《影視策劃經典案例分析》於2020年11月20日圖書館報告廳,邀請了電影《八佰》總製片人梁靜老師。劉老師與梁靜老師一起面向文學系2018、2019、2020級劇作、策劃方向的本科與研究生及第25期文學系進修班的學員,針對電影《八佰》的前期策劃、幕後創作以及定檔發行的相關議題進行了深入而多元的分享、交流與互動。
  • 電影《八佰》值得看嗎?
    我只是拉拉雜雜寫一點個人對《八佰》這部電影的看法。下面有些劇透,介意的讀者就不要看了,你們可以先收藏這篇文章,等電影看完再看再交流。但是我覺得《八佰》拍的是一個大家都知道結局的故事,劇透影響不大。
  • 心平氣和的說《八佰》,其實這就是一部隱秘主題的國家的誕生
    在談論電影《八佰》時,不只是在影像語言和服化道上把中國的戰爭電影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在民族主義的表達上,它不同於過去的僵化敘事,與時代精神有了更深層的共振。管虎在主題表達上用了很多障眼法,讓粗心的觀眾和評論家誤以為他在各種主題和線索中迷失。
  • 觀電影《八佰》,看古今中外——電影《八佰》觀後感
    觀電影《八佰》,看古今中外——電影《八佰》觀後感這幾日去電影院看了正在熱播的電影《八佰》,感觸頗深,今天把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本片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的真實戰場,日軍攻打上海時,國民黨八十八師的「八佰壯士」堅守上海最後的陣地——四行倉庫、迎面阻擊敵人四天四夜的故事,向世界證明了中國軍人的血性,雖然蔣介石讓國際社會出面幹預的目的沒有達到,但是卻用智慧、勇氣和鮮血最大限度喚醒了國人抗日的決心,為以後全國抗日打下了堅實基礎。
  • 《八佰》電影好看嗎 《八佰》演員表與劇情講什麼
    《八佰》電影好看嗎 《八佰》演員表與劇情講什麼  近段時間以來,電影《八佰》可謂是炒的特別的熱,很多人都表示十分的期待。就在昨日,電影《八佰》終於和大家見面了,電影《八佰》好看嗎?電影八佰演員表及劇情介紹,一起來看一下具體的內容。
  • 《八佰》:「捨生取義,兒所願也」
    嗯,說的就是它——《八佰》《八佰》的原型是1937年淞滬會戰最後一役,「八百壯士」奉命堅守上海四行倉庫,抵禦敵軍四天四夜。這是一場血戰。也是一場「表演」。《八佰》為什麼是八「佰」,而不是八百?因為八百其實不是真的「八百」:真正守衛在四行倉庫裡的不過420餘人,八百這個數字是團長謝晉元為壯聲勢,說給記者聽的。更因為《八佰》講的就是這個人字旁,講的就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