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爺拆遷得2套房、58萬,倆外孫起訴分錢,法院這樣判

2020-09-05 北京向東看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種現象,當父母一方離世後,其孩子與其家族的情感關係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變淡。


家住北京的劉女士與弟弟,就深有體會。他們的母親於2003年去世,此後他們就很少去外公外婆家,同樣,與舅舅和姨們的關係,也日漸疏遠。


可當他們得知外公家拆遷,利益全部被姨舅們瓜分,竟沒有分他們一絲一毫後,他們選擇了起訴維權。



劉女士的外公馬大爺和外婆孫大媽共生育5個孩子,分別是長女馬大姐(劉女士的母親)、長子馬二哥、次女馬三姐、次子馬四弟、三女馬小妹。


馬大爺和孫大媽在北京有一處宅基地, 1983年,夫妻倆在宅子上建了4間北房和2間西廂房,在1988年又建了2間東廂房。因當時小女兒馬小妹還未出嫁,工資月月上交父母,可以說,上述8間房是老兩口和小女兒一起建的,另外,已經在外建房單過的馬二哥也有出錢出力。


2001年春節後,馬四弟感到由於家庭人口多,居住不方便,向村委會提交了自建房房基地的申請,但因1個家庭內要有1個兒子和父母共同居住,以便在生活上照顧父母,村委會召開會議決定,不批准建房申請,同時許可馬四弟在其父親馬大爺的老宅院內加蓋房子以便生活居住。後馬四弟找了1個施工隊,在前庭加蓋4間房,將東廂房拆頂復建2間房,合計80多平方米。


2008年12月,馬大爺和孫大媽一起找到北京某律師事務所,在律師的見證下,分別立下代書遺囑,大致內容均為:「老宅院中北房四間及東廂房二間、西廂房二間,共計八間房屋中屬於老兩口的份額歸馬小妹所有,老兩口名下所有的財產在其去世後歸馬小妹所有。「


2010年4月,老宅院要拆遷,馬大爺與政府籤訂了《住宅房屋拆遷貨幣補償協議》及《補充協議》,約定拆遷款加各項獎勵共計101萬餘元,馬大爺指定範圍內選購了2套安置用房,分別是建築面積為125平方米的三居室和建築面積為78平方米的兩居室,購房總價款為52萬餘元,馬大爺同意在其拆遷補償款中直接扣除購房總價款,最後,政府支付馬大爺剩餘款額為58萬餘元。


此次拆遷,因馬大爺年紀大,身體行動不便,而馬小妹尚未出嫁,所以,馬大爺籤訂了委託書,委託馬小妹全權辦理有關此次拆遷的相關事宜。


2010年11月,馬大爺去世了。2016年4月,孫大媽也去世了。


2016年11月,除了已故的馬大姐,馬家其他四兄妹籤訂了《分家協議》,內容大意為:「老宅拆遷獲兩套房,馬四弟分得一套兩居室,馬小妹分得一套三居室,由馬小妹拿出70萬元整給馬二哥、馬三姐做補償。以上內容是經過一家人友好協商的結果,以前所有的協議等等作廢,按今日結果執行。」4人分別在協議落款處籤字並捺印確認。


2018年,劉女士得知舅舅和姨們已經將外公家的拆遷房款瓜分完了,卻並沒有給自己和弟弟留一分錢,劉女士非常氣憤,遂與弟弟將兩個舅舅和兩個姨訴至法院,請求依法代位繼承外公外婆的遺產,遺產範圍包括拆遷款和拆遷所得兩套房。



法院認為,公民的合法財產權及繼承權受法律保護,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被繼承人的子女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子女的晚輩直系血親代位繼承;代位繼承人一般只能繼承他的父親或者母親有權繼承的遺產份額。


本案中,馬大爺去世時,其父母均已死亡,其配偶為孫大媽,其健在子女為馬二哥、馬三姐、馬四弟、馬小妹,因馬大姐早於馬大爺去世,故發生代位繼承,代位繼承人為馬大姐的直系晚輩血親,即劉女士及其弟弟。之後,孫大媽去世,發生轉繼承,其健在子女為馬二哥、馬三姐、馬四弟、馬小妹,因馬大姐早於孫大媽去世,發生代位繼承,代位繼承人為劉女士及其弟弟。綜上所述,被繼承人馬大爺和孫大媽的全部繼承人(含代位繼承人、轉繼承人)為馬二哥、馬三姐、馬四弟、馬小妹、劉女士及其弟弟。


根據各方所提交證據材料可以認定,馬大爺和孫大媽於2008年12月所立代書遺囑合法有效。所以,屬於馬大爺和孫大媽的遺產應全部由馬小妹繼承,但馬家四兄妹於2016年11月籤訂的《分家協議》也是合法有效的,是財產全部權益人共同商定的,對當事人具有約束力。故根據有效遺囑及有效分家協議,三居室的權益應由馬小妹享有,二居室的權益應由馬四弟享有,並由馬小妹給付馬二哥、馬三姐合計70萬元。


最後,法院判決:三居室的各項合同權利義務由馬小妹享有,二居室的各項合同權利義務由馬四弟享有;馬小妹給付馬二哥、馬三姐房產折價款70萬元;駁回劉女士及其弟弟的其他訴訟請求。

相關焦點

  • 北京58歲大爺網戀:見面10天打款160萬,鬧掰後錢被判贈與
    58歲的北京大爺在2019年夏,通過婚戀網找到一位46歲「平和嫻淑」的女性,奔著結婚的目的,在見面10天裡轉給對方160萬元。2019年秋,倆人鬧掰,對方返還72.5萬,剩餘的錢遲遲未還,倆人鬧上法庭,兩次審理均判錢款屬「贈與」。
  • 北京一老人再婚拆得5套房,5個子女擔心起後媽,起訴了
    可家住北京的趙女士一家,卻是姑伯侄等人團結一致與爺爺爭拆遷安置房,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趙爺爺作為乙方,與拆遷公司籤訂《北京市住宅房屋拆遷補償協議》,明確拆遷院落的建築面積為265平方米,房屋共計20間,在冊人口6人,分別是戶主:趙爺爺,之妻:徐大媽;戶主:趙爸爸,之女:趙女士;戶主:劉表姐,之母:趙四姑。約定拆遷補償款共計350萬餘元。
  • 北京58歲大爺網戀:見面10天打款160萬,鬧掰後錢被判贈予
    據11月26日報導,北京一58歲大爺網戀10天給網戀對象轉去160萬,最終雙方鬧掰,女方返還72.5萬,大爺將其告上法庭,要求償還剩餘錢財。據了解,事發在2019年5月,詹某因提前退休,自己原來的老伴已經去世六年,便想找一個老伴一起生活,便在網上認識了一個46歲的離異女子陳某,詹某對大爺的印象不錯
  • 大興殺6人滅門案遺產糾紛終審落判 嶽父母分得百萬
    在客廳坐了一個多小時後,李磊到母親的臥室,將兩個熟睡中的兒子殺害,大兒子6歲,小兒子才不到2歲。5天後,李磊在三亞被抓。  2010年11月15日,一中院作出一審判決,法院認為李磊不能正確處理家庭矛盾,殺害6名近親屬,以故意殺人罪判處李磊死刑,並附帶賠償三方受害人合計345萬餘元。宣判後李磊以名下財產「不夠賠」為由,就民事部分提起上訴。
  • 北京58歲大爺網戀46歲女子,同居10天轉160萬,法院:有條件的贈與
    近日,北京人民法院的二審判決,讓58歲的詹大爺心碎了,為分手的「老伴」轉去的160萬無法追回。,詹大爺為陳女士轉帳的160萬,由於陳女士也為詹大爺辭去了年薪40萬的工作,因此這筆錢屬於「有條件的贈與」,詹大爺無權追回。
  • 北京一男子刑滿釋放後,得知宅基地已拆遷,利益被親人分了
    如果一個人觸犯法律,被判入獄,那麼,他的財產權和宅基地使用權等合法權益還受法律保護嗎?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梁大江(化名),因為觸犯刑法,被判入獄,出獄後才發現,自己已經一無所有。緊接著,拆遷方與梁強籤署《房屋騰退補償協議書》,約定:騰退宅基地正式房屋20間,建築面積300平方米,應安置人口為六人,分別是梁強、梁強的妻子、梁大江、梁三姐、梁三姐的丈夫、李靜,騰退補償款共計200萬餘元。同日,雙方籤署《定向房屋安置單》,共選房屋四套,協議籤訂後,梁強領取了全部騰退補償款。
  • 北京大哥離家30年,得知拆遷分3套房,訴至法院判決亮了
    可家住北京的李大哥並不是這樣做的,他在30年前與父母發生矛盾後,就離家出走了,此後與父母長期不相往來。當他得知父母住房拆遷後,安置房都分給了弟弟妹妹,這讓他十分氣憤,於是將弟弟妹妹訴至法院,要求依法繼承父母遺產。那麼,李大哥還有權利繼承父母遺產嗎?想要回答這個問題,還要從1975年說起。
  • 法院判遺產平分,卻不能賣房子分錢,權利如何實現?
    本文為【北京承愛律師事務所】原創內容,轉載須註明來源。5分鐘一個法律小故事,增長一點法律小知識案例回放:朱女士和哥哥弟弟三人都年過半百。他們的父親去世20年了,母親2018年底去世。父母有一套位於北京城區的兩居室,價值達到480萬元。朱女士和哥哥希望大家把房子賣掉平分錢。
  • 女兒起訴叔叔要父親的監護權,法院這樣判
    女兒起訴叔叔要父親的監護權,法院這樣判 2021-01-08 16: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起訴離婚法院怎樣判孩子撫養權?撫養費一般會判多少?
    撫養權是指父母對其子女的一項人身權利,撫養有婚生的撫養與非婚生的撫養之分,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各種原因的出現與發生,導致父母對子女的撫養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離婚時夫妻最注重的就是孩子的撫養權,如果有很大的分歧還會鬧上法庭。那麼,起訴離婚法院怎樣判孩子撫養權?撫養費一般會判多少?
  • 以案釋法 | 婆家拆遷得五套房,女子離婚未分得一套
    家住北京大興區的李女士,婆家拆遷分了5套回遷房,可令她怎麼也想不到的是,離婚後,她和兒子竟然無家可歸。也就是說,宅基地的拆遷利益在梁父生前歸梁父、梁母所有,在梁父去世後歸梁母一人所有,李女士什麼利益都沒有分到。可作為被安置人,李女士認為拆遷補償應有自己的份額,不能因為梁先生的放棄繼承,就將自己的份額侵吞掉。於是,在2018年,李女士將梁先生、梁母以分家析產糾紛的案由訴至法院,主張自己的權益。
  • 北京大爺老來得伴兒,沒想到200萬沒了、房子沒了一半
    而李大媽是外地進京的務工人員,比楊大爺小7歲,離異後獨自帶著女兒蘭蘭生活且蘭蘭還在讀書,生活壓力比較大,在當時,李大媽希望能夠找一個幫助供養女兒讀書的人一起生活。就這樣,兩人於2006年登記結婚,婚後沒有生育子女。在婚後,楊大爺不但將所有收入交給李大媽管理,還承擔了供養蘭蘭讀書生活的責任,並為蘭蘭購買小轎車,同時為李大媽辦理了北京戶口。
  • 父親與兩兒子建房 小兒子想獨吞168萬拆遷款被起訴
    父親與兩兒子建房 小兒子想獨吞168萬拆遷款被起訴 2017-06,一下子獲得168萬多元的拆遷補償款。面對這筆巨額拆遷補償款,小兒子認為房產證是自己的名字,想要獨自佔有該筆補償款。融洽的家庭因此起了糾紛。78歲的父親老鍾和大兒子大鐘夫婦,將小兒子小鍾夫婦告上法院,要求分割該筆補償款。6月6日,南寧市良慶區法院一審判定,該棟房屋為鍾家父子共有,老鍾享有8/30的份額,分得44.9萬多元,兩個兒子兩家各分得61.8萬餘元。
  • 家裡拆遷通州分2套房,哥哥姐姐各一套,弟弟怒而起訴
    家住北京通州區的劉先生就因為家裡分房問題,倍感委屈。在他看來,父母的公租房拆遷,分了兩套房,哥姐承諾有他的份額,結果卻是哥姐一人一套,而他什麼都沒有。那麼,真實情況是怎樣的呢?哥姐也跟他說有他的份兒,不讓他參與,加上他住得遠工作忙,就沒有操心拆遷的事情,多年來也沒有問過。結果,拆遷分了兩套房,一套由劉大姐居住使用,另一套由劉二哥用於出租。劉先生認為哥姐串通起來欺騙他,沒給他任何拆遷利益。劉先生稱,父親在世時,他一直經常看望陪伴,去醫院陪護照顧,對父親盡到了贍養義務,所以他要求繼承涉案房屋。
  • 守得雲開見日出!「類案同判時代」拍了拍被拆遷人
    ■點擊右上角【關注】「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頭條號,私信回復「諮詢」,即可享有一對一法律服務諮詢。【案例引入:「類案同判」初實踐,被拆遷人終獲「正義」】但轉眼一年過去,房屋仍未得到重建,王先生再次找到社區及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對方表示不會重建,讓王先生去人民法院起訴解決。王先生無奈,只得向當地法院起訴,法院竟將王先生的起訴狀退回。王先生不服,在起訴材料被退回多次後,向律師尋求幫助。律師經過檢索調查,發現在當地還存在很多與王先生案件類似的案件,而且人民法院也已作出生效判決。
  • 老人理財被推薦高風險產品,損失21萬起訴銀行,法院這樣判......
    王大爺將銀行訴至法院,要求銀行賠償其本金損失21萬元。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經審理,判決支持了王大爺的訴訟請求。王大爺非常吃驚,將此事告訴女兒,女兒了解後發現該基金屬於採用指數化操作的股票型基金,其預期風險和收益高於貨幣市場基金、債券基金、混合型基金,為證券投資基金中較高風險的品種,並不符合王大爺的風險評估結果。王大爺與銀行交涉未果,故起訴至法院,要求銀行賠償其本金損失21萬元。
  • 以案釋法 | 婆家拆遷分八套房,喪偶女子打官司索要,法院判了
    分析眾多拆遷相關案件後,不得不說,拆遷是喜事兒,也是個麻煩事兒。為了多佔補償,被拆遷的家庭都能做到團結一致,儘可能爭取最大利益,可到了分錢的時候,畫面往往就不那麼和諧了。家住北京豐臺區的何女士,就因為拆遷分房的事兒,和婆婆一家鬧上法庭,在家怎麼也掰扯不清的拆遷利益,到了法院,還真就分的清楚且明白。
  • 安徽一老人去世後將4套房全都贈給「外人」,倆親生女兒起訴討要,法院判了
    近日,安徽淮北中院審結了一起因繼承房產引發的訴訟案,安徽一位老人去世後,沒有將名下的4套房產留給親生女兒,而是全部贈與了「外人」,倆親生女兒起訴對方,討要這筆財產。法院經審理認為不過,4套房中的3套屬於劉先生和妻子共有的財產,屬於他妻子的部分應由合法繼承人繼承,不屬於劉先生繼承的部分,他做出的處置應屬無效。劉先生的兩個女兒上訴後,淮北中院二審維持原判。
  • 58歲大爺網戀:見面10天打款160萬,與女方鬧掰要回72萬,被指玩弄女性,上訴法院餘款被判「贈與」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付雨涵 /文圖58歲的北京大爺詹勇,怎麼也沒想到,他一大老爺們,竟然「栽」到一個女人手裡。其實,故事還遠沒有結束……北京大爺網戀讓他悔恨的是,轉帳時並未說明這筆款的用途,「但凡我附上『買房』倆字,也不至於現在這麼被動。真是糊塗啊。」
  • 「男子墜樓砸死婆孫」雙方和解, 兩套房及22萬元拆遷款判賠對方
    2019年6月1日,四川眉山人侯澤從自家33樓墜樓,砸死了正在遛彎的一老一小,兩個家庭在悲痛中開始了長達一年半的賠付糾紛,11月23日,記者從侯澤母親鄧娟那裡了解到,雙方已於11月18日籤訂了和解協議,賠付給對方一套拆遷安置房、門面房,還有22萬餘元的拆遷補助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