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
市無障礙環境建設專家組負責人稱:目前,只要求每個地鐵車站都要有無障礙電梯,至於地面上是否設置無障礙電梯的指向標識,並無明確規定。
對於地鐵站內不少無障礙電梯需要請工作人員前來幫助的現象,上述負責人稱:因為受到結構、位置、設備擺放的限制,以及要與周邊環境融合,一些老線路不容易改造。在新建設的線路上,已儘量方便使用者自助進出車站。
「行動不便者享有優先使用權,應該先滿足他們。」一名地鐵工作人員稱,但無硬性規定說健全人士、不攜帶大型行李的人就不能使用,因此在管理上全憑乘客自覺,靠的是市民素質。
早報記者 李繼成 胡寶秀
為什麼一些地面無障礙電梯沒有明確的方向指示標誌呢?更甚者,為什麼很多無障礙電梯居然被設置在乘客不易發現的冷僻地方,如臨近辦公樓內呢?
日前,上海市無障礙環境建設專家組的負責人回應早報記者時稱,「對地面上是否設置無障礙電梯的指向標識,沒有明確的規定。」
早期建成地鐵問題嚴重
上海地鐵現有運營車站329個,每個車站都配有無障礙電梯,為行動不便者服務,但很多無障礙電梯缺乏指向標誌,出入口不容易尋找,讓需求者感到無奈。
據一位地鐵工作人員介紹,地面上一部分位置冷僻不易被發現的無障礙電梯入口,主要在市中心地區,且在建造年代較早的線路上,一些較新的線路,地面無障礙電梯則大多採用了玻璃房的形式。
至於為何周邊不設專門的指向標誌,上海市無障礙環境建設專家組的負責人解釋說:「目前只要求每個地鐵車站都要有無障礙電梯,至於地面上是否設置無障礙電梯的指向標識,沒有明確的規定。」
老線路改造並不容易
對於地鐵站內不少無障礙電梯需要請工作人員前來幫助的現象,上述市無障礙環境建設專家組的負責人表示,這種情況在老線路上更突出一些,因為受到結構、位置、設備擺放的限制,以及要與周邊環境融合,不容易改造。
「不過,我們已經注意到這種情況,新建設的線路上已儘量把站臺和站廳中間的無障礙電梯設置在付費區內,這樣方便使用者自助進出車站,像10號線這樣的車站就比較多。」該負責人說。
至於3、4號線上海火車站站站廳層至地面目前沒有無障礙升降機的情況,該負責人透露,將考慮在今後對車站的改造中一併實施。
年輕上班族擠走老人
作為近年新建的地鐵站,7號線常熟路站設有便捷的無障礙電梯,乘客走出地鐵車廂,在站臺裡就可以很方便地直接站上無障礙電梯。
然而,日前,就在這部無障礙電梯前,早報記者觀察了約10分鐘,其間共有3次列車到站,每次列車一到,總有一些普通人無視無障礙電梯的標誌,熟門熟路地徑直走到無障礙電梯前,大多數是中青年人,還有年輕情侶相擁而來,一些腿腳不靈便的老人往往擠不上去,只能再等下一趟。
「只要能擠得進,半分鐘左右就能出站,比扶梯快多了。」在常熟路站,一名年輕人對早報記者說。
一名地鐵工作人員對於這種現象無奈地說,近年新建的地鐵站裡大多在顯著位置設有無障礙電梯,可正是由於方便、快速,一些上班族不願去擠擁擠的自動扶梯,也不願費力氣去爬樓,而去搶不是為他們所設的無障礙電梯。
使用上全靠市民素質
一名地鐵工作人員稱,無障礙電梯的使用對象包括老人、殘疾人、孕婦、推嬰兒車或攜帶大件行李的乘客等,沒有硬性規定說健全人士、不攜帶大型行李的人就不能使用,因此在管理上全憑乘客自覺,靠的是市民素質。
「行動不便者享有優先使用權,應該先滿足他們。」該工作人員說,「不過,這主要還是看乘客的自身素質,是否能做到文明禮讓。」
無奈之下,一些地鐵站只得任由年輕人搶用無障礙電梯。在肇嘉浜路站一處無障礙電梯前,車站還專門豎了一塊牌子,寫著「7:30-8:30、10:00-11:00、15:00-16:00老年人優先使用」的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