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求學不成當教授的事件,登報義務賣字,好人心腸

2020-12-17 花樣雲端旅遊

沈從文,1902年生於鳳凰沱江鎮,他從小聰明過人,記憶力特強,在家鄉讀小學時,特別喜歡逃學。他13歲失學,離開家鄉,到土著部隊當兵,在沅水流域漂流,隨軍在湘黔川三省邊境過著軍旅生活1922年當他20歲時,便懷著遠大抱負,帶上二十七塊錢和簡單的行李來到北京求學。他住在北京西城區的湖南會館那是一間十分溼冷而充滿黴味的小公寓,不久,他就去報考北京大學,交了一塊錢報名費,當老師聽說他是「小學文化程度」時,便將他的一元報名費退了回來,他很生氣。過了幾天,燕京大學又招生了,他又去報考。燕京大學又認為他學歷太淺口試得零分,不夠資格讀大學。

他求學的願望徹底失敗了,接著而來的是經濟危機。他既沒錢吃飯,也沒錢交房租,他處於人生最困難的時候了這時,在北京香山主辦慈幼院的前任總理熊希齡提出要資助他。但他自尊心很強,婉言謝絕了。他要完全靠自已來生活。他決心拿起筆來寫文章。就這樣,他開始了人生拼搏。每天,他拼命地看書,拼命地寫作。北京的冬天很冷,外面下著大雪,房子裡沒有火爐,身上只有兩件袷衣,肚子裡空空的他忍著饑寒,仍然堅持讀書,堅持寫作,頑強地生活著。

有志者,事竟成。不久後,他就以「休芸芸」等筆名發表了小說,居然很快就蜚聲文壇1923年冬的一天,下大雪,房子裡冰冷的,他沒有棉衣,用舊棉絮裹住雙腿,雙手凍得發腫,流著鼻血在寫他的小說。突然,敲門進來一個人,是著名作家鬱達夫:「請問,沈從文先生住在哪裡?」「我就是」他回答說。「哎呀,你就是沈從文?…你原來這麼小……」鬱達夫見狀,竟說不下去了,趕忙把自已那條淺灰色羊毛圍巾解下來圍在沈從文脖子上。快到吃飯時間了,鬱達夫關切地問:「你可吃過飯?」「不。」他說。於是鬱達夫又邀請他去附近飯館裡吃了頓飯,結帳時需要一元七角多,鬱達夫掏出五元鈔票付了帳,將找回的三元二角多錢,也全送給了他。

就這樣,他以十分堅韌的毅力,用一枝多情細膩的筆,接連不斷地寫出了《鴨子》、《旅店及其他》、《蜜柑》、《好管閒事的人》、《神巫之愛》、《老實人》、《遊目集》、《沫沫集》、《雨後及其他》、《篁君日記》、《人伍後》、《阿麗思中國遊記》、《呆官日記》、《十四夜間》、《從文新著》、《舊日夢》、《主婦集》、《從文甲集》、《從文子集》、《鳳子》、《從文自傳》等四十多部小說後來又寫了《邊城》、《湘西》、《湘行散記》、《長河》等著作此時,他以旺盛的創作熱情在當時影響較大的《北京晨報》副刊上,發表一系列作品。不少作品還發表在上海、天津、武漢等地的報紙、刊物上,一時沈從文的名字風靡全國。

事隔三年,沈從文突然收到寄自北京大學的聘請書,那是蔡培元校長籤署的,請他到北京大學這所高等學府去任教授,教文學創作課。他的確連想也沒有想過、難怪使他感到驚喜!他從湘西到北京、從小學生到大學教授,從一個普通的鄉下人到作家,這之間該付出了多少艱辛的勞動。當時他只有23歲。1947年秋,沈從文在北京大學擔任教授,並主編天津《益世報》文學周刊。有一天,他收到一封信,大意是:尊敬的沈老師,我是一個文學青年,今年16歲,7月19日在貴刊發表過詩《飛吧,我的心!》。我的父親得病去世了,我家只靠姐姐當小學教師的微薄工資和親友接濟度日。父親治病和去世後辦喪事,使家中負了一筆債,母親和姐姐十分愁苦。今天來信請求預支些稿費,以償還部分債務。

沈從文很同情這個文學青年的遭遇,馬上給這位青年寫了回信,提出要為他義務賣字捐助。這位青年原是抱試一試的心情給沈老師寫信的,想不到沈老如此關心他,對此感激萬分幾天後,人們就在當時很有影響的《益世報》文學周刊上看到了一則啟事,大意是:本刊主編沈從文願為一家庭遇到困難的青年作者義務賣字,願購者,可將要求寫的規格、內容等寄到沈從文處,由沈按照要求書寫後,通知購買者將價款寄到該青年家中沈從文是一個著名作家和書法家,人們不僅很喜歡讀他的小說,而且還很喜愛他的書法。他的書法凝重而蒼勁、雄健而秀麗。啟事一刊出,就有不少的人寫信要求購買。這個文學青年很快就收到二十多份寄款。由於有這些寄款,終於把家中的大筆債務還清了。這個文學青年的母親得知此事後,一直叨念和祝福這位沒見過面的好心腸的沈教授。

相關焦點

  • 沈從文去北大蹭課,得教授欣賞成圖書管理員,因諷刺上司被迫辭職
    每一個北漂的人,都是不甘於現狀、傲氣自持之人。 年邁的張大千如此,沈從文也如此。 他們是北漂中的幸運中,一個得梅蘭芳賞識,一個得北大教授賞識,最終有了後來的成名。
  • 沈從文只有小學文憑,為何胡適卻聘請他當教授?
    忐忑不安、語無倫次,可以用來形容沈從文當老師的第一堂課。01.北大「蹭課生」,執鞭大學堂27歲的沈從文,被別人推薦給胡適,去中國公學當老師。沈從文有生以來第一次當老師,非常重視準備工作,光資料,就搞了1萬多字。
  • 沈從文的字為什麼那麼好?一輩子都在「寫字」!
    天性聰穎的沈從文,不僅識字快,背書厲害,字也寫得很好,慢慢便滋生出一種讀書很簡單輕鬆的想法,隨後便不斷發生逃學的事來。13歲時,沈從文進了新式學堂。學堂不用背誦經書,老師不隨便體罰學生,星期天還放假一天,他不再逃學,然而,常常人在課堂,心在外面。
  • 沈從文的初戀馬澤蕙:弟弟騙走沈從文錢,她被土匪搶走後做了修女
    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沈從文當年在芷江和一個叫馬澤蕙的女子也相戀了,他們沒有得到家人的祝福卻攜手走過了芷江的每一條街道,沈從文給他寫了很多詩,即使戰火中也沒有停止。因為匪亂沈從文和馬澤蕙分開了,她的弟弟騙了沈從文賣房子的錢,沈從文北上求學和張兆和一生安穩,可是馬澤蕙被土匪搶走後卻走進教堂做了修女。
  • 沈從文:從逃學大師到文學大師
    6歲那年,沈從文被送入私塾。因受不了私塾的呆板與嚴厲,他時常想逃出去玩。在其他頑童的影響下,他學會了種種逃學而又可以騙過先生和父親的辦法,從此也成了一名頑固的逃學少年。可好景不長,沈從文的逃學被父親發現了。父親將沈從文送往另一家私塾,那裡的先生打起人來毫不留情。有趣的是,沈從文倒是更喜歡這家私塾,因為表哥也在這家私塾,而表哥很會逃學,沈從文因此比以前逃得更厲害。
  • 民國文人的愛情傳奇:徐志摩、沈從文、魯迅的情書經典
    同時期還有末代皇妃文繡、徐悲鴻、鬱達夫、留學歸來的年青的才子,選擇登報離婚來結束婚姻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向了不同命運。當我們在影視、文學中欣賞到那充滿傳奇,曲折的愛情故事時,對那個時期文人在追求愛情的道路,有什麼的看法這並不重要。
  • 沈從文坦誠聲明「一稿多投」 主編徐志摩對此包容提攜
    本想求學,但以小學學歷報考大學,自然是落榜的結果。與大多數外省青年初到京城一樣,沒有收入,沒有依靠,但倔強的湘西少年,又絕不肯做仰人鼻息的小職員,於是,只能在貧困和世人的白眼中掙扎。但他依然堅持到北大旁聽,到京師圖書館自學,等待著渺茫的前途中能夠意外照進一縷曙光。畢竟還有寫作的稟賦,沈從文希望用上帝對他的這點眷顧,煮字療飢。
  • 沈從文:這位滿身湖南味的一代文學大師
    在群星璀璨的現代作家中,成書最多的沈從文無疑是頂級大咖之一。殊不知,這位來自湘西的印象主義者,早年貧苦,卻在坎坷的一生中以鬥士的頑強精神作出了了不起的奉獻。為此,沈從文有了一段在北大"旁聽"讀書的經歷,使得他在北京大學有機會孜孜不倦地刻苦求學,聆聽大師級的專家教授們的講座,從而打下了深厚的文學功底,為步入文壇積累了"第一桶金"。
  • 當代書評 | 作家沈從文是怎樣煉成的——王曉陽讀《沈從文的前半生》
    王曉陽最早知道沈從文是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大學教科書上,記得那個時期的現代文學史教材重點內容是「魯郭茅巴老曹」等,沈從文沒有像幾位大家那樣享受專章專節的「待遇」,一般只在某個章節中寥寥幾百字介紹,且評價較低。
  •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的真正故事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春風送道意,吹夢鏈至今。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是人們常說的一句成語,實際上這句成語是被訛化了的。狗咬應為苟杳,苟杳是一個人。乞丐寫了一陣,又仔細端祥了一陣自己寫的字,之後,順手端起討飯碗時,才發現討來的飯已被狗吃的乾乾淨淨了。這時乞丐看到了不遠處的狗,他苦笑了一下說:「你是狗,我姓苟,狗苟一家,本不應相欺,你沒商量一下就吃了我討來的飯,是你的不對呀。」呂洞賓看後,既覺好笑,又被乞丐的好學所感動,就走上前去,問了乞丐的姓名之後,知道乞丐姓苟,名杳,家裡父母雙亡,只得靠討飯為生。
  • 與符家欽談《沈從文傳》的翻譯、出版與審查
    此後,收藏家徐自豪先生拍到這批信件,並徵得金教授與符家欽哲嗣符東毅先生同意,組織團隊進行了翻譯、編輯、注釋、審讀,於近日自費印刷、出版了《金介甫致符家欽書信(一九八八~一九九九):〈沈從文傳〉中譯本成書前後》。該書以金介甫致符家欽書信為主體,也酌情收入了符家欽的回信及金介甫致蕭乾、陳夢熊的部分信件,有很高的參考、研究價值。
  • 沈從文中年不幸的背後:與不愛自己的女人結婚,把一生過成了寂寞
    起初,張兆和也回應著他詩人的熱情,讓這個「鄉下人」喝了一杯甜酒,但結婚畢竟不是演戲,日子長了,對沈從文根本沒有愛情的張兆和雖然忠實地履行著妻子的義務與責任,卻無法表現出她內心根本不存在的感情,讓感性多情的沈從文無從感受到妻子對他熱烈愛情的回應。
  • 衛輝掛失登報聲明格式_大河報登報
    掛失登報河南商報怎麼辦理大河報登報掛失收費按省版登報聲明 登報掛失每行12字60元(省版遺失聲明適用於南陽市、信陽市,駐馬店市、許昌市、平頂山市、洛陽市、新鄉市、鶴壁市、焦作市等各地市)綠城版遺失聲明 每塊50字150元(綠城版遺失聲明適用於鄭州市、滎陽市、開封市、鞏義、中牟、新密市上街等郊縣)在保證價格同等的情況下,我們應儘量多寫身份證的登報信息
  • 沈從文先生小傳
    沈從文負責對陳渠珍收藏的圖書、古董進行目錄編制,並將陳渠珍讀過的好句子抄下來,以備其查閱。他常常翻閱《西清古鑑》、《薛氏彝器鐘鼎款識》等書,與銅器上的銘文相比較,估出它們的名稱與價值,其鑑賞水平日漸提高。為弄清自己不熟悉的一部古籍的作者及其生活的時代,他反覆研究《四庫提要》。
  • 沈從文:寧可少寫,不可濫寫
    沈從文:寧可少寫,不可溢寫沈從文(1902-1988),苗族,湖南鳳凰人。現代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者。14歲時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交界地區。樹喜歡向上長,你卻喜歡在樹底下,高人不做做矮人,太不爭氣了!」經毛老師耐心說服教導一番後,沈知恥而後勇,一改以往頑劣脾氣,勤奮學習,成績提高非常快。沈從文第一次對書發生趣味、得到好處是5本醫書,從中知道魚刺卡喉時,用貓口涎液可治癒。他第二次對書發生趣味、得到好處是讀《西遊記》,培養了他的幻想。他說,使我明白與科學精神相反那一面種種的美麗。
  • 東阿縣法制報掛失公告登報流程—晚報社登報電話登報
    東阿縣法制報掛失公告登報流程—晚報社登報電話登報東阿縣法制報掛失公告登報流程—晚報社登報電話登報東阿縣法制報掛失公告登報流程—晚報社登報電話登報登報掛失****************公司許可證(核准號*******************),機構信用代碼證(代碼****),不慎丟失特此聲明原件作廢
  • 一封沈從文佚信中的文史交誼
    沈從文的章草高古、簡約,獨具一格,一看便知,這是沈從文的墨跡。隨後,王獻唐先生的曾孫王書林拍攝了信札和信封,發來郵件。  仔細看這通信札,感覺《沈從文全集》未收錄。於是,將信封和信札,發了微信朋友圈。青島大學文學院周海波教授告訴我,《沈從文全集》未收錄此信。後來,筆者又向張新穎教授求證,他的回覆亦是沒有收錄。筆者又在青島市市南區圖書館查閱《沈從文全集》(增訂版)書信部分,沒有查到。
  • 沈從文評郭沫若書法:官大而已!
    沈從文第一次談及郭沫若的書法,是在1975年6月,他寫給黃裳的信裡。其中談及他對郭沫若書法的看法。沈從文說:「昨寄幾張習字,想能收到。此道本不『在行』,且擱筆已廿五年。他寫道:「我已快卅年沒有為什麼人寫過一張字,……不寫字冒充假風雅,還有個原因,即覺得這一行死去的既有魯迅,活著的又有郭沫若,「天下定於一」,生死作家都有了一個人,就夠了。我再來附庸風雅,似不必要。可是香港方面熟人辦了個《書譜》,說我是作家中唯一懂書法的人。說的當然近於半開玩笑的好意。其實寫字在歷史上從來多是在當時,誰官最大,誰就寫得最好。」
  • 《柏子》:沈從文的湘西情懷
    沈從文先生的一生不失為一個傳奇,摻雜著太多的悲與喜,至今依然令人喟嘆不已。他天賦卓越,常懷悲憫,但卻一生坎坷,漂泊各處。他來自湘西鳳凰,生於軍人世家,早年更是投身行伍,後來受到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於是遠赴北京求學並開始寫作。他的創作實績奠定了他在「京派」文學隊伍裡的核心地位。
  • 沈從文的「提攜」與「被提攜」
    以範增的繪畫靈性及文史方面的功底,最終成為今日畫壇的領軍人物,不能不感謝沈老師的培養。沈從文提攜範增,正如別人提攜他一樣,是偶然,也是必然。因為沈從文永遠不能忘懷他的恩師徐志摩。當年作為一名僅有小學文憑且從部隊當逃兵來到首善之地的「北漂一族」,他也曾不揣狂妄地想在文壇謀發展,像今天眾多的以賣文為生的「自由撰稿人」一樣想靠發文章,撰稿費求得在北京「居也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