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1902年生於鳳凰沱江鎮,他從小聰明過人,記憶力特強,在家鄉讀小學時,特別喜歡逃學。他13歲失學,離開家鄉,到土著部隊當兵,在沅水流域漂流,隨軍在湘黔川三省邊境過著軍旅生活1922年當他20歲時,便懷著遠大抱負,帶上二十七塊錢和簡單的行李來到北京求學。他住在北京西城區的湖南會館那是一間十分溼冷而充滿黴味的小公寓,不久,他就去報考北京大學,交了一塊錢報名費,當老師聽說他是「小學文化程度」時,便將他的一元報名費退了回來,他很生氣。過了幾天,燕京大學又招生了,他又去報考。燕京大學又認為他學歷太淺口試得零分,不夠資格讀大學。
他求學的願望徹底失敗了,接著而來的是經濟危機。他既沒錢吃飯,也沒錢交房租,他處於人生最困難的時候了這時,在北京香山主辦慈幼院的前任總理熊希齡提出要資助他。但他自尊心很強,婉言謝絕了。他要完全靠自已來生活。他決心拿起筆來寫文章。就這樣,他開始了人生拼搏。每天,他拼命地看書,拼命地寫作。北京的冬天很冷,外面下著大雪,房子裡沒有火爐,身上只有兩件袷衣,肚子裡空空的他忍著饑寒,仍然堅持讀書,堅持寫作,頑強地生活著。
有志者,事竟成。不久後,他就以「休芸芸」等筆名發表了小說,居然很快就蜚聲文壇1923年冬的一天,下大雪,房子裡冰冷的,他沒有棉衣,用舊棉絮裹住雙腿,雙手凍得發腫,流著鼻血在寫他的小說。突然,敲門進來一個人,是著名作家鬱達夫:「請問,沈從文先生住在哪裡?」「我就是」他回答說。「哎呀,你就是沈從文?…你原來這麼小……」鬱達夫見狀,竟說不下去了,趕忙把自已那條淺灰色羊毛圍巾解下來圍在沈從文脖子上。快到吃飯時間了,鬱達夫關切地問:「你可吃過飯?」「不。」他說。於是鬱達夫又邀請他去附近飯館裡吃了頓飯,結帳時需要一元七角多,鬱達夫掏出五元鈔票付了帳,將找回的三元二角多錢,也全送給了他。
就這樣,他以十分堅韌的毅力,用一枝多情細膩的筆,接連不斷地寫出了《鴨子》、《旅店及其他》、《蜜柑》、《好管閒事的人》、《神巫之愛》、《老實人》、《遊目集》、《沫沫集》、《雨後及其他》、《篁君日記》、《人伍後》、《阿麗思中國遊記》、《呆官日記》、《十四夜間》、《從文新著》、《舊日夢》、《主婦集》、《從文甲集》、《從文子集》、《鳳子》、《從文自傳》等四十多部小說後來又寫了《邊城》、《湘西》、《湘行散記》、《長河》等著作此時,他以旺盛的創作熱情在當時影響較大的《北京晨報》副刊上,發表一系列作品。不少作品還發表在上海、天津、武漢等地的報紙、刊物上,一時沈從文的名字風靡全國。
事隔三年,沈從文突然收到寄自北京大學的聘請書,那是蔡培元校長籤署的,請他到北京大學這所高等學府去任教授,教文學創作課。他的確連想也沒有想過、難怪使他感到驚喜!他從湘西到北京、從小學生到大學教授,從一個普通的鄉下人到作家,這之間該付出了多少艱辛的勞動。當時他只有23歲。1947年秋,沈從文在北京大學擔任教授,並主編天津《益世報》文學周刊。有一天,他收到一封信,大意是:尊敬的沈老師,我是一個文學青年,今年16歲,7月19日在貴刊發表過詩《飛吧,我的心!》。我的父親得病去世了,我家只靠姐姐當小學教師的微薄工資和親友接濟度日。父親治病和去世後辦喪事,使家中負了一筆債,母親和姐姐十分愁苦。今天來信請求預支些稿費,以償還部分債務。
沈從文很同情這個文學青年的遭遇,馬上給這位青年寫了回信,提出要為他義務賣字捐助。這位青年原是抱試一試的心情給沈老師寫信的,想不到沈老如此關心他,對此感激萬分幾天後,人們就在當時很有影響的《益世報》文學周刊上看到了一則啟事,大意是:本刊主編沈從文願為一家庭遇到困難的青年作者義務賣字,願購者,可將要求寫的規格、內容等寄到沈從文處,由沈按照要求書寫後,通知購買者將價款寄到該青年家中沈從文是一個著名作家和書法家,人們不僅很喜歡讀他的小說,而且還很喜愛他的書法。他的書法凝重而蒼勁、雄健而秀麗。啟事一刊出,就有不少的人寫信要求購買。這個文學青年很快就收到二十多份寄款。由於有這些寄款,終於把家中的大筆債務還清了。這個文學青年的母親得知此事後,一直叨念和祝福這位沒見過面的好心腸的沈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