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窮山溝「養」出大產業 電子科技大學定點扶貧「智慧養豬」

2020-12-22 中國網·錦繡天府

在線可認養,來源可追溯,流向可跟蹤,信息可保存,責任可追查,產品可召回……近日,位於貴州省岑鞏縣塔山村的這座「智慧豬場」,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產能擴展和信息化建設「升級版」,不僅能讓消費者吃上「放心肉」,還可以讓消費者隔屏「認養」,並了解「豬的一生」。

這項升級改造工程已在5月初啟動建設,預計8月建成投用,屆時存欄母豬數可達550頭,出欄肥豬數11000頭,預計總收入增至2600萬元,可實現利潤520萬元,計劃分配利潤達350萬元,可帶動7個貧困村的1017戶貧困戶,以及另外2個非貧困村的235戶貧困戶。

如今,在電子科技大學的精準幫扶下,這座綠水青山正在變成塔山村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在窮山溝裡「養」出了一個千萬元級別的大產業,不再是天方夜譚,而是塔山村歷史上的第一次。

養豬管理「智慧化」

11個人管理年出欄一萬頭的大豬場

塔山村是岑鞏縣典型的貧困村,山大溝深,人均耕地很少。2016年3月,電子科技大學對口扶貧岑鞏縣,並選派「90後」輔導員趙冰駐村扶貧塔山村。當時,村裡有貧困人口199戶757人,佔全村人口的40.4%。

這樣一個貧困村,哪裡來的智慧化養豬場?此前,村裡有一位「研究生豬倌」鄭培坤,自2012年返鄉創業,成立了「雙農牧業有限公司」,建成了年出欄5000頭的標準化養豬場,努力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

2016年8月19日,時任電子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學校定點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王亞非帶隊到塔山村實地考察,與鄭培坤一起探討如何通過養豬帶動更多貧困戶脫貧。雙方一拍即合,從此,「智慧養豬」的理念逐漸變成了現實。

從2017年1月起,電子科技大學先後投入資金近100萬元,為「智慧養豬」項目完成智慧化管理系統開發和硬體建設提供了大力支持。該項目分三期實施,其中,一期建設投資30萬元,建成了養殖環境感知系統、視頻監控系統、遠程管控系統和信息管理系統。

採用信息技術之後,從自動監測到精準管理,每一個環節都可以節約成本、提高效率。「用信息技術養豬,並不是花架子!」鄭培坤表示,只需要6個人就可以管理一個年出欄生豬10000頭的養殖場,這在過去是不敢想的事。

逆勢增長「迎大考」

短短幾個月出欄4600頭、銷售1300萬元

「走一步,看三步。」電子科技大學著眼長遠力推「智慧養豬」,是為了解決脫貧以後的致富問題。電子科技大學掛職岑鞏縣委副書記謝繼華說:「只有長遠考慮、高標準發展,把養豬事業做大做強,才能為塔山村未來的發展提供持久支撐。」

在電子信息技術的支撐下,負責養殖技術和日常管理的師傅只需要在視頻監控室裡,就可以看到20棟豬舍內的實時情況。除了視頻監控,豬舍內的溫度、溼度、通風以及氨氣濃度調節都有傳感器自動檢測調節,既智能又精確。

但「智慧養豬」的信息化並不止步於此。2018年12月完成的第二期項目,完善了養殖場的信息管理系統,新建了養殖信息可追溯系統和存儲與展示系統,進一步提升了養殖的標準化和生產管理的效率。

緊接著的第三期項目進一步推動養殖場向可全程溯源的高端養殖轉型升級,提升了養殖場的知名度,並嘗試開展了「年豬」認養活動,實現生態養殖與消費者之間的無縫對接。

「在線認養」生態豬

電子信息助力養豬走向「品牌化」

2020年春節,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智慧養豬」系統建設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生產和銷售的信息化、智能化、網絡化,從一種行業趨勢變成了現實選擇。同時,從「規模化」到「品牌化」的轉型升級,也對「智慧養豬」的生產和管理條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月,「智慧養豬」四期項目建設啟動。電子科技大學再次投入近25萬元,主要幫助「智慧養豬」建設完善「健康豬的認養管理」和「可視化營銷」等內容,具體包括:物聯網系統的升級維護、豬只身份智能識別系統、健康豬生長信息採集系統和健康豬認養管理系統運維管理等。

據介紹,本期項目還將通過綜合應用計算機技術、傳感器技術、現代通信技術、自動控制技術、資料庫技術和現代管理技術等,既實現養殖環境信息自動採集上報,又實現數據與養殖決策系統和環境調控實現聯動,減少人工幹預,確保豬只生長環境的最優化,減少人工參與數據採集流程,提升數據採集和管理的自動化程度,達到節省飼料、藥品和人力投入,確保養殖效益最大化。

目前,項目管理團隊有主要技術人員8人,包含養殖專家、大數據專家和技術管理專家等組成,項目進展順利。謝繼華表示,學校將繼續支持塔山村把養殖小區建設成為當地「智能養殖」的經典樣板,進一步探索產學研結合的循環農業精準扶貧新模式,作為「智慧大農業」的養殖實踐,率先起到了典型示範作用。(王曉剛)

相關焦點

  • 「電子信息+」暢通精準扶貧高速路
    「e幫扶」是在教育部的指導下,由電子科技大學攜手校友企業共同打造的電商平臺,旨在解決「消費扶貧」信息不暢通、物流成本高、供需不匹配等問題,在線集中展銷貧困縣的特色產品,匯聚高校和社會力量助力精準扶貧。該平臺今年1月10日正式上線,目前,教育部45個定點扶貧縣中,已經有44個縣的農特產品在「e幫扶」平臺對接上架。
  • ——北京科技大學定點扶貧秦安縣宣傳材料
    北京科技大學是以工科為主的鋼鐵冶金行業特色明顯的高校,甘肅省秦安縣,是位於隴中黃土高原西部梁峁溝壑區以農林為主的林果大縣。2012年,北京科技大學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與秦安縣結對建立定點幫扶關係,由此雖遠隔千裡,但真情相接。
  • 秦安縣黨政領導赴北京科技大學銜接定點扶貧工作
    ,對定點扶貧工作進行了銜接,並在北京科技大學舉行了交流合作座談會。北京科技大學副校長、定點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權良柱,黨辦、校辦主任張衛冬,高等工程師學院常務副院長劉立,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李京社,招生就業處處長韓經,文法學院黨委書記趙雨,黨辦校辦副主任、定點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李帥等學校領導參加了座談會。
  • 「老鴨」變「鳳凰」——大別山區一個「窮山溝」的蝶變
    新華社合肥8月15日電題:「老鴨」變「鳳凰」——大別山區一個「窮山溝」的蝶變  新華社記者王正忠、劉美子、姜剛  雨後的大別山,雲霧繚繞,綠意蔥蘢。沐浴著精準扶貧政策的東風,地處安徽省嶽西縣西北部的老鴨村,立足生態優勢,抓「雙基」建設,興產業發展,增內生動力,激活脫貧「一盤棋」,於2017年成功出列,正向鄉村振興之路奮勇邁進。這個大別山區最偏遠、最貧困的村之一,從昔日不通路、不通水、不通電的「窮老鴨」,蝶變為山坳裡飛出的「金鳳凰」。  謀致富  儘管今年的採茶季已過,遠近聞名的茶葉加工大戶金剛卻一天也沒歇著。
  • 昔日窮山溝 如今美如畫 永登縣紅城鎮華山村舊貌換新顏
    永登縣紅城鎮華山村舊貌換新顏昔日窮山溝 如今美如畫  永登縣紅城鎮華山村位於紅城鎮南部的一座小山坡上,依山而建,淨潔的道路,粉牆紅瓦村舍,層次分明,井然有序。近年來,通過精準扶貧,危房全部進行改建,環境得到全面整治、清潔,村道全部硬化、磚化、亮化、綠化,視覺貧困的斷垣殘壁全部拆除進行了美化。歷年來的142戶貧困戶,於2019年底全部脫貧,並實現整村脫貧。2019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8335元。這是華山村抓黨建促脫貧、抓產業謀發展、抓整治美環境、抓文化樹新風、抓培訓提技能的巨大成果。  抓黨建促脫貧。
  • 電子科技大學探索「電子信息+」精準扶貧新模式
    電子科技大學發揮電子信息學科專業優勢,從規劃設計、產業幫扶、智力保障、資源整合等方面,點面結合、重點突破,用心育「芯」、以「芯」聚心,探索以「電子信息+」幫扶模式助力貴州岑鞏縣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加強設計研發,鑄造規劃「大腦芯」。
  • ——天津大學紮實做好宕昌縣定點扶貧工作
    六年裡,學校結合自身優勢與特色,充分發揮人才、教育、科技資源優勢進行對口支援,精準、有力、紮實推進定點扶貧宕昌縣工作。  傾「心」扶貧——完善領導機制,強化扶貧力量   2013年,學校專門成立定點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協調學校各職能部門和全校師生參與定點幫扶,形成工作合力。
  • 名校研究生,靠養豬致富全村,登上中央電視臺
    作為電子科技大學駐貴州岑鞏塔山村第一書記,趙冰在塔山紮根近五年,這五年間,他時刻牢記"為人民服務"的信念,誓要帶領塔山村的鄉親們打贏"脫貧攻堅戰"!2016年3月,"90後"輔導員趙冰受電子科技大學選派,到貴州省岑鞏縣大有鎮塔山村任第一書記。當時,塔山村貧困人口有199戶757人,佔全村人口的35.7%。到了年底,建檔立卡貧困戶有28戶128人脫貧出列。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推行「四大計劃」 紮實推進教育扶貧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推行「四大計劃」 紮實推進教育扶貧 2019-10-18 來源: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
  • 北京郵電大學「十三五」以來定點扶貧宣傳素材
    「十三五」以來,在國務院扶貧辦和教育部的堅強領導下,學校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定點扶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中央單位定點扶貧工作會議精神,積極結合辦學特色優勢,深入發掘各種資源,紮實開展對口幫扶貴州省長順縣有關工作,為長順縣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 教育脫貧攻堅微視頻 | 電子科技大學《用芯黔行》
    2013年,電子科技大學定點幫扶貴州省岑鞏縣。7年來,先後組織師生1700餘人次實地開展脫貧攻堅幫扶工作,視頻中的塔山村第一書記趙冰就是其中的一位。駐村的5年來,趙冰從「白面書生」變成了「黑臉書記」,在學校支持下積極發展鄉村產業、開展教育扶貧,發揮學校電子信息學科優勢,加強教育信息化應用、推進線上平臺資源共享、開展遠程教育等,構建「電子信息+」教育扶貧模式。
  • 12個典型項目一覽,教育部直屬高校這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金銀花開金銀來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發揮學校特色優勢,因地制宜、辨證施治,校地攜手共同發展金銀花產業,形成了成熟的產業發展經驗模式,有效推動陝西省蒲城縣脫貧攻堅進程。2013年學校與蒲城縣建立定點扶貧結對幫扶關係以後,學校接續選派3任駐村第一書記,與閆家村黨支部班子一道引入並發展金銀花產業,通過黨建引領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綜合施策提升產業發展水平,產銷對接鞏固脫貧成果,扶貧育人實現校地共建共贏,逐步探索出了一條「高校+地方政府+村黨支部+村級股份合作社+貧困戶」的「五位一體」精準產業扶貧新路子。
  • 武漢理工大學集中優勢做好定點扶貧工作
    武漢理工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深入落實教育部定點扶貧工作部署要求,把定點扶貧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充分發揮學校組織、科技、資源、校友等方面優勢和力量,切實做好定點扶貧各項工作,助力陝西省石泉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發揮組織優勢,強化領導夯實政治保障。學校黨委常委會每兩周專題研究部署一次定點扶貧工作。
  • 長安大學紮實推進定點扶貧工作
    長安大學紮實推進定點扶貧工作 2019-03-11 來源:長安大學   長安大學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緊密結合定點扶貧縣陝西省商南縣脫貧攻堅需求
  • 輝煌十三五 | 易地扶貧搬遷:挪出「窮窩窩」圓了「脫貧夢」
    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的「頭號工程」,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根本之策。
  • 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馬懷德帶隊到科左中旗推進定點扶貧工作
    10月16日,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馬懷德一行到科左中旗推進定點扶貧工作,先後深入協代蘇木哈久嘎查蒙深農產品扶貧車間,詳細了解了帶貧減貧機制及運行模式、線上銷售等情況;實地了解了協代蘇木中心校教育教學及援建科技樓項目建設情況;現場查看了協代蘇木千畝元寶楓基地建設情況
  • 推進「點片面」科技扶貧工作構建科技扶貧大格局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20年12月23日(星期三)下午4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介紹科技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介紹,在具體工作中,統籌推進「點片面」科技扶貧工作,構建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科技扶貧大格局。「點」上全力推進定點扶貧。
  • 看清華大學、電子科大、海南大學的幫扶...
    >微言教育專欄「我的2020——教育脫貧攻堅微視頻」專欄今天推出清華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海南大學的扶貧故事清華大學2013 年 4 月起,清華大學啟動了定點扶貧雲南省南澗縣的工作。清華大學充分發揮科教優勢,調動校內外資源,面向南澗紮實開展了教育、醫療、人才智力、產業、黨建等多個重點扶貧項目,促進南澗縣脫貧攻堅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2019 年4月,南澗縣成功實現提前一年達到脫貧摘帽標準的目標。電子科技大學2013年,電子科技大學定點幫扶貴州省岑鞏縣。
  • 華中農業大學抓好定點扶貧工作 助力湖北省建始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華中農業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深入落實教育部關於做好定點扶貧工作的部署要求,以黨建扶貧強志、以產業扶貧強技、以社會扶貧強效、以教育扶貧強智,助力湖北省建始縣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  以黨建扶貧強志,鑄魂領航夯實基層攻堅堡壘。壓實責任鏈條,建立校黨委全面負責、學院黨委和機關黨組織具體落實的定點扶貧工作責任制。
  • 湖北大別山區產業扶貧觀察:引主體、扶產業、拔窮根
    新華社武漢10月12日電題:引主體,扶產業,拔窮根——湖北黃岡大別山區「五位一體」產業精準扶貧觀察新華社記者 皮曙初、黎昌政、陳俊「發展產業脫貧一批」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一招」。「借船出海」拔窮根李雲啟家是羅田縣鳳山鎮上石源河村貧困戶,家裡有84歲老父親,還有一個7歲大的孫女,兒子兒媳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去世。2015年,羅田縣為李雲啟家提供了3萬元貼息貸款和1萬元扶持資金,幫他家從「大別山牧羊女」劉錦秀那裡購買了10只母羊和1只公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