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霸氣!風格獨特!但非常不建議考生模仿!
近日,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由於其言語晦澀,用詞高深莫測引起了網友們的爭議,先來看看原文和專家點評:說實話,還是佩服這個考生的閱讀量和思考的。18歲的孩子,能博覽群書,並迅速在腦海的知識儲備中調出與浙江高考作文題相關聯的哲學思想和各種學術思考,本身而言就超越了很多考生,可以理解專家對考生的惜才之情。不過,這篇文章的主要爭議點就在於文字表達詰屈聱牙,明明可以用現代漢語表達的詞彙,非要用一些高端的學術用語代替。
-
滿分作文後續,浙江發文:洩漏考生作文,停止評卷組長的評卷工作
連日來,大家都在討論浙江的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因為這篇作文用詞晦澀,很多人都表示沒看懂,不知道該考生表達的是什麼意思,文風不值得提倡;但是也有的網友則認為,高考本來就是考察學生儲備的知識及寫作能力,有特色的文章,就應該鼓勵。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對廣東考生有何啟發?
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的資深傳媒人朱學東在微博發表了一篇《我為什麼會給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打高分》,文章裡稱,「高考作文考什麼?我想無非就是主題,圍繞主題的展開的邏輯演繹,遣詞造句能力等等。這篇滿分作文,在這三方面是夠格的,無論是主題,邏輯和文字表達。」 朱學東稱,「不是說每個人都要這樣學,但是,出現了,罕見,更應該鼓勵。這個意義上,給滿分,我也不反對。」
-
浙江的高考滿分作文,現在不是答卷而是考題
不知道這名考生是否真的理解「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借用這種字面表達,關於高考作文的「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這篇高考作文不僅得了滿分,而且作為「高考作文閱卷組長評高考滿分作文」的開篇之作,出現在浙江教學月刊社的微信公號上。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教授,也毫不吝嗇地送上了大段溢美之詞。
-
浙江考生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惹爭議,一位老師為何只給39分?
浙江一考生的《生活在樹上》火了,同時爭議不斷。這篇作文最終得了滿分。 據說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後兩位老師都給出55分的高分。最後作文審查組老師認真審閱後,給出滿分。 這篇作文究竟好不好,值不值滿分?很多網友看過這篇文章後,表示完全看不懂在寫什麼,而有些看得懂的網友對這篇高考作文大加讚揚。前者表示,這篇文章其實是作者在故弄玄虛,完全是在賣弄;後者認為這位考生閱讀量大,有著很高的哲學素養,認知水平超出了同齡人一大截。
-
由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發的思考
每年高考後,高考滿分作文的話題總是一度引發熱議,今年也不例外。近日,一浙江考生的高考滿分作文在網際網路引起了大量的討論。事情是這樣的,該考生寫了一篇《生活在樹上》的作文,這篇文章從開頭第一段就大量引用哲學人物,使用晦澀難懂的詞彙,使人一眼讀來,不知道寫的是什麼內容。
-
高考作文題到底在考什麼?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為何引起這麼大爭議?
據介紹,該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同時,「教學月刊」在發布該篇作文時還附上了浙江大學副教授、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的點評。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到底值不值滿分
最近,浙江高考一篇帶有哲學意味的作文在網上引起了很大的爭議。那麼在家庭的預期和社會的角色中難免會有落差和錯位,對於這種落差和錯位,要如何思考,以及如何建立我們自己的美好希望。浙江這名考生《生活在樹上》引用了義大利著名作者卡爾維諾的小說《樹上的男爵》來表明自己對理想的追求和對傳統觀念的蔑視。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發爭議:不說人話的晦澀難懂,值不值得滿分?
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成為了微博熱搜榜上的"釘子戶"。8月2日,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文章《高考作文閱卷組長評高考滿分作文》系列文章第一篇,這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卷滿分作文成為了被評述的對象。
-
從媽媽視角看浙江高考滿分作文
最近引發網絡熱議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事件,就觸動了我的這個父母視角,而且作為一個曾經高考的過來人,我關心的是,如果我的女兒懂事後面對這樣的現象,我能給她些什麼意見呢。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據說是今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在網絡上引發熱議。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憑什麼拿滿分?
這幾天,浙江的一篇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刷屏網絡,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教授對這篇作文評價極高,「它在我幾十年的高考作文閱卷生涯中,這是一篇極少能碰到的考場作文。它的文字的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有品」的浙江滿分作文,「無品」的閱卷組長評點
作文審查組老師認真細讀這篇作文,一致給出高評。我們認為,把此文打成滿分,不僅是給予這篇作文恰如其分的分數,也是展現浙江高三學生的作文水準。這樣一個標杆作文的樹立,必然讓廣大考生瘋狂效法,明年出現這樣大量引用晦澀難懂的哲學名言的作文,尤其是在浙江省高考的考場上,一定是個大概率事件。 這樣的效果,我想發布的媒體或者評卷組組長完全應該預見到。但為什麼有這樣的預見,卻又要公開這樣一篇滿分作文呢?
-
晦澀、生僻詞、翻譯腔,是什麼催生這篇高考滿分作文
無論是褒是貶,是讚賞給滿分的舉動,還是質疑給滿分的依據,其實,在怎麼評價這篇滿分作文上,兩下有共同點。那就是:誰也不否認它的晦澀。是彈還是贊,主要表現在對這種「晦澀」的不同評價上。認同的是說高考作文在規定時間寫成這樣很不容易,不認同的則覺得這種文風令人厭惡,不該以滿分倡導。確實,在評價這篇作文前,需要明白它是什麼,因為什麼被製造出來。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亮相,引發瘋狂吐槽……
但點評專家同時也指出,寫成這樣需要考生閱讀大量書籍,文字表達如此學術化,也不是一般高中學生能做到的。「當然,其中的晦澀也不希望同學們模仿。」馬伯庸對該考生的閱讀量和知識面表達了肯定和佩服。但筆鋒一轉,他又稱「不說人話」是該滿分作文存在的最大問題。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熱議
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 明朝那些事兒 講的歷史是真的嗎| 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極簡中國遊牧民族史|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浙江省2020年高考作文滿分範文《生活在樹上》,因其艱深晦澀上了熱搜。有人認為這是考生知識積累的展現。也有人認為「文章合為時而著」,應簡潔、易懂、準確。
-
晦澀、生僻詞、翻譯腔,是什麼催生這篇高考滿分作文
在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的爭議上,不能怪考生狡猾,而要看到的是,閱卷者認可的方向、高分引導的目標出了問題,已經遠離了大眾期待。8月1日,教學月刊(浙江教學月刊社官方微信公號)發表了一篇文章。浙江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浙大副教授陳建新點評今年該省的一篇滿分作文,篇名叫《生活在樹上》。陳建新認為該文「老到與晦澀同在」,但「說理到位,沒有多餘的廢話」。
-
浙江滿分作文鬧劇背後是愈演愈烈的高考不公平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簡直是個笑話,後面老師評語是:體現了閱卷老師有一定的鑑賞能力。鑑賞啥啊老師?展現自己的無知?碰瓷哲學的報菜名文章,加上一點背過的生僻詞,隨便寫點網抑雲都上不了熱評的矯揉造作,第一位老師給了39分,可能是人家字寫得好。後面兩位老師看不懂,上報命題組給了個滿分。
-
這篇高考滿分作文,是浙江語文閱卷組之恥
最近,浙江的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許多網友對這篇《生活在樹上》的文章褒貶不一。高考閱卷組也是眾說紛紜。第1位閱卷老師只打了39分,覆審的2位老師卻打出了55分的高分。最後,整個閱卷組綜合下來,評定其為滿分作文。一、高考滿分作文長啥樣?相信大家都很好奇,高考滿分作文是什麼樣子的?
-
教育部前新聞發言人談浙江滿分高考作文:如此作文該如何給分?
浙江今年一個考生作文《生活在樹上》獲得滿分引發廣泛討論。對此,有人認可,有人批評。這篇作文該如何給分?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日前,有報導稱,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稱,浙江今年一個考生作文《生活在樹上》(全文附後),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作文。這彰顯了高考作文閱卷的科學與嚴謹。我們應當尊重浙江高考閱卷組對閱卷態度的認真和程序的堅持,所以說「這彰顯了高考作文閱卷的嚴謹」是有道理的。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出爐,讀了3遍也沒看懂,專家:不建議模仿
這篇標題是《生活在樹上》的高考滿分作文,獲得滿分的過程並不順利。首先,第一位閱卷老師給了39分,後面兩位閱卷老師均給了55分,很快,這篇作文進入作文審查組的視野,令人驚訝的是,作文審查組給出了滿分的分數。這篇滿分作文內容如下,筆者看了三遍,還是不太明白這位考生想表達什麼意思,估計大多數的網友也有這樣的感覺。我們一起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