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糖新指標TIR備受矚目 引領血糖管理新思路

2020-12-20 健康界

血糖監測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監測血糖要看哪些指標?

空腹血糖、餐後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HbA1c)?

NO,只知道這些你就OUT啦!

上述指標在血糖監測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最近召開的第55屆歐洲糖尿病學會年會(EASD 2019)上,也有講者針對持續葡萄糖監測(CGM)技術的發展進行了研究解讀,研究者表示,40%的2型糖尿病患者(T2DM)在5-6天的CGMS評估期間出現低血糖,增加了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再次強調了T2DM患者的夜間無症狀低血糖和葡萄糖在目標範圍內時間(TIR)等指標對於糖尿病診療的重要性。

隨著CGM技術的逐漸成熟,TIR等新指標越來越受到重視,歐美多家糖尿病國際學術機構已於2019年6月聯合發布了《TIR國際共識推薦》[1]。

控糖新維度TIR這麼火,如何圍繞它做文章,帶給患者更有效的血糖管理呢?

鑑:認識糖尿病的多種面孔

DCCT研究表明,隨著HbA1c升高,各種併發症相對風險顯著增加[2],UKPDS研究也顯示,HbA1c每下降1%,將會帶來併發症相對風險減少[3],由此確立了HbA1c在預防糖尿病併發症中的「金標準」地位。然而在DCCT研究中,HbA1c僅可解釋併發症發生風險的11%,剩餘89%的風險獨立於HbA1c[4]。另外,從ACCORD、ADVANCE等研究中也發現,僅僅強調嚴苛的HbA1c控制,並不能帶來更多心血管併發症獲益[5,6]。

那麼,臨床上對HbA1c作為血糖控制指標的應用是否存在「偏差」?也就是說,HbA1c僅僅描述了血糖控制狀況的一個方面——同樣的HbA1c對應較寬範圍的個體平均血糖水平和血糖譜,如HbA1c為8%對應個體平均血糖水平是8.6~12.1mmol/L[7]。而且,HbA1c不能很好的預測低血糖風險[8],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仍可能頻發低血糖[9],最終增加併發症及死亡風險[5,6]。此外HbA1c並不能很好反映血糖變異,HbA1c相同的患者血糖變異程度可能存在很大差別[10],血糖變異仍會增加血管併發症發生風險[11]。因此糖尿病治療需要兼顧血糖的多種維度,包括改善HbA1c、減少低血糖風險、降低血糖變異性。

查:評價控糖狀況的新指標火了

HbA1c以外的血糖維度究竟該如何精確度量?科技發展使得動態血糖監測、掃描式葡萄糖監測等血糖監測手段愈加豐富,但血糖控制狀況評價指標呼喚全面、有效、簡單、直觀的統一標準。

TIR就是時下研究火熱的新標準。狹義的TIR是指24小時內葡萄糖在目標範圍內(通常為3.9~10.0 mmol/L,或為3.9~7.8 mmol/L)的時間(一般用min表示)或其所佔的百分比[12]。在CGM報告中,TIR可以餅圖的形式直觀表示。通常所說的TIR為狹義的TIR,而廣義的TIR可以指葡萄糖處於不同範圍內(低值、高值)的時間[12,13],臨床中亦應對廣義的TIR進行定量。當然,在臨床應用中可以將TIR與其他血糖指標結合起來綜合反映個體血糖全貌。

一項納入18項隨機對照研究的系統性綜述顯示,TIR和HbA1c之間存在線性關係[14],TIR能更好的反映相同HbA1c時低血糖的發生狀況和血糖變異程度[15]。TIR與糖尿病併發症的關係如何呢?美國Jaeb健康研究中心Beck教授利用DCCT數據,分析TIR與糖尿病併發症進展的相關性,以驗證TIR是否可以作為臨床試驗的結局指標,結果發現,TIR越短,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視網膜病變發生率越高[16]。中國首個TIR與糖尿病併發症研究亦證實,TIR與糖尿病患者視網膜病變嚴重程度呈顯著負相關(圖1)[17]。另一項納入9028例糖尿病或非糖尿病的危重症患者的回顧性研究表明,TIR越短,糖尿病危重症患者死亡風險越大[18]。

圖1 中國證據:TIR與糖尿病患者視網膜病變嚴重程度呈顯著負相關

2019年《TIR國際共識推薦》針對1型糖尿病(T1DM)/T2DM、老年或高風險T1DM/T2DM、T1DM合併妊娠、T2DM合併妊娠/妊娠糖尿病四類人群,確定了個體化的TIR目標值(圖2)[1],為臨床實踐提供了依據。

圖2 TIR國際共識推薦推薦的個體化TIR目標值

治:探索多維度血糖管理的新手段

血糖管理已經邁入新維度,我們有沒有辦法來積極應對?

新型長效基礎胰島素類似物德谷胰島素上市後,已成為臨床醫生的得力助手。德谷胰島素在皮下能夠形成可溶性的多六聚體長鏈,這是其主要延長作用機制;血液中胰島素單體的緩慢釋放並與白蛋白結合是其次要延長作用機制[19]。德谷胰島素半衰期約25小時,可實現24小時平穩控糖(圖3)[20,21]。研究表明,在同樣給藥間隔的條件下,半衰期長的藥物波峰/波谷波動更小(圖4)。

圖3 德谷胰島素24小時平穩控糖

圖4 同樣給藥間隔,半衰期長的藥物波峰/波谷波動更小

研究證實,德谷胰島素不僅改善HbA1c、空腹血糖,還能減少低血糖風險,減少胰島素劑量[22]。與甘精胰島素相比,德谷胰島素降糖療效的日內變異性和降糖療效的日間變異性更低[23],其中降糖療效的日間變異性為甘精胰島素的1/4(圖5)[21]。一項多中心、隨機對照、開放標籤的研究表明,對於新起始胰島素治療的T2DM患者,德谷胰島素降糖療效的日間變異性較甘精胰島素更低[24];另一項研究採取動態血糖監測系統(CGMS)評估轉換為德谷胰島素治療的血糖變異性,結果由其他基礎胰島素轉換為德谷胰島素治療後,降糖療效的日內變異性及降糖療效的日間變異性也均顯著降低[25]。可見德谷胰島素是多維度優化血糖管理的有效手段。

圖5 德谷胰島素降糖療效的日間變異性為甘精胰島素的1/4

總  結

血糖變異性、低血糖和HbA1c互相關聯,共同影響糖尿病患者管理目標。科技發展使得血糖控制的精確度量成為可能,TIR作為新型的血糖評估指標,可幫助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而新型長效基礎胰島素類似物——德谷胰島素,具有獨特的延長作用機制,實現24小時平穩控糖。研究證實,德谷胰島素在有效降糖同時,血糖變異性更低、低血糖風險更小,可更好地助力多維度優化血糖管理。

專家介紹

李強,深圳大學總醫院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博士後導師

1987年畢業於白求恩醫科大學,同年分配至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工作,曾任主任醫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導師,2018年9月調入深圳大學總醫院工作。

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教育部博士點科研課題、中華醫學會課題等科研項目12項。

參編內科學、專升本診斷學等統編教材9部,

培養博士後、博士、碩士研究生110名。

參考文獻

[1]Battelino T, Danne T, Bergenstal RM, et al. Clinical Targets for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Data Interpretation: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2]Skyler J S. Diabetic complications. The importance of glucose control.[J].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1996, 25(2):243-54.

[3]Stratton IM, et al. Association of glycaemia with macrovas- cular and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type 2 diabetes (UKPDS 35):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J]. BMJ, 2000, 321(7258):405-12.

[4]Hirsch IB. Glycemic variability and diabetes complications: does it matter? Of course it does![J]. Diabetes Care, 2015, 38:1610-4.

[5]Patel A,  MaeMbaon S, Chalmers J, et al. The ADVANCE collaboartive gorup. Intensive blood glucose control and vascular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 N Engl J Med, 2008, 358: 2560-72.

[6]Gerstein HC, Miller ME, Byington RP, et al. The action to control cardiovascular risk in diabetes study group. Effects of intensive glucose lowering in type 2 diabetes[J]. N Engl J Med, 2008, 358: 2545-2559.

[7]Beck R W, Connor C G, Mullen D M, et al. The Fallacy of Average: How Using HbA1c Alone to Assess Glycemic Control Can Be Misleading[J]. Diabetes Care, 2017, 40(8):994-999.

[8]Lipska K J, Margaret W E, Huang E S, et al. HbA1cand Risk of Severe Hypoglycemia in Type 2 Diabetes[J]. Diabetes Care, 2013, 36(11):3535-3542.

[9]Oskarsson P, Antuna R, Geelhoed-Duijvestijn P, et al. Impact of flash glucose monitoring>

[10]Penckofer S, Quinn L, Byrn M, et al. Does glycemic variability impact mood and quality of life?[J]. Diabetes Technology & Therapeutics, 2012, 14(4):303-10.

[11]Tang X, Li S, Wang Y, et al. Glycemic variability evaluated by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 is associated with the 10-y cardiovascular risk of diabetic patients with well-controlled HbA1c[J]. Clinica Chimica Acta, 2016, 461:146-150.

[12]戴冬君. 持續葡萄糖監測新指標:葡萄糖在目標範圍內時間的臨床意義解析[J]. 中華糖尿病雜誌, 2019, 11(2):139-142.

[13]Danne T, Nimri R, Battelino T, et al.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14]Vigersky RA, et al. The Relationship of Hemoglobin A1C to Time-in-Range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J]. Diabetes Technol Ther, 2019, 21(2):81-85.

[15]Vigersky RA, et al. Going beyond HbA1c to understand the benefits of advanced diabetes therapies[J]. J Diabetes, 2019, 11(1)23-31.

[16]Beck RW, et al. Validation of Time in Range as an Outcome Measure for Diabetes Clinical Trials[j]. Diabetes Care, 2019, 42(3):400-405.

[17]Lu J, et al. Association of Time in Range, as Assessed by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Type 2 Diabetes[J]. Diabetes Care. 2018, 41(11):2370-2376.

[18]Lanspa MJ, et al. Chest. 2019 Jun.

[19]Ib J, Svend H, Thomas H J, et al. Design of the Novel Protraction Mechanism of Insulin Degludec, an Ultra-long-Acting Basal Insulin[J].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2012, 29(8):2104-2114.

[20]Heise T, Hövelmann U, Nosek L,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pharmacokinetic and pharmacodynamic profiles of insulin degludec and insulin glargine[J]. Expert Opinion>

[21]Heise T, Hermanski L, Nosek L, et al. Insulin degludec: four times lower pharmacodynamic variability than insulin glargine under steady‐state conditions in type 1 diabetes[J]. Diabetes Obesity & Metabolism, 2012, 14(9):859-864.

[22]Evans M, Mcewan P, Foos V. Insulin degludec early clinical experience: does the promise from the clinical trials translate into clinical practice-a case-based evaluation[J]. J Med Econ, 2015, 18(2):96-105.

[23]Heise Tim,Kaplan Kadriye,Haahr Hanne L. Day-to-Day and Within-Day Variability in Glucose-Lowering Effect Between Insulin Degludec and Insulin Glargine (100 U/mL and 300 U/mL): A Comparison Across Studies[J]. J Diabetes Sci Technol, 2018, 12(2):356-363.

[24]Aso Y, Suzuki K, Chiba Y, et al. Effect of insulin degludec versus insulin glargine>

[25]Henao-Carrillo DC, et al. J Clin Transl Endocrinol. 2018 Mar 26;12:8-12

相關焦點

  • 糖尿病管理控糖新指標:TIR引領方向,精細化血糖管理時代來臨
    轉自《國際糖尿病》,原標題:精細化血糖管理時代來臨,控糖新指標TIR引領方向編者按血糖監測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了糖尿病治療與療效評估的全過程TIR作為血糖評估領域的新興指標,這兩年地位迅速提升,目前已獲2020 ADA指南正式推薦用於評估糖尿病的血糖管理。TIR的興起一方面得益於持續葡萄糖監測(CGM)技術的發展,另一方面也確實較傳統指標更能滿足目前血糖精細化管理的新需求。在TIR時代下,降糖藥物也將迎來新的考驗。那麼,TIR是什麼?相較傳統血糖指標具有哪些優勢?以TIR作為評價指標,經典降糖藥物如阿卡波糖的表現又如何呢?
  • 不想血糖高?控糖食物一覽表來啦!
    x阿姨平時就說要三減三健,要控油控鹽控糖,糖尿病的併發症也太嚴重了。控糖要從小抓起,不能給我孫子再吃那麼多糖了!不過話說回來,咱們平時要控糖,指導員,那糖尿病患者平常吃的東西要怎麼注意呢?糖尿病人在吃的時候尤其注意生怕吃了什麼食物血糖一下就升高了那麼,如何才能吃對食物,和藥物一起幫助控制血糖呢?下面這個控糖食物表,請一定要記住!
  • 控糖食物一覽表,不想血糖高,每天吃飯前看看!
    控糖食物一覽表,不想血糖高,每天吃飯前看看!轉給身邊的糖尿病人!,糖尿病,又被叫做「不死的癌症」,很多人聞之色變!如果不注意調理,長期處在高血糖狀態,會引發各種組織,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等!   糖尿病人在吃的時候尤其注意,生怕吃了什麼食物,血糖一下就升高了。
  • 控糖密碼:空腹血糖的正常範圍是多少?如何準確測量?
    所以,空腹血糖又被稱為基礎血糖。我最開始確診的時候,空腹血糖7.9,餐後2小時血糖12。我在控糖過程發現只要我空腹血糖好了,餐後血糖也會慢慢恢復正常。從那以後,我就開始認真研究空腹血糖,把自己的控糖重點放在空腹血糖上。這篇文章就分享我控糖之路走過的彎路和誤區。
  • 控糖密碼:餐後2小時血糖的正常範圍是多少?如何準確測量?
    <謹以此文送給在控糖路上糖友,讓我們一起好好學習,戰勝高血糖!>對於糖尿病糖友來講,餐後2小時血糖意義重大,餐後2小時血糖是否正常事關我們糖友的終身健康。但是很多糖友確診初期,估計都會遇到和我一樣的一些問題,比如:餐後2小時血糖8.5高不高?餐後2小時血糖10高不高?
  • 血糖波動超過這個數,危險!專家公布控糖金標準,吃飯換個順序,血糖...
    其實,兩位醫生模擬的是身體一項指標的不同狀態。從結果來看,指標起伏大,會對人體造成更大的危害,甚至危及生命,就像氣球爆炸一樣。 這項指標就是血糖,而這兩種不同的狀態,分別就是持續高血糖、過山車式血糖。為什麼過山車式血糖更危險?高血糖人群應該如何平穩控糖呢?
  • 空腹血糖正常也不可高枕無憂,餐後才是考驗,醫生教你合理控糖
    就比如關於血糖的控制,我身邊很多的長輩們茶餘飯後都在討論」控糖「,不過他們似乎只關注」空腹血糖「,這讓我產生了一絲絲的擔憂。因為我們常聽到一句話:空腹血糖正常不是高枕無憂的保證,餐後血糖的高低才是控糖的考驗。
  • 吃芋頭能降血糖?實話講:用4樣食物代替主食,有利控糖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是讓人備受折磨的事情,很多食物都需要少吃甚至不能吃。人們為了更好的穩定血糖也想盡了辦法,一些宣傳為「天然胰島素」的食物就成為了人們追捧的熱點。比如芋頭,有人說吃芋頭能夠降血糖,是真的嗎?
  • 糖尿病患者如何科學控糖?飲食注意這四點,血糖或會安分很多
    高GI值——血糖驟變的元兇這裡便要引入一個概念——GI值,即血糖生成指數,簡稱升糖指數。顧名思義,它代表了一種食物在進食過後升高血糖的能力和速度。GI值越高,在進食過後固定時間內血糖升高的效果就越快!正常情況下,血糖的變化是一種溫和緩慢的過程,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血糖驟變往往會導致極為嚴重的後果。
  • 正常人的血糖是多少?怎樣診斷糖尿病?如何穩定控糖?醫生告訴您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控制血糖是避免出現併發症,並且防止患者過早死亡的重要措施,另外,也有證據表明,2型糖尿病病患面臨新冠肺炎重症的風險更高。而且2型糖尿病控糖有一個現象,就是隨著病情或者年齡增長,胰腺功能進一步下降,可能原來有效控制血糖的方法或者習慣,沒有效果了,而且這種情況受體重、活動、其他藥物影響以及生活方面的變化都有關係,這時候可能就需要進一步調整控糖的方法,包括增加運動量,減輕體重以及更嚴格的控制飲食,或者使用藥物,調整藥物,甚至使用胰島素。
  • 血糖從13降到6,保持多年,男子教科書式的控糖方法,值得學習
    發現血糖超標之後,就應該要及時幹預,早日將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內,若拖著,只會增加糖尿病風險。張先生血糖從13降到6,保持多年,他教科書式的控糖方法,或許值得糖友學習,下面就向大家總結一下他的降糖經驗,望對你有多幫助。血糖從13降到6,保持多年,他是如何降糖的?
  • 全家健康飲食 有助「糖友」控糖
    糖尿病作為一種終身性慢性疾病,僅靠醫護人員在醫院短期的治療與管理並不能實現血糖的長期達標,絕大多數時間都需要患者進行自我管理。然而,一半以上糖尿病患者缺乏糖尿病教育,低於1/4糖尿病患者家屬接受過相關培訓。薛耀明表示,在我國具有家庭自測血糖行為的患者城市為40%左右,農村則不足20%。
  • 糖尿病血糖與健康管理的「新密碼」
    下面開始上課:HbA1c(糖化血紅蛋白)在臨床上已作為評估長期血糖控制狀況的金指標,是反應近2-3個月血糖的平均值。這話是有理論依據的,是《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提出的。所以在臨床中需要更多的血糖控制指標與HbA1c互為補充,從而更加全面地衡量患者的血糖狀態。就比如,雖然HbA1c控制良好,但血糖波動也照樣增加糖尿病患者併發症發生風險。所以我們要理性認識糖尿病控制的金指標,了解除HbA1c之外的另一個影響因素「血糖波動」。TIR:是指葡萄糖水平在目標範圍內的時間 ,它是評估血糖波動「時間」維度的關鍵指標。
  • 「用菊苣纖維替代30%的糖可以幫助控制血糖」 這樣的健康聲稱意味著什麼?
    2016年,歐盟食品安全管理局(以下簡稱EFSA)授權了關於菊苣菊粉和低聚果糖能夠降低血糖的EU Art 13.5健康聲稱。即:不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在食品和含糖飲品中可作為糖的替代品,以降低血糖。聲稱同時強調,只有在替代食品、飲品中30%糖含量的前提下,菊苣來源的纖維才可以幫助消費者降低餐後血糖。
  • 孕期糖耐沒過,控糖2周複查血糖正常,14天控糖飲食具體分享
    糖耐是孕期檢查中的一個攔路虎,通過率不高,有的孕媽糖耐沒過後會迷茫害怕,不知道吃什麼。我孕期糖耐沒過(空腹4.35正常,血糖1小時14.7超標,血糖2小時10.1超標),控糖2周後複查血糖正常。文章細節分享自己控糖14天的具體飲食安排(三正餐和加餐)和控糖飲食注意點,營養品,喝水,運動等相關控糖信息。希望文章內容對你有幫助。
  • 孕期血糖高,這6種控糖主食我換著吃,血糖平穩,很多人吃不習慣
    孕期血糖高,這6種控糖主食我換著吃,血糖平穩,很多人吃不習慣。自從懷孕被測出血糖高,這漫長的控糖之路就開始了。平時吃蔬菜和肉類對於血糖的影響還不是很大,可是一到主食這方面,想要多吃點兒血糖就會蹭蹭蹭地往上升,為了控制血糖不敢放肆,所以就找到一些其他的主食代替大米和白面。在控制血糖的這段時間裡,這6種控糖主食我輪換著吃,配上適當的運動血糖控制的也比較穩,但是對於身體正常的人來說,這些食物長期吃著很多人確實不習慣。下面我就具體說說這6種控糖主食。
  • 我,三胎糖媽媽,餐後血糖從13點到正常,控糖有方法才能不焦慮
    生完寶寶後,糖尿病和產後抑鬱的雙重作用讓她情緒很不穩定,控糖難度更大……在三諾控糖特訓營,短短28天,讓她的血糖平穩下來,這些控糖經驗或許你也用得上。讓我鬱悶的是儘管我瘦了很多,血糖卻基本沒有下降,還導致我營養不良輕度貧血。這種付出和收穫不對等的控糖經歷讓我陷入一種不自信的心理狀態,再加上帶小孩的疲累,我的精神時刻緊繃,經常感覺煩躁,偶爾還會喝點酒來放縱自己的情緒。
  • 一機雙測,智能化控糖——糖護士SPUG血糖尿酸測試儀體驗分享
    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除了治療,日常最重要的就是控糖,血糖儀成為必備的設備。不過,市面上的血糖儀功能都比較單一,尤其是在智能化記錄和分析方面,更是非常簡陋。糖護士SPUG血糖尿酸測試儀在前代的基礎上,新增尿酸檢測,而且是一次採血,兩次檢測。智能化方面,相比前代產品也有了很大的進步。這樣一款智能化的血糖檢測設備,究竟會給糖尿病患者帶來怎樣的體驗升級呢?下面我將從四個方面來進行回答。
  • 懷孕血糖高吃什麼好得快,自主控糖是基礎
    懷孕血糖高吃什麼好得快,自主控糖是基礎 時間: 2020-09-18 16:13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妊娠期間的糖尿病有兩種情況,一種為妊娠前已確診患糖尿病,稱「糖尿病合併妊娠」;另一種為妊娠前糖代謝正常或有潛在糖耐量減退、妊娠期才出現或確診的糖尿病,被稱為「妊娠期糖尿病」。不管因為哪種情況,妊娠糖尿病對自己和寶寶都會產生危害,可能引起流產、妊娠期高血壓症、羊水過多,酮症酸中毒及早產等等危害,因此,需要及早預防和控制。娠糖尿病患者懷孕期間得控糖,一不小心就會多,那懷孕血糖高吃什麼好得快呢?
  • 美年大健康官宣「2020全民控糖公益行」開啟新徵程
    大數據時代下,數據分析與健康篩查密不可分,美年大健康集團於2020年11月發起的「數據解糖·登月護航」糖尿病學術研討會和三省控糖公益活動日前已圓滿落幕。美年大健康在我國糖尿病高發的河北、遼寧、內蒙古三地舉辦「全民控糖公益行」,完成糖尿病公益篩查,並將持續進行數據分析及科普、情感宣傳,旨在倡導大眾關注血糖水平,促進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的早期發現與幹預,並指導加強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