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多創意,國寶化身「墨戲仙草」、「翠玉白菜數位相機」

2020-12-22 睿智創藝

臺北故宮博物院自2010年開辦國寶衍生商品設計競賽,「墨戲仙草」在去年的869件作品中脫穎而出,以奶精及仙草凍的臺灣道地甜點來展現名畫《清 石谿 雲山煙雨》的東方之美。如今「墨戲仙草」聯手「黑丸嫩仙草」共創最具藝術美感的消暑甜點,趕緊看看吧。

王蓓恩、劉家欣二人合作以「墨戲仙草」在2019年第八屆臺北故宮「國寶衍生商品設計競賽」平面藝術設計組上奪得金獎。

墨戲仙草,奶精的白和仙草凍的黑就像是白紙和筆刷一樣形成完美對比,王蓓恩、劉家欣把奶精與仙草凍這一如此道地的臺灣甜品建構成虛實相生的東方美學,形成故宮名畫《清 石谿 雲山煙雨》。

看似是配角的奶精卻成為整幅作品的聚焦,仙草凍的起伏成了層層山峰,而暈染後的奶精就如同雲霧般呈呈現出雲霧繚繞、光影流動的美感。

「墨戲仙草」一經公開立即就引起熱議,而如今故宮的文物終於確定成為本年度隨手可得的消暑聖品!臺北故宮博物院攜手「黑丸嫩仙草」把「墨戲仙草」商品化,使大家在吃甜點之時也能感受到藝術之美。

臺北故宮經常推出令人會心一笑的紀念品,像之前的「朕知道了」紙膠帶,或者是做的像寶劍一樣的製冰棒棍,不僅超適合送給外國友人,也替平常比較嚴謹崇高的歷史文物添上一些有趣的色彩!去年9月推出的翠玉白菜相機就令人超驚豔,一般相機多是黑色,但這臺翠玉色澤的相機令人無法放手呀!

故宮與臺灣相機品牌「紙可拍」合作開發的這款數位相機還有其他外殼可以替換使用。翠玉白菜相機有1,300萬畫素、配備蘋果指定使用的「大立光鏡頭」。

也支援記憶卡和USB傳輸,共有四種lomo濾鏡可以使用。拍照之外,也可以拍攝縮時錄影和10秒鐘的短影片,和底片機相比多了不少功能,而比起專業相機則又多了那麼一點懷舊味道。再附上兩顆鏡頭魚眼與廣角,又增添更多玩法!重量只有快300克重,寬度也只有1.65公分,不論出悶或收納都很方便,真的是旅行首選!

相關焦點

  • 寶島眼鏡與臺北故宮首度聯名,以「古元素」創造新視野
    近來品牌為了商品創新及推廣經常邀請不同品牌「聯名」,藉由結合雙方特色衍生出限定物件,充滿驚奇的突破設計也總令人期待。不過,隨著聯名泛濫化以及消費者品味的提升,越來越多人開始在買單前深思熟慮,也代表聯名不能再只需單靠幾個 Logo 就大獲全勝。
  • 帶著國寶去紐約——時尚設計師周裕穎
    眾所周知,臺北故宮藏品極其豐富,許多都是國寶級的珍品,都是中華文明發展過程中的精髓,臺北故宮因此也在文創產業大潮中佔得高起點,衍生而出的產品個個不凡。臺北故宮曾與時尚設計師周裕穎合作,以鎮館之寶「翠玉白菜」、「富春山居圖」等為主要元素,合作推出全新聯名玩18秋冬服裝系列,登上紐約時裝周的延伸臺,讓東方傳統藝術文化躍上國際時尚舞臺。
  • 皇妃天價陪嫁,翠玉白菜國寶,背後故事卻是一場宮鬥戲?
    今天我們要跟大家聊的一件文物,就是曾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展出的,後來又淪落到臺灣地區,名字叫做翠玉白菜的國寶。而我們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這個國寶背後的故事。這個故事的主人就是當時屬於光緒皇帝的妃子。也就是後來幫助溥儀盜取國寶的瑾妃。根據傳說來看,他就是這個國寶的主人。
  • 臺灣10大明星演故宮文物,張鈞甯當翠玉白菜,徐若瑄當部落遊客
    張鈞甯劇中造型仙氣飄飄,飾演「青瓷無紋水仙盆」文物,是一位怪怪美少女,但她透露如果能有機會再度挑戰,希望爭取演出「翠玉白菜」,張鈞寧笑說:「因為我可以跟白菜一樣白!」徐若瑄飾演的角色,是一個旅遊部落客,戲中會帶著假VR頭戴裝置想像自己跋山涉水,拍攝過程中,她最記得一場要對著空氣假裝在攀巖的戲,「當時我要想像一邊爬一邊避開落石,因為沒有對白,現場沒有收音,我就聽到很多工作人員在笑,我想我的姿勢應該是滿滑稽的。」
  • 翠玉白菜家喻戶曉,但卻稱不上是國寶,專家認為至少有幾點不達標
    而珍妃愛書,嫁妝竟是滿箱子的書,父親覺得過意不去,就把翠玉白菜給了妹妹,可是瑾妃為此大吵大鬧,珍妃本就不愛財,於是把翠玉白菜拿出來讓給了姐姐。當然,這是傳聞當不得真。如今這棵翠玉白菜成了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遊人到了臺北故宮,往往都要買上翠玉白菜的紀念品。然而,讓人無法理解的是,具有如此人氣的翠玉白菜,竟然沒有被列為國寶。
  • 重慶麗晶酒店特邀臺北故宮晶華攜國寶宴來渝,限300套
    位於臺北故宮博物院院區內的「故宮晶華」,因其外觀建築的特色以及與故宮博物館收藏品緊密結合的餐飲概念,被國際知名媒體Newsweek雜誌報導譽為「賦予博物館附屬餐廳全新意義與內涵的作品It gives a whole new meaning to the concept of a museum restaurant」。
  •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翠玉白菜,到底是誰的陪嫁?
    「翠玉白菜」是翡翠中的極品,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這件更是極品中的極品,它不僅是臺北故宮十大國寶之一,更是臺北故宮的「招牌」。這件「翠玉白菜」來自於清朝皇宮,據說出自於一名天才工匠之手,是其嘔心瀝血之作。這位匠人根據玉料自然形成的外形與色澤,發揮超凡的想像力,終於設計出了最合適的形狀,成就了「翠玉白菜」量材就質的美譽。
  • 臺北故宮的三寶之一,翠玉白菜的傳奇故事
    1、翠玉白菜,臺北故宮的三寶之一。傳說是光緒皇帝一後二妃,排名第三的妃子,也是最不受「待見」的妃子、瑾妃娘娘的嫁妝。皇宮中不缺吃穿,但嫁妝卻是給自己的女兒裝點門面的東西,自然是不能少,長敘給自己二女兒準備了豐厚的嫁妝,其中,最重要的一件嫁妝就是翠玉白菜。
  • 翠玉白菜稱不上臺北故宮鎮館之寶
    去臺北故宮參觀了幾次之後,我發現一個問題,就是普通觀眾對臺北故宮的認識頗有偏差,大家把翠玉白菜和肉形石這種東西當成國寶,排大長隊參觀。、肉形石和翠玉白菜。國寶的一個關鍵要素在於稀罕,翠玉白菜和肉形石都沒有什麼唯一性,特別是肉形石,基本上要多少就能做出多少來,在博物館展廳裡擺上幾千個大大小小的肉形石,恐怕沒幾個觀眾還會認為那是寶貝。翠玉白菜和肉形石的成功,基本上靠的就是「少見多怪」四個字。
  • 臺北故宮以動畫短片《匠心神技》展現青銅器文物的多重面貌
    臺北故宮博物院(故宮)近年來不斷以更貼近民眾的手法,轉譯故宮的珍貴藏品,激發觀眾各種想像,提供多面向認識文物的途徑。此次推出的《匠心神技》動畫短片和網站,即是透過動畫短片的趣味引導,藉由網站激發知識的探索,讓觀眾可以用不同的角度,超越傳統展示和導覽的形式,再度賞青銅器之美。
  • 豆腐塊丨臺北故宮鎮館之寶翠玉白菜變成了相機?
    05翠玉白菜相機有點厲害臺北故宮以鎮館珍品翠玉白菜為靈感,設計了一款「翠玉白菜相機」。這款相機由臺北故宮和臺灣相機品牌「紙可拍「聯名合作進行設計,二者將象徵著雍容華貴的金色黃銅外框作為相機基底,並在正面裝飾上綠、白兩種翠玉色調樹脂,看起來非常像鑲嵌了玉石在上面。
  • 臺北故宮翠玉白菜將首度離臺赴日本展出(圖)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聯合報》報導,臺北故宮策劃的「臺北故宮博物院神品至寶展」,將於6月24日至9月15日及10月7日至31日,分赴東京博物館、九州島博物館展出。翠玉白菜6月中旬赴東京博物館展出,肉形石9月底赴九州島博物館展出。
  • 臺北故宮十大鎮館之寶:「翠玉白菜」排最末,沒有「肉形石」
    毛公鼎出土後,經多次轉手秘藏,抗戰期間,險為日本軍方所奪,抗戰勝利,民間獻鼎歸公,現由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並展示。銘文中有陽文網格線,是西周中晚期制銘的習慣,因此除了史料的價值外,毛公鼎在中國古文字學與書法藝術上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毛公鼎是中國二千八百多年前的一件宗廟祭器。它的內壁鑄有五百個字的長銘,是現存商周兩代七千多件有銘文的銅器中,銘文最長的一件。
  • 京東電腦數碼,開了一所「哈哈哈哈哈玩校」!
    數碼產品和招生看似沒有交集,但京東電腦數碼卻鎖定校園場景,教室、舞蹈室等,用一股沙雕風連接起兩個不相干的領域。 創意賺足了大眾的眼球,給人帶來了不少驚喜,突破人們對廣告本能的心理防線。 3、數碼產品變學校專業,廣告植入變好玩 在產品植入層面,把各種學校專業狠狠地「惡搞」了一頓,融入了「廣場舞」、「老司機帶帶我」、「王元」等年輕人熟悉的梗。
  • 臺北故宮LINE,《清明上河圖》貼圖大熱
    臺北故宮也一樣,近年推出不少玩味創新的宣傳與產品,激起不少年輕人興趣。這個古玩文物殿堂近日再獻新猷,帶來過癮非常的《清明上河圖》LINE貼圖,引來大批網友贊好課金。臺北故宮則藏有明代大畫家仇英及清宮畫院等版本。臺北故宮推出的LINE貼圖,名為「清明上河圖之小人物內心戲」。選的網絡流行用語都相當到位,好像是「來互相傷害啊」、「我覺得可以/不行」、「心好累」,配合《清明上河圖》中的芸芸平姓,極為傳神。
  •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年底開館 翠玉白菜打頭陣(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12月28日開館試營運,照片為南院3D圖片來源:臺《聯合報》 照片/姚仁喜提供華夏經緯網9月1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翠玉白菜」要暫時搬家了!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昨在故宮南院宣布,因應臺北故宮南院12月28日日開館試營運,人氣「國寶」翠玉白菜屆時將暫離「老家」臺北故宮北院,到「新家」臺北故宮南院展出10個月。
  • 臺北故宮博物院首次免費釋出三寶翠玉白菜等圖像供商業使用
    新華社臺北7月11日電(記者 何自力 齊湘輝)臺北故宮博物院11日表示,將首次免費釋出典藏文物的圖像供商業使用。此次開放典藏的文物圖像,包括三寶翠玉白菜、肉形石及毛公鼎等圖像可供下載,還有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懷素的自敘帖、蓮花溫碗等。這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一大突破性舉措。  即日起臺北故宮Open Data專區「文物查詢下載」及「精選圖像下載」中的圖像,無需申請,不限用途,不需付費,大眾可直接下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