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10大明星演故宮文物,張鈞甯當翠玉白菜,徐若瑄當部落遊客

2020-12-22 琴娛記

臺灣原創奇幻劇集《故事宮寓》邀請10位明星跨界演出故宮古文物,拍攝手法新奇,突破傳統劇種框架。張鈞甯劇中造型仙氣飄飄,飾演「青瓷無紋水仙盆」文物,是一位怪怪美少女,但她透露如果能有機會再度挑戰,希望爭取演出「翠玉白菜」,張鈞寧笑說:「因為我可以跟白菜一樣白!」

▲張鈞甯詮釋「青瓷無紋水仙盆」,演一位怪怪美少女。(圖/八大提供)

該劇集結徐若瑄、張鈞甯、張榕容、李國毅、莊凱勳、劉冠廷、林鶴軒、吳念軒、連俞涵、瑞瑪席丹等夢幻嘉賓。徐若瑄飾演的角色,是一個旅遊部落客,戲中會帶著假VR頭戴裝置想像自己跋山涉水,拍攝過程中,她最記得一場要對著空氣假裝在攀巖的戲,「當時我要想像一邊爬一邊避開落石,因為沒有對白,現場沒有收音,我就聽到很多工作人員在笑,我想我的姿勢應該是滿滑稽的。」

▲徐若瑄帶著假VR想像自己跋山涉水。(圖/八大提供)

10位演員中只有莊凱勳、劉冠廷有對手戲,相遇的當下,劉冠廷泡在水中,身穿一件白罩衫,莊凱勳則是正面裸身對著他,莊凱勳敬業表示:「不會不自在,很習慣身體是表演的一環,所以除了安全褲,也沒有什麼保護措施了。」劉冠廷則透露:「我裡面穿一件舞者用的丁字褲,而且凱勳哥超大方也滿專業,還像暖男一樣關心,要我別著涼。」

▲劉冠廷詮釋「龍冠鳳紋玉飾」,造型像是「行走的巧克力」 。(圖/八大提供)

劉冠廷則坦言在看到劇本要飾演「龍冠鳳紋玉飾」的時候,就上網查圖片,認真表示:「我一直仔細端詳,想像要用什麼樣的表演詮釋它,原以為應該是乾淨端莊的,結果沒想到最後卻成了一個『行走的巧克力』。」

高知名度文物「翠玉白菜」由李國毅擔綱詮釋,他回應第一時間接到角色時,笑稱:「當下只覺得,哇,是人氣最高的故宮文物,很適合我!哈哈哈。」但收到劇本後,看到海量的臺詞加上一鏡到底的拍攝方式,十足考驗他的記憶力,李國毅表示:「開拍前反覆練習了大概一個禮拜,腦子幾乎燒壞了!」

張榕容、林鶴軒也坦言參與演出奇幻劇集壓力很大,在劇中演出「灰陶加彩仕女俑」的張榕容,演出中有很多臉部特寫,對此她表示:「其實我有時候會皮膚過敏,每一個特寫都讓我很緊張,還好拍攝當下非常幸運,自己的皮膚很給面子。」

▲張榕容於飾演「灰陶加彩仕女俑」 。(圖/八大提供)

有很多手指特寫的林鶴軒,他演「溪山行旅圖」,手指頭是他最沒自信的部位,「因為我自認為我的手指頭很醜,再加上我有奇怪的習慣是我不喜歡自己的指甲,只要稍微長一點,我就渾身不自在,甚至金馬獎當天,我在後臺花了10分鐘剪指甲。」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翠玉白菜將首度離臺赴日本展出(圖)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聯合報》報導,臺北故宮策劃的「臺北故宮博物院神品至寶展」,將於6月24日至9月15日及10月7日至31日,分赴東京博物館、九州島博物館展出。翠玉白菜6月中旬赴東京博物館展出,肉形石9月底赴九州島博物館展出。
  • 翠玉白菜,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為什麼能成為無價之寶
    翠玉白菜,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為什麼能成為無價之寶一說到北京故宮博物院,很多人都去過,並參觀過。在歷史上,北京故宮博物院中珍藏的大批珍貴文物,被運抵到到了臺灣地區,後來在臺北修建了,以展出故宮文物為主的博物院,命名為臺北故宮博物院。
  • 臺北故宮博物院有一道不錯的菜:「東坡肉」炒「翠玉白菜」
    臺北並不算大,101作為地標有時候不經意抬頭就可能出現前方。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韻味,然而來到臺北,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打卡,看看這些國寶,在中國的四大故宮中,臺北故宮算是最年輕的後起之秀,但是知名度卻毫不遜色,這和他的歷史成因有很大的關係。那就跟隨我的腳步,走進這座年輕而又知名流傳的博物館,一探究竟吧。
  •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翠玉白菜,到底是誰的陪嫁?
    「翠玉白菜」是翡翠中的極品,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這件更是極品中的極品,它不僅是臺北故宮十大國寶之一,更是臺北故宮的「招牌」。這件「翠玉白菜」來自於清朝皇宮,據說出自於一名天才工匠之手,是其嘔心瀝血之作。這位匠人根據玉料自然形成的外形與色澤,發揮超凡的想像力,終於設計出了最合適的形狀,成就了「翠玉白菜」量材就質的美譽。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到底是什麼?可不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
    臺北故宮最為人熟知的無疑是「翠玉白菜」、「肉形石」和「毛公鼎」了,幾乎成了臺北故宮內名氣最大的藏品,也常常成為遊客眼中的「鎮館之寶」。尤其是玉器中大名鼎鼎的「翠玉白菜」,很多海外遊客為了一睹其「風姿」,到臺北故宮一日遊的都大有人在,它甚至還在臺灣的歷史課本裡出現過。
  • 翠玉白菜在臺灣?國內這個博物館還有一顆精美的翡翠蟈蟈白菜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墨上桑,很高興在#百家文瀾:博物館探秘#活動中給大家分享一些博物館館藏國寶的故事,今天是第八期,今天我們聊一下中國民間知名度最高的文物之一:翡翠白菜的故事。在祖國的寶島臺灣有一家著名的博物館,叫做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 翠玉白菜稱不上臺北故宮鎮館之寶
    [摘要]翠玉白菜和肉形石能成名的另一個原因,在於臺北故宮最頂級的國寶總是不展出,所以地陪根本不會備課,於是觀眾也就不知道。中國文物一般有幾大類:玉器、青銅器、瓷器、書畫。1945年日本投降,這些文物都被運回了南京,然而很快又趕上了國共內戰。1948年淮海戰役之後,國民黨形勢危急,倉促之間挑選精品文物共3824箱,分三批運抵臺灣。遷臺文物的數量雖然不多,但是品質一流,堪稱清代民國兩朝收藏之精粹。1965年,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新館舍在臺北外雙溪興建完成,用於展示遷臺文物,這就是今天我們所知的臺北故宮。
  • 臺北故宮的三寶之一,翠玉白菜的傳奇故事
    1、翠玉白菜,臺北故宮的三寶之一。傳說是光緒皇帝一後二妃,排名第三的妃子,也是最不受「待見」的妃子、瑾妃娘娘的嫁妝。皇宮中不缺吃穿,但嫁妝卻是給自己的女兒裝點門面的東西,自然是不能少,長敘給自己二女兒準備了豐厚的嫁妝,其中,最重要的一件嫁妝就是翠玉白菜。
  • 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文物近70萬件,鎮院之寶是一顆白菜
    臺灣一直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年來兩岸人民交流日益密切,大陸前往臺灣的遊客也越多越多。一方面是領略一下臺灣迷人的風景,二是感受一下臺灣深厚的傳統文化。其他兩家名氣可能就沒那麼大,但是你來到臺北的話,就一定不要錯過了,畢竟也是中國三大博物院之一。整個臺北故宮博物院佔地約16公頃,是一座仿造中國傳統宮殿式的建築,這讓它看起來非常莊嚴極具中華民族特色。相比起北京故宮,臺北的故宮博物院顯得更活潑,少了一份歷史的厚重,因為它在1965年的時候才建成。
  •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翠玉白菜:獨具匠心的珍寶
    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存放著一件名氣很大的文物——翠玉白菜。我國古代的玉器雕刻藝術一向世界聞名,因此具有巧奪天工技藝水準的這件「翠玉白菜」理所當然成為了臺北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可為什麼這件接地氣的「大白菜」能夠既受當年皇家大內的喜愛,又得到如今芸芸眾生的推崇呢?
  • 專訪臺北故宮前院長周功鑫:翠玉白菜人氣高因為一般人看得懂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 視覺中國 資料「就故宮整體而言,它的收藏是非常多元多樣的。當時運到南方的藏品,是從藝術史的角度選擇了被認為是精品的文物南遷。但現在的北京故宮也徵集了很多文物。」在活動之後的專訪中,周功鑫和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聊起了兩岸故宮,談及人們常說的北京故宮有「宮」無「寶」,而臺北故宮有「寶」無「宮」,但其實,北京故宮的藏品量遠遠大於臺北故宮,而人們會有錯誤的印象,她覺得是因為北京故宮受制於宮殿本身的空間,無法展示更多的藏品。而大陸遊客只知道臺北故宮的翠玉白菜和肉形石,只是因為大家都看得懂。
  • 吳敦義打趣成龍:拍偷翠玉白菜電影營銷臺北故宮南院
    臺北故宮南院28日開館試營運,馬英九、吳敦義與毛治國齊聚一堂,國際功夫影星成龍(左一)也特地趕來前往南院,一同為故宮南院剪彩。圖片來源:臺《聯合報》記者於志旭/攝影華夏經緯網12月29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南院28日舉行開幕典禮,邀請國際巨星成龍參加,參觀「翠玉白菜」特地詢問保護的安全性,一起參觀的吳敦義認為可利用翠玉白菜拍片營銷南院,成龍就笑而不答。
  • 到臺灣,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看看有多少故宮文物被運往臺灣
    有人說,去臺灣,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看看國寶。中國的四大故宮中,臺北故宮算是最年輕的後起之秀了,但是知名度卻毫不遜色,這和他的歷史成因有很大的關係。臺北故宮時刻提醒著我們的同胞,我們的根源在哪裡,根在哪裡?
  • 臺北故宮博物院首次免費釋出三寶翠玉白菜等圖像供商業使用
    此次開放典藏的文物圖像,包括三寶翠玉白菜、肉形石及毛公鼎等圖像可供下載,還有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懷素的自敘帖、蓮花溫碗等。這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一大突破性舉措。  即日起臺北故宮Open Data專區「文物查詢下載」及「精選圖像下載」中的圖像,無需申請,不限用途,不需付費,大眾可直接下載使用。
  • 臺北故宮十大鎮館之寶:「翠玉白菜」排最末,沒有「肉形石」
    臺北故宮博物院(英文:National Palace Museum),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是中國大型綜合性博物館、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也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重鎮。 臺北故宮博物院座落於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建造於1962年,1965年夏落成。
  • 中國有幾顆國寶級「翠玉白菜」?傳說有6顆,最值錢白菜不在大陸
    中國有幾顆國寶級的「翠玉白菜」呢?傳說有6顆。最珍貴的翠玉白菜,是在北京故宮的永和宮內發現的。永和宮是光緒帝瑾妃的住處,據說,她是這件稀世國寶的主人。關於這顆翠玉白菜,還有一個數百年來讓人們津津樂道的故事。
  • 將翠玉白菜借臺中引爭議,臺「監委」指臺北故宮有重大違失
    澎湃新聞 「翠玉白菜」玉雕一直被視為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 翠玉白菜家喻戶曉,但卻稱不上是國寶,專家認為至少有幾點不達標
    而珍妃愛書,嫁妝竟是滿箱子的書,父親覺得過意不去,就把翠玉白菜給了妹妹,可是瑾妃為此大吵大鬧,珍妃本就不愛財,於是把翠玉白菜拿出來讓給了姐姐。當然,這是傳聞當不得真。如今這棵翠玉白菜成了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遊人到了臺北故宮,往往都要買上翠玉白菜的紀念品。然而,讓人無法理解的是,具有如此人氣的翠玉白菜,竟然沒有被列為國寶。
  • 探尋臺北故宮禮品熱銷秘訣 慎選廠商幫設計
    幾天前,臺北故宮博物院「多寶格」禮品店店員這樣告訴《環球時報》記者。7月初,臺灣一社交網站貼出印有康熙硃批「朕知道了」的紙膠帶,迅即引發兩岸網友瘋傳,首批1000多份很快銷售一空。臺北故宮禮品商店目前約有2400種商品,每件都以典藏文物為創意來源。這些禮品在遊客與市民中享有盛譽,「朕知道了」膠帶只是其中一例。這樣的禮品是怎麼製造出來的呢?
  • 將翠玉白菜借臺中引爭議 臺「監委」指臺北故宮有重大違失
    「翠玉白菜」玉雕一直被視為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不過,去年11月臺北故宮方面主動將這一定級為「重要古物」的玉雕和「一般古物」的翠玉小白菜雕塑,移動到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后里馬場展區展出,引發島內社會對文物安全風險及草率行事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