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標題特點的再認識

2020-12-25 中國社會科學網

  標題「居文之首,勾文之要」,是整篇文章或整部著作的「眉眼」,可見標題之於正文的重要性。伴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大眾閱讀開始進入「讀題時代」,讀者首先通過閱讀標題來了解資訊,再決定是否繼續關注正文內容。為了吸引讀者眼球,標題製作者在遣詞造句、形式排版等諸多方面奇招頻出,有的甚至不惜「劍走偏鋒」,扭曲誇大相關事實,成為受人詬病的「標題黨」。當然,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標題的價值所在。正是由於其所具備的特殊價值,呂叔湘先生就曾在《人民日報》上撰文指出:「『標題』要作為專門學問來研究」。

  長期以來,標題研究受到文學、新聞傳播學、翻譯學諸多學科領域的關注,成果頗豐。語言學領域的標題研究旨在對比標題與正文的語言表達差異,總結標題語言的使用特點,進而為標題製作提供一定的語言規範。現有研究將漢語標題的特點概括為兩類:一是形式上的短小精悍。根據國家標準GB7713-87科學技術報告明文規定,標題一般不超過20個字,最好控制在12個字以內。二是表達內容上的創新,即標題需要通過特殊的語法形式、詞彙手段與常規表達拉開距離,以達到吸引讀者注意的目的。

  這兩個特徵概括來自於學者們對標題的直觀印象,客觀公允,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後來的標題語言研究,如尹世超的《標題語法》、劉雲的《漢語篇名的篇章化研究》均受此影響。但是,隨著語言學研究的不斷科學化與精細化,我們發現,上述兩個特徵概括難以解決相關問題。標題語言的最大魅力在於其特殊的語言形式,而這些語言形式為何產生,直觀經驗式的回答難以給出充分合理的解釋。因此,有必要對標題特徵進行重新概括。本文從語體學、韻律語言學角度出發,將漢語標題特點概括為兩點:遠距單向、韻律親和。

  所謂「遠距單向」是指標題交際距離較遠,屬於嚴肅正式語體,其信息流動呈現單向性。已有研究顯示,交際中的空間距離和心理距離都會影響到語言要素的使用。馮勝利先生將距離關係與語體機制聯繫起來,提出交際距離是語體正式與否的內在機制,說話人通過變速度、變韻律等語音手段,以及變詞彙、變結構等語法手段,來表現、確定和改變與聽者之間的距離,推遠距離產生正式嚴肅語體,拉近距離產生親密隨意語體。在這一視角下觀察漢語標題發現,漢語標題屬於遠距離的嚴肅正式語體,並且標題製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信息流動呈現單向性。具體表現為兩點:第一,在空間距離上,標題製作者與其受眾一般不在同一個話語時空內,並且雙方不會以標題為媒介進行交流;第二,在心理距離上,標題製作者與其受眾之間往往是一對多的交際關係。換言之,標題的主要功用價值在於信息傳遞,而非互動交流,因此信息的流動是單向度的。

  信息流動的單向性是標題的一個顯著特點,很多嚴肅正式語體均不具備這一特徵,比如詩歌。與標題一樣,詩歌亦屬於嚴肅正式語體,但詩歌可以作為媒介進行交際,唱和體詩歌就有交際功能,詩人通過詩文作品切磋詩藝、交流思想、溝通情感,由此實現了信息的雙向流通。

  標題的語言運用受到遠距單向特徵的影響,其中「了」的使用就是證據。眾所周知,漢語中有兩個「了」,一個是動詞後的「了1」,另一個是句末的「了2」。二者的差別是,「了1」表完成,其對句法語義環境的依賴性較強,「了2」表事態變化,其與話語環境關係密切。更進一步講,「了2」的出現需要一個互動的話語環境,即說話人與聽話人應在同一個話語空間內,雙方交際距離較近。而標題中「了」的使用情況是,允許「了1」,嚴格限制「了2」。例如,《「標題黨」賺了眼球丟了節操》(《人民日報》 2017年1月26日),此處的「了」均為「了1」,並且不能插入「了2」。原因在於,「了2」需要近距交互語境,而漢語標題的特點是遠距單向,缺乏互動性,因此不能允準「了2」出現。

  漢語標題的另外一個特點是「韻律親和」。「韻律親和」的意思是,漢語標題常常使用自然諧律的音步結構,在表意相同的情況下,更傾向於使用相對緊湊的句法結構,捨棄較為鬆散的組合形式。

  從整體形式上看,漢語標題齊整諧律,富於音樂性。比如對仗式標題,《當好守夜人 築牢安全線》(《人民日報》 2018年4月18日)《畫好同心圓 築夢新時代》(《人民日報》 2018年3月16日),該類標題勻稱整齊,節奏感強,便於記憶傳誦。就具體韻律結構而言,漢語標題偏好較為自然的韻律結構,如七字串的組合有[4+3]和[3+4]兩種韻律形式。研究表明,其中較為自然的形式為[4+3],而漢語標題中只能出現自然的[4+3]式韻律結構,排斥[3+4]式結構,像《臨危受命邱吉爾》(書名)《我的團長我的團》(影視劇名),即使「我的團長」「我的團」二者為並列關係,也不能調換位序,形成[3+4]式韻律結構。

  通過上述分析不難發現,表面上看漢語標題形簡義豐,但從語體與韻律角度去考察,漢語標題的實際特點卻是遠距單向、韻律親和。這兩個特點制約了標題中的語言使用,同時也將漢語標題與其他語體形式區分開來。

 

  (本文系西北師範大學青年教師科研能力提升計劃項目(SK17021)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西北師範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

課題:

西北師範大學青年教師科研能力提升計劃項目(SK17021)階段性成果

相關焦點

  • 帶你認識文字:漢字的特點,漢字與漢語的關係
    帶你認識文字:漢字的特點,漢字與漢語的關係漢字的特點(一)從形義上來看,漢字是表意文字,是用表意體系的符號來表示漢語的詞或語素的.這也就是 說,漢字不像表音文字,它是不實行分詞連寫的,這一特點對我們學習語言有些不利,它使 我們不容易確立詞的界限,不容易掌握句子裡的停頓。例如「我們學習漢語」中的「學」只 是一個語素,但在「我們學英語」中的「學」就是一個詞了。這是我們今後學習中應該注意的。
  • 中國漢語的藝術,漢語句法結構特點,漢語的韻致
    大家好,我是小編阿企,今天來和大家探討一下中國漢語的藝術,漢語句法結構特點,漢語的韻致。漢語的句法結構也同樣顯現出簡易性和靈活性。任何語言的組織都有其自身得以成形的深層規定。漢語句子的脈絡與句子的節律又是渾成一體的。漢語利用語詞單位「單音節」的特點和組合相對自由的特點,以單音詞構成單音步,以雙音詞構成二音步。遣詞造句之時只需把單音詞與雙音同巧為組合,使之錯綜變化,便自然形成節律。漢語語句之所以搖曳生姿,正在於語流的停進之中顯出節律,循序漸進之中顯出事理。
  • 漢語方言文白異讀現象的再認識(上)
    摘要:文白異讀是漢語共同語及很多方言都存在的字音又讀現象,但作為一個特定的語音學術語,學界對於文白異讀的性質、來源、類型以及在語言變化中的作用等方面的認識尚有歧見。一 對於漢語方言文白異讀現象的既有認識漢字中的某些字(詞或語素)有又讀,是漢語共同語和方言中都存在的現象,只是又讀字的數量有多寡的不同。又讀字音產生的情形很複雜,最常見的是別義又讀,如普通話的「好」(xau/xau)、「飲」(in/in)、「長」(tʂaŋ/tʂʰaŋ)、「藏」(tsʰaŋ/tsaŋ)等等。
  • 漢語的語音特點是什麼?
    漢語的語音特點在世界語言之林中,漢語屬於漢藏語系。與英,法等印歐語系的語言相比較,漢語語音有如下特點:(一)沒有輔音連綴的現象無論在一個音節的開頭或末尾絕少有幾個輔音連接在一起的現象,漢語 zh是一個輔音而非兩個輔音.而英語輔音連綴現象就比較普遍.
  • 從英語的角度重新認識漢語拼音
    從英語的角度重新認識漢語拼音 在Wikipedia上,我們可以查到關於漢語拼音的資料:
  • 原標題:大腦處理漢語的方式與英語不同
    原標題:大腦處理漢語的方式與英語不同新華社華盛頓2月23日電 (記者林小春)中國科學家23日報告說,中文母語者和英文母語者利用類似的腦區處理語言,但處理方式存在顯著差異。這項發表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的成果,為認識人類大腦的語言功能提供了重要新見解。
  • 漢語語法有哪些特點?
    眾所周知,漢語的語法與英語大不相同,在教學時,我們可以藉助英語的語法特點,幫助外國學生進行區分,從而使他們更好地掌握漢語語法。漢語語法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1. 漢語表示語法意義的手段不大用形態,主要用語序和虛詞。
  • 英語新聞標題翻譯技巧簡析
    從英語角度來看,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仿擬(parody)修辭手法,因為Rules與Rues讀音幾乎一樣,意義卻相去萬裡,所以,不難想像富有幽默感的英國人看了標題會有何種感受。然而,這種兼具文化特色及語法修辭特點的幽默實在難以通過漢語再現,在這種情況下,只能捨棄標題的修辭特色,爭取譯出標題的基本涵義,否則可能會因詞害意,造成譯文標題的意義含糊。
  • 文化語言學「漢語人文性」理論的本體論思想
    關於語言的認識何以可能?如果對語言有所認識,我們用什麼認識語言的?為什麼語言學談本體論、方法論,卻少有談語言學的認識論?潘文國是國內為數不多重視本體研究、學科性研究的學者。他在中國語言學、對外漢語、翻譯學等領域均有過這方面的理論探索。比如談中國語言學本體,「所謂本體,指的是研究對象本身。中國語言學研究的本體就是『漢語』或『中文』。
  • 微信公眾號新聞標題的特點與問題
    微信新聞標題的特點①標點巧用,吸引讀者閱讀從「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看,其新聞標題中頻繁使用省略號、問號、感嘆號等標點,巧妙地表達了新聞內容,設置了懸念,抒發了感情。在標題中使用省略號,作用主要有:第一,用省略號代替標題關鍵新聞要素,設置懸念,如:「心酸!
  • 新聞英語標題妙譯
    我們在閱讀英語報刊時,不僅要學會看新聞標題,而且最好還能善于欣賞並翻譯新聞標題,惟有如此,我們才能較正確地理解英語新聞標題的詞彙、語法及修辭等特點,判斷出標題的寓意。 欣賞或翻譯英語新聞標題時應該兼顧三個方面:準確理解標題,領悟其妙處;適當照顧譯文特點,增強可讀性;重視讀者的接受能力。
  • 英語新聞標題翻譯有哪些技巧
    譯者需調動各種翻譯手段,力爭把原標題的意義和風格以漢語形式再現出來。為此,翻譯時應兼顧三個方面:準確理解標題意義,尤其是要透過字面理解其深層意義;在不曲解原意的情況下發揮漢語特點,以增強譯文可讀性;在文化背景缺失的情況下,注意譯文的可接受性。直譯和意譯孰是孰非在我國譯界爭論不休,迄今未有定論。我認為兩種譯法各有長短,翻譯中需視實際情況而定,揚長避短。
  • 中英翻譯點津:新聞標題翻譯技巧
    在英語新聞中,「標題被視作報導全文的縮寫」,為了儘量吸引讀者,編輯往往運用各種修辭手段,力爭使新聞標題更具吸引力。這為英語新聞翻譯帶來挑戰。翻譯者需調動各種翻譯手段,力爭把原標題的意義和風格以漢語形式再現出來。為此,翻譯時應兼顧三個方面:準確理解標題意義,尤其是要透過字面理解其深層意義;在不曲解原意的情況下發揮漢語特點,以增強譯文可讀性;在文化背景缺失的情況下,注意譯文的可接受性。
  • 英譯科技論文標題的常用方法
    標題是科技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論文內容的高度濃縮與概括,也是衡量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鑑於科技論文標題的這一重要功能,其翻譯質量就顯得極為重要。準確的標題英譯有助於目標語讀者對論文內容獲得正確的信息;反之,可能會誤導讀者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醫刊彙編譯認為,在清楚地了解漢語標題文本內容、文體結構、語用意義和翻譯目的後,應根據標題文本選擇恰當的方法進行翻譯。
  • 英譯科技論文標題的常用方法
    醫刊彙編譯認為,在清楚地了解漢語標題文本內容、文體結構、語用意義和翻譯目的後,應根據標題文本選擇恰當的方法進行翻譯。一、直譯。所謂「直譯」是指按照英語標題的特點與英語表達習慣,譯文儘可能保留漢語標題的特點和意義,從而達到漢英標題兩者語義對等的翻譯方法,它是翻譯科技論文標題較為常用方法。因科技論文的特殊性和極強的專業性,漢語標題與其譯文在專業詞彙方面幾乎是對等的。
  • 英語新聞標題翻譯欣賞和解析
    我們在閱讀英語報刊時,不僅要學會看借新聞標題,而且最好還能善于欣賞並翻譯新聞標題,惟有如此,我們才能較正確地理解英語新聞標題的詞彙、語法及修辭等特點,判斷出標題的寓意。   欣賞或翻譯英語新聞標題時應該兼顧三個方面:準確理解標題,領悟其妙處;適當照顧譯文特點,增強可讀性;重視讀者的接受能力。
  • 新聞翻譯公司:做新聞標題翻譯時,這4個翻譯技巧不可不知
    隨著國際交流越來越頻繁,國際新聞的關注度也越來越多,在國際新聞報導中,新聞翻譯的重要性凸顯出來,然而在新聞報導翻譯中,新聞標題的翻譯是整篇報導翻譯的要點,為了儘量吸引讀者,在撰寫標題時會運用各種修辭手段,力爭標題更具有吸引力,這樣一來也就為新聞翻譯帶來不小的難度。今天新聞翻譯公司就給大家簡單介紹幾個翻譯新聞標題的技巧。
  • 沈家煊:立足語言多樣性研究漢語
    原標題:立足語言多樣性研究漢語(大家手筆)   上世紀下半葉,國際主流語言學界曾流行一句話:火星上來訪的科學家一定會得出結論,除了詞彙互相聽不懂,全體地球人說的是同一種語言。
  • 對外漢語語法如何教學,漢語之家能相信嗎?
    原標題:對外漢語語法如何教學,漢語之家能相信嗎?語法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難點也是重點,很多老師會採用翻譯的方法進行講解,其實從專業的角度出發並不提倡這樣的做法,解釋語法點通常可從形式、意義、功能三方面去考慮,再配合語境的訓練,國外人士就基本可以掌握了。
  • 外刊新聞標題都有哪些特點?
    標題寫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到讀者是否願意進一步了解文章內容。受到報刊篇幅字數限制,文章標題要儘量言簡意賅,同時,為了快速抓住讀者眼球,標題還要做到生動形象。外刊標題基本上都是圍繞這兩點要求展開,具體來講,這些標題有以下特點:省略報刊或新聞網站上版面空間非常寶貴,為了節省空間,很多標題會省略虛詞,包括冠詞,代詞,be動詞,助動詞和所有格等,留下的主要是名詞以及實詞。舉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