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資料羅列,缺乏思想嗎?王水照先生新書出版,大量一手材料首...

2020-12-17 湖南24小時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宋浩

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之際,中華書局推出了王水照先生《錢鍾書的學術人生》一書。錢鍾書先生被譽為「文化崑崙」,著有《管錐編》《談藝錄》等影響力巨大的著作,小說《圍城》也長盛不衰。此外,他更有體量龐大的《錢鍾書手稿集》尚未得到充分解讀。他的許多人生經歷,他的學術有沒有思想體系等問題,也一直備受關注。

這些問題,在王水照先生在《錢鍾書的學術人生》中進行了探討。王水照教授是當代中國古典文學研究領域的泰鬥,他自1960年自北京大學畢業,在中國社科院工作期間,長期跟隨錢鍾書先生治學與工作。書中多一手材料,多真正的學術傳承以及學者之心的體悟。

在本書自序中,王先生講述了他為何撰寫此書的心路歷程,以及對「錢學」體系的一些思考。小時新聞授權刊載王水照先生的序,原標題為《走進「錢學」——兼談錢鍾書與陳寅恪學術交集之意義》。限於篇幅,未能全錄,標題為編輯所擬。

今年(2020年)是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一位朋友在病中與我通電話,建議我把這些年來所寫的有關錢先生的文字彙輯成集,以作紀念。我十分猶豫。我和錢先生相識相交算來共有38年:前18年在北京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跟隨他治學和工作,承他耳提面命,不棄愚鈍,對我的成長花費不少心力,他是我學術道路上最重要的引路人;後20年雖分隔京滬兩地,仍不時請益,常得教言。

值此冥壽之際,理應奉上一瓣心香。然而,自審已經發表的文字,對錢先生的人生經歷了解不深,對他的學識涵養、格局眼界更尚未摸到門徑,好像一份不合格的作業,如何拿得出手?我曾經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錢鍾書與宋詩研究」,雖已結項卻未成書;打算撰作的《錢鍾書學術評傳》僅只完成第一章,真是愧對先生。

但畢竟曾親炙於先生者,至今日已為數不多,我還是有向年輕學子述說自己感受的衝動,似乎也是一種責任。

錢鍾書先生贈王水照先生的《宋詩選注》

本書內容大致包含錢先生其人、其事、其學三項,釐為四輯:

第一輯涉及生平經歷和日常學者風範,第二輯記述與學術有關的事件,第三、四兩輯則關於「錢學」,又大致依《宋詩選注》《宋詩紀事補正》《錢鍾書手稿集》幾部著作為重點展開,尤傾力於《手稿集》的研讀,特立專輯,內容均集中在宋代文學,兼及唐代文學。為便於讀者閱讀,每篇均增設若干小標題,以醒眉目。

這一設計希望能使原先零散無序的文章,略具條理性和系統性。各輯分類容有不當,錢先生的人生本來就是有學術的人生,他的學術又與生命息息相關,是不容截然分離的。

這次編集,除了文字的修訂外,我新寫了此篇《自序》《讀〈容安館札記〉拾零四則》及兩則附記,都是近年來縈繞腦際的問題。衰年作文,既力不從心,又不吐不快,只好期待讀者的「了解之同情」了。

有位年輕朋友當面對我說:「你寫的有關錢先生文章是『仰視』,我們則認為應該用平視的視角。」我欣賞他的直率,更佩服其勇氣。我也聽懂他話外的意思:一是切勿隨意拔高,二是力求敘事真實。這確應引以為戒。

我曾作過一次《記憶中的錢先生》的講座,題目是主辦方出的。這個題目,錢先生在世一定不能認可:他既反對別人研究他,又對「記憶」做過調侃:「而一到回憶時,不論是幾天還是幾十年前,是自己還是旁人的事,想像力忽然豐富得可驚可喜以至可怕。」(《〈寫在人生邊上〉和〈人·獸·鬼〉重印本序》,《錢鍾書集》之《圍城人·獸·鬼》,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7年)

魯迅也寫過回憶性散文,就是《朝花夕拾》。他在《小引》中說:「這十篇就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與實際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現在只記得是這樣。」魯迅的「現在只記得是這樣」,不失為可以踐行的一條原則,也不算違背「修辭立其誠」的古訓吧。

本書所記不少是我親見親聞,自信力求真實,即使是傳聞之事,也經過一些考查。至於「仰視」云云,則情形比較複雜。我不能花兩個星期溫一遍《十三經註疏》;不能看過宋人三百多家別集,一一做過筆記;不能讀遍明清人別集(錢基博《〈讀清人集別錄〉小序》中言:「餘父子集部之學」可與錢大昕史學「後先照映」);不能按照圖書館書架一整排一整排地海量閱讀;更不能留下多達四十幾卷的手稿集……

僅此數端,「仰視」視角自然形成。裝作「平視」甚或「俯視」,不是太不自然了嗎?當然,不要因「仰視」而影響論析的客觀性、科學性,這是很好的提醒。

早在2006年白露節,一位研究宋代文學卓有成就的朋友給我來信,鄭重而認真地對錢先生學問提出全面質疑。信函多達四頁,暢所欲言,略無避諱,「自來與兄坦誠相見」,令我十分感動。

他講了六點意見,概括起來是兩條:一是錢先生只是資料羅列,知識堆積;二是缺乏思想,更無體系,「縱觀全部著述,沒有系統」。這兩條實是互為表裡、互證互釋的。我一時無力作答,延宕至今,有愧朋友切磋之道。

但在我以後所寫有關錢先生的文字中,內心始終懸著這兩條,循此而與他進行討論和探索,只是沒有明言罷了。這次編集本書時,我躊躇再三,決意全文公布錢先生給我的一封論學書簡和兩份學術檔案,也是為了繼續討論和探索這兩個問題。

……(記者註:中間有錢鍾書、陳寅恪二先生論學的比較)

以上五例,觀點歧異,涇渭分明,都有錢先生的文字為依據(我不取耳食之言,甚至不取面談之語),表明陳、錢兩位論學旨趣的差別。錢先生也是主張「打通」的,他說過:「吾輩窮氣盡力,欲使小說、詩歌、戲劇,與哲學、歷史、社會學等為一家。參禪貴活,為學知止。」(《談藝錄》第352頁)所說五例,論韋莊、論楊貴妃入宮、論杜詩三例屬於「詩史互證」,論韓愈、論門第排斥進士科,則各與哲學、社會學有關,借用錢先生自己的話來概括其旨趣和方法,就是他在《宋詩選注·序》中的一段論述:

文學創作的真實不等於歷史考訂,因此不能機械地把考據來測驗文學作品的真實,恰像不能天真地靠文學作品來供給歷史的事實。歷史考據只扣住表面的跡象,這正是它的克己的美德,要不然它就喪失了謹嚴,算不得考據,或者變成不安分、遇事生風的考據,所謂穿鑿附會;而文學創作可以深挖事物的隱藏的本質,曲傳人物的未吐露的心理,否則它就沒有盡它的藝術的責任,拋棄了它的創造的職權。考訂只斷定已然,而藝術可以想像當然和測度所以然。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不妨說詩歌、小說、戲劇比史書來得高明。

這是對文學研究與歷史考訂區別的說明,其精神也同樣適用於文學與哲學、文學與社會學研究。文學是「人學」,必然與各個學科發生關聯,因而,單純地從文學到文學的研究路線是不足取的,必須同時進行交叉學科的研究,但最重要的,必須堅持文學的本位,文學始終是出發點和最終目標,堅持從文學—文化—文學的路線,不能讓其他學科代替文學研究本身,這是貫穿錢鍾書先生全部著述的一個「系統」,對當前我國古代文學研究界,更有著特別迫切的啟示作用。

王水照先生

序言末尾照例要表達感謝之意。除了前面所說的三位朋友外,還得提到我的學生們,費心勞力校核了全書,尤其是《錢鍾書手稿集》的校對難度頗大;他們都有「弟子服其勞」的精神,我就不一一列名了。承蒙中華書局接受本書出版,備加關注,責任編輯郭時羽女士為此書花費很多精力,克服新冠疫情期間的種種不便,一併在此表示言輕意重的謝忱。

王水照

2020年6月

【來源:錢江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王水照教授寫錢鍾書先生|大量一手材料與研究心得首次公開
    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之際王水照教授寫錢鍾書先生新書《錢鍾書的學術人生》出版作者對錢鍾書手稿集的解讀與探討,既有作為學界同仁對錢鍾書學術上的精闢解讀與探討,亦有作為朋友、學生角度的溫情緬懷,一手材料和獨家見解,為研究、了解錢鍾書不可不讀的著作。
  • 王水照教授寫錢鍾書先生,大量一手材料與研究心得首次公開
    王水照教授是中國古典文學研究領域的泰鬥,他自1960年自北京大學畢業,進入中國社科院,即長期跟隨錢鍾書先生治學與工作,二人雖無師生之名,而有師生之實。故書中多一手材料,多真正的學術傳承以及學者之心的體悟。而在本書自序中,王先生講述了他為何撰寫此書的心路歷程,以及對「錢學」體系的一些思考。今年(2020年)是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
  • 王水照:錢鍾書與陳寅恪的學術思想觀點交集
    陳先生和錢先生最直接、最根本的不同學術取向,乃是歷史學家和文學家的區別。這裡提出一個錢先生與陳寅恪先生學術思想觀點的交集問題,或可從中抽象出一些系統性的問題。陳先生長錢先生整整二十歲。作為歷史學家,陳先生觀察世上的萬事萬物都是「歷史」,「詩」也是史料,於是「以詩證史」「詩史互證」成為他倡導並運用成熟的研究範式;錢先生卻在「打通」的基礎上,強調「史必證實,詩可鑿空」「史蘊詩心」,甚至想寫一部哲學家的文學史,由此形成他若干一以貫之的思想原則。
  • 文史學者劉夢溪先生新著《王國維與陳寅恪》出版
    近日,著名文史學者劉夢溪先生新著《王國維和陳寅恪》由北京時代華文書局出版。劉夢溪先生以研究20世紀中國現代學術思想與人物著稱,尤其對王國維、陳寅恪、馬一浮的研究獨樹一幟,是海內外公認的研究陳寅恪的專家。
  • 《中國圖書出版產業報告》英文版新書發布會
    賀耀敏社長介紹了出席此次發布會的領導和嘉賓,他表示,這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三次發布中文版《中國圖書出版產業報告》,報告權威、翔實的統計數據和資料以及針對中國圖書出版產業的系統歸納,是對國內出版界階段性的重要梳理和分析。此次英文版的發布,能夠讓《中國圖書出版產業報告》成為國外出版界與讀者了解中國出版產業的窗口。
  • 日本作者永田圭介著書介紹嚴復思想
    日本作者永田圭介先生在發布會上介紹新書《嚴復:中國近代探尋富國強兵的啟蒙思想家》《嚴復:中國近代探尋富國強兵的啟蒙思想家》一書由日本作家永田圭介所著,2011年7月在日本東京出版,2014年8月由《人民中國》雜誌社總編輯王眾一先生譯成中文由蘇州出版社出版。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王曉秋為該書作序。
  • 《錢鍾書的學術人生》出版 首次公開一批書信、講稿
    新華社上海11月30日電(記者許曉青)紀念錢鍾書誕辰110周年,《錢鍾書的學術人生》近日由中華書局出版。《錢鍾書的學術人生》共20萬字,由86歲高齡的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王水照經過多年積累,著述而成。王水照於1960年起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今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工作,與錢鍾書先生朝夕相處,在工作、治學及生活上接觸較多。錢先生對後輩耳提面命,兩人逐步建立了亦師亦友的學術關係。改革開放後,王水照任教於復旦大學,與錢鍾書楊絳夫婦書信往來頻密。直至1998年12月錢鍾書先生辭世,王水照根據楊絳先生囑託,多次撰寫回憶文章。
  • 新經典·巖波新書精選出版:日本作家們的「低處高思」
    每天早上,店員會在宣傳牆上張貼新書推薦的海報,在門口的書架上放上幾本製作精美的雜誌和宣傳冊,供路人免費取閱。1913年,32歲的巖波茂雄離開自己執教的神田女子學校,創立了這家書店。起初,巖波書店只是一家舊書店,主要以低廉的價格販賣收購來的二手書籍。經營一年後,巖波書店出版了夏目漱石的新作《心》,從此名聲大振。他們的招牌原是夏目漱石親筆題字,不幸在關東大地震時,遭遇大火燒毀。
  • 新《王安石全集》出版,採取經史子集新編例
    去年9月,由復旦大學教授王水照主編、收錄了目前所能見的王安石及其子王雱的全部自撰及編訂著作的《王安石全集》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5月6日,《王安石全集》首發式暨出版座談會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復旦大學中文系主辦舉行。儘可能恢復王安石著述原貌此前《王安石全集》不少,但皆有遺憾之處。
  • 《周有光文集》新書出版 展示108歲「世界公民」的思想軌跡
    縱覽,中國人牙牙學語的前奏--《漢語拼音方案》--的前世今生浸染,中國最年長的「世界公民」的思想軌跡和文化旅程一套帶有歷史痕跡和現實關照的「一個人的語文百科全書」首次集中呈現108歲學人周有光先生的作品全貌【書籍資料】書名:《周有光文集》(全十五卷)書號:978-7-5117-1643-9定價:1580元作者:周有光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時間:2013年5月開本:32
  • 胡祖光《東方管理學》出版 分享東方文化思想精髓
    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和紐約商務出版社在中美兩國同時出版浙江工商大學原校長、浙商研究會會長、著名學者胡祖光先生的專著《東方管理學》。近日,浙江中華文化海外傳播促進會、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和紐約商務出版社聯合在美舉行《東方管理學》新書首發式。
  • 國際出版商盛讚江澤民英文版新書 產生深遠影響
    出版這兩本新書英文版的愛思唯爾出版集團常務董事唐諾吉先生出席了首發式。他在首發式後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江澤民先生的這兩本英文版新書將對全球的領導者產生深遠影響。」愛思唯爾是世界一流的出版集團,主要經營科學、技術和醫學信息產品及出版服務。它在全球有60家辦事處。愛思唯爾出版過多數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專著或在它的期刊上刊登過有關論文。
  • 浩瀚書海中挖掘嘉庚研究一手資料
    原標題:浩瀚書海中挖掘嘉庚研究一手資料   《名人筆下的陳嘉庚》新書分享會昨舉行,為「嘉庚精神宣傳月」系列活動之一   書中收錄49篇文章,大多是從故紙堆中重新
  • 重點‖一手材料出「觀點」,二手材料出「問題」!
    就歷史人物思想研究而言,所使用的材料通常分為一手材料和二手材料。兩種材料各有各的用途,其中,最基本的就是:一手材料出「觀點」,二手材料出「問題」。 「一手」是指直接的、原始的、或者未經過任何修飾和未經他人轉述的;一手材料,是指從親身實踐和調查中直接獲得的材料。
  • 西浦商學院學者出版新書 揭示日本人口老齡化對廣告業的影響
    西浦商學院學者出版新書西交利物浦大學國際商學院副教授Florian Kohlbacher的新書《老齡化社會下的廣告業》正是一本以日本為研究對象探討人口老齡化如何影響廣告業的學術著作。
  • 《中國近代法政文獻資料叢編》出版:重新發掘南洋公學的意義
    2019年9月16日,《中國近代法政文獻資料叢編·南洋公學輯》新書發布會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凱原法學院舉行。季衛東、高全喜、彭誠信等學者以及上海交通大學和商務印書館相關負責領導等20餘人參加了新書發布會,大家就這套叢編的價值與意義、學科建設以及相關議題等展開了廣泛的討論。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擇其精要,以饗讀者。
  • 楊良宜先生:新書《證據法》節選和在中國人民大學講座的課件錄音
    楊良宜先生的新書《證據法——國際規管與訴訟中的證據攻防》原定於2020年2月底由法律出版社正式出版,因當前情勢所限,出版及贈書活動均會有所遲延。經楊良宜先生授權,北京仲裁委員會/北京國際仲裁中心通過其公眾號提前分享新書中第三、四、六章。此前,「海事界」和「海商法研究中心」通過網盤與網友分享了楊先生新書《證據法》其他一些章節,以及楊先生2019年8月31日—9月1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講座的課件和錄音。
  • 快來看看出版打工人為你精心準備的32本新書
    >《蟲子書》之後,朱先生再邀十二位詩蟲共同創作三十首蟲子詩。書中附有大量節誕活動及廟宇圖片,書末所附訪談主題、敘述者名單、訪談日期和地點等「口述歷史資料」,為難得的第一手資料。力求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讓讀者清晰、深刻地了解設計師的設計思想和過程。《展覽實驗建造》著者:張永和長久以來,當建築是展覽的主題時,建築只能通過圖紙,模型和照片來表現,這幾乎總是導致一種兩難的境地:展覽建築設計的抽象化以及建築展覽中建築體驗的缺失,歸根結底這種境地反應了同一個問題——建築真實性的缺乏。
  • 《歷代小說話》出版:我國第一部歷代「小說話」的總集
    他還記得2013年就和黃霖教授籤訂了出版協議,當時書稿已經非常成熟,但黃霖教授還是不斷修改、增補,一直到今年的上半年才印出來,「應該說出版周期是推遲了,但是學術質量提高了。」為中國古代小說研究奠定厚實文獻基礎《歷代小說話》一書作為第一部系統完備的小說話資料集,為研究中國古代小說、小說批評與學術文化奠定了厚實的文獻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