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婦生產時耗費了大量的體能,身體確實虛弱,加上傷口的恢復、寶寶的餵養都需要進補,有些過來人就告訴產婦:「要多吃雞蛋、多吃燕窩、甲魚、豬肝等補品,千萬不能吃水果,太涼了,對身體不好……」這些原因不明的「老規矩」深深影響著很多產婦,不過,都是不可信的。
事實上,產婦保證日常營養就好了,要注意的是均衡,蔬菜、水果、肉製品、奶製品都要吃,可以特別補充些蛋白質、鐵和鈣。剛生完寶寶後胃口不好時,可以吃些流食。多選擇應季水果,吃的時候儘量切成小塊、放常溫了再吃,別冰冰涼就吃。
從營養師角度來看,月子餐中最常缺乏的營養素就是纖維質,加上產婦活動量較少,腸蠕動就會比較緩慢,纖維質太少反而容易便秘。如果擔心月子餐口味太鹹,更應多吃蔬菜,讓其中的鉀離子幫助平衡鈉離子。不只蔬果,全谷雜糧如紫米、紅豆等也能提供纖維質與礦物質,不妨將主食的白飯替換成雜糧飯或地瓜飯等。
最令營養師擔憂的就是新手媽媽在坐月子時想要「一人吃兩人補」,為了餵母奶,不斷補充高油脂、高蛋白質、湯湯水水的食物,結果反而產後肥胖。事實上,喝湯下奶只是個輔助作用,關鍵是讓寶寶多吸吮乳頭,因為乳汁的產生是一個神經反射的過程,寶寶吮吸一次就會有一次泌乳反射,產生泌乳素,分泌乳汁,所以頻繁地吮吸乳頭才是奶下來早晚、多少最關鍵的因素,如果是順產,可以立刻讓寶寶吮吸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