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漲棋慢不可怕,更可怕的是……

2020-08-23 智慧丹朱圍棋

學棋的過程中,很多孩子覺得自己的棋力提升慢,不滿意自己的學棋效率。



但是,其實最可怕的不是漲棋慢,而是孩子失去了繼續學習下去的動力,失去了繼續學習的希望,覺得自己的能力也就這樣了,沒有了上升的空間。


01


為什麼覺得學棋越來越無聊?


大部分人最初的學習應該都是基於興趣的,也就是說,可能孩子一開始對於學棋的目的是出於喜歡或者是好奇,覺得有趣。


當這種「好奇」經過時間的打磨,是會一點點的衰減的,如果在這個時間內,孩子沒有找到「好奇」之外讓他感興趣的點,那麼這種衰減就會由「好奇」延續到他對與學棋的熱情上。


其實這種情況也不僅僅出現在孩子學棋上,我們常說的「三分鐘熱度」其實也就相當於這個概念。


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好奇,又或者是其它的一些原因突然熱衷於某一件事,然後給自己定目標,列計劃,然而沒過多久就會對這件事失去熱情,之前所定的目標計劃也就成了一個笑話。


02


如何讓自己堅持下去?


當然,每一個人都會希望自己能夠堅持不懈的去完成一件事,但是對於一些沒有真正熱衷於棋類的初學者來說,學棋的過程確實是有些枯燥,特別是孩子還處於一個活潑好動的年紀。



那麼怎麼才能讓自己堅持自己的興趣呢?


這裡我們首先要明確一件事情,那就是孩子不願意繼續堅持學棋的真正原因是出在哪裡。


如果只是因為懶,那麼問題並不嚴重;


如果說孩子已經到了寧願去做更加費心費力的事情也不願意繼續學棋,那就不僅僅是懶了,而是對學棋產生了「倦怠」。


對於孩子來說,產生這種倦怠的原因一般來說有:

一.失去了學棋的樂趣和成就感;

二.學棋過程中缺少回報;

三.學棋過程中缺乏認可。

那麼我們只需要對症下藥就可以了。



首先,就是幫助孩子找回學棋的樂趣。


孩子最出學棋可能是出於好奇,而好奇所能帶給人的興趣是很短暫的,那麼家長們就需要為孩子尋找新的點。


比如說,關於棋類的故事和文化。孩子對於故事還是比較缺乏抗拒力的,就像美食對於吃貨一樣,帶孩子學習棋類故事文化,有助於激發孩子的濃厚的興趣。



其次,家長應該讓孩子參加比賽進行鍛鍊。


一旦孩子獲得了成績,那麼它就會對自己產生信心,同時這種成就感也會成為促進孩子繼續學棋的動力。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父母對於孩子的認可,對孩子來說,父母對他們的認可,才是他們心中最大的成就。

相關焦點

  • 孩子長棋慢不可怕,更可怕的是……
    學棋的過程中,很多孩子覺得自己的棋力提升慢,不滿意自己的學棋效率。但是,其實最可怕的不是漲棋慢這裡我們首先要明確一件事情,那就是孩子不願意繼續堅持學棋的真正原因是出在哪裡。如果只是因為懶,那麼問題並不嚴重;如果說孩子已經到了寧願去做更加費心費力的事情也不願意繼續學棋
  • 可怕的兩歲孩子:可怕的是你愛我,卻不懂我!
    什麼是可怕的兩歲孩子「可怕的兩歲」這個概念最早出自羅斯蒙德寫的《可怕的兩歲》一書。在書中,作者詳細闡述了「可怕的兩歲」這個概念。孩子一歲半到三歲時,處於人生的第一叛逆期,兩歲最為典型,被稱為「可怕的兩歲」(Terrible Two)。
  • 不讀書很可怕,不學法更可怕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蘭茨一世與皇后兼奧地利大公、波西米亞及匈牙利女王瑪麗婭·特蕾莎的第十五個孩子,奧地利公主瑪麗·安託瓦內特14歲的時候就成為法國的王太子妃,然後基本沒經歷過什麼宮鬥,便在18歲成為法國王后,母儀天下,成為全法國最尊貴的女人。
  • 孩子自卑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自信
    生活中你是否有聽到這樣的聲音:「大家都不喜歡我。」「我什麼都做不好,我不做了。」「太難決定了,我選錯了怎麼辦?」聽到孩子說這樣的話,我們的第一反應是怎樣的呢,是不是覺得應該要立即安撫孩子,告訴孩子不是這樣的,然後列出一長串他們的優點和特長,希望他們不要害怕,要重拾自信。
  • 有文化更可怕
    01 《有文化更可怕》兒子寫日記:「夜深了,媽媽在打麻將,爸爸在上網……」爸爸檢查時,很不滿意地說:「日記源於生活,但要高於生活!」孩子馬上修改為:「夜深了,媽媽在賭錢,爸爸在網戀……」爸爸更不滿了,憤怒地說:「一定要提倡正能量,以正面為主!」孩子再修改為:「夜深了,媽媽在研究經濟,爸爸在研究網際網路+生活……」爸爸看後說,這還差不多,但深度不夠,有待進一步提高!
  • 孩子弱視不可怕,可怕的是錯過給孩子治療的黃金期
    ——近視的和弱視的孩子,若裸眼視力都是0.5,那麼近視的孩子戴上眼鏡後,視力就能矯正到1.0或對應年齡最佳矯正視力,但弱視的孩子戴鏡後卻無法提高視力或不能矯正至正視1.0,特別是12歲以前的孩子,家長們需要特別注意。
  • 早起的孩子比熬夜的孩子更「可怕」
    讓孩子多睡半小時不一定會讓孩子精力更充沛,但早起半小時卻可以讓孩子比別人提前半小時進入清醒的狀態。讓孩子多睡半小時不一定會讓孩子精力更充沛,但早起半小時卻可以讓孩子比別人提前半小時進入清醒的狀態。長此以往,會是件多麼可怕的事?老人總說,看一個家族能否旺百年,不看老子看孩子。
  • 《陪孩子走過初中三年》早戀不可怕,可怕的是墜入深淵
    就像歌德說的那句:「哪個少男不鍾情?哪個少女不懷春? 」 對於孩子們來說,喜歡一個人沒有錯。父母緊張的不過就是怕早戀影響了學習;怕男生女生因為懵懂,釀成不可挽回的悲劇。 所以早戀不可怕,可怕的是如何戀,可怕的是墜入深淵。
  • 「摔倒」不可怕,孩子缺少這個特質才可怕
    現在大家養孩子都是把孩子捧在手心裡養,一看到孩子磕磕碰碰都會很心疼。所以現在孩子們的抗壓、抗疼痛能力普遍比較弱。這個小朋友卻可以不靠工作人員攙扶,麻利跳起來,再次參與到比賽當中,這份勵志的精神確實讓人為之動容。
  • 可怕的兩歲,"可怕"的不是孩子,是父母把這一切都推向了孩子
    對於孩子的這種行為,他們爸媽也沒有辦法,因此就非常頭疼。孩子喜歡吃零食這無可厚非,但不能把零食當飯吃。而且孩子特別喜歡說不,只要搶過來或者是沒收他們的零食,孩子就會大哭。最後是因為孩子此時處於物權敏感期。此時他們的一些東西是不允許別人摸或者是碰的。因此在這三種因素的影響下,寶寶的兩歲就開始變得很可怕了。
  • "可怕的兩歲",並不是孩子可怕,而是父母把這一切推向了孩子
    ,兩歲的孩子以可怕而聞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確也是名副其實。高曉攀表示&34;確實挺可怕的,其中他就說到了自己家的孩子不愛吃飯,喜歡吃零食,於是就老是去制止,但一制止就哭,讓孩子餓著,家長又擔心,感覺最後沒招。
  • 對於孩子來說,比家長的打罵更可怕的,是家長的「軟暴力」
    但是,如果家長真的想要教育好孩子,還是非常不容易的,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很容易犯錯,走入誤區。而這些家長毫無察覺的誤區,到最後很可能是毀了孩子的關鍵,這樣的誤區是非常可怕的。,比家長的打罵更可怕的,是家長的「軟暴力」:小慧是一名中學生,平時的小慧,非常內向,很少言語。
  • 北大教授:一個孩子不貪玩兒,比不愛讀書更可怕
    「一個孩子不貪玩兒,比不愛讀書更可怕。」這話有什麼理由?老師、家長們,你同意嗎? 來聽聽說這句話的北大教授鄭也夫是怎麼解釋的。,早就讓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所以有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要識字,就要學英語,就要上補習班。某些國家讓幼兒園不準教識字、不準教算數。為什麼不準呢?是因為孩子的心智在這個階段還沒有發育起來,不要給孩子壓這麼大的負擔,而是要讓他玩耍、讓他自立。
  • 比打孩子一頓更可怕的是……
    但是不打孩子不意味著做得好,如果處理的方式不對,也會對孩子造成傷害。比如罵孩子和不理孩子就極可能變成對孩子的語言暴力和冷暴力。語言暴力就是使用謾罵、詆毀、蔑視、嘲笑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損害,屬精神傷害的範疇。很多脫口而出自以為無心的話,其實已經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 教師不讀書很可怕?其實更可怕的是我們的父母從來不讀書
    其實比老師們不讀書,更可怕的是家長沒有讀書。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永久的老師。我們都知道,孩子的出生需要夫妻雙方願意就可以了,但是養一個孩子是人的一生當中最難、最重要的事情,但是我們的家長根本就沒有接受過任何的培訓與教育。有人就說過:最可怕的是,我們很多職業都有資格證,但是我們的父母都是無證上崗的。
  • 比文盲更可怕的,是性盲
    如果你問我,在這個時代比文盲更可怕的是什麼?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我的答案:「性盲」。在中國,由於特殊的文化背景的影響,「性」是一個特別敏感的詞彙,絕大多數人是談「性」色變的。兩性知識可以不宣傳,但不能不了解。本期分享,我們就來聊「性盲」的相關話題,我將告訴你,什麼是性盲,它究竟有多可怕,以及對於性盲我們應該怎麼辦,希望對你有啟發。
  • 繼母與繼父,哪個更可怕
    對於哪些傷害孩子的重組家庭,可怕之處如下:客觀地說,繼父比繼母可怕主要在這些方面總的來說,繼父的可怕主要來源於對血統的迷戀,這是深深刻在意識深處的,無需提醒,直接支配行動。而繼母比繼父的可怕點在於這些方面:1、男主外,女主內,由於女性主要是面向家庭,對家庭的管理更多一點,男性大多數時候是在工作崗位上,對家庭的照顧要少很多,甚至除了家中的一些大事,家裡發生的很多小事情都不了解,對於跟著母親重新組建新的家庭的小孩,無論新家多麼不好,他還有一個可以依靠的親媽,在危險的時候、害怕的時候他都可以有心理上的安慰
  • 玩手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孩子沉迷在垃圾快樂中,
    難怪有人說,毀掉一個孩子,讓他縱慾享樂。1垃圾快樂正在慢慢毀掉你的孩子知乎上,有一個話題:「如何看待毀掉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給他一部手機?」有網友回答到:「玩手機不可怕,可怕的是垃圾快樂。手機滿足了孩子一時的歡愉,但是手機製造出的垃圾快樂,殺死了孩子的自制力,殺死了孩子的學習能力,更殺死了孩子的上進心。垃圾快樂,不僅拉開了孩子與同齡人之間的距離,也在一步步毀掉孩子。
  • 北大教授:不貪玩的孩子,比不愛讀書的孩子更可怕,建議收藏
    如果孩子小時候就是那種喜歡讀書的人就好了,可是北大教授提出言論說,愛玩其實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不貪玩的話,比他不愛學習還要可怕,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這樣的觀點到底如何。有些家長認為,孩子讀書的興趣要從小培養可是我們不妨從生理角度來講,你的食量到底有多大呢?你喜歡吃多少東西呢?大家都知道,比如喝牛奶裡面營養非常高、也不貴,通過牛奶的攝取,可以讓我們的皮膚更好,身體更健康也能長更高,可是,是不是我們就要喝很多牛奶呢?
  • 孩子發燒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的無知,醫生:你坑過娃嗎?
    導讀:孩子發燒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的無知,醫生:你坑過娃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發燒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的無知,醫生:你坑過娃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