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故事手藝人的共同修養

2020-12-24 騰訊網

歡迎大家來到「故事研習社」,一個專門探討故事寫作的地方。

偶爾跟一些作者、編輯朋友聊天,會哀嘆世界文化市場上缺少中國人寫的故事。也許你會找到很多原因,比如中西文化差異、世界讀者對中國作家不夠重視等。但是如果我們虛心地看一看美國的情況,我們至少能確定一個原因——中國作家的故事手藝普遍磨鍊不足。

美國作家雪莉·愛麗絲(Sherry Ellis)的《虛構文學創作》

在美國作家雪莉·愛麗絲(Sherry Ellis)的《虛構文學創作》一書中,提到:

「美國大學普遍開設專門教授創意寫作的課程,美國當代作家幾乎全都獲得了創意寫作學位,其中成熟作家大都在大學任教創意寫作課程。2006年在亞特蘭大舉辦的美國作家和文學創作年會,與會人數是4900人,其中作家2000人,創意寫作研究生2900人;2007年紐約年會的與會人數達到7000人……」

不管你是不是美國文學的擁簇,從全世界故事市場來看,中國作家與美國作家的差距,也許比中國籃球與美國籃球的差距還要大。

近幾年中國出現了IP熱,作家的工作比以往更受重視了,然而這波浪潮中,我們究竟沉澱下來了多少世界級的故事呢?有沒有馬裡奧普佐的《教父》、溫斯頓葛魯姆的《阿甘正傳》、柯林斯的《飢餓遊戲》、喬治RR馬丁的《冰與火之歌》、阿西莫夫的《我,機器人》、卡勒德胡賽尼的《追風箏的人》、埃裡奇·西格爾的《愛情故事》、史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贖》《閃靈》、丹布朗的《達文西密碼》《地獄》、史蒂芬妮·梅爾的《暮光之城》,甚至其同人作品《五十度灰》。全世界讀者的基本人性都是共通的,他們沒有義務重視作者,除非你寫出了打動他們的好故事。

馬裡奧普佐《教父》

卡勒德胡賽尼《追風箏的人》

當然我們也不可妄自菲薄,事實上我認為如今已是作者的黃金時代。我們畢竟距離那個作家要麼自殺、要麼無休無止寫檢討的年代已40年了,移動網際網路給作者群體提供了太多的好處,一個籍籍無名的小作者在網上寫了篇作品,就可能獲得大洋彼岸的世界文學大獎(郝景芳《北京摺疊》)。想必老舍趙樹理們要是生活在這個時代,怎麼也不會絕望到斷筆恨生了吧。

網際網路讓懷才不遇這碼事徹底變成了傳說,只要你真的能寫出好故事,讀者總會找到你,給你支持和鼓勵,中國的或外國的各種獎項、文化資本也都在等著給你的好故事增值和加冕。

然而作者們始終逃不過那個問題:怎樣才能寫出好故事?

有的作者也許具備某種罕見的故事天才,所謂「老天爺賞飯吃」,他/她平時隨便講個什麼事就能勾得人慾罷不能,不用特別費力就寫出了一個很受追捧的故事。事實上古今中外,天才少年作家多了,但是其中真正能持續寫出好作品的作家卻少得可憐。想想這些年我們見證了多少80後天才作家、90後天才作家、美女作家的一夜成名,然後呢?大概再也不想看他們寫的故事了。

大部分作者其實並沒有得到老天爺的特別眷顧,如《孤獨小說家》裡寫的那樣是再普通不過的人,他們平時聊天也會幹巴無趣,可能會像村上春樹、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樣內向拘謹,甚至可能像毛姆那樣口吃結巴。然而這些作家憑藉對故事手藝的掌握,可以寫出打動不同國籍和種族讀者的作品。

讀者大概是最單純可愛的一群人了吧,他們肯花費幾個小時甚至幾天的時間沉浸在你的故事裡,所要求的不是錢、權這種誘人的硬通貨,而是一種虛無縹緲的東西:有意義的情感體驗。他們想被你的故事吸引、打動,被帶到一個值得回味的世界。如果你的故事滿足了他們的期待,他們還會向周圍朋友念叨你的好,推薦你的作品,給你打賞,參加你的讀者會……這浮躁世界裡,還有比讀者和作者更美好的關係嗎?

新作者也許無意識地吸收了之前看過的作品,寫出一兩個讓讀者喜歡的故事,便以為自己掌握了寫作技巧,然後寫出更多陳詞濫調,讓讀者失望。也許他開始怪罪讀者不懂作品,他滿腦子非證明不可的觀念和非表達不可的感情,就是沒有理解和尊重讀者的願望。

沒有掌握故事手藝的作者常常會陷入這樣的狀態:突然有了一個想法(自以為靈感),把其擴展成一個故事,然後不知所措地面對其發呆:這到底好不好?肯定好,認為不好的都是大傻瓜!呃……也許這是垃圾,我寫的全是垃圾!我該拿這堆文字怎麼辦?即便你僥倖得到了好評,也許下次你就會跌入深淵,還不知道自己到底錯在了哪裡。

創作的獨特性在於,作品的完成不在創作者,而在受眾。如果作者只想不管不顧地表達自己,那你永遠也成不了好作家,只有在自我表達和讀者需求之間找到恰當的平衡,你才能走上正軌。

而嫁接自我表達和讀者需求之間的橋梁,便是故事的手藝——即基於普遍人性的受眾控制學。

寫作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若你沒掌握必要的手藝,那它也可能成為無盡的折磨。

十年前,當我攢了一肚子表達欲想寫一個長篇故事時,我就處於那種想寫首交響樂卻不怎麼懂五線譜的狀態。當然,當時我以為有表達欲就足夠了,然後廢寢忘食地寫出了一堆誰也不想讀的囈語。像每一個渴望被理解卻找不到方法的熱血青年一樣,此後我經歷了「四處碰壁——灰心喪氣——狂打雞血」的過程,我先後把小說改了6遍,雖然最後出版了,卻留下太多遺憾。

後來我成了讀書做書老司機,慢慢理解了自己當時的問題,那便是缺乏故事的手藝,由此導致作者常見病——人設的不合理、動機的虛假、故事進展的缺乏、邏輯的漏洞、主題的混亂、高潮的無力——我大都犯了一遍。前段時間我認真重讀了羅伯特麥基的《故事》,並做了兩萬字的筆記,還買了一大堆關於創意寫作的書,越來越想跟作者和編輯朋友們分享好文與心得。

取名「故事研習社」,意思大抵如此。我們希望這個號是垂直的,專門給行內人看:

·對於新作者:我們希望在這裡你能學會如何起步,循序漸進地磨鍊故事手藝,找到自己的素材與風格;

·對於有經驗的作者:我們希望能幫你梳理思路,完善技藝,保持旺盛而持久的創作生命;

·對於編輯:我們希望能幫你理解故事的原理,掌握閱讀的趨勢,提高對作品的判斷力和掌控力。

自從人類祖先學會了講故事,人類的情感世界才得以豐富,人生的意義才變得可觀,正如《故事》中所說:「故事是人生必備的設備,是整治人生混亂,洞察人生真諦的重要手段。」

願你的人生因故事而遼闊,願你筆下的故事走進人心,流布世界,傳之後世。

故事的手藝,我們共同來修煉吧!

【關注「故事研習社」,讓你的寫作不再迷茫。】

相關焦點

  • 致敬手藝人,工匠精神的最好詮釋者
    以手工技能或其他技藝為業的人 通常被稱為「手藝人」 從廣義上講,絕大多數人都是手藝人 只是手藝的形式不同 有的人動手,有的人動腦。
  • 念物記:揚州手藝人全記錄
    ……揚州雕版印刷-孫萬剛攝揚州剔紅漆藝-張來喜提供歷史上的揚州,靈秀富庶,文脈豐厚。對精緻生活和風雅時尚的追求,催生了繁盛的手工業,精湛技藝在隋唐時即頗負美譽。然而,隨著歲月的流逝,揚州和世界許多城市一樣,不可避免地面臨著工業化生產的大潮衝擊。那麼,揚州手藝,現在還好嗎?1 「我懷著一種崇敬的感情,走近這些手藝,傾聽它們背後的故事。」
  • [寫作提升]道德修養話題作文寫作訓練
    寫作指導 :  這段材料大家並不感到陌生,它是根據 2000 年全國高考試卷文言文閱讀語段編寫的。材料中胡質父子俱清,這在魏晉時是傳為美談的。胡威的話很值得我們深思,一個官員追求清廉到底該不該讓人知道?這裡不但涉及到個人的道德修養及民眾素質的問題,還涉及到評判事物的時代標準問題。
  • 一個人最好的修養( 值得收藏 )
    從情感生活,百姓故事,人生感悟,趣味笑話,名人名事到奇事美景,我們期待與您分享所有的快樂,讓單調的生活變得更有趣味。 圖片來源:pexels 一個人最好的修養, 是尊重他人 尊重的內涵
  • 最好的修養是懂得尊重
    AGOOD MAN最好的修養是人際交往中應該尊重他人,職場上更應該做到尊重他人。優秀的人對誰都會尊重,尊重領導是一種天職,尊重同事是一種本分,尊重下屬是一種美德,尊重客戶是一種常識,尊重對手是一種態度,尊重所有人,則是最好的修養。任何人都不可能盡善盡美,我們沒有理由以高高在上的目光去審視別人,也沒有資格用一屑不顧的態度去漠視別人的努力,去傷害別人的自尊。在職場中,唯有互相尊重,才能互相理解,團結一致,為公司的發展共同努力。.
  • 2014年臺灣最美書《職人志》記錄52位臺灣頂尖手藝人故事
    老一輩手藝人之「守」  因應工業化、機械化的緣故,臺灣早期的傳統行業不斷凋落,而昔日的回憶,逐漸被世人所忘卻。但《職人志》中的師傅們,卻一肩擔起傳承文化的重任,以專注和對完美的極致要求,在日益嘈雜的世界堅守手下的工藝和內心的安寧。
  • 講好一個品牌故事,你需要學會的四大黃金原則
    好故事擁有挑起人們強烈情緒的能力,無論這種情緒是感動、悲傷、狂喜、憤怒或是恐懼,情緒足夠強烈,就意味著更容易形成記憶。而人類情緒的一大特徵就是具有「普適性」,擁有共性和規律。下至妙齡少女,上至耄耋老人,喜怒哀樂、色香味觸覺都是他們共享的感官世界。每個人也具有關心內心世界、渴望自我成長、想要實現充實愉悅的期待,正是基於這些共同的內心需求,好故事才能像一張網一樣捕獲眾多消費者的心。
  • 我的寫作源於講故事
    每個人認識和走近文學的方式不同,我認識它是從講一個個故事開始。「姐姐,你給我講個故事嘛,就一個!」妹妹不停地搖著我的手,念叨著。「好啊!」我輕笑一聲道,「從前啊,有隻漂亮的小蝴蝶,有一天,她飛著飛著,忽然聞見一股很香的氣味,她知道,這是花蜜。
  • 抖音電商運營負責人木青:未來一年,抖音電商要幫助1000個手藝人...
    歷史上,世界認識中國就是從陶瓷開始。作為中國傳統手工藝的代表,景德鎮的陶瓷歷史一直可以追溯到漢代。在唐朝,陶器就已經成為東西方貿易裡的重要貨物。其實不僅是景德鎮陶藝,我們國家的傳統工藝源遠流長,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價值觀念、思想智慧和實踐經驗,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 百家有約|侶行記藝:讓靈感停不下來的百家號寫作秘籍(百家號大學...
    導語:近期我們邀請了百家大咖《侶行記藝》的作者雷虎老師為大家線上直播分享自媒體寫作經驗。雷虎老師有著將近十年的傳統媒體和自媒體寫作經歷。在本次的分享過程中,他將自己的寫作經驗全部傾囊相授!近3000位百家號作者在線參與直播學習!錯過直播的小夥伴們也沒關係,為了讓大家都可以學習到雷虎老師的經驗,我們特別為大家整理了圖文精華版。
  • 最好的修養:與人相處,不讓人尷尬
    修養,是一個人的人格體現。有修養的人,與他人相處,令人如沐春風,有一種說不出來的舒服感;沒修養的人,和別人交往,兩人如鯁在喉,即使再難受也咳不出來!最好的幫助,是給人留有尊嚴。人都是要面子的,不要讓你的善良被別人當成一種施捨。
  • 開始寫作之前,準備好自己的工具箱,然後像手藝人一樣開始工作吧
    寫作是什麼?有人說是一種藝術,有人說是一門手藝活,都對。它可以上升到精神層面,實現偉大和不朽;也可以和建築工的工作一樣,憑藉腦力和體力來建造藝術品。寫作是一件很難定性的事情,只有寫作的人才知道自己從事的究竟是一項什麼活動。
  • 不隨意評價別人,才是對別人最好的尊重,是一個人最大的修養
    聽過這樣一段話:「請你不要冒然評價我,你只知道我的名字,卻不知道我的故事。你只是聽聞我做了什麼,卻不知道我經歷過什麼。」不要輕易評價別人,因為你看見的,不一定都是事實。許多人都會忍不住用自己的想法,去解讀別人。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
  • 小鎮上的手藝人
    黃小強的抄手這些手藝人,把最平常的吃食,冠以自己最神聖的姓氏,是家鄉人的身心滋養,也是異鄉人的念念不忘。馮叔蔥油餅美國人史明智著作《長樂路》,地點上海,他筆下的手藝人叫馮建國——老廚師叫馮建國(音譯),我叫他馮叔。馮叔的臉上很少浮現真正的笑容。
  • 塞德裡克·維拉尼:數學家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
    數學家曾被《華爾街日報》評選為全世界最好的工作。生活中、科技界,數學無處不在。我們可以用數學證明揭開「美」的神秘面紗,數學超越了公式,激發了我們對世界和宇宙的更多想像,通過數學,我們可以對這個世界有更好的了解與感知。本文為法國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塞德裡克·維拉尼(Cedric Villani)在2016年1月17日未來論壇上的演講,讓他帶領我們走進數學美的世界。
  • 「匠·運」杭州傳統手藝人的故事● 張小泉剪刀
    對他來說,老工匠的手藝在此時仍舊有用武之地,即通過自己的技術修養與積累,及時、準確地辨別出那些從流水線上淘汰下來的產品在哪裡出了問題,是否需要返工或者報廢。同時,他又通過對模板的不斷完善與改進,令其在功效上儘可能接近手工製作的樣式。然而,懂得鍛制工藝的年輕人畢竟越來越少了。
  • 將心比心,是一個人最大的善良,最好的修養
    將心比心,是一個人最大的善良,最好的修養。一、一個人如果能夠將心比心,就更能體察生活的艱難和人生的不易,更能尊重他人,善待他人深夜,一位住院的母親在兒子的陪同下,來到醫院門前的小餐館吃飯。小餐館裡已經沒有什麼人,就只有他們這一桌了。兒子點了幾個菜,母親都沒怎麼吃得下去。當兒子說回醫院的時候,母親卻讓他再坐一會。
  • 聽「手藝人」朱小傑和「文化騎士」葉璐講述他們的故事
    嘉賓主持朱小傑和兩位嘉賓為現場觀眾演繹了一場精彩的互動論壇,共同追尋世界溫州人把溫州文化傳播至全球各地、把溫州故事講給世界人民聽、把激揚新時代溫州人精神作為己任的歷史足跡。朱小傑:手藝人憑啥贏得口碑「今天我想從一個主題開始講起:作為一名溫州人,我感到很自豪。」論壇環節,朱小傑從自己的願望聊起。
  • 日本手藝人帶著京都風物,共同審視當下中日手工藝發展狀況
    《古都》中,川端康成描繪了京都的四季和習俗、廟宇神社,帶讀者到平安神宮和仁和寺賞櫻花、去清水寺觀落日、去植物園看鬱金香,去看青蓮院的樟樹和南禪寺的青松……在書中,這些花草樹木出現在太吉郎設計的腰帶或衣料上。
  • 鹽野米松:手藝人的生命史 記錄無處安放的寶貴記憶
    楊梅菊/攝作為近年多以紀錄手藝人生存狀態為主業的日本作家,鹽野米松的身上隨處保持著一種對於樸素手藝的尊重。他極少麻煩別人,喜歡簡簡單單的食物和關係,腰上系的是妻子親手縫的布包,兜裡揣著一塊日本手藝人做的方絹,他的家裡更是回歸極簡,不見繁複的現代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