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王喬琪實習生張晶晶
4月份,網紅私房蛋糕店「盒子實驗室」被網友「扒皮」、質疑,後經檢查,相關部門責令其停止經營行為。淘寶店鋪封店,微店關閉,紅極一時的「盒子實驗室」按下了暫停鍵。
業內人士介紹,目前鄭州的私房蛋糕店有五六千家,這些店經營狀況如何?背後的製作過程又是怎樣的?河南商報記者進行了探訪。
【事件】
一家網紅甜品店被封
4月份,一位名為「醒醒」的網友稱吃了「盒子實驗室」的糕點之後拉肚子,質疑該店上傳假證、超範圍經營。
隨後,淘寶對「盒子實驗室」作出封店決定,南京當地的市場監管部門也對「盒子實驗室」立案調查,發現該店經營許可證真實,但範圍並不包括製售糕點,因此依法責令其停止經營行為。
其實,在鄭州,像「盒子實驗室」這樣的線上蛋糕店並不在少數,一位業內人士透露,目前鄭州的私房蛋糕店有五六千家,而且大多數在住宅區內。那麼這種把自家廚房當「據點」、以微信朋友圈為「門店」的線上甜品店,背後的製作過程又是怎樣的呢?近日,河南商報記者對鄭州多家網店進行探訪。
【探訪】
工作室的環境沒有在朋友圈「表現」得好
鄭州市民夏女士向河南商報記者推薦了一家她經常光顧的私房蛋糕店。河南商報記者注意到,這家店8寸的蛋糕賣到298元,單個切塊芝士的價格在40元左右,而一塊號稱全麥麵包的售價在30元。對比實體店,普通芝士蛋糕售價僅為18元,可即便如此,這家店的生意依舊火爆。「稍不留意就賣完了,常常遭遇『手慢無』。」夏女士說。
在玉鳳路和沈莊路口附近,一家支持自取的店「隱藏」於金林公館小區內,河南商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兩室一廳的房屋被改造成工作室,陽臺處放著3個家用烤箱,客廳中間1米多高的桌子則是工作檯。河南商報記者注意到,在這個不足30平方米的客廳,還擺放著五六個貨架,架子上擺放著五顏六色的顏料和工具,中間過道只有20釐米的寬度,活動空間極為狹小。而且,廁所門口的貨架上放滿了蛋糕的外包裝和各種配件,其環境並不像朋友圈顯示的那樣盡如人意。
據店主介紹,這個兩室一廳的房子是租來的,售賣渠道就是微信,色素顏料、工具配件等則是通過淘寶購買。
「醬油麵」是鄭州第一批試水網上烘焙店的80後店主,2013年,他的微信就有成千個好友。
與其他店主一樣,他也標榜自己「憑良心做蛋糕」,運營高峰期,他每天的營收都在上千元。
「大家都在拍著良心說自己的蛋糕品質好,但在監管部門介入前,往往是人性監管人性,是需要時間考驗的。」
「醬油麵」介紹,由於沒有明確的行業標準和規範,在網上買食品就像是賭博,不確定的因素太多了,可能會好吃,但是消費者會沒有安全感。
【監管】
消費者要注意保存購買憑證、溝通記錄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早在2016年,新食品安全法就把網絡食品納入監管範圍。
新的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應當對入網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明確其食品安全管理責任。
既然監管有據可循,那麼鄭州納入監管的網絡蛋糕店有多少家?遇到維權消費者該如何處理?
鄭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食品安全法》規定,無論以哪種形式經營,經營者必須要有證照齊全的實體店。同時,網店必須要依託第三方平臺進行交易,接受它的監管。
「而微信嚴格意義上講並不屬於第三方平臺,消費者和網店在微信上大多數是個人對個人的,很難受到監管,發生糾紛時取證也是難點。」該負責人介紹,實際上鄭州主動登記的這種店少之又少。
該負責人提醒消費者,需要留意店鋪是否有食品安全衛生許可證和工作人員健康證,如果沒有,則要慎重選擇。同時,消費者應保存購買的食品、購物憑證、溝通記錄、網頁截圖等資料,以便維護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