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才子佳人、市井世家小說史無前例地盛行起來,小說家的審美情趣也從歷史故事、魔幻世界轉向現實社會。
古往今來,蒲松齡生平亂世,年輕時就熱衷於描寫神仙鬼怪等奇聞異事,他把黑暗的社會現實和個人遭遇的坎坷所造成的「孤憤」、「痴迷」等人生態度融入到作品中,收集民間傳說,以野史佚聞作為創作依據,結合自身個性創作加工,於康熙十八年將已有篇章結集成《聊齋志異》。
在《聊齋志異》中,作者最喜愛的故事就是嬰寧。這個故事短小精悍,但卻引人入勝,讀起來讓人愛不釋手。主角是王子服,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生病了。媽媽把他一個一個拉大,含辛茹苦。
今年上元節,王子服的表弟吳生來找王子服玩。誰知道兩個人剛出村,舅舅家的老僕就把子服的堂兄叫走了。子服不想回家,於是便獨自到鄉下散步。在走路的時候,子服遇到了一位妙齡女子,女子手裡拿著一枝梅花,正和婢女談笑風生。
子服無心賞景,他的靈魂都被眼前的女子勾住了。見那女子面如桃花,如書中妲己褒姒,有一種攝人心魄的魅力。就在子服想上樓去搭訕的時候,那婦人對婢女說:「你瞧那邊那年輕的公子,眼睛不停地往這邊瞧,象個小賊。」她說完,把梅花丟在地上,帶著婢女走了。
皇子服把梅花揣在懷中,時時想起那個使他沉醉的女人,晚上睡覺時,他便把梅花塞在枕頭下,沉睡了。次日,子服便得了心病,不食不飲。王媽媽請來醫生看了看,也沒有看出有什麼異樣。就在此時,表哥吳生來拜訪,王子服在表哥面前打開心扉,對他說自己與梅花姑娘相見的來龍去脈。
堂兄吳生很仗義地表示,自己一定是幫堂兄達成了願望,替他問了問那個女人是否結婚。誰知道,吳生雖然走了,但無論回來後王子服問什麼他都矢口不答。王夫人急得吐血,吳生這才告訴他,原來這女子是吳生姑姑的女兒,從輩分上算也是王夫人的堂妹,家住西南部三十裡外的山上。
王子服求吳生帶他去山裡找女人,誰知吳生連連擺手,饒是王子服怎樣懇求也不肯答應。在吳生離開後,思念成疾的王子服拖著病體離開了家,獨自一人來到30裡外的山上。皇子服在小山上繞了半天,沒有找到一個人。正當他懷疑表哥欺騙自己的時候,忽然看見遠處有個妙齡女子在叫她的丫頭。
皇子服看了一眼,這不正是那個時候的梅花姑娘嗎!當王子服跑過去時,姑娘已經進來了。在子服敲門之後,一位老太婆領著他進屋。王子服和那老婦人聊了一會兒,原來那老婦人是吳生的舅舅。
子服說明來意,老太婆也不怪他失禮,朝內堂叫了一聲「嬰寧」。這個梅花姑娘讓子服心神不寧,她看見子服就掩嘴偷笑起來。皇子服向嬰寧表示愛慕,嬰寧卻沒有回答,仍然微微一笑。僕人對嬰寧說:「小姐瞧,這小子還在偷瞄你呢,看來他真是個小賊了。」嬰寧聽了這話,更加合情合理了。
由於王子服與這家人有親緣關係,於是他被邀請留下來吃晚餐。吃飯時,子服對老婦說,她要迎娶嬰寧。老婦人見子服彬彬有禮,又帥又帥,所以,便說這樁婚事很般配,是首肯。嬰寧仍然面帶笑容地望著王子服,朝他點點頭。飯後,王子服家裡的僕人牽著兩頭驢子到山裡去找子服,老婦囑咐嬰寧讓她跟著王子服一塊兒回家,或者去找王家的姑姑。
皇子服興高採烈地牽著嬰寧的手,二人騎著驢回了王家。回家後,王母見嬰寧長得漂亮,便直呼兒子眼界大開。王母問子服姑娘是誰,王子服便將嬰寧的家世一目了然。那時候,子服和嬰寧是遠親關係,所以兩個人的婚姻也沒有什麼問題。王媽媽對嬰寧很滿意,只是不知為什麼這個姑娘總是面帶微笑。
正在這時,子服的堂兄吳生來了。誰知道吳生剛一看見嬰寧,便拉著子服從屋裡出來,悄聲對他說:「這嬰寧,雖是姑母家的女兒,卻非姑母親生。姨媽病逝後,姑父一人鰥居,後來為狐妖所惑,得了虛症,不久便去世。嬰寧就是姑父和狐妖的女兒!我不願為你出頭,是因為我不想你像我姑姑那樣為狐妖所害。」不料,子服卻不以為然。
他喜歡嬰寧,幼稚的嬰寧也很喜歡他,既然兩人情投意合,就是人妖又有何分別?於是,王子服與嬰寧相見,二人便過上了神仙般的日子。不過,婚後的嬰兒寧或愛笑,無論怎樣也無法止息。嬰兒的微笑感染了每一個人,於是,在王家的院子裡,每天都會有歡聲笑語。
嬰寧以清初山東地區為創作背景,蒲松齡以民間崇拜靈獸為基礎,通過文學手法對民間民俗進行加工改造,增添了狐仙的人性魅力。通過對神仙鬼怪習氣的原生態描寫,蒲松齡批判地展示並抨擊了中國舊有的封建制度、封建文化中落後、迂腐、畸形甚至病態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