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坐著不運動也會有飢餓感

2020-12-16 復禾健康

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對於絕大多數的上班族來說,不知道有沒有這樣的體驗,繁忙的工作,讓自己忘記很多事情,例如吃飯。很多人一旦忙起來,猶如拼命三娘,似乎不把工作做完,是不會吃東西的。這樣的做法小編並不贊同。

合理的安排飲食時間,能夠以更飽滿的熱情、姿態投身到工作中來。當然,對於有些人來說,在工作的時候,還可能發現這樣的事情。那就是在吃飯的時候,自己也吃的很飽,但隨後的很短時間,竟然感覺到餓了,並且那種餓還十分的強烈。

有些人會拿出隨身攜帶的零食,吃了起來。當然,也有一些人會忍著餓。不由的讓人深思,感覺到飢餓,應該是從事很多體力勞動的人才有的感覺,上班族的工作,一坐就是一整天,怎麼出現的飢餓感比體力勞動者還要強烈?

在很早之前,美國的某個大學就做了一項實驗研究,在研究中證實了久坐比運動更能增加飢餓感,隨後出現了運動抑制食慾、靜坐提高食慾的結論。

關於腦力勞動

一些腦力勞動的上班族,每天需要大腦的不停運轉來維持高效率的工作。

大腦在這運轉過程中,需要消耗非常多的熱量。

在大家的印象中,感覺到飢餓,是胃部出現了指令,類似於說:我這邊的能量不足了,快點來補充。通常我們會想肚子餓,就是這樣的原因。

其實並非這樣,飢餓感的產生是由大腦發出的,而這樣的指令,則是身體葡萄糖不足,或者下降到某個水平式,發出了這樣的指令。從而提醒你,你餓了。

靜坐不代表不代謝、不消化

還有一些人會想著,身體能量的消耗,只有在不停運轉、劇烈運動的時候才會消耗的更快。靜坐的話,也會消耗能量,但會少於運動的。

這樣的觀點,僅僅對了一半,我們的身體在任何狀態下都會進行代謝,吃進身體的食物,通過消化代謝成了能量,以此來維持身體的運行。

但是,要說少於運動,這樣的絕對言論,無疑是不太對。要知道消化、代謝的速度還與人們的代謝有關。

對於很多上班族來說,即使一整天都坐著工作,所消耗的能量並不比運動的人低多少,而正是這樣的代謝速度,才會讓人產生飢餓感。

疲勞引起飢餓

從事體力勞動的人會說真累,要是有十斤牛肉我也能吃下。疲勞帶來的往往是飢腸轆轆。

而對於上班族來說,如果一整天都處於工作狀態,坐在椅子上,帶來的疲勞感絲毫不比體力勞動低,過度用腦會帶來疲乏,從而產生了飢餓感。

上班族怎麼解決晚飯

1、晚上6點左右吃飯最好

晚餐少吃睡得香,具體吃多少依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和個人的需要而定,以自我感覺不餓為度。晚餐千萬不能吃飽,更不能過撐。晚餐的時間最好安排在晚上18點左右,儘量不要超過晚上八點。八點之後最好不要再吃任何東西,飲水除外。並且,晚餐後四個小時內不要就寢,這樣可使晚上吃的食物充分消化。

2、晚上儘量不要喝酒

晚上儘量不要吃甜點、油炸食物,儘量不要喝酒。不少人有晚餐時喝酒的習慣,這種習慣並不利於健康,過多的酒精在夜間會阻礙新陳代謝,因酒精的刺激胃得不到休息,導致睡眠不好。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晚餐不要食用含鈣高的食物。比如蝦皮,帶骨小魚等一定不要吃,以免引發尿道結石。

3、在外應酬吃點糖醋豆芽

很多人晚上應酬不斷,又抽菸、又喝酒,飯也吃不好。其實,在外就餐可選擇範圍比較大,科學地選擇食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護自己的身體。由於應酬活動中大腦高度緊張,遠沒有在家吃飯時輕鬆,會造成腦供血不足;同時,在酒精和尼古丁等有害物質的聯合作用下,肝臟的解毒能力下降。

4、點外賣有營養原則

很多人總是想著等忙完再吃,卻不考慮胃的感受。如果非加班不可,也應叫個外賣,但一定要充分考慮營養,遵循不點煎炸食品,保證有蔬菜、粗糧,最好再配個水果的營養原則。點洋快餐時,最好放棄炸雞、炸薯條等油炸食品,將甜飲料換成不甜的熱紅茶或牛奶;點中餐時,要注意葷素搭配,比如兩個三鮮餡兒的包子,搭配一碗小米粥,再吃一盤白灼生菜或海帶絲,營養就比較平衡,包子、餃子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5、回家吃飯好處多

上班族應提高工作效率,儘量少加班,努力將應酬、聚餐安排在中午,爭取每天按時回家吃飯。研究顯示,在家就餐將吃得更營養,有助於控制體重,預防多種慢性病。回家吃飯還能幫孩子養成更合理的飲食習慣,提高學習成績,讓家庭關係更和諧。

由此可見,上班族靜坐工作帶來的飢餓感,還是需要引起重視的。不妨提前準備一點小零食,飢餓時吃一點,能夠緩解飢餓帶來的不舒適感覺。

通過文章的介紹,我們了解到晚餐千萬不能吃飽,更不能過撐。晚餐的時間最好安排在晚上18點左右,儘量不要超過晚上八點。八點之後最好不要再吃任何東西,飲水除外。還有晚餐一定要偏素,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為主,而蛋白質、脂肪類吃得越少越好。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運動完之後飢餓感就消失了?
    為什麼運動完之後飢餓感就消失了? 運動完後,原本飢腸轆轆的感覺卻消失了。
  • 人為什麼會有飢餓感?飢餓感的產生機制是怎樣的?
    營銷思維之一定要讓顧客保持飢餓感。那麼什麼是飢餓感,就是吃完之後感覺不飽就叫飢餓感,我們吃過方便麵的都知道,在我們吃方便麵如果只吃一包的時候是感覺沒有吃飽、還沒吃過癮,但是我們要是泡兩包的話又太多吃不下,當我們吃完一包方便麵感覺不過癮就會想著下一次再吃,這個是營銷家們通過無數次試驗,才得到方便麵的分量在多少才能讓消費者保持飢餓感,飢餓營銷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調低產量以期達到調控供求關係,製造供不應求的假象
  • 你為什麼經常感到飢餓? 飢餓感是怎麼來的?
    你為什麼經常感到飢餓? 飢餓感是怎麼來的?時間:2016-11-16 12:11   來源:觀察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你為什麼經常感到飢餓? 飢餓感是怎麼來的? 保持身材很重要,可為什麼就是覺得餓餓餓呢?要有效瘦身,首先最好知道你源源不斷的飢餓感來自哪裡。
  • 健身後為什麼感覺飢餓感越來越輕,卻越來越有精神,會損害身體嗎
    運動後不感覺餓,人卻越來越有精神,這是比較正常的現象,只要三餐正常吃,控制好攝入和消耗熱量之間的關係,適度運動,長此以往一般不會傷害身體,提問者可以繼續保持目前的飲食量。運動強度和運動時間。人之所以會有規律性地產生飢餓感,是由人體的消化、內分泌、神經系統共同協調的作用的結果。當停止進食四小時左右,或者體內食物消化完時,由於大腦需要消耗大量能量,血糖變低,大腦會發出需要進食的低血糖信號,提醒我們需要進食。
  • 餓了就馬上吃東西,這5種飢餓感是身體在「忽悠」你!
    常常忍不住納悶:為什麼剛吃完飯一會兒就餓了?為什麼剛運動完就餓了?為什麼加班到8點就餓了?……這究竟是因為什麼原因呢?為什麼你總是餓得這麼快?注意!你可能被「假飢餓感」給騙了!沒錯,其實"飢餓感"也會造假。有時候身體並不"餓",只是大腦會產生「飢餓感」,讓你誤以為自己餓了。
  • 不吃主食會讓你發胖,容易產生飢餓感!
    不吃主食會讓你發胖!主食中主要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不吃主食時,你可能會吃更多蛋白質和脂肪,攝入的熱量更高,肉肉就會找上門。另外,不吃主食的直接後果就是,脂肪無法充分燃燒,蛋白質也會快速分解,吃進去的蛋白質難以充分利用。
  • 孩子會丟失3歲之前的記憶?飢餓感、恐懼感為什麼會形成永久記憶
    小時候大腦發育還不完全,記憶也不會那麼深刻。所以有很多大人,長大後會想當然地認為,三歲之前的孩子不會有任何記憶。他們沒有想到那些忽視和小小的不重視,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影響,這種影響很可能會伴隨孩子一生。給孩子帶來最大影響的就是恐懼感犯罪心理學的專家常說,那些罪犯者最深的心理陰影,全部來自於幼年時期受到的傷害。
  • 節食減肥飢餓感最難熬 五個妙招來克服
    節食減肥,為什麼會帶給如此大的不適呢?除了常見的飢餓感,嚴重的還會帶來頭暈貧血等「附加效果」。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減肥,可不要減掉健康哦。   節食減肥 飢餓感最難熬   人類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因為受到食物匱乏的挑戰,大腦會有獲得高熱量食物以備不時之需的傾向。
  • 肌膚也會有飢餓感?沒想到一個擁抱,會對孩子這麼重要
    就比如一個擁抱,多麼簡單的動作啊,可是也許你會犯難了,多難為情啊?但是,缺少關愛的孩子會不會因此而感到孤獨和冷清呢?晚上,我在瀏覽網頁的時候,讀了一篇關於孩子需要不需要擁抱的文章,說的是:在某福利院裡,孩子們有很好的食物、衣服玩具,但是工作人員發現,孩子們常常發育慢、體質差,甚至眼神呆滯。為什麼會這樣呢?
  • 如何克服飢餓感?
    如果不是因為管不住嘴,就不會有減肥的煩惱。對於吃貨來說,管住嘴,那就是壓抑自己的本性。那是非常的難過的,也是非常的煎熬的。看到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卻只能流口水,那是多麼殘忍的事情。節食,面臨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克服飢餓感。
  • 為什麼我們在夏季感覺不那麼飢餓?
    強調熱氣騰騰的美味佳餚並不那麼令人著迷關於為什麼我們在夏天感覺不那麼飢餓有幾種理論熱量往往會蒸發身體的水分是炎熱的天氣讓我們失去了對食物的興趣,還是因為過熱會導致我們過度加水?究竟是什麼影響了我們的胃口?讓我們深入挖掘一下,了解一些答案。根據營養學家和生理學家的說法,「有幾種理論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在夏天感覺不那麼飢餓或冬天更多。一種理論認為光量可以刺激飢餓。它說當光線減少時我們的身體會自然地開始渴望食物儲存它。你的身體害怕它可能不會得到更多。
  • 葉氏藥業|減肥期間飢餓來襲怎麼辦?學會4招讓你輕鬆消除飢餓感!
    不過,雖然減肥陣營在不斷地壯大,但最終減肥成功的人數依舊不太理想,有許許多多的人在途中就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放棄了,畢竟減肥也不是一樣容易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減肥最重要的就是堅持,沒有任何辦法能夠迅速讓你瘦下來,即使有也是需要你的身體健康作為條件,得不償失。而今天,葉氏藥業小助手就帶大家來解決一個減肥途中比較難克服的問題——飢餓感!
  • 「祖師爺」不保佑缺乏飢餓感的男明星
    李汶翰在《我就是演員》中飾演韋小寶,演技受到評委質疑向來毒舌的李誠儒老師看完張頌文的表演,找到了李汶翰演戲不動心的原因:他「沒餓著過」,「老戲班有句非常經典的話,能耐是餓出來的。」 這話說得不錯。張賢亮小說《綠化樹》裡,主人公說:「『吃飽了不餓』這個真理,我花了25年時間才知道。
  • 以下幾點對消除飢餓感有幫助
    美食幾乎是所有人的最愛,幾乎沒有多少人看到美食會止不住腳步的,而今現在的生活條件變得越來越好,美食也是越來越多了,肥胖的人也越來越多了,而多數的胖人都是吃出來的,沒有幾個胖人的胃不大,胃大了胃口自然變大了,一頓不吃就餓的慌,只有吃吃吃才能解決這種飢餓感,想要減肥就得先把胃變小,那麼既不想動又想要胃變小該有什麼方法呢?還是要通過幾下吃法可能會有所改善。
  • 能夠讓魚產生飢餓的藥有哪些?什麼藥讓魚產生飢餓感?
    能夠讓魚產生飢餓的藥有哪些?什麼藥讓魚產生飢餓感? 釣魚時,無論使用多好的誘魚劑,只要魚不開口,誰也沒轍。所以,促食也是釣魚成敗的關鍵。今天我們給釣友們介紹幾款促食效果較好的釣魚小藥,這幾種釣魚小藥都是屬於魚類飢餓激素。
  • 適度飢餓感有利於身體健康?堅持下來,好處或會悄然造訪
    生活中有很多的疾病都是吃出來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想要更好的養生,保持適度的飢餓,對於身體健康還是特別有利的。為什麼說保持適度飢餓感有利健康?適度的保持飢餓感,還能夠使人的頭腦保持清醒狀態,集中注意力的應對工作或者是學習。但是在生活中往往有很多朋友抵擋不住美食的誘惑,經常會看到好吃的東西,就忍不住的多吃。這個時候不會去考慮腸胃的感受,其實在享受美食的時候,也不能夠及時地傳遞給大腦信息,這樣容易吃得過飽。
  • 想要有助於孩子長高,有必要保持適度的「飢餓感」
    導讀:想要有助於孩子長高,有必要保持適度「飢餓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想要有助於孩子長高,有必要保持適度「飢餓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為什麼飢餓的時候,肚子會「咕咕」叫?如果不餓也叫,就要當心了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每當自己飢餓的時候,就會聽到肚子裡傳來「咕咕」的叫聲。中國有句成語叫做「飢腸轆轆」,就是用車輪行進的聲音,形容肚子餓的時候發出的響聲。這種「咕咕」聲,在飢餓時出現很正常。但是如果在不餓的時候肚子裡也會出現響聲,很可能就是身體在「提醒」自己出現了問題。
  • 一運動就頭昏?四個方法避免運動時頭暈飢餓
    但有些人,在運動中或運動後出現頭暈、飢餓,特別是剛剛參加運動行列的新成員,這些症狀更為明顯。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這不奇怪,這是你體內臟器之間發生了「激烈競爭」造成的。具體說就是,機體的運動系統突然跳出來,毫不客氣地搶劫了血中的能量———葡萄糖,而造成血糖突然降低,即「運動性低血糖」狀態,致使大腦的能量供應不足,便引起了某些大腦飢餓症狀。  人所共知,葡萄糖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大腦是消耗葡萄糖最多的組織,大腦內不能儲存葡萄糖,它需要隨時由血糖供應。
  • 飢餓感太強,可不是身體好的象徵,多是5類病找上門了
    肚子餓的原因有很多,人的生理活動的能量來源不外乎糖分、脂肪或胺基酸,當攝入的能量不足或人體內供能物質不足,飢餓感自然就產生了,這是人體自我保護機制的產生,也是給自己的一個提醒。大家不可不在意,如果不及時補充食物,飢餓感就會消失,因為生理反應會產生分解肝糖原,長此以往,倒也不是什麼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