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膚也會有飢餓感?沒想到一個擁抱,會對孩子這麼重要

2020-10-19 小樂老師教育課堂

中國的父母,都比較含蓄內斂,我們常常羞於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習慣於將愛遮掩地嚴嚴實實。就比如一個擁抱,多麼簡單的動作啊,可是也許你會犯難了,多難為情啊?但是,缺少關愛的孩子會不會因此而感到孤獨和冷清呢?

晚上,我在瀏覽網頁的時候,讀了一篇關於孩子需要不需要擁抱的文章,說的是:在某福利院裡,孩子們有很好的食物、衣服玩具,但是工作人員發現,孩子們常常發育慢、體質差,甚至眼神呆滯。

為什麼會這樣呢?院長只好請來科研工作者們幫助尋找

原因。通過研究發現,這些孩子物質條件不錯,但沒有正常家庭的孩子發育好,是因為他們太缺乏擁抱和愛撫。

對於很多父母來說,我們平常都在為生計奔波,很少照顧孩子或者關心孩子的內心世界,擁抱孩子作為一種良好的親子溝通方式,如果家長們能抓住這個便利條件的話,一定能讓你和孩子之間的距離更近一步。

一位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曾意味深長地對說過這樣一句話,他說:孩子太需要父母的擁抱了,嬰兒期缺乏擁抱,孩子易生病、情緒易煩躁;就算漸漸長大學習獨立後,他們仍然需要這種身體的支持。

擁抱孩子是告訴他們,不管什麼時候,不管你犯了多大的錯誤,我們對你的愛都不會變。擁抱是一種力量,它是家長借著身體的接觸來告訴孩子,我們永遠愛你。這種愛將變成孩子生命中的一個重要的部分。

有些家長可能會說,擁抱的作用真的有你說的那麼神奇嗎?

我認為是毫無疑問的。心理學研究早就證明,擁抱是人類心理和精神發展的重要因素,是慰藉心靈的雞湯。對於天真爛漫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心靈更脆弱,更容易受到傷害和孤獨的侵襲。

而且每個孩子都有皮膚飢餓感,當孩子被擁抱時,他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也是比較強烈的。這是人類情感發展的重要基礎。孩子長期不被擁抱,他的心靈是孤獨的,嚴重時甚至會出現「戀物癖」的症狀,形成敏感、膽小、脆弱的人格特徵。

西方有一種禮儀就是擁抱。在西方人看來,這是一種很平常的禮權,而對於含蓄的中國父親們來說,要擁抱已經長大一些的孩子可能會讓他們難為情。但為了孩子,作為父母,我們費心費力,甚至不吝惜自己的健康和生命,為什麼會對擁抱懷有畏懼心理呢?

我覺得作為父親,這一點,我做到了。我常常這樣提醒自己,孩子的肌膚也會有飢餓感的,如果長期處於飢餓狀態,就會在外面尋求滿足,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就容易早戀。

其實很多「問題」孩子只是想引起家長們的注意,想讓爸爸媽媽多給他們一些關心而已,有時一個擁抱比你說什麼都管用,所以我常常提醒自己,你今天擁抱孩子了嗎?

兒子剛出生時,我就為他哭了是不是需要抱抱感到困惑。後來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了一篇文章,文章說如果孩子缺乏擁抱,容易產生焦慮症,長大後會比其他孩子更愛哭、易生病,情緒易衝動,從此以後,我開始明白,作為父親,我可能不如母親那樣給兒子遇到的關懷,但至少我應該擁抱孩子。

慢慢地,兒子長大了。而我仍然堅持經常擁抱兒子。比如,早晨起床後,我會在兒子床邊輕輕地說「早上好」,然後給他一個溫柔的擁抱,兒子在微笑中醒來,高高興興地去上幼兒園了。

到了幼兒園大門口的時候,我還會給他一個擁抱,然後大聲地對兒子說,我愛你!每當這時候,我會發現兒子特別高興和自豪。

兒子也會大聲對我說爸爸,我也愛你!因為這件事,我和兒子被幼兒園的老師視為滑稽的一對,但我和兒子都非常樂意接受這樣的稱號。下午放學接兒子的時候,我總是蹲下身子,張開雙臂迎接兒子的「投懷送抱」。

一天,兒子的班主任跟我說你家兒子在學校表現得真乖,別的小朋友有困難,他都會主動幫忙;如果小朋友哭了,他還會過去看著他,輕輕地安慰,真是太可愛了。

老師的話,讓我激動了好長時間,也許這就是擁抱的結果吧。

如我在上面說到的,可能我們的家長們不會像西方人那麼熱情。畢竟,對於我們東方人來說,人與人之間的擁抱實在是不多見,對自己的孩子也不例外。

其實,擁抱這個再平常不過的動作,對孩子卻有著魔法般的魅力,在愛的擁抱中長大的孩子,也一定會去擁抱別人,關心別人。

當然,父親們不妨換一種接近擁抱的方式,如握手、拍拍孩子的頭或者後背、用力握孩子的雙肩、輕撫孩子的頭髮等。這些「體態語言」同樣可以表達豐富的情感。我想孩子會從父母的微笑和擁抱中獲得愛的信息。

無論你手頭有多忙,請放下手裡手機,給孩子一個熱烈的擁抱,讓擁抱傳達出你發自內心的愛吧!

相關焦點

  • 孩子會丟失3歲之前的記憶?飢餓感、恐懼感為什麼會形成永久記憶
    所以有很多大人,長大後會想當然地認為,三歲之前的孩子不會有任何記憶。他們沒有想到那些忽視和小小的不重視,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影響,這種影響很可能會伴隨孩子一生。給孩子帶來最大影響的就是恐懼感犯罪心理學的專家常說,那些罪犯者最深的心理陰影,全部來自於幼年時期受到的傷害。
  • 人為什麼會有飢餓感?飢餓感的產生機制是怎樣的?
    營銷思維之一定要讓顧客保持飢餓感。那麼什麼是飢餓感,就是吃完之後感覺不飽就叫飢餓感,我們吃過方便麵的都知道,在我們吃方便麵如果只吃一包的時候是感覺沒有吃飽、還沒吃過癮,但是我們要是泡兩包的話又太多吃不下,當我們吃完一包方便麵感覺不過癮就會想著下一次再吃,這個是營銷家們通過無數次試驗,才得到方便麵的分量在多少才能讓消費者保持飢餓感,飢餓營銷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調低產量以期達到調控供求關係,製造供不應求的假象
  • 孩子睡覺喜歡摟著媽媽,不想讓媽媽離開,可能是「肌膚飢餓」作怪
    平日裡淘淘看起來都很勇敢,可是唯獨在晚上睡覺的時候,特別希望能夠有媽媽陪在身邊,並且淘淘的小手一直會緊緊的摟著媽媽的胳膊,似乎這樣才能夠讓他有安全感。不管媽媽在忙什麼,只要是淘淘想要睡覺了,媽媽就必須得讓他摟著才行。媽媽不明白,向來很獨立的淘淘為什麼在摟著媽媽睡覺這件事上如此執著?其實這就是典型的「肌膚飢餓」表現。
  • 幼兒舞蹈啟蒙班到底有沒有必要?沒想到對孩子這麼重要
    幼兒舞蹈啟蒙班到底有沒有必要?沒想到對孩子這麼重要!當重複之後的結果被驗證是正確的話,孩子會很快樂;如果被驗證是錯誤的話,孩子就會在下一次重複中校正自己。在興趣啟蒙中,如果了解了孩子的這種心理特點,就不會覺得難以理解或試圖改變他。 (3)適當的練習:對於啟蒙班的孩子,每天需要多長時間練習舞蹈才是正確合適的?
  • 為什麼坐著不運動也會有飢餓感
    有些人會拿出隨身攜帶的零食,吃了起來。當然,也有一些人會忍著餓。不由的讓人深思,感覺到飢餓,應該是從事很多體力勞動的人才有的感覺,上班族的工作,一坐就是一整天,怎麼出現的飢餓感比體力勞動者還要強烈?在很早之前,美國的某個大學就做了一項實驗研究,在研究中證實了久坐比運動更能增加飢餓感,隨後出現了運動抑制食慾、靜坐提高食慾的結論。
  • 想到了她可能很醜,沒想到會這麼醜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以老太婆為主角的繪本一般都很好看,《花婆婆》《謎語》《討厭黑夜的席奶奶》《樓上的奶奶和樓下的奶奶》《老婆婆吞了一隻蒼蠅》《丟飯糰的笑婆子》……可能對孩子來說,老太婆既有家人般的親切感,又有年齡差造成的距離感,她們可以滑稽,也可以擁有智慧,也可能有點傻,也可能擁有魔法……而且
  • 給你的孩子一個擁抱吧
    我小時候考試得了滿分像爸爸媽媽報喜時,得到的最多是誇讚和獎勵,像擁抱之類的身體接觸是從來沒有的。最近因為各種原因接觸了心理學這門學科,在學習的過程中,我遇到了一個很有趣的實驗,是「哈洛的恆河猴實驗」,這個實驗把新生的恆河猴從母猴身邊抱離,以後的一百多天裡,實驗人員給小恆河猴安排了兩個新母親,一個是「鐵絲媽媽」,一個是「布料媽媽」,「鐵絲媽媽」胸前掛著奶瓶,而「布料媽媽」只是全身裹著布料
  • 你為什麼經常感到飢餓? 飢餓感是怎麼來的?
    你為什麼經常感到飢餓? 飢餓感是怎麼來的?時間:2016-11-16 12:11   來源:觀察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你為什麼經常感到飢餓? 飢餓感是怎麼來的? 保持身材很重要,可為什麼就是覺得餓餓餓呢?要有效瘦身,首先最好知道你源源不斷的飢餓感來自哪裡。
  • 你的寶寶可能是「情感飢餓」了…
    心理學家分析,如果一個人從小就缺乏父母長輩肢體上的擁抱、愛撫等,那麼他便會患上皮膚饑渴症。 什麼是皮膚饑渴症? 肌膚饑渴症(skin hunger)也叫「觸覺剝奪」,是情感剝奪的一個方面。當我們想要的觸摸量和實際收到的存在差距時,就會感到皮膚饑渴。
  • 會解壓的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比一個新玩具更重要100倍
    一次兩次三次,你開始本能地認為這是作為父母應有的責任,時間久了這些情況累積,媽媽們會厭倦這樣的生活方式,甚至導致神經衰弱。「超人媽媽」累了,不想動,不想說話。此時孩子的哭鬧和其他人的不理解會刺激你情緒爆發,處理孩子的問題也會控制不住用吼叫的方式。難過的是,每次情緒發洩後,又因自己的言行不當產生負罪感:對不起孩子,媽媽剛才吼你了。
  • 寶寶睡前揪耳朵,並非"怪毛病",而是"另類飢餓"的表達
    "皮膚飢餓"是一個心理學上的詞彙,它指的是人們對於與他人皮膚的接觸和摩擦的需求。尤其是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和母親的皮膚接觸以及被母親撫摸是十分重要的。他們設置的其中一個替代者是在胸前綁有奶瓶的金屬絲材料做成的猴媽媽,而另一個替代者則是胸前不安裝奶瓶的由柔軟的類似猴子皮膚的布料做成的猴媽媽。在人們往常的印象中,小猴最渴望的應該是奶,因此人們會以為小猴將一直呆在胸前掛有奶瓶的猴媽媽的身旁。
  • 2020:保持飢餓感,獲得幸福力
    白巖松曾說「想讓自己變得更好,恐怕要從真正的飢餓感開始。」其實,保持飢餓感和延遲滿足感,都是獲得幸福感的手段、途徑,這應該成為我們每個人的標配。■ 胡楊周日中午,做了牛肉麵,我沒吃,照例出去散步一個小時。回來躺在沙發上,感覺肚子在提抗議。好久沒聽到肚子咕咕叫的聲音了,那一刻心裡居然有點歡喜,竟然也沒有了睡意。
  • 2020:保持飢餓感 獲得幸福力
    而恢復飢餓感會調動我們的好奇心甚至專注力,這類似一種內在的激活。白巖松曾說「想讓自己變得更好,恐怕要從真正的飢餓感開始。」其實,保持飢餓感和延遲滿足感,都是獲得幸福感的手段、途徑,這應該成為我們每個人的標配。胡楊周日中午,做了牛肉麵,我沒吃,照例出去散步一個小時。回來躺在沙發上,感覺肚子在提抗議。
  • 不洗臉皮膚會變好?外國人親測一個月不洗臉,沒想到變化這麼大!
    不洗臉皮膚會變好?外國人親測一個月不洗臉,沒想到變化這麼大!現在很多人都會因為明星們或者是網紅主播的一句話,影響自己的判斷能力,比如在一檔節目《媽媽咪呀》張栢芝就曾經說過「我一個星期不洗臉都行」,還有咱們的範爺,在微博上也說過,不洗臉才是最好的護膚方法而在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的一位女作家,嘗試一個月不洗臉,你猜發生了什麼?皮膚居然比以前更!好!了!納尼?真的嗎?
  • 適度飢餓感有利於身體健康?堅持下來,好處或會悄然造訪
    隨著人們養生意識的不斷提高,大家對於飲食也開始比較注意,以前的時候總是想著如何吃飽,現在更重要的是要吃出健康。生活中有很多的疾病都是吃出來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想要更好的養生,保持適度的飢餓,對於身體健康還是特別有利的。
  • 以下幾點對消除飢餓感有幫助
    美食幾乎是所有人的最愛,幾乎沒有多少人看到美食會止不住腳步的,而今現在的生活條件變得越來越好,美食也是越來越多了,肥胖的人也越來越多了,而多數的胖人都是吃出來的,沒有幾個胖人的胃不大,胃大了胃口自然變大了,一頓不吃就餓的慌,只有吃吃吃才能解決這種飢餓感,想要減肥就得先把胃變小,那麼既不想動又想要胃變小該有什麼方法呢?還是要通過幾下吃法可能會有所改善。
  • 娃必須摸著媽媽才能睡著,多半是「另類飢餓」,溫和糾正有技巧
    一朝分娩,突然把他從熟悉的環境中剝離出來,難免會產生一些不安全的感覺。因此,剛出生不久的寶寶,會有各種本能的反射,也特別容易哭鬧,需要家長的安撫。關於另類飢餓其實孩子不僅身體會感覺到餓,心理和觸覺一樣會,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肌膚饑渴症」。但我們需要了解,所謂的「肌膚饑渴症」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病,而是一種情感上的「迫切需求」,孩子以肌膚接觸的方式,來獲取一定的安全感和寄託。
  • 葉氏藥業|減肥期間飢餓來襲怎麼辦?學會4招讓你輕鬆消除飢餓感!
    不過,雖然減肥陣營在不斷地壯大,但最終減肥成功的人數依舊不太理想,有許許多多的人在途中就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放棄了,畢竟減肥也不是一樣容易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減肥最重要的就是堅持,沒有任何辦法能夠迅速讓你瘦下來,即使有也是需要你的身體健康作為條件,得不償失。而今天,葉氏藥業小助手就帶大家來解決一個減肥途中比較難克服的問題——飢餓感!
  • 都怪家長沒讓孩子感受「飢餓感」
    其實方法很簡單,孩子不是不吃,而是不餓,家長試試讓孩子感受下「飢餓感」!讓寶寶感受飢餓感寶寶絕大多數時候不肯乖乖的坐下來吃飯,其實就是寶寶根本不餓。而咱們的家長又總怕「餓」了孩子,逼迫著孩子用餐。尤其是老一輩的爺爺奶奶們,生活的年代經常吃不飽穿不暖,現在有了孫輩後就生怕孩子餓著了。爸爸媽媽就需要給家裡老人首先轉變觀念,堅決不餵飯,哪怕餓一頓也不怕,全家人要統一戰線。怎樣讓孩子感受飢餓感呢?當到了用正餐的時間,孩子吃兩口就跑了,家長不勸說:「寶貝,再吃兩口」也不強行制止,「玩什麼玩,吃了飯再玩」。
  • 與「另類飢餓」有關
    「另類飢餓」:寶寶的皮膚根據醫生的解釋,寶寶的飢餓感並不只是體現在腸胃上,還包括身體肌膚表面,想要親暱的願望非常強烈,而從家長那裡又得不到滿足,於是就擅自採用喜歡的方式去聯結和母親之間的皮膚接觸。這時候,如果父母能夠整日擁抱著寶寶,或者給寶寶以充分的愛撫,那就能彌補這種不安,反之便會將不安全感擴大,由此形成了皮膚飢餓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