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父母,都比較含蓄內斂,我們常常羞於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習慣於將愛遮掩地嚴嚴實實。就比如一個擁抱,多麼簡單的動作啊,可是也許你會犯難了,多難為情啊?但是,缺少關愛的孩子會不會因此而感到孤獨和冷清呢?
晚上,我在瀏覽網頁的時候,讀了一篇關於孩子需要不需要擁抱的文章,說的是:在某福利院裡,孩子們有很好的食物、衣服玩具,但是工作人員發現,孩子們常常發育慢、體質差,甚至眼神呆滯。
為什麼會這樣呢?院長只好請來科研工作者們幫助尋找
原因。通過研究發現,這些孩子物質條件不錯,但沒有正常家庭的孩子發育好,是因為他們太缺乏擁抱和愛撫。
對於很多父母來說,我們平常都在為生計奔波,很少照顧孩子或者關心孩子的內心世界,擁抱孩子作為一種良好的親子溝通方式,如果家長們能抓住這個便利條件的話,一定能讓你和孩子之間的距離更近一步。
一位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曾意味深長地對說過這樣一句話,他說:孩子太需要父母的擁抱了,嬰兒期缺乏擁抱,孩子易生病、情緒易煩躁;就算漸漸長大學習獨立後,他們仍然需要這種身體的支持。
擁抱孩子是告訴他們,不管什麼時候,不管你犯了多大的錯誤,我們對你的愛都不會變。擁抱是一種力量,它是家長借著身體的接觸來告訴孩子,我們永遠愛你。這種愛將變成孩子生命中的一個重要的部分。
有些家長可能會說,擁抱的作用真的有你說的那麼神奇嗎?
我認為是毫無疑問的。心理學研究早就證明,擁抱是人類心理和精神發展的重要因素,是慰藉心靈的雞湯。對於天真爛漫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心靈更脆弱,更容易受到傷害和孤獨的侵襲。
而且每個孩子都有皮膚飢餓感,當孩子被擁抱時,他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也是比較強烈的。這是人類情感發展的重要基礎。孩子長期不被擁抱,他的心靈是孤獨的,嚴重時甚至會出現「戀物癖」的症狀,形成敏感、膽小、脆弱的人格特徵。
西方有一種禮儀就是擁抱。在西方人看來,這是一種很平常的禮權,而對於含蓄的中國父親們來說,要擁抱已經長大一些的孩子可能會讓他們難為情。但為了孩子,作為父母,我們費心費力,甚至不吝惜自己的健康和生命,為什麼會對擁抱懷有畏懼心理呢?
我覺得作為父親,這一點,我做到了。我常常這樣提醒自己,孩子的肌膚也會有飢餓感的,如果長期處於飢餓狀態,就會在外面尋求滿足,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就容易早戀。
其實很多「問題」孩子只是想引起家長們的注意,想讓爸爸媽媽多給他們一些關心而已,有時一個擁抱比你說什麼都管用,所以我常常提醒自己,你今天擁抱孩子了嗎?
兒子剛出生時,我就為他哭了是不是需要抱抱感到困惑。後來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了一篇文章,文章說如果孩子缺乏擁抱,容易產生焦慮症,長大後會比其他孩子更愛哭、易生病,情緒易衝動,從此以後,我開始明白,作為父親,我可能不如母親那樣給兒子遇到的關懷,但至少我應該擁抱孩子。
慢慢地,兒子長大了。而我仍然堅持經常擁抱兒子。比如,早晨起床後,我會在兒子床邊輕輕地說「早上好」,然後給他一個溫柔的擁抱,兒子在微笑中醒來,高高興興地去上幼兒園了。
到了幼兒園大門口的時候,我還會給他一個擁抱,然後大聲地對兒子說,我愛你!每當這時候,我會發現兒子特別高興和自豪。
兒子也會大聲對我說爸爸,我也愛你!因為這件事,我和兒子被幼兒園的老師視為滑稽的一對,但我和兒子都非常樂意接受這樣的稱號。下午放學接兒子的時候,我總是蹲下身子,張開雙臂迎接兒子的「投懷送抱」。
一天,兒子的班主任跟我說你家兒子在學校表現得真乖,別的小朋友有困難,他都會主動幫忙;如果小朋友哭了,他還會過去看著他,輕輕地安慰,真是太可愛了。
老師的話,讓我激動了好長時間,也許這就是擁抱的結果吧。
如我在上面說到的,可能我們的家長們不會像西方人那麼熱情。畢竟,對於我們東方人來說,人與人之間的擁抱實在是不多見,對自己的孩子也不例外。
其實,擁抱這個再平常不過的動作,對孩子卻有著魔法般的魅力,在愛的擁抱中長大的孩子,也一定會去擁抱別人,關心別人。
當然,父親們不妨換一種接近擁抱的方式,如握手、拍拍孩子的頭或者後背、用力握孩子的雙肩、輕撫孩子的頭髮等。這些「體態語言」同樣可以表達豐富的情感。我想孩子會從父母的微笑和擁抱中獲得愛的信息。
無論你手頭有多忙,請放下手裡手機,給孩子一個熱烈的擁抱,讓擁抱傳達出你發自內心的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