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站在風口上的朱棣,是靠運氣成為皇帝的嗎?

2020-10-18 高博新視野

時運不濟,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王勃

運氣是什麼?

人類生存的宇宙是由一些基本原則制定的,這些就是所謂的天道,無法改變。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基因決定了貓吃老鼠是必然,而老鼠如何逃生跟貓如何吃到老鼠則是隨機的。

我們生存的世界是由上帝創造的,上帝辛勤工作了六天,制定了宇宙的基本規則跟運行規律,從此就讓宇宙按照這些基本規則運行,而上帝第七天就去休息了,從此以後上帝再也沒有在這個宇宙出現過.....

換句話說,對於宏觀世界來說,一切都是必然的。必然=「條件完全相同,則結果完全相同」。

只要條件相同,太陽必然每天升起。

但是對於微觀世界,或對於單個人來說,又是偶然的。人由於力量的弱小,永遠會有無法了解和掌控的事情。

一件小小的事情,就會讓你看不見明天的太陽。

因而運氣是存在的,有些人就會中彩票拿走巨額的獎金,而有的人終其一生也無法中一次五百萬。

永樂大帝朱棣就是一個運氣極好的人,好到大多數人懷疑人生。

且不說他生的好,就說他在朱棣在「靖難之役」中三次神風助戰,如有神助,不是一次是三次。

換句話說等於今天,你連續三次買彩票中五百萬。

中國歷史上「藩王」造反,是很難成功的。

1,一是名不正,言不順。社會自有秩序,挑戰全社會的秩序需要極強大的力量跟自信心。

2,實力不如中央,以一隅對全局。

朱棣造反成功,成為「永樂大帝」實是因為三次不可思議的運氣。

一,白溝河之戰。

明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朱棣率20萬大軍與李景隆,平安率領的60萬朝廷大軍,大戰白溝河。

朱棣率北軍雖拼死奮戰,但南軍及先鋒平安也不是吃素的,眼看朱棣及北軍即將大敗。

但突然颳起了大風,吹折了中軍李景隆將旗,在封建社會人人都是很迷信的,大風吹斷將棋讓南軍軍心動搖。

朱棣北軍軍心大震,朱棣更是乘風縱火,風借火勢,人靠火威,北軍揮師猛攻。南軍潰散,死傷十餘萬人。

白溝河之戰是決定性的戰役。北軍從此實力勝過南軍,朱棣由此轉守為攻,取得戰略上的主動。

如果不是大風吹折李景隆將旗,而朱棣北軍又在上風口,朱棣焉能取勝。

真是: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平安是英雄如何,南軍實力強過北軍又如何!奈何朱棣有運氣。

二,夾河之戰。

明建文三年(1401年)二月至三月,朱棣率燕師南下與名將盛庸率領的二十萬南軍戰於夾河。

二十三日,雙方復戰,盛庸大軍據西南,燕師控東北,激戰半日,互有勝負。突然東北風大作,塵沙飛揚,燕師乘有利之風勢,從左右兩翼橫擊,盛庸軍敗逃德州,死傷10餘萬人。

朱棣是風神眷顧的「天選之子」嗎?第二次風來助他。

三,滹沱河之戰。

1401年(明建文三年)閏三月初七日,朱棣率北軍與南軍吳傑,平安部戰於滹沱河。

朱棣是馬上皇帝,親率主力突入南軍陣地,遭到南軍的拼命反擊,死傷甚眾。

突然又是狂風大作,塵沙飛揚,朱棣乘風突進,南軍潰敗,被斬首6萬餘級。

此戰後,建文帝失去了最後一點本錢,十三日,朱棣率軍進抵南京,守將李景隆和谷王朱穗開門迎降,朱允炆於宮中自 焚死(一說出走為僧)。

朱棣即皇帝位稱成祖,改元「永樂」。

實在是太過神奇,三次都是狂風助朱棣,而且朱棣都是上風頭,更重要的是朱棣很好地運用了大風。

雷軍曾經說過: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朱棣就是三次都站在風口上的豬。

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站在風口上,如何變成豬,畢竟大風吹的起豬,卻不一定吹的起大象!

相關焦點

  • 朱元璋曾斷言朱棣不合適做皇帝,朱棣說:我做出點成績給你看看
    明朝歷經十六帝,共計276年,朱元璋定鼎天下,勤於政務,明朝經濟繁榮,政治昌盛,眾多明朝皇帝中最有作為的皇帝一共有兩個,第一個就是明太祖朱元璋,而第二個就是明成祖朱棣。不過,曾經的朱元璋卻斷言朱棣並不適合做皇帝,而且還幾次三番的打壓朱棣。你可知道這是為什麼?小編這就來為你解密。
  • 明朝皇帝朱棣生命中重要的三個女人,還曾為一個血染後宮
    隨著《大明風華》的演繹,朱棣的大家長的形象活靈活現地出現在了我們的面前,他一會懷疑自己的兒子會對自己的皇位有想法,一會又把大傢伙聚在一起團感情,真是圈粉無數。其實朱棣的感情生活,也是相當精彩的。在他做了皇帝後,有三個女人在他的生命力留下了重要的痕跡,那麼誰才是他的最愛呢?
  • 明成祖朱棣,既然上天不給我皇帝之位,我就靠自己的實力拿下皇位
    不看其他因素,只比較朱允炆和朱棣兩個人的文武才能和處理政事的能力來看,我認為朱棣是勝過他的侄子朱允炆。如果朱允炆當皇帝的話,還真不一定能比他叔叔當得好。畢竟朱允炆耳根子太軟了,有沒有什麼心計,這樣的人處理政事會猶豫不決,也會被大臣們擺弄。為什麼朱棣更適合當皇帝呢?
  • 為什麼朱元璋、朱棣可以一言九鼎,而後期皇帝卻處處受文官制約?
    那麼為何朱棣之後的皇帝們經常受到為官集團的制約? 朱棣雖然並非開國功臣,但他卻在之後的戰火中磨練自身,成為當時最優秀將領。朱元璋布衣出身,在戰場上摸爬滾打多年,眼中不揉一點沙子,對戰局判斷極為準確。這些素質都是守成之君不具備的。
  • 不是開國皇帝的朱棣,比開國皇帝更狠,更有魄力
    建文四年(1402年)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的叔父,起兵造反,奪了侄兒的皇權,成為了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不是開國皇帝的朱棣,比開國皇帝更狠——確地說,他才是朱元璋的最佳接班人,強權政治在他手裡玩得溜溜轉。
  • 朱棣當了22年皇帝,為何沒有再生一個兒子,真相居然是這樣
    導語:朱棣當了22年皇帝,為何沒有再生一個兒子,真相居然是這樣朱棣這個皇帝大家對他的褒貶不一,受到很多人的指指點點,建文帝自從存亡成謎後,朱棣就整天過的提心弔膽,也有可能是因此患上了疾病幸好他在當皇上之前,有著四個兒子和五個女兒,大兒子是朱高熾,他也就是後來當了10個月皇帝的明仁宗。另外的像朱高煦是漢王,朱高燧則是簡王,朱高燨命數不好夭亡。其他另外的五個女兒都嫁給了當時的王公貴族。讓大家一下子反應過來的是,原來朱棣和趙構都有著一個尷尬的共同點,所以這麼些年膝下再沒有生兒育女。
  • 還原一個真實的建文帝:他真的鬥不過朱棣嗎?也許只是運氣不好
    可見,這本身就是由於分封制和中央集權之間產生的無法調和的矛盾導致的,藩王都希望皇帝不要來管自己,而皇帝肯定想把所有的大權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皇帝只要一削藩,藩王肯定反。畢竟藩王也不傻坐等著自己一朝回到解放前,所以這個削藩在歷史上是無解的,除非這些藩王都是一群沒有腦子的貨,心甘情願讓皇帝來削自己的藩。
  • 是明朝皇帝朱棣
    其實才不是呢,紫禁城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永樂大帝朱棣建造的,仿的是南京紫禁城。建這座皇城的目的很簡單,明朝本來定都南京,但朱棣想遷都北京,既然如此,肯定得在北京建造配得上皇室身份的家。中國人從古至今,家國觀念都很重。家的原意就是指房屋、住所,漢字的「家」是個象形字,上面是屋頂,下面是豬。意為頭上有遮擋風雨的屋頂,再養上一些滿足生活所需的家畜,如此才能成為一個家。
  • 明成祖朱棣五次北伐,都取得了成功,為什麼沒有佔據更多的領土?
    明成祖朱棣奪位成功後,並沒有在南京登基,而是遷都北京,回到當藩王的地方。過去,朱元璋給朱棣的任務就是防備北方的蒙古人進入中原,朱棣當藩王時,這個任務完成得很好。但當了皇帝後,卻沒有放下這個擔子,而是以天子的身份,當起了國門的守衛者。
  • 三次大風|姚廣孝又來作妖了,他要送朱棣一頂白帽子
    宰了朱棣,回家過年!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越是看起來簡單的事情,越會栽意想不到的跟頭。我們可以推測這是妖僧姚廣孝和朱棣預謀已久的,於是姚廣孝開啟了在戰場上的第一次「作妖」。「風起!」姚廣孝第一次作妖。老將出馬,一個頂倆,不僅殺了朱棣的大將譚淵,還重傷了張玉。朱棣再一次被打成狗。「風起!」姚廣孝二次作妖!就當盛庸要一鼓作氣把朱棣連鍋端掉時,妖風又起。妖風裹挾著沙塵,沙塵乘著妖風,好大一場沙塵暴降臨而來。朱棣率軍掩殺,重創敵軍!朝廷由此,元氣大傷。
  • 朱元璋為何不把皇位傳給朱棣?跟朱棣的血統有關係嗎?
    朱元璋的稱帝、為帝之路,可謂是非常成功的,曾落魄到做乞丐的他,最後卻成為了一位文治武功的優秀皇帝,多年來,他的所做出的功績依舊被世人所稱讚,但是,在他臨終前的一個做法,卻讓世人感到不解:朱元璋為何不把皇位傳給朱棣?跟朱棣的血統有關係嗎?
  • 朱棣之子朱高熾,可愛的吃貨皇帝,仁愛世人卻差點被廢
    有這麼一位皇帝,雖然仁德愛民,但他在明朝的歷史上並不顯眼。他就是明仁宗。小編猜想,也許是相比較他前後的存在感超強爸爸和兒子(爸爸是朱棣,兒子則是功過皆精彩的"蟋蟀仁君"朱瞻基)而他,則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在任期上待了十個月就駕崩的仁德皇帝。
  • 在明朝朱棣五次北伐蒙古,也為明朝奠定了和平的基礎
    文/旋律姐【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朱棣五次北伐蒙古你都知道嗎?在明朝的歷史上有過這麼一段,那就是明成祖朱棣遠徵蒙古,而且還去了五次,朱棣的皇位是從朱允炆手裡搶過來的,後來他又遷都北京,這一輩子幹的事情還真不少,那麼朱棣在坐穩皇帝的寶座之後,五次北伐蒙古都是什麼樣的過程那?咱們今天就來揭秘一下。
  • 促織皇帝朱瞻基,出生就註定做皇帝的人,朱棣因為他才起兵造反
    從歷史記載當中我們可以探尋到,有很多皇帝同時背負著盛名和罵名,唐朝的李隆基親手打造了唐朝盛世,但同時也親手斷送了唐朝的繁榮。今天我們要講述的這個皇帝,跟李隆基有相似之處,在一開始他同樣也勤於政事,兢兢業業,努力整改一些社會不良之風,百姓也能夠在他的領導下安居樂業。
  • 明朝王爺當皇帝的4位仁兄,第一個最霸氣,第二個好皇帝卻最悲催
    明朝有這麼四位仁兄,是以王爺身份當上皇帝,然而由於他們性格不同、處境不同,也有很大差異,今天我們按照歷史的先後順序說一說這4位走王爺路線的皇帝。 第一位最霸氣,這位仁兄知名度很高,即便是我不說是誰,大家也能猜到,那就是明成祖朱棣。為何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能夠稱"明成祖"?
  • 朱棣:我做皇帝最合適,沒我不行
    朱元璋之後,明朝是急需一位承前啟後的一位皇帝,從而開創一輪新的局面,,而不是一位守成的繼承人。從朱元璋的內心深處來說,他是希望在他之後的繼承人是繼續執行他既定的方針政策。北方的匈奴雖擊敗了,但有生力量還在,多年之後而且很快會成為明朝的心腹大患。大家只要看看清朝如何統治中國的就知道。朱棣做皇帝朱元璋是想到過這種可能,只是沒往腦海深處想,而且朱棣的性格與他相似,朱元璋要的是執行者而不是與他一樣打天下者。
  • 史上隱藏最深的內奸,沒有此人,朱棣根本不可能逆天改命當上皇帝!
    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來源網絡朱棣是中國歷史上非常特殊的皇帝,為什麼說他特殊呢?他是唯一一個當王爺造反,卻成功當了皇帝的人。要說歷代很多人都對朱棣能當上皇帝表示不解,為什麼呢?
  • 明成祖朱棣與紫禁城
    故宮由來明清兩朝皇帝的居所——故宮,已經建成了600多年。明清時期,故宮一直充滿的神秘色彩,它是皇權的象徵,威嚴而神聖。1402年,朱棣經過艱苦的戰鬥,終於取得勝利,從侄子朱允炆手裡拿下大明江山,成為明朝的第三位皇帝。當時明朝的皇城在今天的南京,朱允炆一把火,把皇宮燒了個大半,從此銷聲匿跡。
  • 《明朝那些事兒》之朱棣:這件事是他當皇帝做得一件最正確的事
    1、朱棣:最利國利民的事情——編撰了《永樂大典》其實不管是朱棣還是朱允炆做皇帝,都是老朱朱元璋的後代。朱棣治國不錯,有朱元璋的樣子。難怪之前朱元璋也一直誇朱棣,有他年輕時候的風採。這是朱棣為後人們留下了極為寶貴且真實的財富。2、朱棣:逃不掉生於戰火,死於徵途的宿命朱棣原本在北平駐守,如今到了南下當了皇帝,北方防禦空虛,蒙古人覺得機會來了,趁虛而入。朱棣先是派了大將,結果這位大將輕敵,大敗而歸。
  • 「五徵漠北、三犁虜庭」,對不起,朱棣讓人失望了
    前言從1410年到1424年,明成祖朱棣曾經五次親徵蒙古,不少史學家稱頌朱棣北徵的功業,極盡讚美之詞,所謂「五出漠北,三犁虜庭」,所謂「北清沙漠,南定交阯,其威德所加,不遠過漢高哉。」認為朱棣的功勞遠在漢高祖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