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來大家都聽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在故事中的孔融是一個賢德禮讓,尊敬兄長的好孩子,但是你知道嗎?這樣一個懂得謙讓的人,在成年後,竟說出了可怕的「吃人言論」,而且最後的下場,也很悽慘。
曾經在書籍中有這樣的一個故事:漢朝末代的管秋陽兄弟倆和另一個人為了躲避戰亂所以一起逃走了。有一天下起了大雪,糧食也都吃盡了,管秋陽就對自己的弟弟說:「現在沒了糧食,只有等死了,想活下來的話,就只能把那個同伴吃掉了。」於是兄弟二人便將同伴殺了,吃掉,保住了性命。
而孔融對於這則故事的評價是:「三人同行,兩人聰俊,一人底下;飢年無食,謂宜食底下者,譬猶蒸一猩猩、煮一鸚鵡耳。」他認為這個人只是一個同伴,而不是他們的朋友,所以可以被吃掉!那個同伴就是一隻會說話的鳥而已,好像是蒸了一隻猩猩,住了一隻鸚鵡,沒什麼大不了的。
而孔融的言論也遭到了很多人的指責,認為像孔融這樣的一個文人雅士竟然也會說出這樣的「吃人言論」。其實,孔融的言論,從早就非常的「精闢」,面對別人的一些言論,他也常常會大膽的回覆。
在孔融十歲那年,有個名士叫李膺,他在接客時有個習慣,那就是只見親戚或是一些文人雅士。當時孔融聽說會就登門拜訪,對看門的人說自己是李膺的親戚,李膺見到後,發現自己不認識他,便問道:「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
孔融說:「從前我的祖先孔子(姓孔)和你的祖先老子(老子姓李)有師徒關係,所以我和你也是世交。」年僅十歲就能夠說出這樣的話,旁人聽了都驚訝不已。李膺聽了他的回答哈哈大笑,認為孔融長大之後一定會很有出息。
但是,李膺不是預言家,孔融不僅沒有成大器,反而過的十分狼狽。
當時,叛臣董卓發起了叛亂,孔融採取了不合作行為,結果被派到了北海國為相,當時的北海國動蕩不安,賊人猖狂。在北海的時候,他又遭到了圍攻,沒辦法只能向劉備求救,才得以逃脫。後來北海又遭遇了攻打,孔融為了保命只能獨自出逃,結果他的妻子兒女都被當俘虜抓走了,真是可悲。
後來,政局相對穩定後,孔融被授予將作大匠,後又被提拔成為少府,他的生活慢慢的回歸到了正軌,結果孔融又惹出了事端。
在在袁紹敗亡後,曹操成功的拿下了鄴城,他的兒子曹丕趁機強娶了袁煕的妻子甄宓。孔融知道這件事後,便託人給曹操送去了一封書信,說:「武王伐紂,把妲己賞賜給周公」。曹操沒有理解他的意思,回來後問便孔融這齣自哪裡,孔融非常諷刺的說:看看現在發生的事,不就知道了嗎?
後來,曹操出兵徵討烏桓,孔融又對曹操說:「大將軍遠徵,蕭條海內,從前肅慎不進貢,丁零偷盜蘇武的牛羊,怎麼不一併討伐呢?」言行十分張狂傲慢。除了這件事,他還曾寫信要求曹操不要禁酒,在發現曹操是野心勃勃,一心想攻下漢取而代之時,他又像曹操建議恢復京畿千裡之內不得封建諸侯的古制,想要藉此方法抑制曹操
最終,言辭激烈的孔融讓曹操忍無可忍,惹得曹操對他積累了一肚子的猜疑和埋怨,於是便下令將孔融處死了,而那時的孔融是五十六歲。
看到這,大家是不是都覺得孔融在「作死」呢?如果孔融能夠老老實實的,言辭委婉,想必也不會落到這樣一個下場,但是,從孔融獨自逃跑拋妻棄子這件事情來看的話,也不難想出他為什麼會口出狂言,曾說出冷血無情的「吃人言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