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5 16: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中西結合,守正創新
餘卓
2017年,我有幸入選中華中醫藥學會青年人才託舉工程項目,圍繞中西醫結合防治肝病開展了一系列臨床科研工作。在結題之際,特別感謝中華中醫藥學會、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的支持以及導師和同行朋友的幫助。
夯實根基,穩築平臺
我自2003年進入上海中醫藥大學開始七年制本碩連讀階段學習,在校期間,多次獲得一等或二等優秀獎學金及「仲景」獎學金,「三九」獎學金等,並經過層層選拔,推選成為至東芬蘭大學的首批交換生,學習公共衛生專業知識,畢業時更被評為上海市優秀畢業生。憑著優異成績,2010年繼續攻讀博士,師從國家百千萬人才、上海市領軍人才高月求教授,主要從事中西醫結合防治肝病的臨床療效評價和機制研究,並被導師推薦至中科院巴斯德研究所以及香港中文大學消化疾病研究進行合作研究,博士階段從事的基礎研究工作具有很好的前瞻性和開拓性,課題的完成及優質論文的發表使本人更具紮實的科研功底,能獨立設計及解決科研工作中常見問題。此外,多次的交流訪學經歷使我對西方國家醫學新理念,新技術有了比較詳盡的了解和相對直觀的認知。我深知科研的重要性,基礎研究才能推動醫學的根本發展。在這方面刻苦鑽研,精益求精,認真積累心得,細心做好筆記備忘,為日後科研奠定了紮實的基礎,同時也為此後的研究拓寬了新的視野。
求知若渴,業精於勤
治病救人,來不得半點虛假。我始終銘記真誠兩字,胸懷一顆醫者仁心。在完成博士階段學習後, 2013年進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完成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通過中山醫院全院範圍內各科室的輪轉培訓,不僅使我的西醫理論知識得到進一步強化,更是使我在應對各項臨床施治,臨床醫療的方方面面打下紮實基礎。2015年進入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肝病科工作。在臨床一線,能獨立應對並解決各種肝臟病症,且急患者所急,想病員所想,獲得患者的一致嘉許和認同,多次收到表揚信和錦旗。2018年獲聘講師,在臨床上同時擔任帶教老師一職,對進入肝科的研究生及基地醫生定期帶教培訓,獲得高度認可。2018年完成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進修學習,將所學的知識技術帶回肝科,目前科內已能獨立開展肝穿刺等操作。2019年晉升為副主任醫師。
學標既高,奮發以求
臨床教學之餘,本人仍牢記科研的重要性,從臨床問題出發,首先圍繞B肝相關性肝癌男性發病率高的機制開展研究。論文發表在國際著名消化雜誌Gut(IF為19.819)上,研究成果獲同行專家臺灣著名肝病領域學者陳培哲肯定與好評,發表評述刊登於Gut上,強調此項研究的意義。在此基礎上,結合表觀遺傳學,後續研究成果以第二作者身份發表在Journal of Hepatology(IF為20.582)上。後本人發揮個人特長,將中西醫結合,從臨床常用的抗肝癌藥物華蟾素入手,發現華蟾素抗肝癌的新機制,在第26屆亞太肝病年會和第9屆亞太原發性肝癌專家會上發表口頭報告並獲得Young Investigator Travel Award。並分別在Scientific Reports和Cellular Oncology上發表論文。2018年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赴美博士後項目,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進一步深造,期間結合中藥免疫調節優勢及美方納米藥物遞送特長,發現補腎藥物淫羊藿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淫羊藿素能促進線粒體自噬並輔助阿黴素引起腫瘤細胞的免疫原性細胞死亡,已在著名期刊ACS Nano上發表論文(IF為14.585)。中醫藥是一個大寶庫,我將結合專業背景,進一步挖掘,闡明中醫藥致病的機制並推動中醫藥的現代化運用及轉化。
託舉期間,她作為負責人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及上海市教委人才培養項目「晨光計劃」,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上海市科委「啟明星計劃」,上海市衛生計生系統優秀青年醫學人才培養計劃,上海市青年崗位能手,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赴美博士後項目,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35 under 35優秀青年腫瘤醫生全國100強,曙光醫院「四明學者」,曙光醫院「十大優秀青年」等人才培養項目及稱號。獲聘副主任醫師。
共發表期刊論文11篇,其中SCI論文10篇,第一作者/通訊作者5篇。包括ACS Nano(IF為14.585)等國際著名雜誌,另外,發表國際會議論文5篇,先後在美國腫瘤納米科技高登研究會議,亞太肝病年會,亞太原發性肝癌專家會上發表口頭報告,並獲得Young Investigator Travel Award。另外參與的研究項目獲得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上海中西醫結合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上海市人民政府科技進步獎等獎項。擔任Biomedicine&Pharmacotherapy雜誌審稿人,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肝病專業青年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醫師分會肝病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中西醫結合學會肝病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上海市醫學會肝病分會青年委員。
香港回歸
本微信號為中華中醫藥學會官方微信,郵箱:xinxibu102@126.com
原標題:《青託成長故事(二十九)餘卓:中西結合,守正創新》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