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震京都與「中國」的日本戰國大名大內家為什麼是韓國後代?

2020-12-08 鬼說天下

大內家是日本室町時代和戰國時代前期的「西國之雄」,整個中國(日本地名)幾乎都在大內家的勢力範圍之內。大內義興後來更是殺上京都,成為戰國時代僅有的兩個「上洛」的戰國大名(另一為織田信長)。

大內家鼎盛時期稱得上是威震京都與「中國」,是當時日本最強大的戰國大名之一。但根據日本的史(民)料(間)記(傳)載(說),大內家不是地道的日本人,而是韓國人的後代。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在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朝鮮半島是高句麗、新羅、百濟三足鼎立。高句麗實力最強,百濟則聯合高句麗欺負新羅(朝鮮民族前身)。不過新羅會抱大腿,隋朝和唐朝先後討伐高句麗,新羅成為中原的附屬。

依靠中原的支持,新羅準備一舉滅亡百濟,而百濟的靠山高句麗已經是行將就木了。「有病亂投醫」的百濟只得向日本求援。而日本當時完全是「井底之蛙」,以為自己足以與大唐抗衡,便出動大軍支援百濟。

龍朔三年(663年),唐朝、新羅聯軍與倭(日本)、百濟聯軍之間爆發了著名的「白江口之戰」,倭百聯軍慘敗。被「白江口之戰」徹底打服的日本此後全面學習中國唐朝,百濟則徹底滅亡,新羅統一半島。

由於倭百的聯盟,不少百濟遺民在百濟滅亡後移居日本。傳說百濟聖明王之子琳聖太子移居日本周防國的多多良浜,琳聖太子的子孫後來便以「多多良」為氏。多多良家的部分成員後來又移居周防國大內村。

移居大內村的多多良家便以「大內」為氏,是為大內家。後來在源平合戰、南北朝的戰亂中,大內家站隊正確並立下功勳,從而在室町幕府時期獲得大量領地並控制中日貿易,成為威震京都與「中國」的名門。

相關焦點

  • 盤點日本戰國時期的8大梟雄,其中德川家康排第七,武田信玄第三
    說起戰國,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其實不然,隔海相望的日本,也有一段被稱為戰國的特殊時期,也是諸侯互相徵伐,稱為日本歷史上少有的亂世;既然是亂世,自然不可能少了梟雄,而這裡主要來盤點下日本戰國時期的八位梟雄,看看都有誰吧。
  • 日本戰國大名的主要來源之一的「守護代」究竟是什麼東西?
    戰國大名是日本戰國時代歷史舞臺的主角,而戰國大名的主要來源基本分為四種:一是守護、二是守護代、三是國人豪族、四是下層武士。那麼日本戰國大名的主要來源之一的「守護代」究竟是什麼東西呢?室町幕府在日本地方上每個令制國中任命一名守護,負責所在令制國的裁判訴訟、領地分配、徵收稅賦、管理兵役等事務。除了幾個設立不長的探題和鎌倉府之外,守護是室町幕府權力最大的地方官職。不過由於室町幕府本質上是個領主聯盟,地方上的強力守護往往也在幕府中央擔任要職,有些大家族甚至還會兼任多個守護。
  • 日本古代史,日本戰國三傑
    再來看德川家康,德川家康是我最喜歡的戰國大名,也是日本人最喜歡的,幾乎所有大公司都要求職員去閱讀德川家康這本書,家康的父親松平廣中是個胸無大志的普通人,但是他的爺爺清康確是讓浚河和尾張爭相招攬的猛將,只是早逝!
  • 只狼與「老師」:日本戰國大名蘆名(葦名)家究竟是什麼?
    遊戲中的「葦名家」也因為成為知名度很高的日本古代封建領主,其歷史原型就是位於日本奧羽地區的日本戰國大名蘆名家。「源平合戰」時,相模國豪族三浦義明之子佐原義連立下大功,被封在了陸奧國會津郡。佐原義連的孫子佐原光盛後來以「蘆名」為氏。按照日本漢字的書寫習慣,「蘆名」也可以寫成「葦名」,蘆名家就是葦名家。
  • 「日本戰國時代」與「中國三國時期」相差千年,為何總被拿來比較
    日本戰國時代的開始也是源於一次內亂——應仁之亂,不過應仁之亂並不是農民起義,而是當時日本的實際掌權者室町幕府統治下的各個守護大名(大名是古代對日本封建領主的稱呼,可以理解為中國古代的諸侯。而所謂守護大名,則是指被幕府將軍封為守護職的封建領主,相當於幕府將軍的直屬大名。)之間的內鬥。
  • 為了佔領政治高地,日本戰國大名巧借「姓氏」東風
    而在日本,姓氏也是有分三六九等的,簡單的姓氏,能夠體現出生以及在社會的地位,是超脫個人能力之外的重要評價標準。在日本戰國時代,戰國大名們都是沒有道義的擴張,純粹是為了稱霸天下的野心而發動戰爭,基本都是出師無名。但是,為了佔據政治高地,增加權威,以便於在各國中加強影響力,提高在領地的威望,強化統治力。
  • 話說日本戰國-- 為了那激動人心的年代
    春秋戰國有《東周列國志》為傳, 三國有《三國演義》, 但區勝在各大書店上窮碧落下黃泉,就是找不到幾本關於日本戰國的書籍, 更不用說是系統介紹這段精彩歷史了。可能是因為這幾年中日之間緊張的政治氣氛吧, 區勝心中不免為憾。俗話說知己知彼, 如果中國真的視日本為競爭對手,怎麼對日本的文化背景資料那麼少呢?日本人對咱們中國的歷史可是了解得極透徹啊!
  • 桶狹間奇謀:左右日本戰國的蝴蝶效應
    和中國一樣,日本人也有一個戰國時代,天下失去共主,各地諸侯各懷心思,意圖一統天下。很多人喜歡嘲諷,說日本國戰頂多算是村長械鬥。誠然,和大家史書上看的動輒幾萬人的戰爭不同,日本戰國早期的戰役就是幾百人互砍。很多日本戰國軍頭就是在這種小戰役中慢慢成長起來的,但是也有例外,比如織田信長的桶狹間奇襲。
  • 日本戰國時代,豐臣家真亡於德川家康之手?事情可沒有那麼簡單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豐臣家真亡於德川家康之手?事情可沒有那麼簡單日本戰國時代,豐臣秀吉在生前,為了豐臣政權能夠平穩過渡,制定了諸多禁令,最為重用的就是禁止拉幫結派及私下聯姻。作為戰國時代的天下人,豐臣秀吉有足夠的眼光預見,如果這兩條禁令被違反,將會造成什麼後果。
  • 兩細川之亂:促使日本戰國大名細川家衰弱的內戰
    這下麻煩大了。眾所周知,細川澄元出身阿波守護家,細川政元之所以選擇他做繼承人就是想利用阿波守護家的影響力制衡日益驕橫的內眾們。反之,對內眾們來說,一旦細川澄元繼承細川京兆家的家督之位,他必然會重用諸如阿波三好氏等阿波守護家家臣,讓這些阿波國眾的勢力滲透進畿內,影響內眾們的利益。
  • 日本最黑暗的一百四十八年,誕生了四位超一流軍事名將
    同中國一樣,日本也擁有自己的戰國時代,在應仁之亂後,日本各地的大名紛紛崛起,其中以織田信長實力最為雄厚,一度將要統一整個日本,本能寺之變後,織田信長被殺,豐臣秀吉趁勢而起,通過四國徵伐戰、九州徵伐戰等各項戰役後,重新將日本統一在天皇麾下,甚至入侵朝鮮,並佔領朝鮮王國首都,在與大明軍馬作戰時遭到失利,豐臣秀吉死後,日本重新陷入混亂當中,德川家康通過兩次大阪之戰消滅豐臣家的殘餘勢力
  • 日本戰國時代,是在這裡上演了開幕式
    然而,1507年,細川政元在自家浴室裡被手下暗殺,從此細川家族也陷入了長期的分裂與內戰之中,京都再度淪為戰場。 細川政元的兩個兒子細川澄元和細川高國先後在京都附近的如意嶽、船岡山交戰。得到了大內家族支持的細川高國擊敗了了細川澄元,但後者的兒子細川晴元在家臣三好氏一族支持下最終利用大內家族與西國尼子家族作戰的機會重新打回京都,在天王寺一戰擊敗細川高國。
  • 本願寺家——不可忽略的戰國大名
    引言:石山本願寺被織田信長燒毀;西本願寺為豐臣秀吉所重建;東本願寺為德川家康增建。為什麼戰國三傑在對待本願寺這個問題上會有如此不同的做法?它的根源在於本願寺的身後有一股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我們稱之為本願寺家。
  • 日本戰國時代行政區域演變過程
    公元645年,日本實行大化改新,開始調整各處的國、郡、裡三級區劃,而自奈良時代開始實施的五畿七道的行政區域劃分,直到明治初期的廢藩置縣才廢止,歷時上千年,奠定了日本行政區劃的基礎。  「五畿」指京畿區域內的五個令制國,具體指山城、大和、河內、和泉、攝津。為京都所在地。全國以畿內為中心呈放射狀通向各國國府的交通聯絡地區,劃為七道。
  • 日本戰國時代:「上杉家」的亂世爭霸之路
    戰國名門上杉氏,出自「藤原氏」,本為生活在越後地區的名門大族。戰國亂世,上杉家自然不可避免捲入關東戰事之中,置身於權力的漩渦之中,先後與四面八方的對手對戰,並一直保留家門至戰國末世,在各種大河劇中我們都能看到上杉家的代表人物,有著「軍神」之稱的謙信公以及其後人的形象,上杉家的爭霸之路,就從這裡開始了。
  • 日本江戶時期,大政奉還為什麼在京都舉行?
    日本戰國時期,大政奉還的住所在哪裡?實際上,大政奉還的場所就是御所。是的,是京都御所。那為什麼是二條城呢?變成喲。德川慶喜表示決心的是二條城,之後天皇授予德川慶喜「大政奉還敕許」的「沙汰書」,接受了大政奉還的邀請。那個地方是皇宮,也就是說,在皇宮「請允許叫我大政奉還,可以嗎?」
  • 「下克上」,日本戰國特殊的戰爭藝術之明智光秀
    下克上,在日本戰國時期,各大名的眼裡,非但沒有把它當作恥辱,反而把它當成一種生存的手段,頂禮膜拜。戰國時期各種勢力交錯生存,戰爭常年不予停歇。明智光秀,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這個人。此人巔峰時期建立過幕府,史稱「三日幕府」,又稱「明智幕府」,但由於木下秀吉著名的軍事行動「中國大返還」後與明智光秀交戰,明智光秀身死,幕府破滅。明智光秀對權力的渴望不是一星半點,近年來我研究其生平軌跡,發現其人雖然所在家族「明智家」源遠流長,但是其本人卻是旁系,故最初當差於齋藤道三近側。
  • 日本戰國時代,大名徵伐,本願寺是如何進入歷史舞臺的
    日本戰國時代的本願寺雖然屬於宗教勢力,但實際上更像是一國大名。那麼,日本戰國時代,本願寺是如何進入歷史舞臺並參與到大名間的徵伐殺戮的呢?日本戰國時代群雄徵伐,本願寺為了保護寺院財產,甚至建立自己的武裝部隊,所以根本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
  • 日本千年前複製了一座中國城市,也複製了她的名字!
    在日本,有一座城市,古樸的建築上到處可見含有「洛陽」兩個字的牌子,這座城市的別稱,竟然也叫「洛陽」,它與我們的城市洛陽,有什麼樣的淵源呢?中國人來到日本這座千年古城時,看到比比皆是的漢字「洛陽」,大多都有種穿越回到唐代的時空錯亂感,一千多年前的中國都城,大體是這幅模樣。
  • 二條城,德川家康在京都的住所
    二條城是德川家康在京都的住所。當時的德川幕府將幕府設在了江戶(現在的東京),所以又稱江戶幕府,德川家所統治的260多年,又叫做江戶時代。因為天皇一直住在京都,所以德川家族在京都也要有自己的住所。二條城外的壕溝,說大點叫護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