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肩駝背、體脂高,健身房體測遠不止於此。
作者/晟傑
編輯/GymSquare編輯部
篩查「駝背圓肩」的體態評估,顯示「肌肉、脂肪含量」的體測儀測試,可能是最為常見的健身房體測方式。而根據一些身體成分表、體態分析圖定製的燃脂塑形鍛鍊,也是健身房體測的最終目的。
除此以外,「運動表現金字塔模型」將靈活性和穩定性兩大要素置於底層,闡述了關節活動度篩查,是運動前必備項。
而美國NSCA、ACE等私教認證也將涉及心血管有氧耐力、肌肉力量耐力篩查等納入考核指標。
簡單來講,健身房體測就如「體育考試」,而體測結束後進行的健身課程,則針對「不及格」的考試項目加以提升。
例如,HIIT健身風靡下,高強度循環訓練F45曾遭國外用戶指出,只是以線上問卷形式調查用戶的傷病史,不具備運動前所需的「個體篩查」。而Orangtheory Fitness的OTbeat心率帶也被指出存在反饋滯後,導致用戶或教練無法實時追蹤自身運動狀態。
可以看到,「無評估,不訓練」的健身運動前體測不可被忽視。
然而,近年來國內諸如騎單車橫紋肌溶解,舉槓鈴肌肉、關節損傷等健身房傷害事件頻發,也正表明和健身課程緊密相連的體測並不完善。
在這些現象背後,反映出國內認證私人教練較為缺乏的體測知識儲備,健身房更多注重靜態的體態篩查、體脂肪等體測分析,以及對比美國龐大的體能產業,國內配置不足的可傳播體能知識資源。
毫無疑問,健身前體測需要得到重視。而對於國內尚在起步中的健身業態來說,普及諸如FMS動態篩查體系,教練考核制度期限制度,甚至健身房銷售導向下,不只單一涉及靜態體測內容得到改變。
健身體測,並不簡單。
健身房體測,
健身前篩查
站上體脂儀,背靠體態評測表,可能是健身新人們進入健身房後所需完成的第一件事。而評估結束後一張張有關身體成分、體態分析的數據表,就是被用來參照制定健身計劃的體測結果。
如果說體育考試是為了取得「優異成績」,那健身體測更像是為了找到「不及格」的可改進項目。
健身體測涵蓋了靜息心率,靜息血壓等一般健康評估;骨骼肌、體脂肪等身體成分測量;最大攝氧量等心血管有氧耐力測試;肌肉力量與耐力測試;涉及關節靈活度的身體穩定性及靈活性測試等等。
通過多樣化的體測項目也能發現,除了根據「弱項」確定個體化健身目標以外,健身前的體測也能通過篩查心血管或者關節問題避免運動損傷。
比如在「運動表現金字塔模型」中能看到,健身房中的舉鐵力量訓練,跑步心肺耐力訓練,應當基於關節活動度的靈活性、穩定性。這也是通過FMS功能動作篩查方式,降低運動中發生損傷風險的基礎理念。
而全美每年近50萬人因健身受傷的前提下,如何通過健身前篩查以預防運動損傷,也成為私人教練所需面對的必修課。
例如,精品健身房Equinox提供的Tier X級私人教練服務,在基礎醫療問卷、身體成分、功能動作篩查以外,教練還將通過用戶過去的力量、耐力表現,以及結合個人訓練目標,評估可長期實施的周期性訓練計劃。
相反,雖然HIIT被美國ACSM評為2019第三大健身趨勢,但健身用戶正在為不完善的HIIT運動篩查而擔憂。
比如,F45的用戶曾指出,僅在課程前發放自主填寫的線上健康調查問卷,並不能預見用戶在運動過程中心肺功能,力量弱勢所導致的運動損傷問題。而Orangetheory Fitness的用戶表示,OTbeat心率帶的延遲心率顯示,將導致運動狀態的誤判。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缺乏個體化訓練模式,導致無法進行運動篩查,可能也是CrossFit訓練中髕骨關節症候群,髖/肩關節唇撕裂等關節損傷頻發的原因。
上海體育學院於今年發表於《中國體育科技》的CrossFit研究綜述中提到,由於CrossFit的保密性無法使練習者無法為運動表現做準備,以及高強度無規律訓練下的隨機性,將導致CrossFit難以實現循序漸進以及個性化原則。而缺乏這兩大和運動篩查相關聯的原則,或許也是CrossFit2.1-3.3次/1000小時訓練損傷率的背後原因。
根據身體弱項定製健身計劃,通過篩查預判健身風險,完善的健身房體測需要得到關注。
健身房事故,
健身體測問題
無論是「40分鐘動感單車後竟然肌肉溶解」,還是「器械力量訓練導致關節、肌肉損傷」,國內的健身房運動損傷事例,正頻繁出現於各大新聞媒體。
而在無法評估肌肉力量耐力完成超負荷運動,以及採用代償性方式進行非標準動作等原因之下,是一些有關教練的本質問題。
今年7月,第二版健身教練國家職業資格教材發布,首次加入了「健康體適能測試與評估」這一類目。而使用時間長達10年的第一版《健身教練》中,多以「人體運動結構」、「運動技術」為教材教學重心,而考核內容也僅涉及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等基礎理論,以及抗阻器械、拉伸方式的實操教學。
相對比的是,美國NASM、ACE等教材將體測列為教材考核重點,包含病史、藥物使用等主觀評估項,以及生理、體態、運動表現等客觀評估項。
教練培訓以及考核決定了健身房體測能否有效執行,而傳統健身房內,檢測身體脂肪、骨骼肌等的身體成分分析,依舊主導著體測內容。
比如,在《2018中國行業數據報告中》,「會員首次體測數據」一欄中僅出現體重、基礎代謝、體脂率等生理評估。而在線上點評平臺中,也可以發現健身房提供的體測服務,多以身體成分、身體體態的靜態篩查為主,相較而言採用運動篩查多見於運動康復機構。
除此以外,作為體能訓練中的基礎內容,體測理念的普及,也需要運動服務機構及體能訓練體系的傳播引導。然而國內相關訓練體系更多來自於前蘇聯,也是在進十餘年來逐漸接觸美國、澳洲等國家的體系方法。
相較而言,美國體能協會NSCA推動體能知識理念傳播,推動了例如運動訓練服務機構EXOS、VSP等完成市場化,而整合訓練、康復等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方法,也實現被稱為「工業生產線」的運動服務模式,達到年收入上億美元,並加速市場化進程。
國內以靜態篩查、體成分分析主導的健身體測,難以成為運動前篩查風險、定製個性化課程的方式,而在這背後更多是由教練,健身房,理念普及所決定。
無評估,不訓練
健身體測決定了矯正後運動模式優化,以及運動損傷降低。而對於國內健身業態依舊處於發展階段來說,更需要學習並應用基礎的體測模式。
例如,早在1998年由Gray Cook提出的功能動作篩查FMS,通過深蹲、跨欄架步、直線弓箭步等7個測試動作,分別制定0-3分的評定方式,實現讓教練員可以發現受試者不平衡性、不對稱性和動作局限。
另外,使用跑步機或單車等器械測量最大攝氧量、運動壓力的心血管耐力測試,以及涉及1rm的肌力測試、肌肉收縮的肌耐力測試等等也需要被實際應用於體測環節,以降低運動損傷事件。
而在具體測試模式以外,教練員的基本知識儲備以及在學習能力依舊是關鍵。
對比國職考核的永久性,美國NSCA、ACE等教練認證機構設有學分制,也能很大程度上促進認證教練的再學習性。
除此以外,國內目前較為缺乏具有品牌效應的體能協會相關組織,包括體能學者、學科發展也決定了基礎的評估體測理念能否得到傳播。
因此,建立體能行業教練員培訓,建立以及推動具備品牌效應的組織機構甚至實現商業化,也是一大值得討論的命題。GYMSQUARE
-END-
歡迎給GymSquare精練公眾號
標星或「在看」
精練
GymSquare
與精益練習者,建設自由健身廣場
GymSquare是一個原創的精品健身內容平臺,
回復「開場」
加入GymSquare種子用戶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