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現在新一代的運動員,普遍有一個特點:反手更加有優勢。這是新時代對高水平運動員的要求,而且他們的反手,已經形成了一個很完整的體系。反手技術的革新,也離不開一代代運動員的努力。
從科貝爾發明反手擰拉後開始,反手技術也開始了一場「大革命」,最近這20年,更像是一場反手技術的重大變革。
中國隊之前的傳統直板單面反膠打法,在歐洲運動員的兩面弧圈球技術的衝擊下,已經感到力不從心了。這個時候,體育總局的各個官員和教練員開始探討和研究「直板橫打」技術;緊接著江嘉良率先在國際比賽中使用直板橫打,後期在劉國梁身上逐漸發揚光大,再到王皓身上徹底成熟。
而王皓的出現,也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反手全臺無死角進攻的時代,標誌著反手技術來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王皓的反手,已經形成了一個能集擰拉撕彈撥等技術為一體的進攻體系,已經形成了強大的攻擊力。
在歐洲,德國人完善了歐洲橫板反手的進攻,波爾率先使用了反手中臺反撕反帶弧圈球技術,這也是德國當時在技術上超越中國隊的地方。至今這個技術是各個專業隊在訓練和比賽必不可少的。
而我們臨近的韓國,吳尚垠的反手獨樹一幟,有著教科書式的反手的美譽。以彈擊和防守為主,穩定性極強,在國際比賽中也取得過優異的成績。
而到了張繼科這一代,反手體系在王皓的基礎上有了更大的發展:反手體系的完全成熟。反手進攻的威脅甚至比正手進攻的威脅更大。反手搶攻的臺內擰衝發展為了暴擰,出現了可以得分的「霸王擰」。反手直接搶拉出撞球的威力也十分強大。
現如今,張本智和將橫板反手近臺快攻融入到了反手體系中,形成了他獨特的打法風格;張本智和的出現,也復興了這一在男子運動員中幾乎絕跡的近臺快攻打法,同時讓我們再次注意到速度和落點在實戰中的重要性。
在張本智和的身上,我看到了反手搶攻的優勢,我認為反手搶攻是在這個新時代最應該掌握的技術,它比正手搶攻上手的速度更快,落點更難判斷,且進攻方不用很大範圍的移動步伐,就能讓對方陷入被動局面。
在今天,反手進攻的能力是對一名優秀運動員必不可少的要求。反手好的運動員雖然有時候沒能取得最優異的成績,不過相比起來還是更有發展前途。在同時具備了優異的正手和反手之後,就能逐步使運動員走上事業的巔峰。
反手體系,我認為是新時代最先進最有優勢的體系。它將反手單個技術集中起來,擁有優越的攻防轉換能力。它具備上手快,落點巧,難判斷等特點。
反手的臺內主動進攻,不僅僅能直接破壞對方的發球後用正手來搶攻,更能讓你佔據比賽的主動權;反手的近臺快撕,能有效限制對方的側身;反手相持中的變線,能讓對方措手不及;而反手的中遠臺反撕反帶反拉,更能使你在比賽中脫離被動的局面,化被動為主動。反手技術好,可以大大減少側身的使用,既節約了體力,又能佔據比賽的主動權。
對於我們廣大業餘球友來說,反手體系是很先進的,絕大多數業餘球友(包括我)應該都不能形成一個很完善的反手體系。這個時候就要根據個人情況來考慮:自己的反手是以進攻為主還是以防守為主。
我的反手位就是直接放棄了防守,只有進攻。而各位球友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完善自己的反手技術,比如之前反手不會起下旋,現在能起一板下旋,這也是進步。再到後面慢慢能用反手來回擊一些上旋球,練多了,自然能逐漸完善反手體系。
當然,反手體系並不是說反手很好,就放棄了正手。正手無論如何都是很重要的,尤其在我們業餘球友中,正手的殺傷力遠比反手大很多,大家且不可放棄正手而苦練反手,這樣是很得不償失的。
最後我想跟大家說的是,因為很多上了年紀的球友,都是直板單面打法,反手具備很好的推擋能力。這種情況下,就按照自己之前的來,可以適當的加一個橫打的起下旋;而對於橫板球友來說,如果水平有這麼高的話,是可以考慮考慮更加完善自己的反手體系的。在業餘球友中,大多數都還是正手強於反手,所以反手強的話在業餘比賽中是很佔優的。
我自己打球就有這種體會,跟球館的一些業餘高手打,他們普遍對我連續的直板橫打不適應,很多時候都十分被動。這也是我戰勝一些業餘高手的關鍵。所以各位球友可以開始練習反手技術,完善自己的打法,使自己在比賽中更有優勢。
*桌球技術博大精深,斯帝卡邀您共賞精彩好文
最真的喜歡,是點一下右下角的「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