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九年義務教育「兩免一補」優惠政策的實施以及農村人均收入的提高,保障了我國農村學生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權利。但是,在一些農村地區,仍然還存在中小學生輟學的現象,輟學的原因是什麼呢?
農村中小學生輟學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家庭原因
一是一些父母離異家庭的子女,一般性格較內向、孤僻,不合群,加之學習成績又不佳,故選擇輟學。
二是留守兒童監護不到位。有很多的農村家庭,父母雙方都忙於打工掙錢,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管。但由於爺奶輩教育知識缺乏、監護不到位,一些孩子養成了驕慣、蠻橫、任性等不良習氣,以至於一些孩子在學校拉幫結派,相互影響,共同逃課、鬧事,最後演變成厭學輟學。
三是家長疏忽管理。有些家長忙於生意,沒有時間和精力教育孩子,他們對孩子教育只滿足於給錢就可以了,缺乏心理關懷和人格教育,認為孩子學習教育有學校就夠了,孩子缺乏父母的關愛,在加之學習成績差,只有走向輟學。
二、社會的原因
一是社會上不良習氣的誘惑。一些孩子受社會上小青年影響,上網吧玩遊戲、帶馬子騎摩託兜風,KTV裡喝酒吼一嗓子吹牛逼,甚至吸毒,這樣也只有選擇輟學了。
二是外面世界的誘惑。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也很無奈。一些孩子看到輟學的青少年打工回來,穿著時髦、新鮮的社會經歷、帶著馬子騎摩託兜風、出手大方,吸引農村中學生對外界充滿嚮往,致使他們放棄學習走上打工之路。
三、學校的原因
一是部分教師缺乏責任感,功利主義嚴重。有部分教師為追求班級成績排名,只抓好幾個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管理,能在抽考成績中排名靠前就好,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放任自流,甚至勸退,導致學習成績差的學生逐漸失去了對學習的信心而逃學、輟學。
二是應試教育逼迫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不得不退學。當前,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對各中小學教育質量考核主要指標就是看升學率,特別是看升入重點初中、高中的學生數。這樣教育質量考核機制下,學校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自然就不待見,一旦這些學生違反學校紀律,立馬開除了事。
農村中小學生輟學所帶來的危害
農村中小學生一旦輟學後就如脫韁的野馬,經常出入網吧、娛樂場所、在街頭遊逛。在不良無業青年誘惑下他們很容易染上吸毒走入歧途,甚至做違法亂紀的事。
防止農村中小學生輟學的措施
一是鄉鎮政府和教育部門加大宣傳力度和執法力度。採取多種形式,廣泛而深入地宣傳《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有關法律法規,提高學生家長法律意識,促使他們認識監護好孩子,讓孩子完整的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同時,加大對農村治安整治力度,特別是對網吧、娛樂場所進行規範整治,淨化農村中小學生生活、學習環境。
二是改變現有的教育質量考核機制,取消以升學率作為教育質量考核唯一指標。開展教師職業培訓,提升教師責任感和教育使命,樹立正確的教書育人理念,建立科學的教育管理方法,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不離不棄,要管好、教育好,不能把犯錯的學生推向社會簡單了事。
三是實行科學合理化的家庭教育。家長要轉變思想觀念,改進教育方法,切實履行監護職責。生活上多關心、照顧孩子;在學習上多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學生即使成績差一點家長也不要責怪孩子,要多鼓勵孩子,讓他們消除自卑的心理和產生輟學的念頭。正面引導和教育孩子,讓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孩子克服一些不良的習氣,保證孩子順利完成學業。
少年強,則國家強。青少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農村家庭的希望。解決農村中小學生輟學問題是全社會的責任,需要社會、學校、家庭齊抓共管,營造良好的農村中小學生生活、學習環境,讓他們順利完成學業,成長為社會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