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法——二元二次方程求解可視化

2020-12-11 老胡說科學

牛頓和拉夫森

牛頓-拉夫森法。從名字上看,你可能會覺得牛頓和拉夫森作為一個團隊一起工作,然後共同提出了這個方法。但實際上,他們是獨立發現的。還記得他是如何和萊布尼茨一起發現微積分的嗎?為什麼這個人有這麼多想法的時候其他人也有呢?這實際上是很有可能的,因為對於處於某一領域研究前沿的許多人來說,接下來的步驟通常不會太模糊。

讓我們來看看牛頓-拉夫森法的原理。

x是什麼?

代數的本質是求解未知量的方程。例如,求x,其中:

2x + 5 = 7

很容易看出,上面方程的解是x=1。另一種理解方法是把所有東西都移到一邊,然後調用表達式y,得到:y=2x - 2。然後,我們試著找出y=0求得x。

但是當y用x表示變得越來越複雜的時候會發生什麼呢?我們能找到所有(或至少一個)滿足y=0得x的值嗎?例如,下面的圖1顯示了y與x之間一些更複雜的關係。但是,在所有情況下,y=0都滿足於x=1(儘管可能不完全滿足)。

圖1:不同的函數在x=1處都有0現在,如果我們有一個二次方程,我們怎麼解它?我們可以簡單地用二次公式(當只有一個變量x時),但我們先假設我們不知道這個公式。我們只知道如何解線性方程組。我們能否用解線性方程組的知識來解非線性方程組(這裡是二次方程)?

y=x

讓我們從任意隨機點x開始,現在,計算我們的二次函數在x處的值,稱它為y,我們的工具是一個線性方程求解器,但我們有一個二次方程。我們把二次方程轉換成線性方程。要做到這一點,只需用一個線性方程近似二次方程(使用泰勒級數)。當我們解這個線性方程時,我們會得到x的一個解,但我們不能期望這個答案是「正確的」,因為我們「作弊」了——解了一個線性方程而不是一個二次方程。唯一不同的是,這次我們用之前的線性方程的解作為起點。最後,這個過程把我們引向二次方程的解,如下圖所示。

圖2:拋物線的牛頓-拉弗森迭代法使我們越來越接近拋物線與x軸相交的點。加大尺寸

現在,你可能已經看到了與前面的可視化非常相似的東西。但是,這是如何擴展到多維度的呢?例如,我們現在有兩個變量,x和y,而不是一個變量x,將方程(2)擴展到二維最自然的方法是:

z=x+y

它是這樣的:

圖3:一個拋物面,一種多圓二次方程。這裡,x和y是維度,z軸代表拋物面的函數形式。和之前一樣,我們要求出z=0。這發生在上圖的綠色圓上,也就是拋物面方程與x-y平面相交的地方。但綠色的圓圈是無限個點,不是一個,兩個或三個等等。這是很自然的,因為我們增加了變量的數量到兩個,但保持方程的數量不變。為了得到有限數量的解,我們需要有與變量相同數量的方程,也就是兩個。

我們可以為第二個方程選擇很多選項。為了簡單起見,我們只需複製現有的等式並將其移動一點點。就像這樣,我們現在有兩個方程。

圖3:我們要演示如何求解多個方程。為了簡單起見,我們只需要利用拋物面現有的方程並複製它來形成第二個方程。另外,第二個方程與x-y平面也相交於一個圓,這兩個圓相交於兩個不同的點,這兩個點就是方程組的解。這就是下圖中的兩個黃點。

圖4:兩個拋物面表示兩個二次方程相交於兩點。現在,我們如何用之前的方法得到這些解?

我們將從x-y平面上的任意隨機點開始(下圖5中的粉色點)。它可以投射到綠色拋物面上的綠點(這是我們的第一個二次方程)和黃色拋物面上的黃點(我們的第二個二次方程)。然後我們可以在綠色和黃色的點上畫出最佳的線性近似的綠色和黃色的拋物面。因為線性方程是平面的,所以我們得到了綠色和黃色的平面。這些平面會在紫色的直線上相交然後在某一點與x-y平面相交。這一點是兩個線性方程組的解(兩個拋物線的近似值)。

圖5:N—R迭代——我們反覆求解兩個二次方程近似得到的線性方程組。這使我們越來越接近原二次方程組的一個實解。這一點當然不是二次方程組的解,因為我們「欺騙」了它們,用線性方程近似它們。然後我們從這個新的點開始重複整個過程。這樣做一次又一次,我們得到兩個二次方程的一個解(兩個黃點)。

如果我們想要第二個解呢?那麼,我們從一個不同的隨機起點開始,重複這個過程,直到找到一個我們以前沒有見過的解。

注意:你會在最優化的上下文中看到牛頓·拉弗森法,而在這裡,我們把它描述為求解方程的一種方法。但是,當我們注意到優化通常涉及到找到梯度(一個導數向量)並將其設置為0時,它確實簡化為一個求解方程組的問題。

相關焦點

  • 通性通法,二元二次方程條件下的最值題型分類與解法
    高中數學解題研究 QQ群:545423319文:鄒生書數學  湖北陽新高級中學二元二次方程條件下的二元最值問題是高中數學的熱點和難點問題下面給出二元二次方程條件下的二元最值問題的五種類型及相應的通性通法,希望對廣大師生有所幫助.01 (ax+by)(cx+dy)=m最值問題
  • 二元二次方程組解法(三)
    ,今天,我們來介紹二元二次方程組的一般解法——降次法和消元法。降次法所謂降次法,就是降低未知數的次數,從而達到方程組的化簡。請看下面的例子例1  解下面二元二次方程組現在,我們接著例3,將其求解完畢,我們已經通過將次法,將原方程降低為有一個一次方程組
  • 「§5.2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組(二)」教學設計
    「§5.2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組(二)」教學設計 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其本質思想是消元,在對方程組的求解中應注重體會由二元一次方程組向一元一次方程轉化的過程,體驗消元與轉化的思想,並體會代數的一些特點和優越性,為以後函數等知識的學習打下基礎.
  • 2019年高考數學專題系列:—二元二次方程條件下的最值題型解法
    二元二次方程條件下的二元最值問題是高中數學的熱點和難點問題,解法因題而異,往往一題多法。這類問題的解法文章較多,但大多就題論法。若能以題型為中心,不同的題型選擇與之相匹配的解法,這樣的題型歸類的解法研究文章才具有很好的解題指導性。下面由北京文都中小學教研院給出二元二次方程條件下的二元最值問題的五種類型及相應的通性通法,希望對廣大師生有所幫助。
  • 求解二次方程的新方法
    從中學的數學課堂上,我們知道尋找二次方程的根方法無外乎因式分解,或者配方法,再或者跳去求解過程,直接代入求根公式中。從某種意義上說,以上說的這些方法算不上不同方法,因為求根公式本就是通過配方法而推導得來的。對求解任意二次方程的探索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古巴比倫時期。4000多年來,許多數學領域的知名人物都在這個現在看來十分簡單的問題上留下了自己的記錄。
  • 在二元二次方程條件下的最小值問題
    下【高考百日衝刺系列14】專題四選擇與填空+綜合第三關談談柯西不等式的簡單應用高考數學:一文搞定柯西不等式及應用高考數學:利用導數證明不等式的常見題型高考或模擬試卷中解析幾何偏題難題集錦楊春波:一文搞定極值點偏移公益課視頻:圓錐曲線解題探究04.利用參數方程解題
  • 北師大版八年級上5.2 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組
    兩個方程,首先分別變成,未知數在左邊,常數在右邊的形式。如果同一個未知數的係數,既不互為相反數,又不相等,那麼就方程的兩邊同時乘以適當的數,一般是同一個未知數的不同係數的最小公倍數,使同一個未知數的係數互為相反數或者相等。2、加減。將變形後的兩個方程相加,或者相減,消去一個未知數。得到一個一元一次次方程。3、求解。解這個新得到的一元一次方程,求得這個未知數的值。
  • 初中幾何二元二次方程組講解
    1二元二次方程   含有兩個未知數,並且未知數最高次數是2的整式方程,稱為二元二次方程   關於x,y的二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y+cy2+dy+ey+f=0   其中ax2,bxy,cy2叫做方程的二次項,d,e叫做一次項,f叫做常數項
  • 模型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初探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解法有多種,不同的模型採取不同的方法:1、(x+a)^2=b(b>0)型。左邊是完全平方式,右邊是一個正數或是一個完全平方式,採用兩邊開平方法。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把方程左邊變成兩個因式的積,右邊是0。即(Ⅹ+a)(X+b)=0型。?3、公式法型。這個模型被稱為萬能型。只要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0,都可用公式法求解。但若能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優先用十字相乘法,在不能分解的前提下,只能用公式法了。
  • 2018初中數學代數:二元二次方程組
    下面是《2018初中數學代數:二元二次方程組》,僅供參考!   二元二次方程與二元二次方程組     1二元二次方程     含有兩個未知數,並且未知數最高次數是2的整式方程,稱為二元二次方程     關於x,y的二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y+cy2+dy+ey+f=0     其中ax2,bxy,cy2叫做方程的二次項,
  • 十分鐘掌握牛頓法凸優化
    我們知道,梯度下降算法是利用梯度進行一階優化,而今天我介紹的牛頓優化算法採用的是二階優化。本文將重點講解牛頓法的基本概念和推導過程,並將梯度下降與牛頓法做個比較。有時候,在方程比較複雜的情況下,使用一般方法求解它的根並不容易。牛頓法通過迭代的方式和不斷逼近的思想,可以近似求得方程較為準確的根。牛頓法求根的核心思想是泰勒一階展開。
  • 中考數學重點方程講解分析,如何學好二元一次方程(組)
    本題中的第二個問題,利用剩餘工作量用兩種合效率去做,求其工作時間差即可求解,這種方法較為簡潔。使二元一次方程左右兩邊的值相等的一對未知數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個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兩個方程左右兩邊的值都相等的兩個未知數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
  • 北師大版八上數學5.2 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組 知識精講
    兩個方程,首先分別變成,未知數在左邊,常數在右邊的形式。如果同一個未知數的係數,既不互為相反數,又不相等,那麼就方程的兩邊同時乘以適當的數,一般是同一個未知數的不同係數的最小公倍數,使同一個未知數的係數互為相反數或者相等。2、加減。將變形後的兩個方程相加,或者相減,消去一個未知數。得到一個一元一次次方程。3、求解。解這個新得到的一元一次方程,求得這個未知數的值。
  • 二元一次方程知識梳理及錯題分析
    二元一次方程是七年級下冊第二章的內容,是在七年級上冊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之後遇到的第二類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學習路徑類似,我們先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概念、什麼是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然後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最後是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應用。
  • 中考第一課堂,高次方程求解(中考必考題)
    不管是初中或者是高中,教材中沒有涉及到高次方程求解的問題,但是幾乎所有的中高考的試題裡面都有高次方程。有很多中學生一談起高次方程,就好比見天書一樣。其實高次方程沒什麼難的,學會了二次方程,我們就應該學會舉一反三。
  • 不等式專題之二元條件最值中的拉格朗日乘數法
    ,但是很多時候很難把一個未知數用另一個表示出來或者即便表示出來帶入目標式子中也不容易求解最值,而第二個方法經常需要使用拼湊法,技巧性較高,有時候很難把握。在大學中函數的維度不再局限為一元,大學課程中有關於二元函數最值求解內容,也有二元條件最值的求解內容,今天給出大學中利用拉格朗日乘數法求解二元條件最值的方法,該方法很容易掌握,避免了技巧性過高的拼湊,但是在計算複雜度上可能有所提高,內容僅供參考。
  • 初中數學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求解方法,可以整理到筆記本上
    初中階段我們學習了幾種方程,分式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其實不難發現,這幾種方程的求解殊途同歸,都是要化成一元一次方程來進行求解。初三我們要學習新的一種方程,一元二次方程,這個方程的求解與以往已經完全不同。
  • 用平方差公式和因式分解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所有的二元一次三項式都可以寫成a(x+e)(x+f)的形式嗎?若可以,是否能找到不同於配方法求解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方法?是否有一種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把任意一個二元一次方程,寫為最高次數為一次的幾個因式乘積的形式。
  • 【複習專題】解析二元一次方程知識點及應用
    之前的文章內容中我們先後講述了有關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內容,那麼,我們接著來學習有關二元一次方程的知識點:複習要求1、認識二元一次方程(組);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以及求二元一次方程的正整數解;3、解決有關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實際應用。
  • 為什麼老師從不講一元三次方程的求解?
    隨著《大法》在歐洲的出版發行,人們才了解到三次方程的一般求解方法。由於第一個發表三次方程求根公式的人確實是卡爾丹,因此後人就把這種求解方法稱為「卡爾丹公式」,有的資料也稱為「卡丹公式」。卡爾丹剽竊他人的學術成果,並且據為已有,這一行為在人類數學史上留下了不甚光彩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