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羊攻滅中山國的背後,中山桓公辛勤耕耘二十多年,終於成功復國

2020-12-22 海叔說春秋
中山國

《史記》載:「趙獻侯十年,中山武公初立,居顧」,在三家分晉前後幾十年間,韓趙魏三家皆在與中山國頻繁開戰,「趙鞅伐鮮虞」、「荀瑤滅仇國」、「荀瑤伐中山、取窮魚之丘」,這種種系列軍事行動對中山國造成了巨大威脅,尤其是韓趙魏三家政局穩固,成為周天子賜封的正統諸侯國而後,中山國的生存空間更加狹窄。因此中山國武公率領族人離開山區,向東部平原遷徙,本身也是為的躲避三晉之攻伐。

中山國的淵源跟早期的戎狄有關,中山人大多皆為戎狄種源,跟諸侯列國的祖先一樣,都是從西部地區向東遷徙而來。尤其是在鎬京之亂前後,這支族群已經成為地區重要力量。鄭桓公當年在選擇鄭國新都城所在時,曾經有過「是非王之支子母弟甥舅也,則皆蠻、荊、戎、狄之人也。非親則頑,不可入也。其濟、洛、河、潁之間乎」的討論,其中正是有中山人的祖先狄人族群。狄人部族長期生活在晉國的邊境,與晉國的戰爭從始至終就沒有斷過。

樂羊與中山

當年生活在蠻荒之地,突然來到中原人的土地上,發現這裡的環境更好,狄人便在這裡落地生根,從戎狄時期這支族群就是中原人的噩夢,如狄人滅衛國和刑國,發展到晉國與鮮虞之間的戰爭,這支族群從來沒有經歷過長時間的和平,在血與火的錘鍊中這支族群逐漸成為一支善戰的族群。而至東遷建國,成為中山強國之時,《戰國策》中有「昔者中山之地方五百裡」,中山國夾雜在齊趙之間,儼然已經能夠與中原強國並駕齊驅。這也是中山族群的繁衍和演變。

中山國最出名的就是中山狼,雖說沒有證據證明中山人的圖騰是狼,但是中山人既來自狄人,狄人本身就是逐水草而居的族群,多草原屬性,崇尚野性與殺戮,因此在學習中原禮樂文化的同時也接受了中原人的糟粕,比如中原人的殘酷刑法。在後來樂羊攻打中山國的時候,中山人為報復樂羊,把樂羊的兒子做成了肉湯端給樂羊喝,這種殘忍的做法,如果從中山人的淵源上來分析,也就在情理之中。這樣的族群當然不為中原人所接納,在中山武公的繼任者中山桓公掌握國家大權後,由於桓公年幼,導致國政不穩,內憂外患,魏國藉此時機派遣大軍攻滅中山。

魏文侯

中山國滅而後,中山桓公並沒有死,而是在大臣們的幫助下逃亡到了山野深處,此後二十多年間聚集舊族,在齊國的扶持下攻破靈壽城,即以此城為中山國都城直至國破。有意思的是,在當年樂羊攻破中山而後,魏文侯把魏國太子擊封到了中山故地是為中山君,這位太子擊其實就是後來的魏武侯,魏文侯又「封樂羊於靈壽」,也就是說中山故地的守衛者是魏國最強的太子和深懂中山國情的樂羊,那麼中山桓公居然能夠成功復國,也算是真正的報了仇。

相關焦點

  • 中山國的第一次復國,與第二次滅國,三起三落的中興之主!
    穩的生卒年不詳,大概在鮮虞人建中人城的時候,白狄曾「攻邢滅衛」危害華夏,引起晉文公,齊桓公重視,他們分別去世於公元前628年,前643年,大概生活於同一時期。史書上記載中山國建國於公元前450年,或前414年,這是因為史書記載的中山國第一位國君中山文公是趙簡子的傀儡。
  • 樂羊子攻滅中山國
    魏國和中山國推薦樂羊經過一段時間後,河西的戰鬥終於結束了。樂羊出徵中山國消息傳到安邑,翟璜馬上就向文侯推薦了擔當大任的統帥——樂羊。這時候大臣們又紛紛反對,原來樂羊的兒子樂舒在中山國當將軍。大家都說,如果派樂羊去的話,他肯定會投靠中山和兒子團聚的。這時候翟璜站了出來說,自己用身家性命擔保,樂羊肯定不會投靠中山。文侯認為翟璜還是可以信任的,於是就任命樂羊大將,帶兵攻打中山國。
  • 大將攻打中山國,中山國國君將他的兒子做成肉羹,大將滅了中山國
    公元前408年,中山武公去世,不久,中山桓公繼位,魏文侯迎來了攻打中山國的最佳時機。魏文侯以樂羊為將,借道趙國,攻打中山國,「三年而拔之」。 短短五個字,概括了歷時三年的一場滅國大戰,將其間的驚心動魄全然隱去,更將中山武公的所有努力化為烏有。
  • 中山國曾被魏國所滅,也曾打敗趙國,最終卻被趙武靈王徹底消滅
    戰國時期,中山夾居於燕、齊、趙三國之間,疆域雖小,武力卻很強盛。周威烈王二十年(前406年),魏文侯侵佔中山,把太子擊封在那裡。大約在周安王二十四年(前378年),中山復國。周顯王四十六年(前323年),中山和韓、趙、魏、燕五國相王,可見其在當時歷史上的重要作用。 中山國第一次滅於魏國 魏國同中山國並不接壤,本無領土衝突。
  • 魏滅中山之戰:魏國消滅中山國,成為戰國初期的霸主!
    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除戰國七雄外,還有越國、巴國、蜀國、宋國、中山國、魯國等大國。小國尚有鄭國、衛國、滕國、鄒國、費國等,但其實力與影響力皆遠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均為七雄所滅。
  • 從戰國格局和國力角度,分析中山國復國後,沒被魏國滅而是趙國
    導語:中山國復國後,魏國為何沒有再滅它,反而便宜了趙國?從戰國格局和國家實力角度分析,各方力量牽制制衡的結果戰國時期的中山國,其國力僅次於戰國七雄,與宋國、衛國等諸侯國並稱為「千乘之國」,中山國屬於中型諸侯國,自公元前414年由中山武公建立到公元前296年被趙國覆滅,國家存在的時間只有一百多年,雖然中山國只是一個中等的諸侯國,建國的時間也不長,可它在戰國時期卻是一塊人人都覬覦的肥肉。
  • 趙武靈王攻滅中山,外交和軍事的雙重勝利
    中山國原先是白狄族,在春秋時被稱為鮮于。公元前406年,魏文侯任命樂羊為將,借道趙國攻滅中山國。但是中山領土與魏國並不相鄰,魏國難以控制,後來趙魏交惡,中山又趁機復國。而且中山國一直不老實,搞小動作,在趙肅侯時期,中山國聯合齊、魏兩國入侵趙國,久攻不下,中山就掘開槐河,引水灌城,趙軍損失慘重。趙武靈王即位以後,繼承先祖遺志,以消滅中山國為第一戰略目標。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政策,建立了一支戰鬥力十分強悍的騎兵部隊。
  • 戰國時期的中山國究竟被滅了幾次?
    進入戰國的時候中山國當時的民族從鮮虞變成白狄了,在經過和中原多年的戰爭中已經非常了解中原各國的遊戲規則了。可以說小國要想在大國中間好好的活著需要有靈活的外交技巧。當時的中山國就是這樣做到的。還經常和中原各國通婚,但是即使這樣大家還是一個勁的想滅了他。也許真的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吧。
  • 率五萬軍的樂羊,如何攻破中山國,魏文侯又如何用人不疑
    謀士翟璜認為樂羊文武雙全,可當此任。可是有人指出樂羊的兒子樂舒正在中山國領有公職,他帶兵出戰,必不能盡力。翟璜反駁道:「樂羊是個很有見識的人。當時樂舒曾奉中山國君的命令,請樂羊去做官,他不但不去,反而勸兒子離開中山國,以免與暴君姬窟一起滅亡。如此深明大義,讓他領兵徵討,定能成功!」魏文侯點頭同意。下一個問題:中山國與魏國並不接壤,無法飛象過河。
  • 戰國時期中山國對自身實力誤判,導致最終為趙國所滅!
    中山國最終為趙國所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中山對自身實力的誤判,自以為與東方六國比肩,甚至在軍事上不僅可以戰勝燕國,而且可以擊敗強大的趙國,與萬乘之國爭雄天下,這導致中山在內政上漸以文治、外交上走向孤立、武備上有所鬆懈,商業氣息濃鬱。
  • 天下奇蹟:立國滅國、又立國又滅國。戰國第八雄終於第三次立國!
    在中山復國剛剛6年魏國的魏武卒就掂著傢伙到家門口了。中山人還是很勇敢的,雖然經過三年浴血奮戰,最終還是亡了國。魏五候就把太子擊和著名政治改革家李悝,以及滅中山國的大將樂羊長期治理駐守,嚴防中山復國再次上演。真是說神就來鬼。
  • 中山史話之武公故事:漫漫長夜裡戰國的末班車,中山國等到了嗎?
    它們華麗的軀體上刻下的精美的文字,為我們講述了中山國最具傳奇色彩的一段故事,那就是中山武公的故事。中山武公,雖然出身姬姓,但是他的身份卻非常複雜。公元前414年,東周威烈王為了扼制新興的三晉的勢力,將前中山國和鮮虞國的土地,贈給了中山文公穩,並且將過世的東周桓公的兒子過繼給了中山文公,這個孩子就是戰國中山國的第二位君主中山武公。
  • 戰國歷史上的趙國如何滅掉了「心頭大患」中山國?
    晉國消滅過中山國一次。周安王二十二年(前381),中山桓公復國,重新建立先人曾經一手建立的中山國基業,中山桓公是中山國第三代君主。此時的中山國經過第一次被晉國滅掉後,從一蹶不振中逐漸恢復活力,他們改變生存方式,低調做人,保持中立的態度,遊走與各大諸侯國之間。中山國對齊國,魏國是有心求得保護,這兩個國家也以能夠保護中山國為榮,體現大國風度。
  • 黃帝箕子與周文王,誰是中山國的祖先?
    中山國這個名稱第一次出現是在公元前506年,而到17年之後,也就是公元前489年,有些史書還記載說晉國趙氏的領袖趙鞅(yāng,趙氏孤兒的孫子)才率軍攻滅了鮮虞國。而且趙鞅的進攻應該也沒有攻滅中山國,而只是大幅削弱了它的實力。所以雖然在之後20多年裡中山國好像消失了一樣,但後來卻又有了晉國在公元前459年仍在與中山國作戰記載。當時晉國在與中山國的戰爭中取得節節勝利,逼迫中山國在公元前414年將都城遷到了河北定州附近。
  • 中山國是什麼樣的存在?是華夏後裔,怎麼又不同於戰國七雄?
    中山國這個名稱第一次出現是在公元前506年,而到17年之後,也就是公元前489年,有些史書還記載說晉國趙氏的領袖趙鞅(yāng,趙氏孤兒的孫子)才率軍攻滅了鮮虞國。  最終在公元前407年,魏國名將樂羊和吳起率軍攻滅了攻滅了中山國。  而當時史料記載的一個事件也足以說明那場戰爭的慘烈了。在滅國之戰發生前,魏軍主將樂羊的兒子在中山國做質子,樂羊率軍攻打中山之時,中山人把樂羊的兒子帶到陣前要求樂羊退兵,結果樂羊竟然不為所動,反而攻勢更猛。而中山人馬上把樂羊的兒子給殺了,並把他的肉做成了「羹」送給樂羊,結果樂羊竟然把一杯羹全給吃了。
  • 齊國滅宋後遭到五國伐齊,為何魏國消滅中山國卻沒事呢?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以樂毅為上將軍,合燕、秦、韓、趙、魏攻齊,攻入臨淄,連下七十三城,齊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五國伐齊後,齊湣王逃入莒,被楚將淖齒殺死。王孫賈與莒人殺淖齒,立齊湣王子法章為齊襄王。雖然之後田單復國,但是五國伐齊還是讓齊國從此走向了衰落。那麼,問題來了,齊國吞併宋國後,遭到五國伐齊,為何魏國消滅中山國卻沒事呢?
  • 被稱為戰國第八雄的中山國,擁有萬乘,是怎樣滅亡的
    而且這些二流國家裡,還有些實力非常強大,比如我們熟悉的中山國,被稱為戰國第八雄。我們今天看一下這個戰國第八強國是怎樣滅亡的中山華並不是中原民族建立的,中山國的前身是北方狄鮮虞部落,為白狄,最早時在陝北綏德一帶,逐漸轉移到太行山區。也就說中山國是北方的少數民族建立起來的。由於東周群雄並起,中山國才有機會建立自己的國家。
  • 魏文侯麾下三大名將:一人破秦,一人敗齊,一人攻滅中山國
    魏文侯之所以能在戰國初期稱霸一時,和他禮賢下士麾下人才濟濟有莫大關係,其中文有李悝、西門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武有吳起、樂羊、翟角,今天就來說一說魏文侯麾下三大名將:一人破秦,一人敗齊,一人攻滅中山國。
  • 中山國在春秋戰國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中山國建立於公元414年,是由中山武公建立,是第一個吸收了大量中原文化的戎狄諸侯國。而中山國內部一直存在一種認知,就是他們也是周王室的一個分支,甚至其國姓也是姬姓,中山武公的中文姓就是姬姓,所以在領地上一直都是靠近中原,與趙、魏、齊相連。
  • 大型歷史紀錄片《中山國》分集簡介
    中山國先民是春秋早期北方遊牧民族白狄鮮虞人,他們在華夏諸侯兼併戰爭中跨越太行山,東遷至今天河北中部平原,建立鮮虞聯盟。春秋晚期,他們在太行山東麓構築中人城,創立中山國。中山後來被晉國攻佔,中山文公被扶立為「傀儡」國君。文公是「中山三器」銘文記載的中山國歷史中的第一位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