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曾經聽秋雨先生將中國文明排在四大古文明的第四位,這個排序沒人質疑什麼。但中國文明之一讓人驕傲的是:它是所有古文明中唯一一個未曾中斷過的文明,而且一直延續到今天。我們不禁好奇,為什麼中國文化能有如此強的生命力?
如果把中國文化比作一個生態圈,我們的優勢不在廣度,而在深度。一個生態圈足夠深,生物鏈才足夠長,生態圈才不容易遭到外界的衝擊。
如果把中國文化比作一個內陸湖,那我們一定是一個源頭廣闊的內陸湖。我們不一定有多大,但我們勝在源頭廣闊,可以一直吸收外界的水資源來補充自身,而不是一個沒有源頭的死水,在時間的長河下逐漸因為水分蒸發而乾涸。
炎黃子孫,「龍」的創造,文化的伊始
一個文明的開端都是沒有文字的,中國文明也一樣,我們的文化起始於傳說,比如女媧造人、后羿射日、夸父逐日,再比如神農嘗百草、涿鹿之戰等等。
曾經在中國這片陸地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部落,有的狩獵本領強,有的種田採集是把好手,有的天生好鬥,有的打造武器裝備獨有心得。其中有三個部落實力比較突出,一個是叫炎的部落,他在最西邊;一個是稱為黃的部落,他在中間;一個地處東邊,別人都稱他東夷部落。
事情一開始是這樣的,炎這個部落發展的比較好人丁興旺,就和隔壁的東夷部落幹仗,東夷部落天生好鬥,炎帝發現打不過啊,路過黃這個部落,發現這裡人都主要從事種糧食採集,尋思著這個部落應該好欺負一些,結果愣是踢到鐵板了。
黃帝就提出啊,你打又打不過我,要不咱們聯盟吧,隔壁東夷部落喜歡逞兇鬥狠,咱們遲早要被欺負,炎帝借坡下驢就投降了。
聯盟成了,得有個名字吧,思來想去該叫啥呢?兩個人一拍大腿:要不就叫華夏吧。皇帝說我媳婦兒做衣服漂亮,就是「華」,咱們以後要文明交往,就叫「夏」,合起來就是華夏了啊。
炎帝和黃帝都是種糧食的好手,兩個部落經常交往,逐漸不分彼此,逐漸就成了一個大部落。後來又在涿鹿這個地方和蚩尤幹了一架,蚩尤雖然力大好戰,但是禁不住炎黃兩人運氣好,智謀得當,最終炎帝和皇帝打敗了蚩尤。
那是部落都會繪製一些簡單圖騰,標示領地的歸屬和物品的歸屬,隨著逐漸融合了周邊部落,炎黃部落不斷在自己的圖騰上添加其他部落圖騰的東西,蛇身,獅頭,鷹爪,鹿角,魚鱗,最終創造了「龍」這個博眾家之長的圖騰。
周天子分封諸侯,姓氏的創造,禮樂的出現
歷史上最早的朝代是夏商周,周推翻強大的商,為了自己的政治合理性和對人民的教化,提出了「天命靡常,惟德是輔」,這天的命令不是恆定不變,只要德行高尚就可以輔助上天治理國家。
周滅了商,但是他自己也只是個小方國,實力有限,不可能統御權天下。周天子就動腦筋了,把自己的勢力範圍範圍畫一片地,是自己的國,其他富饒到荒蕪的地方,依照關係親屬好壞分給其他部落,他們一部分就成了後來的戰國七雄。
周天子分封天下,制訂了宗法制,直接催生了姓氏文化,宗法制的影響力直接延續到了今天。今天的「鄉村道理」認為一個家庭裡長子擁有特權和相應的責任,這個家庭不管富裕與否,分家的時候都優先滿足長子,長子挑剩下的才是其他幾個兒子的。相同的「父債子還」,債權人也不找其他兒子,先找長子,在父母去世以後,長子抱遺像拿「孝子帖」。
我們看到一些古代文人都是字什麼號什麼,今天的人只有姓名。有的把姓名分開分開作「姓氏」和「名字」,這是不準確的,今天的人既無字,也無氏。
我們熟悉的一代文人,《楚辭》《離騷》的作者屈原,「屈」是他的氏,也就是楚國貴族的封地在「屈」這個地方,「原」是他的字,那他姓甚名誰呢?他其實姓「羋」,明「平」。
接納四方的禮樂增加了文明的厚重
春秋戰國時期,諸國之間的戰爭最有意思,明明一個國家已經打敗了另一個國家,但他卻不殲滅對方,那時候貴族都把禮儀看得比較重,如果對別國殺伐過重有失君子之風。
有一個國家戰敗了,就開始逃跑,敵國就在後邊追,明明氣力充足卻不追上,逃跑的人也不狼狽,就這樣既不追上也不撤退。一次逃跑的國家這個車子就陷入了泥坑,車子就推不出來。後邊的敵人就看得著急啊,心裡想「我怎麼就有這麼笨的對手」,實在是看著著急啊,他們就跑過來把乾草木板墊在車輪地下,車子退出來以後,又是一個跑一個追,這兩個國家一個是晉國,一個是秦國。那時候各國之間都互相通婚,都是親戚,怎麼下得了手呢。
春秋時期,吳越偏居江南一隅,很少喝中原來往。突然一天吳國一個使者來到中原,又是跳舞又是唱歌,唱的是《詩經》跳的是周禮,講起禮儀來也唬得各國的老學究一愣一愣,哪裡冒出來這貨?但是人家自稱周天子親戚,也姓姬,大家只能同意他是華夏圈裡的,可以和中原的貴族一起耍。
這個越國一看吳國這都行,我不能被冷落了啊,也編出了很扯的理由。但是這傢伙不走心,服飾,語言和中原大相逕庭,不過禮儀也是有模有樣,大家也就認同他了。
春秋戰國時期,大家不在乎你的老祖宗是中原人還是夷狄,血統正不正。只要你認同我的文化,跟著我的禮儀走,那你就是華夏成員。孔子後來提出「有教無類」,也是強調文化的求同存異,你只要認同這個文化,就是華夏一脈。
時至今日,我們仍然不會強調人種,不會因為誰的頭髮不完全是黑的,瞳孔是棕色的,就排斥你,雖然我們講黑頭髮黑眼睛,但是主要還看你對文化的認同。
我們包容,我們吸納,我們的文化屹立不倒,以後仍然是世界文化之林的一座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