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離職業理想有多遠?四七九探索將生涯規劃納入高中課程

2020-12-12 紅星新聞

去年,《四川省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出爐,其明確了我省將從2018年秋季新入學的高一年級開始,實施全省統一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和高考綜合改革,2021年按新高考方案進行招生錄取。其中,「不分文理」「全科覆蓋」「自選三門」「生涯規劃」都是新高考的關鍵詞。

然而,另一方面,成都市教科院「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研究」課題組調查顯示,超過6成高中生家庭對孩子的生涯規劃不甚了解;同時,來自部分大學的反饋也顯示,不少高中生在選擇專業時比較盲目,更談不上對未來職業生涯的具體規劃。

新高考方案讓學生有了更大的自主選擇權,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讓學生少走彎路、對未來職業規劃有的放矢呢?目前成都市包括石室中學、成都七中、樹德中學、37中、川大附中、北師大成都實驗中學等在內的27所學校,參與了生涯規劃教育項目課題探索,其目的為給成都市和四川省2018年啟動新高考改革提供實踐樣本,「以前說男怕入錯行,希望此舉,能讓男女高中生都儘量避免入錯行」。

▲石室中學生涯規劃教育課堂

生涯規劃課現場

職業快閃圖片識興趣,興趣與志趣大不同

40張能夠體現職業的人物照片,每張以0.1秒的速度從眼前快速閃過,圖片播放完畢你能記住出現過哪些職業?

在石室中學宋玥老師的一堂生涯規劃展示課上,她用一組職業快閃圖片,首先調動起同學們對課程的興趣和課堂氛圍。「我看到了醫生」「我看到了芭蕾舞演員和空乘」「我看到了建築師」……播放完畢,同學們迫不及待地說出自己一閃而過的記憶。

為什麼大家能夠清晰地看出其中的一些圖片,而每個人關注到的圖片又都不一樣呢?宋玥老師問,從而引出「興趣」積極的心理傾向。她說,積極意味著高效,傾向意味著選擇,所以同學們能夠記住的職業,可能都是自己感興趣的。

隨後,宋玥老師用慢速再次播放了一遍職業快閃圖,在看清楚每一張圖片後,一些同學發現,自己真正感興趣的職業其實剛剛並沒有看到,這又是為何呢?通過層層引導,同學們一步一步探究自己感興趣職業的工作環境、工作內容、工作時間、薪酬狀況、入職所需專業等,從而得到了答案——原來,興趣也是分層次的,其中,「有趣」是一種純粹的感官刺激,對人來說很不穩定;「樂趣」是在感官刺激的基礎上,加入了人的主動認知,層級更高;「志趣」則是在感官刺激和主動認知基礎上,加入了價值激勵,所以非常穩定,也是興趣的最高層級。

「同學們剛才覺得自己感興趣的職業圖片沒看到,是因為興趣的層次太低,可能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並沒有主動認識,更談不上價值激勵,所以無法看到。」宋玥老師解釋說。

這堂生涯規劃課她想讓同學們了解,個人職業興趣如果停留在低級層次,是很難有效實現的,從而引導大家挖掘自身潛力和興趣所在,找到自己「志趣」所在的職業,有效做好生涯規劃。

為什麼開這個課

超60%家長對生涯教育不了解

近日,成都市教科院「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研究」課題組,發布了其一年多來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記者從在石室中學召開的發布會上了解到,針對生涯規劃教育,課題組對全市22個區(市)縣的27所普通高中4285名學生、428名教師和663名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隨著新高考改革的逐步推進,生涯規劃教育已經開始受到學生、教師和家長的重視。其中,僅有2%的家長認為對高中生開展生涯教育沒有必要,但是卻有超60%的家長對生涯教育不甚了解。「這說明我市家長對子女生涯教育雖然重視,但是知識和能力儲備還需提升。」課題組成員、樹德中學心理學教師楊偉解讀說,家長們一方面在思想上重視生涯教育,但在具體行動、知識與能力儲備上明顯存在不足。

來自對學校的調查顯示,73%的教師認為在高中階段非常有必要開展生涯教育,而數據顯示,當前大多數教師對於生涯教育的相關知識、信息和技能是不熟悉的,課程缺乏系統性,課時也無法保證。當前,成都已經開展生涯教育的高中學校,其內容主要集中在文理分科指導、志願填報指導和生涯意識輔導方面。

楊偉表示,如果學生對職業認知不足,就會導致專業和職業選擇的被動和盲目,從而浪費教育資源以及增加自身的機會成本。記者從成都某高校了解到,目前該校大學生轉專業的需求的確較大,這與學生在填報志願時的盲目不無關係。據了解,該校本屆大一新生一共有約150位同學參加了學校的轉專業考試,而按照規定,每個專業只有第一學期期末考試成績排在前30%的學生,才有資格參加轉專業考試。「根據我們的了解,如果不做限制,有需求的學生其實遠不止150人。」該校相關負責人表示,還有不少學生通過了轉專業考試,最後又放棄了,這樣的例子也是屢見不鮮,可見其盲目性,「因此在高中階段就開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很有必要。」

課程開發

設三類課程模式,為2018年啟動新高考改革提供實踐樣本

楊偉介紹,目前全市有包括石室中學、成都七中、樹德中學、37中、川大附中、北師大成都實驗中學等在內的27所學校,參與了課題組的生涯規劃教育項目,其目的為給成都市和四川省2018年啟動新高考改革提供實踐樣本。

「2021年四川高考將不分文理,實行科目選考,這在給予學生更大選擇權的同時,也對學生自我認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宋玥說,生涯規劃課程是為了更好地幫助高中生認知興趣、探索興趣,讓大家在將來選課和選專業方面能夠有的放矢。

據課題組成員、市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副所長曹璇介紹,通過調查研究,目前課題組開發了普高生涯規劃教育課程體系,設計了三類課程模式,並在參與項目的高中學校開始實踐。

據介紹,三類課程模式為通識性課程、專題性課程和實踐性課程。通識課程以心理教師為主,開設生涯輔導課程或心理課程,對學生進行通識性的生涯輔導;專題課程以班主任和學科教師等為主,開設心理班會課、學科始業教育課程等;實踐課程則以專科教師、社團教師和校外輔導員為主,開展一系列的學生校內外職業體驗活動。

在樹德中學2016-2017學年度寒假社會實踐之生涯規劃活動中,學校就要求同學們根據自己的專業和職業意向,選擇一位職業人士進行訪談。高2015級張思宇同學就選擇了一位醫生,了解了從事這項職業需要的條件、必備能力和薪資待遇等。最後,她在訪談報告中分析道:「這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職業,受人尊重,有一定的社會地位,經濟收入相對穩定。

然而其學業辛苦,要幹到老學到老,工作也辛苦,常常需要值夜班和節假日值班。」若將來想要從事此項工作,張思宇說,自己需要好好學習生物、化學等學科,同時鍛鍊自己膽大心細的性格。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 張瑾 攝影報導

編輯 官莉

相關焦點

  • 應對新高考改革成都學校探索生涯規劃納入高中課程
    其中,「不分文理」「全科覆蓋」「自選三門」「生涯規劃」都是新高考的關鍵詞。然而,另一方面,成都市教科院「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研究」課題組調查顯示,超過6成高中生家庭對孩子的生涯規劃不甚了解。
  • 應儘快將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納入課表成為必修課
    2017年後高考模式的變化,也沒有進入到準備狀態,更不知該如何去做選擇;各高中學校選擇性課程的設計也沒有做好準備,比如選課和走班教學計劃的編排,教室的保障,一些熱門學科教師的配備,高中生對自我發展和生涯規劃的認知等都還基本為空白,在高中課程中也幾乎沒有對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這極大地影響了高中生在學業學習上的積極性和對自己今後職業生涯規劃發展的認知和思考。
  • 中學校長談「生涯規劃」:探索如何平衡學生興趣與職業的關係
    經過十餘年的探索與實踐,學校逐步完善了創新性、引領性、專業性、規範性兼具的生涯規劃教育模式,並在「教育需要策劃,成長需要規劃」理念指導下,構建了校本特色突出的立體化生涯規劃課程,主要包括生涯必修課程、生涯選修課程、生涯體驗課程、生涯實踐課程、生涯成長小組課程。在此過程中,學校研發設計並完善體系完整的生涯規劃校本教材。在新高考背景下,學校將生涯規劃教育置頂。
  • 從6歲開始做好生涯規劃 盧灣學區探索小初高生涯教育一體化建設
    圖說: 生涯規劃課題研究讓學生收穫頗多項目牽頭學校——盧灣高級中學校長何莉介紹,盧灣學區正積極探索將生涯教育納入到基礎教育的課程體系建設中,通過整合校外社會資源,依據學生職業興趣與職業意向,構建了六大類別生涯體驗實踐基地。
  • 成都部分中小學探索生涯規劃納入日常課程
    麥可思對2015級、2016級有退學意願的新生研究顯示,近三成本科生(29%)、近四成高職高專生(37%)想要退學的主要原因為「所選專業與自己預期不符」。想要轉專業的本科生中,「不感興趣」這一原因佔比高達42%,這也引發追問:既然不感興趣,為什麼又要填報呢?
  • 兩條腿走路——現實導向和未來導向在高中生涯規劃課程中的結合
    兩條腿走路——現實導向和未來導向在高中生涯規劃課程中的結合[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18 (33): 23-25.【摘要】研究基於生涯理論存在的局限性,論述現實導向和未來導向在高中生涯規劃課程中結合的必要性,提出高中生涯規劃課程思路模型,並解析該模型在高中生涯規劃課程中的運用。
  • 給高中生涯制定一個規劃書
    具體包括:擴展生涯探索的經驗,建立生涯發展的自我概念;增進自我了解,促進生涯成熟;增進核心職業能力,提升自我效能;增進對職業世界的了解,培養學生對未來升學或就業的生涯意識,改進學生職業價值觀;協助高一新生儘快適應高中生活,充分挖掘自身優勢,增強學習動力。課程內容模塊一:起始課第一課:生涯規劃與幸福人生。
  • 紅興隆第一高中 探索生涯規劃新途徑
    東北網雙鴨山12月13日訊(記者 路強)近日,紅興隆第一高中開展了生涯規劃系列課展示活動,北京新生涯科技有限公司高級講師王歆現場聽課並指導,紅興隆管理局第一高級中學班子成員、生涯骨幹教師及興趣教師共100餘人現場觀摩。  此次課程主題為《專業萬花筒》,4位生涯骨幹教師從不同角度講解了我國13個學科門類和506個專業的概況,以及如何選取自己心儀和適合的專業。
  • 高中學校開展生涯規劃輔導課程意義
    高中處於中學生生生涯健康發展的一個探索期和新階段,生涯規劃教育關係到一個人未來一生健康發展的大方向和終生幸福。一般意義認為,生涯規劃指一個人在職業生涯發展初期,對自身各種特質以及對外界環境不斷探索,以形成新的生涯發展決策並建立新的生涯發展目標的過程。
  • 迎接"新高考" 海南高中開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課程
    謝菲等2017級學生是我省第一批迎接「新高考」的高中學生。  據了解,為迎接「新高考」,目前我省普通高中學校均已開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課程,但是部分學校的生涯規劃教育還停留在初級層面,無法對學生和家長進行有效引導。  「面對『新高考』時代,高中學生要全面認識自我,培育個性特長,初步建立起『興趣、學業、職業與人生』的系統聯繫。」
  • 河南:努力搭建生涯教育學習實踐平臺 積極開展生涯教育試點探索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充分認識開展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實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認真學習貫徹《課程指導綱要》精神,積極將生涯教育納入本地普通高中課程體系,結合本地實際,制訂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  2、切實加強生涯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 黃浦區盧灣學區探索小初高生涯教育一體化建設
    項目牽頭學校——盧灣高級中學校長何莉介紹,盧灣學區正積極探索將生涯教育納入到基礎教育的課程體系建設中,通過整合校外社會資源,依據學生職業興趣與職業意向,構建了六大類別生涯體驗實踐基地。貫穿12年的生涯教育,有計劃、分層次、有重點地在不同學段展開,力圖做到學段貫通,使學生獲得全方位的成長和提高。 其中,小學側重生涯啟蒙,開展觀察、模仿、遊戲體驗活動,培育興趣。
  • 生涯規劃教育:自主探索 體驗引導
    這一現象背後,實則是學生選擇能力不足、缺少專長和興趣、對未來大學就讀專業模糊等問題,也暴露出以往高中階段生涯規劃教育的缺失。事實上,新高考改革中的選科雖然是學生選擇課程學習的問題,但卻需要統籌考慮興趣愛好、課程選擇、專業報考和生涯發展之間的關係。
  • 武漢市教研員赴臺考察高中學生生涯規劃
    走訪了主管部門及有代表性的學校後,考察團了解了臺灣高中教育的基本概況。臺灣高中概況及課程綱要相關規定。臺灣高中學校分為四種類型:學術型、技術型、綜合型和單科型。臺灣在高中階段統一設置綜合活動課程,學生生涯規劃課隸屬於綜合活動課程。臺灣規定不論何種類型的高中,在統一的課程綱要之下,生涯規劃課程領域自行編寫教材,自主聘用專、兼職教師進行專門指導。
  • 你有一份「高中生涯規劃書」,請查收!
    對於剛開啟全新的高中生活的同學們來說,每個同學都會無數次地設想自己的三年高中生活。大家是否認真地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三年過後,我將去向哪裡?去那裡做什麼?我怎樣做才能讓理想變為現實?這,其實就是你的生涯規劃。 生涯是什麼?生涯之「生」者,生命也;生涯之「涯」者,邊際也。
  • 中學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借鑑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內容涵蓋生涯認知、生涯探索、生涯選擇等一些方面,內容豐富且具體。如杭州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更是面向所有學生,貫穿高中階段全過程:高一年級藉由常規課的教育契機,喚醒學生生涯發展意識,讓學生了解生涯發展歷程,了解個人興趣、特質和價值觀,思考「我想做什麼?我能做什麼?我怎麼做?」
  • 高中生涯規劃課程設計,分年級分階段進行,學會了嗎
    在高中階段開展生涯規劃規劃,需要結合職業體驗課,儘可能打開封閉的學校大門,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探索與外界探索,並根據探索結果制定符合自身發展的生涯發展路線。本文主要圍繞著高中三年不同階段給出不同內容建議。高一階段,學生生涯規劃課程設計應該重點在了解自我階段。學校課程設計要讓學生明確「我是誰」,包含學生的興趣、性格、智能、價值觀等,指導學生樹立正確認識自我,正視自身的優勢、不足、因素的不穩定性。這一步可以藉助51選校生涯規劃教育平臺的生涯測評系統,系統內包含多種測評工具,能夠極大滿足學校需求,更能快速高效得出測評報告,綜合分析學生相互匹配的專業和職業。
  • 重慶:普通高中學生開展生涯規劃教育 探索職業發展方向
    重慶:普通高中學生開展生涯規劃教育 探索職業發展方向 2018-09-19 09:54:00來源:央廣網
  • 生涯指導:走好興趣與職業平衡木
    經過十餘年的探索與實踐,學校逐步完善了創新性、引領性、專業性、規範性兼具的生涯規劃教育模式,並在「教育需要策劃,成長需要規劃」理念指導下,構建了校本特色突出的立體化生涯規劃課程,主要包括生涯必修課程、生涯選修課程、生涯體驗課程、生涯實踐課程、生涯成長小組課程。在此過程中,學校研發設計並完善體系完整的生涯規劃校本教材。在新高考背景下,學校將生涯規劃教育置頂。
  • 新高考下高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
    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文件(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了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六方面的重點任務,「加強學生發展指導」是其中之一,並且明確了對學生理想、心理、學習、生活、生涯規劃指導應注重指導實效、健全指導機制的要求,再次引發了教育界對於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發揮其實效性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