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第一財經
在「客改貨」如火如荼的2020年,航空公司是否靠航空貨運賺得盆滿缽滿?
東航旗下的貨運物流公司東方航空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東航物流」),近日發布的招股說明書透露了一季度到底賺了多少錢。
東航物流的主營業務分為航空速運、地面綜合服務和綜合物流解決方案,是東航承接客機腹艙貨運業務及全貨機業務的主要板塊,旗下的中貨航共有9架全貨機,經營著直達洛杉磯、芝加哥、法蘭克福、阿姆斯特丹等11個國際城市的全貨機航線。
一季度貨運成績單
這是東航物流第二次遞交上市招股說明書,此次招股書更新了東航物流2019年、2020年第一季度的業績。
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東航物流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6.85億元、10.03億元及7.89億元,扣非歸母淨利潤分別為4.90億元、9.44億元及7.36億元。
東航物流表示,2019年度利潤下滑主要是受中美摩擦等因素影響。若未來中美摩擦加劇,或其他宏觀環境、市場需求、競爭環境等出現不利變化,將對公司業務需求產生不利影響,可能導致公司經營業績進一步下滑。
進入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令客運航班銳減,從而也減少了腹艙帶貨的運力,不過國外對抗疫物資的需求,則催生了不少國際航空貨運需求,不少航空公司開始用客機運貨。
根據東航物流披露的招股說明書,東航物流預計2020年1~3月實現營業收入約25億元,實現扣非前後的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約1.72億元、1.65億元。
不過,東航物流也在招股書中表示,在目前國際疫情依然嚴峻的形勢下,全行業客機腹艙運力供給不足,推動全貨機運輸周轉量及運價水平上升,因而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一定積極影響。但隨著未來疫情的逐漸消退,國內外航空貨運市場的供給和需求將預計逐步恢復至正常水平。如果未來疫情時間拉長或進一步擴大,尤其公司主要國際業務相關國家和地區出現疫情進一步擴大情形,將影響下遊客戶的停工及開工復工程度及其運輸需求量,會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一定不利影響。
「客改貨」到底賺錢嗎
漢莎貨運航空中國首席代表糜冬梅曾告訴記者,對於「客改貨」運輸的防疫救援物資,一般是按照成本來定價,不會在疫情期間靠此賺錢,不過對於全貨機的運輸,除了防疫物資,還有正常客戶的訂單貨物,比如高精尖零部件、電商護膚品等,這部分自由銷售的艙位還是會按照市場定價,由於此前使用的客機腹艙運力因為全球航班的停飛而大減,全貨機的市場運價已經比去年時高出了兩倍以上。
這其實也是目前所有「客改貨」承運人的現狀。對於沒有固定貨運客戶的航空公司來說,用客機運貨可以減少停場成本,飛起來後還能覆蓋可變成本,即使沒有賺到多少利潤,也比讓大量客機停在機場曬太陽強得多。但由於傳統商貿貨物進出口需求的減少,要想把回程填滿,並不是所有承運人都能輕易做到的事,加上越來越多的客運航空公司通過客機改貨機加入航空貨運的競爭,也給運價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
而對於擁有固定貨運客戶和服務能力的專業貨運航空公司來說,不僅回程客源更容易籌集創收,還比客改貨擁有更多的成本優勢。根據民航局透露的數據,客機載貨的運營成本接近全貨機的三倍。
然而,目前我國只有173架全貨機(美國有超過550架),僅佔我國民航運輸機隊的4.5%,我國現有10家公司擁有全貨機(其中國有6家、社會資本4家),與55家客運航空公司相比,份額也是非常小。
全國政協委員、東航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劉紹勇在今年「兩會」上也提出了加快我國航空物流發展的相關提案,建議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航空物流企業。
劉紹勇建議以國有貨運航空公司為基礎,組建航空物流龍頭企業,可分「三步走」:第一步,推動國有航空貨運業務整合,組建大型航空物流公司,同時機場回歸公共服務提供者角色,退出其貨運業務;第二步,推動國有和民營航空貨運公司重組,發揮各自優勢,做強做優做大;第三步,推動空鐵、空地、空海多式物流聯運,形成大物流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