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的護法明王,瓶沙王與波斯匿王,與佛亦師亦友,他們結局如何?

2020-12-24 七葉講堂

了解佛教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釋迦牟尼創立的佛教之所以能在古印度燃起星星之火。兩個人功不可沒:

一是摩揭陀國的瓶沙王,二是憍薩羅國的波斯匿王。正是得益於這兩個超級大國的支持,佛陀的比丘僧團才日漸壯大,甚至有了與婆羅門教相抗衡的實力。

可以說,沒有瓶沙王與波斯匿王兩位護法明王的支持,佛教根本不可能成為一支地域性宗教。

而且,瓶沙王、波斯匿王與佛亦師亦友,數十年如一日的供養佛陀並整個比丘僧團。按說,如果論福報,世上無如瓶沙王與波斯匿王二人者。可讓人不解的是:瓶沙王被自己的兒子幽閉七重密室而悶絕,波斯匿王因兒子琉璃王發動政變,被迫流亡而難死……

對了,瓶沙王、波斯匿王與佛三者間還有「八竿子」才能打著的親戚關係。一起隨七葉君了解一下:

我們知道,釋迦族的太子喬達摩·悉達多,也就是佛陀,在他29歲的前一晚出家了。當時早有仙人、相士預測,如果他在家,會成為統治天下的轉輪聖王。因此,許多人相信:佛陀放棄王位、放棄人間至上的榮華富貴,以此來佐證佛的偉大!

真假暫且不論。歷史的事實是:彼時的釋迦族早已沒落,它不過是憍薩羅國的附屬城邦小國,面積相當於今大臺北地區大小,可以說彈丸之邦。而且,釋迦族採取的是部落共和制,而非嫡長子繼承制。

也就是說,即使佛不出家,淨飯王離世後,他能不能被各部落推選為王還未可知。當然,繼任王位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佛陀證道後,他在第一次返回釋迦族並帶走了7位有大智慧的釋迦族王子,包括提婆達多。因此,淨飯王病逝後,釋迦族只能「矮子裡拔將軍」,選擇了佛的堂弟、有勇無謀的摩訶男王子繼位。

為什麼說這段過往?因為佛與波斯匿王、瓶沙王那「八竿子才夠得著」的親戚關係正來源於此。同時二王的結局也與佛相關。

摩訶男王即位後,彼時波斯匿王還未皈依佛陀。欺負小國新君,要求選一位公主嫁給波斯匿王。摩訶男王嫌棄波斯匿王太老,不願自己的女兒不幸福,便從宮女中選了一位,假稱公主,嫁給波斯匿王。她便是琉璃王之母、末利夫人。

也就是說,按俗家輩分,波斯匿王得稱佛之堂弟、摩訶男王為嶽丈。自然,佛算是波斯匿王的「娘家叔叔」。而波斯匿王的正妻是摩揭陀國瓶沙王的姊妹,也就意味著,波斯匿王是瓶沙王的小舅子,阿闍世太子的親舅舅。扯來扯去,因為佛陀出家,反而成了一家人吶!

回到話題,波斯匿王和瓶沙王怎麼死的?

前面說了,末利夫人非釋迦族公主,因此,琉璃王子在回釋迦族省親時,遭受辱罵,說他是婢女之子,並視他為不淨,凡他住過的地方皆用牛奶洗三遍。琉璃王子在巨大恥辱中成長,逐漸扭曲了他的心性。他全部意念就是想著如何找釋迦族人報仇。

於是,琉璃王子長大後,趁波斯匿王外出禮佛,發動政變,並滅了釋迦族,屠殺釋種九千九百九十萬人。琉璃王子的惡行自由報應,他滅了釋迦族後在河中舉行盛大慶功宴,不想河水暴漲而被淹死,入了地獄。

可與佛亦師亦友,還掛著「外甥女婿」頭銜的波斯匿王流亡摩揭陀國,打算找外甥阿闍世王求救。逃亡得很艱難,最後慘死在王舍城外的一處寺院……

那為什麼波斯匿王不找「妹夫」瓶沙王求助呢?瓶沙王的下場更慘!

話說,瓶沙王才是佛的第一個弟子。據《釋迦牟尼佛傳》記載:早在佛出家訪道時,瓶沙王便有心留下佛陀,並許諾「分國而治」。可佛一心向道,沒辦法,瓶沙王只好與佛約定:待佛證道後,要第一個回來度化他!這便是佛證道後,率弟子近半個世紀紮根王舍城的原因。

可是,佛證道後,提婆達多也跟隨佛出家。在角逐僧團領導權失利後,提婆達多勾結阿闍世王子:「汝應弒父為新王,我欲殺佛作新佛。」提婆達多沒能殺佛作新佛,可阿闍世王子卻在提婆達多的慫恿與支持下發動政變,將佛最忠實的信眾、自己的父親瓶沙王幽閉七重密室悶絕。

佛的兩位護法明王,波斯匿王與瓶沙王,與佛亦師亦友,常年供養佛陀並比丘僧團,常聽佛法,可以說甘露先嘗,法鼓先聞。按說福報遠勝於常人,然皆不幸而亡,且與佛有關,不禁令人唏噓……

歡迎關注七葉君,更多有視角的另類佛經故事!

相關焦點

  • 佛教:十大明王,乃十大諸佛菩薩化身,各有寓意,不妨一覽
    其實,佛教之中每位代表人物都深具寓意,比如羅漢,護法、三十三諸天等,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不為人知的佛教的十大明王。在佛學之中,明王屬於佛的教令輪身,剛強眾生難以用說法柔順調伏,須以威猛教令強制調伏之。明王是諸佛、菩薩用以降服妖魔的憤怒形像,以衛護佛門為己任,並教化、調服不信從佛法的剛強眾生,使用善巧方便方法以大威力大憤怒相令其敬畏降伏,皈依佛法。明王,又作金剛明王、威怒王等,乃是諸佛菩薩的憤怒化身,密宗修行者經常以明王為本尊。明王的「明」為智慧光明的意思,在密宗指的是真言陀羅尼。「王」則是尊勝、具有威力的意思,乃是佛門尊稱。
  • 最好的夫妻關係:亦師亦友
    婚姻和戀愛不一樣,從戀愛走進婚姻,當愛情走進現實,兩個人究竟該如何經營生活,這是每一對夫妻都需要摸索的問題。事實上,一對和和美美、長長久久的夫妻,他們之間的相處必定是有獨到之處的。而那些結婚之後,日子過的雞飛狗跳的夫妻,定是有他們的不足之處。
  • 亦師亦友更像「媽」
    亦師亦友更像「媽」賀紅說,她和學生的關係——亦師亦友更像「媽」。「為他們訂《看天下》《演講與口才》《做人與處事》《微閱讀》等雜誌和系列勵志書籍送他們,讓他們一進這個班就一定要制定自己的計劃,抽時間閱讀;開展演講,增強他們的表達能力和心理承受力;讓他們第二節晚自習後晚跑或者跳繩(網上買的,每人一根),良好的身體素質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等。」賀紅說。在賀紅眼裡,每個學生都可以做最好的自己!
  • 授業以德,亦師亦友——曹穎
    說到如何做好教師、做好班主任,曹穎老師憑著二十餘年的建築設計實踐和近二十年的教學經驗,以及自我校建築學專業創建以來就奉獻其中的經歷體會,獨有一番心得。曹老師首先定位自己是一名傳道授業的教師。這種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狀態,如涓涓細流澤潤著學生的心靈,這種平等和諧亦師亦友的關係,建立起日久彌新的友誼,使得一屆又一屆畢業的學生還經常聯繫到曹老師。對於班級管理,曹老師採取抓大放小的策略,以信任支持推進學生,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大的原則問題上,曹老師嚴格把握方向,樹立班風。
  • 【民族團結一家親】亦師亦友亦真情
    【民族團結一家親】亦師亦友亦真情 2020-10-10 21:2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佛說:學佛之人無需佛祖保佑,自有福報!
    有疑惑的是佛之侍者阿難,他十分不解:十六大國中,釋迦佛都有為諸國逝世的王公大臣授記,令他們死後往生天眾、不墮三惡趣。偏偏篤信佛法的摩揭陀國例外?帶著疑惑,阿難便去問佛:「甚奇,甚特!佛授人記,多所饒益。十六大國有命終者,佛悉記之。唯摩竭國人,王所親任,有命終者,獨不蒙記。」奇怪啊!
  • 亦師亦友——孟浩然與李白
    孟浩然比李白大12歲,對李白而言,他和孟浩然之間亦師亦友,既是老師,又是長兄,也是肝膽相照的知己。李白一生狂放,佩服的人不多,雖然孟浩然是一介布衣,沒有任何官職,但李白對孟浩然非常尊重,認為他是一個胸中具有大丘壑的人。
  • 佛教:烏樞沙摩明王,燒除眾生煩惱妄見分別垢淨生滅之心
    這時只有螺髻梵王一人不來供養佛,而且與千萬億眾的天女共相欲樂。 於是百千眾的咒仙前往收服螺髻梵王,結果百千眾的咒仙去到螺髻梵王處,見到外圍都以種種不淨汙穢物作為「城塹」,眾咒仙們見此汙穢物,各各犯咒而死。大眾從未見過這事,於是又改驅策無量的金剛聖眾持咒而往,結果七天之中,也沒有一位金剛聖眾能將螺髻梵王給降伏。
  • 師說心語 | 互信共勉、亦師亦友 精耕細作育人「責任田」
    師說心語 | 互信共勉、亦師亦友 精耕細作育人「責任田」 2020-12-22 1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佛說|身犯五逆重罪,還有救麼?
    他發動政變,將自己的父親、佛的忠實弟子瓶沙王幽閉七重密室而悶絕。阿闍世王子成了當時印度最強的帝王。可他並不開心,因為身犯五逆重罪,他害怕自己果報臨身。據說,有一年七月十五日夜晚,月明星稀,十分暢意。如此良辰美景,該幹點什麼呢?他遍問群臣,想找件讓自己舒心的事做。時,月光夫人說:「如此良辰美景,當以五欲自娛樂。」
  • 亦師亦友 結隊前行
    餘強副校長和張靜主任也分別對師傅和徒弟進行要求:勤學習、帶好頭、亦師亦友,人人為師。
  • 十方佛土中 唯有一乘法 無二亦無三
    若有眾生,從佛世尊聞法信受,勤修精進,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無師智,如來知見、力、無所畏,愍念安樂無量眾生,利益天人度脫一切,是名大乘。菩薩求此乘故名為摩訶薩,如彼諸子為求牛車出於火宅「。」十方佛土中 唯有一乘法 無二亦無三 除佛方便說 但以假名字 引導於眾生 說佛智慧故 諸佛出於世 唯此一事實 餘二則非真 終不以小乘 濟度於眾生 佛自住大乘 如其所得法 定慧力莊嚴 以此度眾生 自證無上道「妙義:佛如大醫王,佛法似良藥,眾生若病患,眾生不同的煩惱
  • 保亭兒童舞蹈拍攝:亦師亦友
    老師亦師亦友,不僅在舞蹈課程上幫助我們,還會在我們受到傷害的時候第一個出來保護我們,在難過自己不懂的時候,也會耐心的教導我們,指引我們。如果我們是趕路人,那老師就是我們的路燈。不求回報,默默地給我們照亮前方光明的道路。
  • 楞嚴經五十番顯見39:不是以佛的知見演講佛法,這個罪很大的,它叫做誤導眾生
    【亦兼月化】:[化],就是變化。此言,連每個月都有變化。【何直月化】:[直],就是止也,只也。何止是每個月都有變化?【剎那剎那】:每一剎那連續不斷,所以重言。《仁王般若經》云:【一念中具九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因此一念之頃就有八萬一千個生滅。可見剎那剎那的生滅,是極短極短時間內之生滅相,這樣微細短暫的生滅相都能觀察得到,若非大菩薩之慧眼莫辨。可見波斯匿王位居四地菩薩,非徒空言。
  • 一方名醫與病人亦師亦友
    這位出身農民家庭的名中醫,身上有一種天然親和的氣質,很多病人與他相處亦師亦友。□晚報記者 陳瓊 通訊員 彭紀樹 張心悅 範崇勝A習慣查根究底找病因記者來到魯光錢醫生的病區辦公室,他查房剛結束正在給病人看病。
  • 師說| 專訪劉斌教授:理想的師生關係是亦師亦友
    他認為,理想的師生關係是亦師亦友。>教育背景:新加坡國立大學經濟學博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學士研究領域:微觀經濟理論,機制設計,產業組織,競賽,拍賣所授課程:經濟分析中的數學方法專訪劉斌教授:理想的師生關係是亦師亦友
  • 有一個亦師亦友的導師有多難?距離有多遠
    依稀地記得,成功保研後但還沒開始研究生生活的那段時間裡,曾經無數次想像過這樣的場景:研究生能經常見到老師、和老師經常交流,與導師建立亦師亦友的關係應該很容易,說不定最後自己會很開心地去讀個博士。然而,三年後的事實是:我與導師之間亦師亦友的距離還是好遙遠。
  • 丁俊暉與奧沙利文亦師亦友的關係,讓火箭真情流露
    從奧沙利文的這番言論來看,他對於丁俊暉是相當喜愛和認可,他與丁俊暉之間的關係絕不僅僅是對手這麼簡單,兩人之間的關係更像是亦師亦友。而面對自己被奧沙利文強吻,丁俊暉在賽後也通過個人社交媒體上,進行了一番幽默的調侃。丁俊暉寫道:「贏了,還要佔我便宜。」
  • 棋魂:亦師亦友,感謝你的一路相伴,藤原佐為
    世間沒有誰是無敵的,在棋盤上尤其如此,高傲的小亮自從敗在佐為手下一直追逐著佐為的幻影,小光則因為被塔矢亮完虐一直在追逐著小亮,他們兩人彼此即時對手,又是朋友,互相追逐不很有意思嗎。佐為和小光則是亦師亦友的關係,佐為將小光引入棋壇,又親自一步一步的帶領他走下去,兩人都變得越來越強大,佐為能打敗名人就是因為他吸收了現在的圍棋技巧,同時他也引領影響著小光。
  • 楊元慶:柳傳志亦師亦友 為後輩傳道授業解惑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楊元慶:柳傳志亦師亦友,為後輩傳道授業解惑新京報訊(記者 許諾 陳維城)12月18日,75歲的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正式退休。消息宣布後,聯想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楊元慶在公開信中表示,柳傳志對於自己是「亦師亦友」,多年來一直為後輩「傳道授業解惑」。楊元慶表示,柳傳志所傳的道,是「為國爭光」的道,是「永遠要立更高目標」的道。1994年,當自己打算出國深造的時候,柳傳志用扛起中國品牌大旗的雄心壯志激勵自己,讓自己最終下定決心留下來,擔任了微機事業部的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