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 1870-1937),奧地利精神病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與弗洛伊德、榮格,被視為心理學三大奠基者。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在他的心理學著作《自卑與超越》(1932年)指出人生的三大問題。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受到三大約束:職業發展、人際關係、婚姻問題,構成了人生的現實,人們面臨的所有困難和問題都源於此。而職業發展,更是處於最重要的第一位。
這本書是寫於20世紀30年代,距今已有90年的歷史,但是在當今生涯規劃教育嚴重落後和缺失的國內教育領域,仍然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這本書也是被北京大學青少年教育MMC研究中心推薦的,一部有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必讀經典。
阿德勒的研究表面,童年時期的經歷和個人後來職業的選擇有很大的關係,家庭和學校對兒童未來職業的影響也非常重要。阿德勒是較早提出了職業選擇對於人們生活有著重要影響理念的著名心理學家,同時也把這種職業選擇的理念應用到指導人們的實際中。
因此,我們在學校和家庭中,一定要儘早重視孩子的職業教育。因為阿德勒提出父母、教師以及所有對人類未來的進步和發展感興趣的人,都應該努力讓孩子們接受更好的訓練,以使他們在進入成年人的生活時,不至於在社會分工制度中無法佔有一席之地。
比如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孩子初中的時候,因為不當的教育方式,導致厭學而早早輟學,由於缺乏社會競爭力而導致成為只能依靠父母生存的「啃老族」的例子;每年都有媒體報導很多大學生由於缺乏科學有效的職業指導,一畢業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也有調查顯示,高達60%以上的職場人人對自己的工作非常不滿意,僅僅為了錢而工作,缺乏動力;或者也有相當一大批中年人,由於早期職業規劃的缺失,到了中年由於對於工作不喜歡,沒有做到精進,面臨職業天花板只能哀嘆到了「中年危機」。
以上的這些情況,都是因為在兒童、青少年時期沒有做好職業規劃,沒有提前做好解決人生第一大問題—職業發展規劃的準備。
一、早期訓練的重要性
阿德勒認為,一個人在後天選擇什麼樣的職業,與他們早期的訓練有很大關係。通常來說,一個人在三四歲的時候,他的職業取向便已基本定位。在此後的歲月裡,他基於這種定位的興趣會日益突出。假如我們從小便有意識地培養自己這方面的興趣,顯然,我們就會在職業上少走很多彎路。
二、家庭和學校對職業興趣的影響
在一個人的生命中,母親是影響我們職業興趣的第一個人。實際上,假如我們在人生的頭四五年就能受到母親良好的培養,那麼會對我們長大以後的主要活動範圍產生重要影響。正因為這樣,凡是有人找阿德勒做職業規劃,他必然會先了解他們的早期生活,包括詢問他們小的時候對什麼感興趣。實際上,人們在小時候的記憶會在潛意識裡讓他一再把自己培養成這樣的人。
阿德勒提出,培養一個人的第二步,主要是在學校。與過去(20世紀30年代之前)相比,他相信,現在的學校(歐美發達國家學校)日益重視培養孩子的職業興趣,以及訓練孩子們眼、耳、手的配合。其實,這種肢體配合度的訓練與其他學科幾乎一樣重要。
當然,我們還要知道的是,各學科也都會對孩子的職業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儘管一些人長大後說,自己早期學習的拉丁文後來都已忘記,但這並不意味著早期學習這些科目對以後的工作沒有用,只是我們已經將這些科目的知識潛移默化地糅合進日常應用裡了。通過長期積累的經驗,我們發現,學生學習這些科目,是訓練其他職業技能的一個絕佳途徑,並為之提供了必要的基礎。
此外,我們還發現一些新式學校注重教會學生手工藝技術,這樣的話可以很好地鍛鍊學生的動手技能。當學生看到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藝品從自己的手中出來時,對提升學生的自信心還是很有幫助的。
三、糾正哪些潛在的錯誤?
有些人在選擇職業時,比較任意,但選擇後又會不滿意。其實,對這些人來說,獲得一份職業,好像並非一份工作,不過是一種優越感罷了。他們時常會以這種優越感向別人炫耀,卻忘記了這些工作為人們帶來什麼樣的貢獻。實際上,這些人總是被寵壞的孩子,他們的興趣僅在於炫耀自己,不斷地獲得別人的幫助。
還有些孩子不願擔任領導職位,他們總希望自己的前面有一個帶領人,然後自己做他們的下屬。其實,這也不是孩子眼中健康的發展態勢,我們要打擊這種奴性思維。假如孩子的這些思維不加以阻止,那麼長大後,他們就難以在組織中起到主導作用,並僅滿足於選擇一個小職員的職位,從事一些無足輕重的例行工作。
此外,逃避工作、好吃懶做、馬虎大意等錯誤傾向均開始於生活的早期。假如我們發現有個小孩走向了這種困境,我們就應該幫助他們發現其中的原因,並儘可能幫助他們改正。而且,從我們得以生活在地球上的常識可以知道,一種符合邏輯的思維是,我們註定要工作、合作與奉獻,只有這樣,人類的生活才能夠延續。
四、才能的培養
我們可以知道,早期努力是後來成功的基礎。假如一個三四歲的小女孩,她要給自己的布娃娃縫一頂帽子。當看到她在忙碌時,我們告訴她什麼樣的帽子漂亮,還可以給她提出好的建議,包括怎樣縫才會更漂亮。如果這樣的話,小姑娘顯然會受到鼓舞,而且在縫帽子的時候,會加倍努力,以提高自己的手藝。
假如我們不是這樣,而是一看她拿著針縫帽子,就緊張地對她說:「快把針放下,會扎傷你手的!而且,我們也沒有必要做這頂帽子,我們可以買頂比這個更漂亮的帽子。」如果這樣的話,這個孩子可能會放下手裡的針,並放棄努力。
我們不妨比較一下兩者,就會發現,前者可以鼓勵孩子發揮自己的藝術創作力,會從小就培養她工作的能力;後者會讓孩子慢慢覺得無法判斷自己的興趣究竟在哪裡,並會認為買來的一定比自己做得好,久而久之,也就影響了自己的工作興趣。
五、辨識孩子的興趣
一個人在童年時,對某方面的興趣會對今後的職業選擇影響深遠。然而,我們知道,孩子小時候的興趣比較瑣碎與寬泛,我們怎樣才能辨識預測孩子今後職業的興趣呢?
1.童年時代的宣言。
可以說,要是孩子在小時候就發現自己長大後該從事什麼職業,那麼這個孩子的發展自然會簡單很多。其實,類似的問題,我們在孩子小的時候,也曾問過孩子,但很多答覆顯然難以反映出孩子的真實狀況。因為孩子們在回答時,不少情況都是信口而說的,並未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比如,孩子們可能會說想當飛行員或者司機,但他們又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選擇這些職業。
我們的任務就是要幫助他們認清自己選擇的動機,從而推測出他們未來的前進方向,並幫他們找到推動力量與目標,以及實現的方法。同時,我們詢問孩子未來期望從事的職業時,孩子的回答也可以反映出他們認為有優越感的職業。從孩子的回答裡,我們還可以幫助孩子找到能夠有助於他們的其他機會。
當孩子到十二三歲時,會更加清楚自己的職業方向。如果我聽到這樣的孩子還不知道自己的職業方向時,常會感到一種悲哀。當然,或許這樣的孩子表面上沒有什麼雄心,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對未來的職業毫無興趣,他們也可能野心勃勃,只是不願說出自己的野心罷了。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就要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興趣,並對他們的興趣加以訓練。
還有些孩子雖然18歲了,面臨高中畢業,但對自己的未來還是拿不定主意。很多時候,他們在學校是出色的學生,可面臨生活時,卻不知道如何生活下去。我們同樣可以看到,他們富有野心,但不懂得與別人合作,因而無法在勞動分工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隨之也就找不到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來實現自己的抱負。
由此可見,我們早一點問孩子長大後想幹什麼,其實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幫助的,起碼不至於讓孩子以後面對社會時,對職業一片茫然。事實上,阿德勒在一些學校為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時,就常問學生這樣的問題、這樣的話,孩子們就不會忘記這個問題,並思索這個問題的答案。
當然,阿德勒通常還會問學生,為什麼做出這樣的答覆。孩子們給出的答案常帶有啟發性。比如說,從孩子的回答裡,我們可以發現他們的生活方式,還可以看出他們的興趣,以及他們認為生命裡最寶貴的東西。實際上,只要孩子認為的這種寶貴的東西對人類有益,我們就應該予以支持和鼓勵,因為只要符合社會的正當需要,我們也無法說清哪些職業高尚、哪些職業低下。
我們相信,只要孩子們專心為自己的選擇去努力,並致力於為別人的幸福做貢獻,他就和別人一樣,完全是有用的、重要的。實際上,他們的職業不過是勞動分工的需要,並藉由自己的職業,更好地訓練自己,讓自己獲得更好的生存機會,還可以完善自己的志趣。
阿德勒還發現不少人,他們的志趣長時間停留在四五歲時所培養的方向上。儘管後來由於生活的壓力,他們從事了與自己興趣無關的工作,但他們仍會時常留戀自己童年時的記憶。由此可以進一步看到,童年時期的宣言與訓練,對我們而言,是多麼重要。
2.早期記憶。
在對人們進行職業指導時,早期記憶需要予以仔細考慮。假如孩子在他的早期記憶中,對視覺的東西感興趣,我們就可以判斷出他比較適合做需要用雙眼的工作;假如有些小孩對與人說話,對聲音、風吹或鈴響感興趣,我們可以判斷出他們屬於聽覺型,由此可以推測出他們比較適合做與音樂有關的工作。
還有些人在回憶中,對一些動作印象深刻,那麼他們可能對運動類的工作比較感興趣,或許會喜歡做些需要耗費體力的工作。
3.表演的遊戲。
我們時常會看到孩子們做「過家家」的遊戲,這可以折射出孩子們在為成人生活做著準備;我們還可以看到一些孩子對機械錶現出濃厚的興趣。兒童在遊戲中的表現,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他們的興趣所在,比如,有的孩子想當一名老師,他在童年時可能會聚集一群小孩子,做出老師給學生上課的樣子。假如孩子將來能夠實現童年時期的抱負,顯然可以為他們的生活提供一份成功的保障。
對於一些渴望當媽媽的小女孩,她們可能會喜歡玩布娃娃,而且對培養嬰兒有濃厚的興趣。假如她們下面還有弟弟或妹妹,就會表現出對弟弟妹妹的熱心照顧。我們應當鼓勵她們的這種行為,也不要害怕小女孩玩布娃娃。有人覺得這麼小的女孩給她一個布娃娃,看著她仿佛當媽媽一樣地玩,似乎不太實際。其實,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小女孩的這種遊戲實際上是在訓練自己以後作為母親的角色。實際上,女性在幼年時有這樣的遊戲經歷,對她以後做一個出色的母親是有幫助的。
在這裡,阿德勒要再次強調母親通過母性為人類成員所做的貢獻。假如這些母親關心子女,引導孩子健康發展,並把他們培養成對社會有用、有貢獻的成員,鼓勵他們去合作,那麼,這樣的母親是偉大的,她們所做的工作就極為寶貴,甚至無法衡量。
六、職業選擇的一些影響
孩子們在小的時候,越是感覺難以把握的事情,反倒越會激起他們濃厚的興趣。比如說,孩子毫無準備就遇到了疾病或者死亡的問題,他們一般會對以後做醫生、護士或者藥劑師感興趣。對於孩子這種基於解脫某種痛苦的職業選擇,我們應當加以鼓勵。
我們還會發現,如果一個孩子有志於將來做一名醫生,他會很早就進行這種訓練,包括小的時候扮演醫生給人打針看病。有時,遭遇過死亡經歷的孩子也可能會選擇文學藝術創作來追求一種永生。
孩子們還有一種努力比較常見,那就是試圖超越家裡人,尤其是父母。這其實是令人欣喜的,因為我們可以看到一代人更比一代人強。有時,一些孩子想超過其父親的成就,那麼,他父親的成就顯然可以為他的進取提供一個好的開始。舉例說,假如一個孩子的父親是警察,那麼,這個孩子的抱負或許致力於成為一名律師或法官;假如他的父親受僱於一家醫院,那麼孩子可能想成為一名受人尊重的醫生;假如父親是位老師,那麼孩子可能會想當大學教授。
(文章內容來源: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著《自卑與超越》,第一章 :生活的意義和第十章:職業問題)
根據世界頂級心理學家阿德勒的觀點,實施生涯教育應當儘早進行,它關係每個孩子人生問題解決的第一步。曾經也有知名學者說,生涯規劃教育關乎學校教育的各個層面、各個細節,如果說生涯規劃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底座也不為過。相比較歐美發達國家的生涯規劃教育,我國國內的生涯規劃教育理念和實施均起步較晚,較為落後,專業人才缺。需要我們在借鑑國外先進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儘快培養專業、優秀的生涯規劃指導人才,對各個階段的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生涯規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