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律是什麼
按時吃飯,不吃零食是自律;夜裡十一點就睡覺,不熬夜,是自律;每天準時打卡健身,是自律;每天都能空出時間,看書寫字,是自律。我們都在為了變得更好而自律的生活著,而朋友最近的自律就是:戒燥。
家裡打來電話,她會先深呼吸,嘴角擠出微笑,儘量讓自己保持溫和和耐心。
她在外面一直都是一個和和氣氣的女生,談吐彬彬有禮。但每次有不順心的事情時,她總是忍不住對家人發脾氣,一次又一次。當一次她意識到自己已經對親近的人造成傷害是,她下定決心,改掉這個不好的習慣。
不單單是她,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對於陌生人,我們總拿出最好的態度,哪怕一點點恩惠,我們就感恩戴德。轉身對待親近的人,從不收斂自己的壞情緒,任情緒肆無忌憚的釋放。
我們總是把耐心和寬容留給陌生人,把最壞的、最糟糕的一面留給親近的人。
(2)不要把壞脾氣當做愛的擋箭牌
情侶之間,明明是關心,卻因為壞脾氣變成了爭吵;
母子關係中,明明想要孩子更好,卻變成了一次次的指責。
電影《奇蹟男孩》中,天生畸形的的奧吉因為在學校受到他人的嘲笑,他將這些負能量帶回家,發洩在家人身上,令整個家都籠罩在一片沉重氣氛當中。
你永遠不知道,你的壞脾氣,給身邊的人帶來了多大的傷害。
朋友曾告訴過我,她孤僻自卑、獨來獨往的性格,一大部分都來自於家庭的影響。
從小,父母感情不和,父親脾氣暴躁,隔三差五父母都會在家因為一句很小的爭執而大打出手。大打出手的結果,常常是母親被父親打的青一塊紫一塊。哭聲、無盡的謾罵聲總是充斥在家裡。鄰居會在背後指指點點,說閒話;同學之間會拿此開玩笑。因此她從小就不喜歡交朋友,一個人獨來獨往,敏感和恐慌伴隨著她整個青春期。即使長大後,她的內心仍是對家庭、婚姻懼怕、恐慌。
壞情緒、壞脾氣,好似一把無形的刀,它只會伴著時間令傷口越來越大,不僅傷害別人,也傷害了自己。
(3) 不對家人發脾氣,才是最大的自律
為了減肥,我們可以杜絕一切高熱量食品,寧願額的頭暈眼花;
為了保持健康狀態,我們結束一天疲憊工作狀態後,仍能換上一套輕盈舒適的裝備,打卡健身;
為了能更好充實自己,發奮讀書,挑燈夜戰。
……
我們做的這麼多,都想要遇見更好的自己。那麼,我們為什麼不收起脾氣,拿對待陌生人、對待他人的態度來對待我們親近的人呢?
深到骨子裡的教養,是尊重自己所愛之人。最高級的自律,是控制好情緒,善待愛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