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南小學:以學生為中心,全面推進「基本式+變式」課堂教學

2020-09-04 南方plus客戶端

努力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這才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真正表現。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在深圳市蓮南小學張志老師的科學課上,孩子們可以跟老師一起動手體會製作風箏的樂趣,還可以將一隻只色彩斑斕的風箏在操場上放飛。

上述場景是蓮南小學全面推進「基本式+變式」課堂教學的一個縮影。教育部部長陳寶生2017年提出「課堂革命」的根本要求是變革學習方式,以及通過方式變革帶動學習關係的重塑,由此帶來師生學習生產力的提升。羅湖教改方案明確要求實現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為主線、以學情為依據、以習得為重點、以思維發展為目的的基本教學思想和「先學後教」基本教學原則。

作為知名語文特級教師,蓮南小學校長馮永對課堂改革與學習方式變革有多年實踐和思考,也形成了「預學——導學——練學」教學基本式。來到蓮南小學後,馮校長銳意改革,帶動全校教師推動「基本式+變式」的課堂改革,已經初步形成實踐經驗。

以「自然課堂」教學基本式推進「課堂革命」進程

著力讓學生學進去、講出來、寫下來,甚至做出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發生深度學習,推動深度思維;都能擁有安全感、參與感、期待感和成就感,激發學習興趣、熱情與信心;都能靜心地自主學習、真誠地合作學習、深入地探究學習和利用網絡化信息技術進行個性化學習,提升學習質量、效率和效果,這是羅湖教改方案中對於「課堂革命」的核心闡述。

蓮南小學開展的2019年羅湖區教改課題《「基本式+變式」課堂教學推進策略研究——以「自然課堂」為例》正在基於上述背景提出和展開的。基本式即有依據的學習範式,如探究性學習、設計式學習、項目化學習,或者是經過實踐檢驗的獲得廣泛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經驗化學習模型,主要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流程設計提供依據。變式則是在基本式所提供的基本模型基礎上,根據所教授的學生認知特點、學習能力,對某些學習環節進行微調。

自然課堂是基於蓮南小學一系列成熟學習模型的課堂變革品牌,其基本特點是生態化、生本化、實踐化,在原有「預學——導學——練學」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形成以「設計思維」與設計型學習方式為基礎的教學基本式——「預學——導學——練學——匯學」的課堂教學基本式。

「我們希望通過改變教與學的關係,構建高效有特色的課堂模式,激發學生主體意識,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從而為學生提供適合其發展的學習,減輕學生學業負擔,解放學生,同時,提高教師教學質量與效率,解放教師。」馮永表示。

全員參與學科教學「基本式+變式」研究

課堂教學改革是一場心靈到行為的革命。 確立了「預學—導學—練學—匯學」的自然課堂教學基本式後,蓮南小學邀請教育名家李振村、素讀創始人陳琴、市教科院小語教研員趙志祥、區教科院課程專家李富貴博士、詩教名師白皛等課程專家、教學名師到校深入課堂,上課、聽課、評課、開設講座,幫助教師轉變教學觀念。

以賽促教,教學相長。蓮南小學課題組開展了不同形式的研磨課,學科教師根據單元整體,學習並研究「單元教學設計」,與羅湖區「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為載體,讓學科基本式在優課中充分體現。與此同時,學校也開展了青年教師教學大賽,讓青年教師把學科基本式融入到自己教學當中,形成自己獨特的學科教學變式。

如何採取恰當的教學策略,使全體學生想學、會學、學好,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這是蓮南小學語文老師許明英此前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在學校「基本式+變式」課堂教學的推進下,許明英清晰的認識到,學習應該是學生的一項自主活動,自主學習就是「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的學習,自主學習是學習的關鍵,要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還必須最大可能地創設情景,讓學生參與到自主學習中來的情境與氛圍。

在學習辛棄疾的《題西林壁》這首詩時,許明英鼓勵啟發學生運用形體語言形象地表現古詩句。學生分組展開討論,有的學生運用五個手指表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然後又將五指聚攏,掌心成窩狀,形成山峰環繞,人處山中的感覺,一看便馬上聯想到「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詩句。這樣一來,既理解了詩句又幫助了背誦。

蓮南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李琪老師也表示,信息技術是一門充滿創新與創造力的學科,而「預、導、練、匯」的教學基本式能夠讓孩子們在想像和創造的過程中進行分享、反思,並且掌握所需知識。「我將繼續基於此模式進行研究探索與改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課堂更加精彩。」李琪說。

從2019年4月至今,蓮南小學的每一位老師都參與到學科教學「基本式+變式」的研究當中,據不完全統計,有5位老師呈現出多個課時的區級研討課、102位老師呈現出128課時的一師一優課、校內研討課和校內常規課,為優化自然課堂教學提升了實驗效果。

將繼續完善「自然課堂」評價體系

在蓮南小學,各學科的基本式也逐步形成,該校擁有了能體現本校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課堂中,構建了新的師生關係,充分體現了「以學習者的學習為中心」的理念,為學生提供了適合其身心發展規律的課堂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課堂的有效性。參與研究的教師在研究過程中對課堂教學也有了更深入的探索,促進了教師專業成長。

可以說,蓮南小學「自然課堂」教學基本式的探索推動了「課堂革命」的進程,是學習方式變革的成功範例,未來,該校還將繼續完善「自然課堂」基本式+變式的評價體系,使課堂評價變得更加有效。例如:能有效收集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信息,進行一定的分析之後,能夠了解學生發展的優勢與短板,教師根據學情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讓評價反過來對推進課堂改革。

課堂改革效果怎麼樣?學生家長有話事權。蓮南小學通過教學開放日邀請家長走進各學科老師課堂,聽一聽在教學基本式指導下的課堂效果,並對課堂中教師、學生的表現通過不記名的方式反饋給學校,學校把意見與建議整理後,再反饋給各科組,然後科組再完善教學基本式。

此外,除了已有蓮南小學的教學基本式,各學科也基於學校的基本式構建了屬於自己學科的基本式,並且能夠再形成不同課型的變式、屬於不同風格教師的變式。

【撰文】葉淑萍 林澤峰

【圖片】學校供圖

【作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相關焦點

  • 羅湖外語初中學校 構建適合學生發展的智慧課堂
    在「讀—寫—讀—寫」的循環推進中,學生對語文的興趣被大大激發,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逐步提高,思想和認知水平穩步提高。作為羅湖「課堂革命」的實驗學校,羅湖外語初中學校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語文學科「雙驅動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日趨成熟完善。
  • 【J課堂】打破「以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 ——真北中學
    「J課堂」項目引領,打造「數位化教師團隊」學校重視創課中心的建設,先後購置了移動學習平臺(手機APP)、校務通平臺(手機APP)、IPAD、surface,升級校園網,在硬體上保障J課堂項目的順利實施。同時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創課團隊,聚集了數理化等學科骨幹教師,為他們參加校內外系列培訓、展示交流活動積極創造條件。
  • 齊齊哈爾市中小學線上教學以學生為中心高效創新
    這些都是市教育局基於線上教學的頂層設計「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的聲音被聽到、讓學生主導學習內容、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知識和能力。看點二:盯緊課堂,精準發力依據學生居家網上學習的特點,全面調整課堂教學方式、時長和教學安排,出臺《全市中小學線上教學指導意見》、《全市中小學課堂教學精細化治理指導意見》,實施「五維度五更加五角色」管理,確保線上教學質量。「五維度」:即通過盯緊「備課、上課、輔課、巡課、評課」五個方面的教學環節,規範課堂教學管理。
  • ...鄭州市小學語文學科「問題解決式」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紀實
    2017年12月5日,鄭州市小學語文學科「問題解決式」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在金水區豐慶路小學如期舉行並圓滿結束。活動前期,在鄭州市小學語文教研員許睿老師的部署下,金水區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和豐慶路小學對本次活動做了精心的安排和準備,為前來聽課的教師創設了愉悅的觀摩學習環境。本次活動聚焦「小語真問題」,以報告、課例以及評課的形式向老師們呈現出了低、中、高三個學段六個年級的課型研討成果,可謂內涵豐富,形式多樣。
  • 課堂教學改革應落實「以學生成長為中心」教育理念
    「以學生為中心」體現為學生學習與發展能力的全面提升  解決課堂教學問題的關鍵是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教師需要將「以學生成長為中心」落實在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中,主動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觀點首先由美國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在1952年提出,並給高等教育帶來了巨大影響,引發了本科教育基本觀念、教學方法和教學管理的系列變革。
  • 實驗小學:學樂雲教學讓課堂「升級」
    近年來,實驗小學提出的「基於雲教學環境的課堂機制變革研究」,以「新學習理念+新移動學習技術」為中心。在「學樂雲教學平臺」的支持下,以硬體(教師終端、學生學習平板、學樂智能教育裝備等)、軟體、內容為一體,構建成了實小「學樂智慧課堂」模式。據了解,目前該校「學樂雲教學」平臺已在全校推廣使用,學生使用率活躍度在90%以上。
  • 以課堂教學改革為工作重點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紮實推進素質教育,圍繞「有效教學」這個核心,突出「課堂、規範、質量、發展」四個主題,全面履行「研究、指導、服務、管理」四項職責,充分發揮學校教研室的職能作用,規範、有序、有效開展各學科教科研工作。學校於2017年12月10日和2018年4月17日分別在中心校成功舉行了兩節觀摩課和一個講座,課堂教學研究的重點放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上,引導教師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讓課改新理念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通過教師教學行為的變化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習慣和能力,把教學的關注點放在促進學生的發展上,在業務學習上各校繼續組織教師學習義務教育學科課程標準,利用好遠程網絡培訓主動學習最前沿的學科知識
  • 來看看上海市南碼頭小學老師們的「魔法」課堂
    對於上海市南碼頭小學一年級九班的同學們而言,這是一節特殊的英語課。在副班主任姜敏敏老師的身後,一面大屏出現在黑板前,在孩子們好奇的目光地注視下,他輕輕點觸了幾下屏幕,有趣的動畫便呈現在了這塊清晰的屏幕上。往日沉睡在黑板上的黑白字母,一下子躍動在了彩色的屏幕上。這就是聯想智慧互動大屏技術在上海市南碼頭小學課堂上的應用。
  • 以學生為中心 探索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大工教師教學發展中心舉辦...
    以學生為中心 探索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大工教師教學發展中心舉辦「教學創新大賽」專題系列培訓 2020-06-21 09: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屯基鎮中心小學開展「培養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益」英語課堂教學展示活動
    為了加強小學英語教師之間的教學交流與研討,進一步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11月22日,南屯基鎮中心小學組織開展了以「培養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益
  • 課堂增效學生減負教學提質 寧夏縱深推進創新素養教育
    為課堂增效 給學生減負 讓教學提質——寧夏縱深推進創新素養教育培育時代新人銀川市興慶區第十八小學的學生通過平板電腦進行課堂學習。「這個問題請哪位同學來講臺講一講?」這是目前寧夏中小學教學中,常見的一節將創新素養融入課堂的課程。如何開發、養成學生創新素養,破解青少年基礎知識牢固,但創新能力相對不足的難題?2015年起,寧夏率先在部分中小學和幼兒園開展了創新素養教育;2018年寧夏在全區初中及以下學段全面實施創新素養教育。
  • 地都鎮南隴中心小學開展英語詞彙教學交流活動
    為進一步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益,優化小學英語詞彙教學的課堂教學模式,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近日,地都鎮教育組在南隴中心小學開展英語詞彙教學交流活動。地都鎮教育組領導、鎮教研員、全鎮21所小學有關領導和英語教師代表參加本次教研活動。
  •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採取對話式的教學,能夠增強課堂的互動性
    2020-06-18 05:46:57 來源: 吃毒蘋果 舉報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之下,以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已經成為了核心和中心觀念
  •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採取對話式的教學,能夠增強課堂的互動性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之下,以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已經成為了核心和中心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方式的使用和模式的探索能夠引導學生主動接受知識。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方式還處於待開發和培養的階段,教師就需要根據學生們的心理和生理發展特點採取相應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夠培養學生們的英語學習和運用能力。
  • 南平師範學校附屬小學全面推進教學信息化建設
    南平師範學校附屬小學全面推進教學信息化建設 來源:閩北日報 | 作者: | 時間:2020-12-15 為提升學校應對疫情緊急情況下教師開展線上教育教學的能力,在教育部中小學名師領航工程楊邦清工作室的指導下,南平師範學校附屬小學繼11月份開展「信息化培訓總體方案解讀
  • 奇蹟背後的故事——涪陵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探索之路
    不過,談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長遠意義,該校黨支部書記、常務副校長何奇勇則認為,雖然此次抽測的結果讓人振奮,但他們還需在充分掌握改革內涵的基礎上,讀懂用好統編教材,不斷推進改革真正發揮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功效,最終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 評價教師課堂教學技能 豈能看著學生的背影下結論
    比較一致的意見是,教育教學應該從教學效果出發,改變課堂評價導向,才能糾偏。如果課堂評價方式不變,依舊保持聽課者聽老師講得怎樣,而不顧學生的感受和所得,那麼,任何形式的課堂教學比賽都意義不大。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開展任何教育活動都要遵循教育規律。教育管理和學校辦學,應該統一在教育這兩個字上。
  • 壽光教育|打造高效課堂,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壽光一中:聚焦核心素養 構建高效課堂課堂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是塑造學生精彩人生的戰場,更是減負增效的關鍵。近年來,壽光一中以學生為中心,深挖課堂改革,推行「三度導引體驗式課堂」教學,積極構建優質課堂生態環境,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教學成效顯著。
  • 朝陽小學「創意課堂研究」:師生共同畫江南 說江南 唱江南
    月2日,朝陽小學150周年校慶活動暨「創意課堂研究」在朝陽小學南校區舉行。    為了做亮創意課堂,朝陽小學專注於打造一支具有創意思想、創新精神的教師隊伍,通過實戰式創意課堂培訓,引進專家同臺獻課、開展研討、論壇和沙龍,派出老師到其他學校「取經」、吸取優質經驗等渠道加強教師隊伍的培養。
  • 如何深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針對七類問題提出十項對策
    而常態課下,以教師為中心、以講授為主要方式,小問題、假問題、對話式、題海戰仍佔很大份額。(二)學科與學科之間反差大。各學科之間發展不平衡,有的學科認同度高、執行力強、研究得深,課改理念體現好;有的學科認知度不深、積極性不高,課改自然處於淺層次。(三)教師與教師之間反差大。在推進課改的過程中,部分教師在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學行為的創新上邁出了可喜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