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這才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真正表現。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在深圳市蓮南小學張志老師的科學課上,孩子們可以跟老師一起動手體會製作風箏的樂趣,還可以將一隻只色彩斑斕的風箏在操場上放飛。
上述場景是蓮南小學全面推進「基本式+變式」課堂教學的一個縮影。教育部部長陳寶生2017年提出「課堂革命」的根本要求是變革學習方式,以及通過方式變革帶動學習關係的重塑,由此帶來師生學習生產力的提升。羅湖教改方案明確要求實現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為主線、以學情為依據、以習得為重點、以思維發展為目的的基本教學思想和「先學後教」基本教學原則。
作為知名語文特級教師,蓮南小學校長馮永對課堂改革與學習方式變革有多年實踐和思考,也形成了「預學——導學——練學」教學基本式。來到蓮南小學後,馮校長銳意改革,帶動全校教師推動「基本式+變式」的課堂改革,已經初步形成實踐經驗。
以「自然課堂」教學基本式推進「課堂革命」進程
著力讓學生學進去、講出來、寫下來,甚至做出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發生深度學習,推動深度思維;都能擁有安全感、參與感、期待感和成就感,激發學習興趣、熱情與信心;都能靜心地自主學習、真誠地合作學習、深入地探究學習和利用網絡化信息技術進行個性化學習,提升學習質量、效率和效果,這是羅湖教改方案中對於「課堂革命」的核心闡述。
蓮南小學開展的2019年羅湖區教改課題《「基本式+變式」課堂教學推進策略研究——以「自然課堂」為例》正在基於上述背景提出和展開的。基本式即有依據的學習範式,如探究性學習、設計式學習、項目化學習,或者是經過實踐檢驗的獲得廣泛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經驗化學習模型,主要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流程設計提供依據。變式則是在基本式所提供的基本模型基礎上,根據所教授的學生認知特點、學習能力,對某些學習環節進行微調。
自然課堂是基於蓮南小學一系列成熟學習模型的課堂變革品牌,其基本特點是生態化、生本化、實踐化,在原有「預學——導學——練學」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形成以「設計思維」與設計型學習方式為基礎的教學基本式——「預學——導學——練學——匯學」的課堂教學基本式。
「我們希望通過改變教與學的關係,構建高效有特色的課堂模式,激發學生主體意識,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從而為學生提供適合其發展的學習,減輕學生學業負擔,解放學生,同時,提高教師教學質量與效率,解放教師。」馮永表示。
全員參與學科教學「基本式+變式」研究
課堂教學改革是一場心靈到行為的革命。 確立了「預學—導學—練學—匯學」的自然課堂教學基本式後,蓮南小學邀請教育名家李振村、素讀創始人陳琴、市教科院小語教研員趙志祥、區教科院課程專家李富貴博士、詩教名師白皛等課程專家、教學名師到校深入課堂,上課、聽課、評課、開設講座,幫助教師轉變教學觀念。
以賽促教,教學相長。蓮南小學課題組開展了不同形式的研磨課,學科教師根據單元整體,學習並研究「單元教學設計」,與羅湖區「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為載體,讓學科基本式在優課中充分體現。與此同時,學校也開展了青年教師教學大賽,讓青年教師把學科基本式融入到自己教學當中,形成自己獨特的學科教學變式。
如何採取恰當的教學策略,使全體學生想學、會學、學好,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這是蓮南小學語文老師許明英此前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在學校「基本式+變式」課堂教學的推進下,許明英清晰的認識到,學習應該是學生的一項自主活動,自主學習就是「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的學習,自主學習是學習的關鍵,要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還必須最大可能地創設情景,讓學生參與到自主學習中來的情境與氛圍。
在學習辛棄疾的《題西林壁》這首詩時,許明英鼓勵啟發學生運用形體語言形象地表現古詩句。學生分組展開討論,有的學生運用五個手指表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然後又將五指聚攏,掌心成窩狀,形成山峰環繞,人處山中的感覺,一看便馬上聯想到「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詩句。這樣一來,既理解了詩句又幫助了背誦。
蓮南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李琪老師也表示,信息技術是一門充滿創新與創造力的學科,而「預、導、練、匯」的教學基本式能夠讓孩子們在想像和創造的過程中進行分享、反思,並且掌握所需知識。「我將繼續基於此模式進行研究探索與改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課堂更加精彩。」李琪說。
從2019年4月至今,蓮南小學的每一位老師都參與到學科教學「基本式+變式」的研究當中,據不完全統計,有5位老師呈現出多個課時的區級研討課、102位老師呈現出128課時的一師一優課、校內研討課和校內常規課,為優化自然課堂教學提升了實驗效果。
將繼續完善「自然課堂」評價體系
在蓮南小學,各學科的基本式也逐步形成,該校擁有了能體現本校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課堂中,構建了新的師生關係,充分體現了「以學習者的學習為中心」的理念,為學生提供了適合其身心發展規律的課堂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課堂的有效性。參與研究的教師在研究過程中對課堂教學也有了更深入的探索,促進了教師專業成長。
可以說,蓮南小學「自然課堂」教學基本式的探索推動了「課堂革命」的進程,是學習方式變革的成功範例,未來,該校還將繼續完善「自然課堂」基本式+變式的評價體系,使課堂評價變得更加有效。例如:能有效收集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信息,進行一定的分析之後,能夠了解學生發展的優勢與短板,教師根據學情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讓評價反過來對推進課堂改革。
課堂改革效果怎麼樣?學生家長有話事權。蓮南小學通過教學開放日邀請家長走進各學科老師課堂,聽一聽在教學基本式指導下的課堂效果,並對課堂中教師、學生的表現通過不記名的方式反饋給學校,學校把意見與建議整理後,再反饋給各科組,然後科組再完善教學基本式。
此外,除了已有蓮南小學的教學基本式,各學科也基於學校的基本式構建了屬於自己學科的基本式,並且能夠再形成不同課型的變式、屬於不同風格教師的變式。
【撰文】葉淑萍 林澤峰
【圖片】學校供圖
【作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