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與右,左派與右派,是最常用的詞彙,也是讓人最感到迷惑的詞彙。
如果不能理解左與右的差異,就很難看懂許多事情,如時下的美國大選。
下面,我們就試著用最通俗的語言,來解釋一下西方語境下的"左"與"右"。
左派是平等派;
左派致力於消除一切不平等,難免要打破社會上的固有秩序,影響穩定,這就會引起另一派的不滿,因此,
右派是秩序派;
左派是激進的,右派是保守的,左派是主動進攻,右派是被動防禦,所以要明白兩者的差異,必須從左派講起,從左派攻擊的各種"不平等"說起:
第一個不平等,憑什麼你有權我沒權?
在古典社會裡,沒人問這個問題,人們對尊卑等級習以為常,百姓上面是官,官的上面是皇上,天經地義。直到近代啟蒙思想的出現....
法國大革命中,最左的一派叫雅各賓派,其主張之一是普選制。
既然國家屬於所有人,一人一票普選制自然最合理,這是打破不平等的最有效手段,也正是左派孜孜以求的。
然而主張普選制,在當時可謂石破天驚。
那個時代大多數人根本不識字,讓一群文盲去選舉建立國家機構,在國王教士貴族看來,純粹是瞎胡鬧!
這些主張維護原有秩序的舊勢力,自然就是右派,當時也叫"保皇派"。
等到普選制在世界範圍內推行後,這時普選制就不再被看作是左派主張,而是所有人的共識。
接下來,左派又有了新的追求,追求新的,更大的平等。
有人可能會問,都已經一人一票了,還有不平等的問題嗎?
左派認為:在一個普選的社會裡,以票數多少決定一切,那麼多數人的權益是能夠得到保障的,但別忘了還有少數群體,他們在票數上處於弱勢,需要特別保護。
於是,左派有了新使命,要讓少數族裔有更多保護,要讓同性戀同樣受到尊重,還可以擴展到非法移民;跨性別者,等等。
從歷史看,這些都是極具進步意義的。可是當經過幾十年的進步後,同性戀可以正常結婚,跨性別者也可以隨便選擇男女廁所再往下走,再繼續"平等",就顯得有點矯情了。
這些看上去很"矯情"的左派,被稱之為"白左",甚至是"傻白左"。
而反對這些"矯枉過正"做法的人,則是右派,新時代的右派。
因此,在不同的時代,左與右有著不同的含義。
比如在總統大選辯論中,講到"警察打死黑人"這件事,拜登必須首先強調種族方面的嚴重不平等依然存在,必須採取措施矯正這種不平等。否則他就失去了左派候選人的立場。
再進一步,為了獲取選票,左派有時不得不刻意誇大,甚至人為製造一些"不平等"。沒有了"不平等",左派政客將失去市場,他們專吃"不平等"這碗飯。
反之,川普雖然不敢說現在已經很平等,但他必須強調"法律與秩序"。
對於某些激進左派企圖解散警察局的行為,川普必須表示堅決反對,而拜登雖然也反對,但需要表示一些理解,甚至同情。
當然,也會有人說,沒有經濟上的平等,政治上的所謂平等不過就是個花架子,僅供觀賞而已,沒有實質的意義。這就講到了第二個不平等。
第二個不平等,憑什麼你有錢我沒錢?
一個社會裡,總是有窮人與富人之分。
有人覺得這事很正常,有人覺得很不正常,"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一個正常的社會難道就應該如此嗎?
然而問題的關鍵在於:
窮人的"窮"是不是由於富人的"富"造成的?
激進左派認為正是如此,所謂富者愈富,貧者愈貧。
溫和左派雖不敢下此斷言,但他們往往在暗示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比如那位美國最年輕的左派女議員AOC,曾在一次公開場合說:"在如今的美國,有人家門口有直升機停機坪,有人卻連房租都付不起"。把這兩個極端的情況放在一起說,顯然是意有所指的。
既然認為兩者之間有關聯,那麼左派給出的解決辦法自然是"劫富濟貧",只不過有的人激進一些,主張乾脆把富人的財產沒收算了,這樣就沒有了窮富之分,有飯同吃,有衣同穿,無處不均勻,無處不保暖有的人則相對溫和一些,主張用富人的一部分錢補貼窮人。
我們認為,這個問題恐怕要分成兩種情況:
第一種,某些富人的"富",靠的是特權或壟斷,其背後是權力。這些人憑藉直接或間接得來的權力,獨霸了某些機會,以其他人的損失為代價,積累了龐大的財富。這些人的"富",的的確確是很多人"窮"的原因。
對此,左派追求平等,致力於消除少數人的經濟特權,正如他們致力於消除少數人的政治特權一樣,是完全正當的。
第二種,如果富人的"富",來自於市場交易,來自於大眾的自願買單,那麼這些人的"富"就不是"窮"的原因,反而會使很多人擺脫貧困,甚至由窮變富。比如亨利.福特,讓汽車進入千萬尋常百姓家,創造無數就業,帶來巨大商機。這樣的富人越多,這樣富人越富,窮人才越有翻身的機會。
對此,左派如果也片面追求平等,而無視人與人之間的自然稟賦差異,使得諸如賈伯斯,馬斯克之類的人,英雄無用武之地,那麼對於窮人來說,絕對不是件好事情。
雖然道理不難懂,然而這種訴諸於貧富差距的情感,最容易刺激人們的神經,歷來是左派動員群眾的有力武器。
所以在美國總統大選辯論中,拜登一定要強調貧富差距持續擴大,越來越大,要想縮小差距非得民主黨上臺不可,但是他避而不談貧與富之間是否有關聯。
反之,川普自然要強調,隨著減稅放權,放鬆管制,經濟活力日增,普通勞動者也因此受益。
第三個不平等,憑什麼你優我劣?
西方人,或者說白人,長期以來是以殖民者,或徵服者的面目出現的,這裡說的"徵服",不僅是領土徵服,更包括科技,文化,制度的徵服。
正因為此,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西方人有著強烈的文化優越感,對其他民族的文化採取鄙視的態度。這種思想發展到極端,就是"種族優越論",其他民族被貶為"劣等民族"。
時代潮流滾滾向前,如今上述思想早已被掃進了歷史垃圾堆,在此進程中,一貫追求平等的左派自然是立下汗馬功勞。本來都在一個地球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為什麼不能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又何必要區分孰優孰劣?
但是,任何事情都怕做過頭..下面舉這樣一個例子:
一般來說,美國的歷史應從1776年7月4日算起,那一天大陸會議在費城正式通過了《獨立宣言》。
現在有人要正式挑戰這一傳統觀點,他們認為美國歷史應從1619年起算,那一年第一位黑人奴隸到達北美殖民地。
至於美國獨立,這些人認為:北美殖民地脫離大英帝國而獨立,其主要原因是白人為了保護業已存在的奴隸制。
簡單的說,原來的歷史是以白人為中心的,現在應當改寫,歷史敘事要以美國黑人的貢獻,以及奴隸制的後果為中心。
這就是轟動一時的1619 Project。
不用問,此乃左派的豐功偉績,已經不滿足於追求平等,似乎要把一切顛倒過來。目前這些觀點已經寫進了部分地區公立學校的教科書。
當然,右派肯定要反擊,批評上述觀點以意識形態為先,而不以歷史真實為基礎。川普總統為此專門籤署一項行政命令,旨在推廣1776 Commission,維護傳統的以1776年為起點的歷史敘事。
最後還要說明一點,西方語境下的左與右,雖然看上去針鋒相對,水火不容,卻有一些共同的底線,因此能夠鬥而不破,和平共處。
政治上的左右,以普選制為底線,無人敢越雷池一步。
經濟上的左右,以私有產權為底線,無人敢越雷池一步。
文化上的左與右,以自由為底線,你可以講話,也要允許別人講話,不論這個講話在你看來有多麼荒謬。無人敢越雷池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