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派」和「右派」的由來,「左」傾為何要加引號?

2020-12-13 樂觀的鋒

我們在歷史書和時事新聞中,經常會看到左派(左翼)、右派(右翼),那這幾個名詞是怎麼來的呢?在中學時,歷史老師也會一直強調「左」傾一定要加引號,右傾不加,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左派」和「右派」這兩個名詞其實是舶來品,其起源要追溯至大革命時期的法國。1789年7月14日,憤怒的第三等級民眾攻佔了法國封建王權的象徵——巴士底獄,揭開了資產階級大革命的序幕。

緊接著,民眾武裝又奪取了巴黎市政府,並組織起了制憲會議,政權被第三等級所掌握。1789年8月26日,由第三等級代表組成的制憲會議通過了著名的《人權宣言》,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了「人生來平等」、「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等原則。然而,隨著革命的推進,第三等級內部出現了裂痕。

當時的法國社會分為三個等級:教會僧侶為第一等級,世俗貴族為第二等級,而資產階級、普通市民、農民、手工業者等屬於第三等級。很明顯,除了教會僧侶、貴族外,其他的都是第三等級。所以第三等級中有來自各行各業、從富人到貧民的形形色色的人,成分非常複雜。

雖然共同起來參加革命,但是他們的出發點和利益訴求是有很大不同的。這個問題在革命開始時並不突出,畢竟他們有共同的敵人——封建專制勢力,此時的他們還忙於「造蛋糕」。但當革命取得階段性勝利、封建統治看似瓦解、「蛋糕」做好後,怎麼「分蛋糕」就成為了大問題,第三等級內部的矛盾就被徹底激化了。

由於政治派別爭論與坐席位置之間的吻合,後來,法國人就將進步的、革命的政治勢力稱為「左派」「左翼」。而將主張保守、維持現有秩序的稱為「右派」「右翼」。後來,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無產階級政黨內部出現了背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的錯誤思想和行動,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左」傾錯誤,另一種是右傾錯誤。其中「左」傾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觀,脫離社會現實條件,陷入空想、盲動和冒險的傾向。

相關焦點

  • 左派和右派,左翼和右翼的區別
    受法國的影響,歐洲的國家議會普遍以座椅為界,直到今天的資產國家普遍構成,也是這種形式,議員分成左右而坐,演變出了左派和右派的說法。不過對於左派和右派,左翼和右翼的區別:首先是左派站在地位等級較低,要求革命改變現狀;而右派等級較高,屬於既得利益方,因此希望維持現狀。
  • 左派和右派是什麼意思?
    而在法國,類似的潮流促成了波旁王朝路易十八世的復位,而他本人也認知到,要徹底恢復以往的舊政權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公平的結果是左;公平的程序是右:古典自由主義強調程序的公平,自由市場便是例子之一。自由意志主義學者羅伯特·諾齊克便是強調區分「歷史過程」和「最後結果」兩者的20世紀知名理論家之一[1]。
  • 什麼是左派?什麼是右派?
    左派和右派,通常被用來對政治立場、意識形態和政党進行分類。左派和右派通常用來表達完全對立的看法。左和右的概念起源於法國大革命時期。1791年,制憲會議上辯論時,主張激進革命的人坐在議會的左邊,主張溫和的保守派(保王黨、立憲派)坐在右邊。
  • 左派與右派
    左與右,左派與右派,是最常用的詞彙,也是讓人最感到迷惑的詞彙。如果不能理解左與右的差異,就很難看懂許多事情,如時下的美國大選。
  • 左派和右派究竟是什麼意思?
    導語:在網絡上經常看到左派和右派的說法,那麼它們是怎麼分的呢?從名詞上說:政治話語中左和右的概念起源於法國大革命時期。在1789年的制憲會議上辯論時,第三階層的代表恰好坐在會議主持人的左邊,而第一、二階層的代表恰好坐在主持人右邊,於是,人們習慣上將革命的一派稱為左派,反對革命的一派稱為右派。
  • 左派和右派究竟是什麼?該如何向孩子解釋呢?
    母親給我的答案是「毛主席是左派,反對毛主席的都是右派。」不同的人給出了不同的答案,如果正確答案只有一個的話,必然有三個人是錯的。如果答案是個多選題呢?那麼這肯定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左派與右派的起源左派和右派的稱呼最初起源於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
  • 2019考研政治:毛概中的「「左」」「右」派該如何區分?
    左右的混淆是毛概部分常涉及的錯誤,新東方網提醒19考生注意,衝刺階段要注意查漏補缺:   ►「左」、極左和右的區別   左派、極左:左派又稱左翼,指革命的、思想進步的。"左派"一詞是來自法國大革命時期,在議會中坐在左側,支持共和制、大眾政治運動和世俗化的人。
  • 左派、右派、左翼、右翼,指的是什麼?
    而左派和右派則另有其他的意思。 左翼和右翼的來歷和雙方之間在政治思想上的對立。 我們今天所講的左翼和右翼這個概念,最早起源於法國大革命時期,當時的法國在大革命之後,對於今後法國準備走一個什麼樣的國家路線,有著比較大的爭議。
  • 於澤遠:左派右派難影響主流派
    右派、左派等不同勢力和思潮近來都紛紛發聲,試圖影響這次決定中國未來政治走向的大會。但在中共政治紀律的約束下,右派和左派對中國政治主流派的影響十分有限。在中國,右派和左派已不像過去那樣定義明確,壁壘分明。人們一般把倡導西方民主、自由等普世價值、希望加快政治改革的人士說成是右派或改革派,而把推崇中共開國領袖毛澤東、懷念計劃經濟時代的人士看成是左派或保守派。
  • 政治光譜(常說的左派右派是什麼)
    本文分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介紹政治光譜,第二部分是根據模型得出的三個練習,第三個部分是相關資源和我的思考政治光譜是以政治用縱軸和經濟用橫軸組成的二維矩陣,通常以左派和右派為主導劃分。右派 黨徽是驢子 較為保守,主張自由市場 川普民主黨:左派 黨徽是大象 較為激進,主張國家幹預經濟 歐巴馬 ,拜登二,區分國民黨和民進黨國民黨的政治立場是「三民主義、保守主義、反共主義、中國民族主義、中國統一,中間偏右;
  • 左派右派,對華人都是忽悠派
    這的確是西班牙華人一次質變,需要為政治意識覺醒的華人和華人社團鼓掌!在鼓掌之外,筆者也願意貢獻一點腦力,看看西班牙左派和右派真正的差別在哪裡?巴塞隆納女市長,左派,為那些被銀行強制回收房產的人伸冤起家。上臺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打擊那些沒有許可就把自己空閒房間拿來做民宿的人。請問,把自己家裡的空閒房間拿來出租給遊客的人,是有錢人,還是低收入者?有錢了,誰願意和人合租?這是為窮人著想嗎?舉兩個例子,並不是要說明右派就是可取的。像VOX那種極端右派,要把非法移民全部趕出西班牙,上臺之後,對移民必然是不寬容的。
  • 【乾貨】:如何正確區分真正的左派和右派?| 循跡曉講
    我們知道,「左派」和「右派」本來就是從西方引進的概念,那麼這兩個派別再分裂,一些基本的共識也總是要遵守的。在講「左派」和「右派」之前,講一講這些共識是必須的,畢竟,這些共識(Common Sense)在這片土地上算是非常稀缺的存在。
  • 「黃河青年讀書會」觀察:左、右派各抒己見(圖)
    七嘴八舌中,王曉川逐一亮出議題:1、茅于軾引起爭議的觀點有哪些;2、茅于軾的觀點為什麼引起輿論的激烈反應;3、反茅和擁茅所折射的社會現實……  有「黃讀會」成員告訴我,那次在群裡,右派們擔心「反茅」妨礙言論自由。左派們則認為,茅于軾是學者,擁有一定話語權。
  • 新老左派,咋回事
    左和右的概念被用來表述人們的政治立場、政治觀點、政治傾向,始於18世紀的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當時國民議會開會,革命派坐在左邊,保守派坐在右邊。逐漸地,作為政治生活中的一種表達方式,左派成了革命、進步的代名詞,右派成了保守、落後的代名詞。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主義甫一誕生,就因其鮮明的批判性、革命性被認定是左派的思想,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建立的共產黨自然也被認定是左派的政黨。但是,馬克思主義者搞共產主義運動一定要以特定時代的發展要求為根據。
  • 美國大選背後的人類文明價值觀之爭,深刻認識左派右派及人類文明的最大敵人!(深度好文)
    2020年的美國大選被稱為美國的生死之戰,也就是左派和右派對美國的掌控之戰。左派,也被稱為「自由主義」。右派,也被稱為「保守主義」。左派和右派之爭,是一個國家走向的政策之爭、方向之爭、命運之爭。美國作為人類文明的自由民主燈塔,美國的左派和右派之爭也是人類文明的命運之爭。
  • 左派右派、輸家贏家莫衷一是
    由於民主黨在佛羅倫斯大區優勢明顯,在錫耶納(Siena)戰績也相當出色,儘管北方聯盟在大區邊緣區域和沿海地區進展明顯,民主黨及其盟友仍然成功抵禦了極右派勢力的擴張,在比薩省和裡窩那省(Livorna)都從右派手中奪得不少地盤。
  • 張曼玉的導演前夫:左派右派都不是救世主
    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這個1968年在巴黎郊區讀初中的法國知識分子從「五月風暴」的歷史遺產談到了對當今社會問題的思考,他認為,左派和右派都無法構建出新的社會模式。法國五月風暴中民眾與學生合流。  阿賽亞斯是港臺電影的忠實粉絲,喜歡侯孝賢和胡金銓,還就這兩位導演的作品寫過大量影評。那麼他對中國大陸又持有怎樣的見解呢?這些疑問都構成了澎湃新聞要採訪他的原因,但又不是主要原因。很多人都可以談左派革命,談中國,但阿賽亞斯的特殊之處在於,他是一位電影導演。一方面他為了拍電影,對歷史細節做了大量的研究。更重要的是,他既不是政客也不混學術圈,沒有「站隊」的剛需。
  • 美國政治中的左派和右派是什麼意思?哪類的學校適合我?
    左派(Liberal)和右派(Conservative)指的是美國主流群體中存在的兩種比較有分歧的政治立場和意識形態,為便於區分,故以左和右進行分類。右派主張支持美國傳統文化價值觀,比如資本主義、限制移民、基督教信仰、小政府等。
  • 邵燕祥:「文革」二字何必加引號 | 鳳凰副刊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反右派鬥爭後,在對我的處分決定中正式戴上右派分子這個政治帽子,不禁想起紅帽子之說,轉眼間「紅帽子」變成了「黑帽子」。經過勞動改造,認罪檢討,被摘掉右派帽子,但人前背後還是被人叫作「摘帽右派」。於是悟出頭上還有一頂有形無形的「灰帽子」。至於幾年後又被稱為「黑幫」,重新戴上「黑帽子」達十年之久,那是後話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