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的玩具被別人搶走了,家長怎麼做才是明智的

2020-12-22 騰訊網

荷蘭心理學家羅伊·馬丁納在《改變,從心開始》書中講到,快樂有三個層次:競爭式的快樂、條件式的快樂和無條件的快樂。

競爭式的快樂,即一定得我比你強,這樣才快樂,否則就痛苦。是不是想起了那些年「別人家的孩子」。條件式的快樂,則去掉了競爭的成分,這是很客觀的快樂,你要一個條件,只要這個條件得以滿足,你就會很快樂。第三個層面無條件的快樂,馬丁納稱為「至樂」,處於這一層面時,不需要外界的任何條件,就能感覺到快樂與祥和。著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曾分析,孩子可以因為一切事情而快樂,他們對身邊的一切都抱有一種天然的好奇心。

2011年,壹基金髮起壹樂園公益計劃,發起初衷想要通過對鄉村地區運動/音樂環境的改造、體育/音樂教師的技能培訓、課程活動的開發,從而讓鄉村兒童在較為優質、專業的運動/音樂環境中享受快樂,在快樂中發展潛能。

項目發起以來,通過阿里巴巴公益寶貝計劃的支持,有超過100萬名農村孩子在項目的陪伴下快樂度過了小學時光,不少老師和孩子因為壹樂園公益計劃,第一次參與專業培訓、第一次走出大山,第一次入選省級足球隊伍,這樣的模式不僅讓孩子們變得更加陽光、自信、有成就感,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參與這個公益計劃的一線公益夥伴。

今天,是第26個國際家庭日,是關乎生命、愛與家庭的一個特別日子。從出生開始,家就成為每個人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孩子和父母,既是相互的,也是獨立的。孩子第一次成為孩子,父母第一次成為父母,每一天都是學習的過程。成長路上,經常需要鬥智鬥勇……

如果孩子沉迷電視和手機,不願看書,怎麼辦?

糟糕的方法: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

更好的方法:

1、幫助孩子規劃時間

一開始我也很頭痛這個問題,每次說好玩半個小時,但是我一旦沒注意時間,他就要玩很久而且還哭。後來我和孩子事先約定好時間日程,幾點到幾點做什麼,逐一列出,把時間點排滿,讓他有時間管理的概念。比如9點到9點半,看書;9點半到10點,練舞;10點到10點半,玩遊戲……

——公益夥伴李丹,85後,7歲男孩辰辰的媽媽

2、和孩子一起閱讀,而不是監督他

找到孩子感興趣的書,也找到家長自己想閱讀的書,孩子和家長各自捧著書來看,看完後,還可以相互分享。想像一下這樣的場景:孩子看書時,你刷手機、打麻將,這樣的環境,孩子很難喜歡上閱讀,更難以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公益夥伴姚望,85後,7歲女孩菲菲的媽媽

孩子最心愛的玩具被小朋友搶走,家長應該怎麼辦?

糟糕的方法:管他三七二十一,立馬搶回來

更好的方法:

1、鼓勵孩子自己主動去處理

我一般會先讓他自己思考應該如何處理,接著儘量引導他學會分享玩具,鼓勵他去給搶玩具的小朋友溝通,大家一起玩。全程都鼓勵孩子自己主動去溝通、去處理。

——公益夥伴李丹,85後,7歲男孩辰辰的媽媽

2、不輕易出手,全憑孩子自己處理

不到非不得已,我不出手。全憑孩子自己解決。她自己如果特別喜歡,她自己會想辦法「搶」回來,保護起來。她如果不搶,和其他孩子一起玩,那她也就學會了分享,我還是比較鼓勵孩子從小自主獨立處理事情。

——公益夥伴姚望,85後,7歲女孩菲菲的媽媽

孩子進入新環境(幼兒園、小學初入學),如何幫助他更快適應?

糟糕的方法:向孩子強調不要怕,大膽點就像在家裡玩一樣

更好的方法:

1、帶孩子提前去熟悉環境,給他講述相關的故事

孩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哭了一周,我想可能是因為幼兒園前,大部分時間都是我在照顧,孩子對我依賴性比較強。三年後,快要上小學之前,我就經常帶他去學校和周圍熟悉環境,而且提前給他講了很多關於小學的故事,他內心慢慢不那麼陌生了,後來正式進入小學的時候,就幾乎沒哭過。

——公益夥伴李丹,85後,7歲男孩辰辰的媽媽

2、進入新的環境之前,先模擬相處模式

我的女兒在沒去幼兒園前,就嘗試陪她去參加一些興趣班,離開熟悉的家的環境,在興趣班裡和老師、同學相處,慢慢的性格變得大膽、開朗起來了。這樣再進入新的環境,就不會太陌生。

——公益夥伴姚望,85後,7歲女孩菲菲的媽媽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更好的陪伴與正確的引導。當大人以平和、平等的關係來看待孩子,其實更利於孩子建立獨立、自主、自信、開朗的性格。大部分農村家庭的孩子,更需要的是來自於父母的呵護與愛、需要來自於家庭真正的理解與關心、需要有針對性的引導孩子性格的發展。

壹基金壹樂園公益計劃通過阿里巴巴公益寶貝計劃和愛心商家的持續支持下,截止到2019年12月共為全國鄉村學校建成音樂教室383間、多功能運動場500座、遊樂設施413座,受益兒童約113萬人,培訓鄉村體育教師及區縣教研員1278人,培養鄉村音樂教師及區縣教研員565人。今年,壹樂園公益計劃也正式加入阿里巴巴鏈上公益計劃,基於平臺的技術能力,用網際網路+公益+區塊鏈的賦能重建公益和公眾之間信任的橋梁,也希望通過打造透明公益做到「讓每一分善款都被看見,每一分信任都有回應」。

特別感謝:四川省自貢市靈犀義工聯合會的公益夥伴李丹/吉林省洮南市草根愛心志願者協會的公益夥伴姚望參與本次連線

壹基金壹樂園公益計劃 以兒童發展和兒童保護為核心,包含音樂教室、運動匯。音樂教室和運動匯項目通過為貧困地區農村小學提供音樂和體育教學設備設施,培訓農村教師,開發趣味課程,提高音樂體育教學質量,進而促進兒童的認知發展和社會交往,幫助兒童在快樂中發展潛能。

相關焦點

  • 如果孩子的玩具被別人搶走,家長幫孩子「搶回去」很重要
    ,如果出現了求助、氣餒、不高興、委屈、呆滯以及哭鬧等情緒,那麼建議家長要幫孩子把玩具「搶回去」。孩子的玩具被人搶走,建議家長可以這樣做:一、看事態發展,先安撫孩子‍2-3歲孩子之間的爭搶行為並沒有惡意,家長不必過於擔心,可以先讓孩子自己解決。
  • 【五臺童暉幼兒園 · 育兒】孩子的玩具被小朋友搶走了,家長應該怎麼做?
    你家孩子的玩具被人搶了?你會怎麼做?在孩子的面前,你是打算咆哮幾下,還是動之以情?把玩具從孩子那裡搶回來?       1.這關係到大孩子和小孩子,以後能不能玩到一起去,也關係到家長與家長之間,能不能和諧相處,一般都會寵著自己的孩子,但那樣的話,彼此就會因為孩子的事情而產生意見,這樣的事情很多,隔代親,隔代最親,奶奶和孫子之間,比媽媽和兒子之間更具有溺愛之情為了孩子,有一些奶奶直接搶了回來,但這對孩子來說是一次不好的示範。
  • 當孩子對別人說:「這是我的玩具」時,父母怎麼做才是正確的?
    媽媽把玩具還給了孩子,英英就開始大哭大鬧。後來怎麼勸都沒有用,為了讓英英停止哭鬧,這位媽媽只能答應給孩子買新玩具才就此作罷。平時的英英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也常常會喜歡別的小朋友手裡的玩具,會衝上去搶。遇到搶得過的,以對方孩子大哭告終;遇到搶不過的,以英英大哭告終。
  • 「媽媽,小朋友搶走我的玩具」,孩子告狀,家長該怎麼做?
    孩子小的時候是不懂得分享和謙讓的,現在又大部分都是獨生家庭,每個孩子都是自己家裡的「小霸王」,一起玩耍時,難免會遇到打架吵架的情況,那麼遇到這種情況後,做家長的該怎麼處理呢?搶自家孩子玩具的孩子多半是鄰居或親戚的娃,不少家長會因為礙於面子或&34;而要求自家孩子分享。哪怕孩子抗拒,家長也會以&34;&34;為由,強硬要求孩子大方。
  • 「媽媽,他搶走我的玩具」,娃受氣只會找家長,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文/小庚庚爸爸玩玩具,搶玩具。這兩件事似乎貫穿了孩子的童年。現在生活好了,所以很多家長也會給孩子買很多新奇有趣的玩具,但奇怪的是,很多孩子家裡的玩具堆成山,但是玩都不玩一下,一旦到了小朋友的家裡,就開始「搶」別人的玩具玩。
  • 孩子喜歡「搶」別人玩具,是制止還是放任?明智的家長都這樣處理
    導讀:孩子喜歡「搶」別人玩具,是制止還是放任?明智家長都是這樣處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喜歡「搶」別人玩具,是制止還是放任?明智家長都是這樣處理的!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和小朋友搶玩具怎麼辦?家長不再為難,一招巧應對
    學會交換首先,媽媽可以引導孩子,在外面玩的時候,想玩別的小朋友的玩具,不可以搶奪,如果是自己的玩具被搶了,也會很不開心,試著讓孩子體會別人的心情。其次,媽媽告訴孩子,如果想玩別人的玩具,可以把自己的玩具給別人,和別人交換著玩。
  • 當你的孩子與別的小朋友因為玩具發生衝突時你會怎麼做?
    看到一個小女孩,因為喜歡別人的玩具,玩具的主人想要回來,可小女孩不給,女孩的奶奶說服了幾次,女孩都不給,氣的女孩的奶奶,丟下孩子就回家了,小女孩哭著在後面跑,奶奶掉頭回來,狠狠地打了女孩幾下,抱上哭著的小女孩就回家了。
  • 那個內向愛哭的孩子,終於敢把被別人搶走的玩具搶回來了
    孩子玩具被搶,作為家長是應該息事寧人,還是幫孩子「搶」回來呢?遇上這種問題,有的家長選擇息事寧人,有的家長則在糾結是引導孩子自己拿回來,還是他們幫忙出手拿回來。當你遇到這問題的時候,是如何處理的呢?1當孩子東西被搶顧面子還是孩子?當遇到孩子物品被其他孩子搶走時,不同觀念家長,處理方式也有所不同。
  • 娃的玩具被搶走,父母愛面子勸分享?三步教孩子搶回玩具不傷和氣
    孩子的玩具被其他的小朋友搶走了,要爸媽幫他出頭,把玩具搶回來,家長們應該怎麼做呢?統共分三步。直接上案例:三歲的兒子委屈的跑過來撲倒在我的懷裡,眼淚在眼睛裡打圈兒,委屈了一會兒後,他用手指著不遠處的一個小孩兒,我看見小孩兒手裡拿著兒子的玩具消防車,心裡瞬間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 孩子搶別的小朋友玩具,家長該怎麼辦?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的高度
    當面對自己寶寶愛搶玩具時,一般家長的做法;第一種 威脅型不許搶了,再搶就帶你回家,再搶我就打你了,這樣說,剛開始孩子還能接受,時間久了依然會搶。建議大家試試這樣的方法:第一種方法 教育型1 首先安撫被搶的小朋友,不要哭,一會阿姨給你要回來,這樣也避免了家長之間的糾紛2 把自己的寶寶拉到一邊說,你很想玩那個玩具對嗎?那是別人的玩具,不能搶,如果你想玩要問一下別人願不願意給你,別人願意和你分享你要說「謝謝」。
  • 當孩子不願意把玩具給別人的時候,家長是怎麼做的呢?
    帶孩子在小區裡面玩的時候,一般會帶點寶寶的玩具下去玩。遇到小朋友的時候我一般都會鼓勵孩子跟大家一起玩,一起分享玩具。但是有很多時候寶寶不願意交換,特別是對寶寶自己來說剛買的玩具,他自己本身都剛玩沒有多久的玩具。這個時候我是不會強行去說服寶寶一定要把玩具分享給別的小朋友的,因為我覺得會傷小朋友的自尊心,他會覺得媽媽幹嘛把我心愛的玩具給別人玩,而不願意讓我玩。小朋友會有明顯不開心的情緒表現出來。
  • 世界兒童難題:搶玩具!家長做好這6點,不讓孩子被別人教育
    也有網友表示:搶別人家孩子玩具的孩子以及家長就不要被教育了嗎2.請父母不要強迫孩子將玩具讓給別人!在孩子的意識裡,只有「我的」的時候,不願將玩具讓給別的小朋友,是正常的。「先讓其他的小朋友玩一下!」3.孩子無法抉擇時,請告訴孩子具體具體怎麼做孩子對新奇的玩具總有好奇心,都想嘗試一下。
  • 孩子玩具總被搶,家長怎麼辦?別總叫孩子讓步,物權意識要重視
    前幾天跟一位鄰居聊天,她擔心的跟我說,她兒子的性格太溫順了,別人搶他的玩具,從來不懂得反抗,只知道哭,作為媽媽,該怎麼處理這種情況呢?其實,作為一個帶孩子的全職爸爸,我也經歷過好幾次這樣的狀況,在探討之前,先分享一下我們家孩子的經歷。
  • 寶寶搶玩具打人時,你還在強迫孩子分享玩具嗎?家長這樣做才明智
    對玩具充滿佔有欲是幼兒時期正常的表現,在他們心裡這就是「我的」。但這種狀態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然改善。有的父母為了避免衝突而控制孩子去和其他孩子接觸是不明智的。現在我們需要做好監督工作,給孩子提供良好的遊戲環境,想辦法減少這些惱人的遊戲衝突。讓孩子們愉快地享受遊戲時光,並在衝突中學會正確處理問題的方法,學會與他人相處。
  • 孩子的玩具被搶走或被欺負,怎麼辦?
    二、關注孩子的內心感受孩子被欺負、玩具被搶之後,首先要與孩子共情,感受孩子的內心是傷心的、委屈的、憤怒的還是不安的?然後讓孩子明白,父母在關愛他,當他們遇到危險時,父母會第一時間出來保護他。比如毛豆的玩具被搶走了,他難過的大哭起來,我就蹲下身,與他平齊,看著他的眼睛,說:「你的玩具被人搶走了,你一定很難過吧。」
  • 孩子的玩具經常被搶,這個時候,父母應該怎麼做才好?
    孩子的玩具經常被搶,這個時候,父母應該怎麼做才好?是教孩子「大度和諧」,還是逼著孩子搶回來,甚至是自己出手幫孩子?我們來聽一位媽媽的見解。希望能拋磚引玉,引發大家的思考。離開幼兒園時,一個相熟的家長跟我一起走。她說:我剛才看見你處理搶玩具這個事,辦法挺好的,其實我也應該那麼做,但我就怕別人說孩子小氣、自私!我愣了一下,想起我家大女兒小的時候,我好像也有這樣的感覺,但後來我知道,那是非常不必要的擔心。
  • 小朋友想玩女兒的玩具,我無視其他家長的白眼,堅持讓他問女兒
    不想直接拒絕小孩子,於是還沒等他開口我便直接說:「這個我不能做主哦,你得徵求一下妹妹的同意才行!」結果肯定是女兒不願意給,於是,男孩兒的奶奶沒好氣的拉著他就離開了。 類似這樣的事情碰到過好幾回,家長們普遍認為只要很有禮貌的問一下大人的意見,他們小孩兒的願望就一定會得到滿足,換句話說,別的家長一定會想辦法哄著他們的孩子放棄手中正在玩的東西。這就是現在所謂的「分享理念」。
  • 孩子總是「搶」別人的東西,怎麼制止孩子?明智家長都是這樣處理
    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會出現過搶其他小朋友玩具的現象,總是覺得別人的東西更好。而且孩子的大腦反應非常的快,有的時候家長還來不及阻止,自家的孩子就已經把別人家寶寶的玩具搶到了手,家長對此也是十分的無奈。朋友家的孩子比瑤瑤小一點,有些內向,就一個人在旁邊玩著小火車,瑤瑤感覺他的小火車很好玩,直接上手搶走了。看到這番情形,朋友家的孩子用大哭來求救,閨蜜把玩具搶了過來,瑤瑤又哭了,實在是讓人頭疼。
  • 孩子被打了,明智的家長應該這麼做
    你是不是也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兩位媽媽帶著3歲多的寶寶在花園裡玩,一個寶寶搶了另一個寶寶的玩具,被搶了玩具的寶寶開始哇哇大哭,媽媽過來詢問,得知原因後,勸寶寶說:「寶寶不哭,我們要學會分享,借給妹妹玩一會吧,我們回家還可以再玩啊。」可是,寶寶還是哭著不願意,大聲叫著:「我不要,這是我的,我不給她玩!」媽媽只能尷尬地批評孩子太小氣了。